赤色黎明(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628

  所以对裕仁行刺北一辉的事情,陈克根本不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裕仁这么干再常不过了,没有人肯乖乖交出权力,即便是陈克自己也不会这么做。唯一值得担心的是昭和维新派们的观点,如果他们觉得裕仁这么做是被逼出来的,那就糟糕了。
  几乎是与安腾辉三同时得到的消息之后,陈克命李润石前去与安腾辉三谈话,看看明治维新派对裕仁有什么看法。李润石带回来的消息让陈克非常满意,至少安腾辉三本人并不认为要因为对裕仁有什么特别的对待。想来武器已经被收缴,下次与裕仁谈判的时候多注意些就足够。而且安腾辉三认为此时有必要让裕仁暂时从政治舞台上消失那么一年半载的。
  “安腾辉三同志的态度能够多大程度的代表皇道派的想法?”陈克问李润石。
  “他表示皇道派中还是有一部分人希望天皇亲政,据说这件事也是因为北一辉向裕仁提出要裕仁亲诊导致的。”李润石调查的很清楚。
  “看来裕仁不糊涂啊。”陈克对裕仁的判断力还是颇为赞赏的。
  与中国的皇帝不同,日本天皇没有亲政的传统,他们要么被日本的幕府将军玩弄在掌心,而且现在的天皇一脉在法理上也是叛国者。这些知识还是黑岛仁一郎向人民党的同志详细解释的。黑岛仁一郎,也就是黑岛仁自称自己是三千年华族血统,乃是南朝天皇的直系后裔。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严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1392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逼降南朝,后龟山天皇把三神器(为天照大神所传八尺镜、琼曲玉、天业云剑)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日本历史上关于南北朝谁是正统的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有人说,北朝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所以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应该是正统。但也有人说,后醍醐让渡的神器是假的,因此正统还是在南朝一边。直到1911年,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幸德秋水还振振有辞地说:“当今天皇难道不是从后南朝天皇后中抢夺了三件神器的篡夺者的子孙吗?”一时,在日本国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政界元老山县有朋还就此咨询枢密院。最后,作为北朝天皇后代的明治天皇作出裁决,认定南朝为正统,北朝各天皇不列入天皇传承系列,但天皇地位及其待遇不变。因此,足利尊氏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楠木正成成为忠于天皇的典范。
  当然,幸德秋水这家伙被杀掉了,他那番言论到底在他的死亡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人民党并不关心。眼下裕仁的行动是明显要挑事,不管如何,裕仁还是天皇,没有了由昭和军阀们组成的统制派,还有皇道派“尊皇除奸”的这杆大旗在。除非裕仁准备让北一辉这帮维新派彻底掌握政权,否则的话他也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
  北一辉不敢直接诛杀天皇,另立新君。如果他这么干了,现在维新派的起兵的法理就不复存在。这可不是人民党起来造反,管你是什么身份。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都是反革命。人民党根本没有必须依靠对方存在才能够确立自己合法性的需要。
  革命理念是不是彻底,对于一个革命集团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列宁杀俄国沙皇,原因之一就是要斩除旧俄国所谓的“法统”。先死的容易后死的难,如果裕仁不想在以后被慢慢积攒实力的维新派给彻底干掉,那么他只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确立自己的存在。
  李润石与陈克谈论了片刻,两人就确定了共同的想法。“这的确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李润石叹道。人民党革命理论相当完善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很长时间与袁世凯虚与委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可从来足够曲折。
  “裕仁只怕这件事闹不大,现在看维新派还算是暂时掌握住了局势。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掌握下去吧。”陈克叹道。
  “咱们也只能这么等!”李润石与陈克一样有着足够的耐心。
  只有人民最终选择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的领导者,这对任何国家都一样。沉默的大多数正在用沉默表示他们的态度。当人民一起发出自己共同的声音之时,谁都抵挡不了。陈克对此非常清楚,蒋介石当年拥有着可以说压倒性的力量,然而人民喊出“我们要解放”的时候,蒋介石就一败涂地,最终跑去了那么一个小岛上去了。
  “英国人现在有什么反应?”陈克问。宣传部长兼了领导外交部工作的职责,日本闹到这个程度,英国人倒也喊了一些话,只是没见到英国有什么真正的行动。
  “英国还是老一套,倒是美国方面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插手这件事。”李润石答道。
  “美国么……”陈克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就暂时沉默了。美国的态度很重要,在西太平洋日本一直是美国最强硬的对手,罗斯福新政推行之后美国方面一直在专注内部事物。竭尽全力从大萧条里面摆脱出来。不过暂时的沉默可不等于永久的沉默,陈克不相信美国人就会这么老老实实的看戏看到底。要知道现在正在进行的西班牙内战中,美国态度非常明确。
  美国认为苏联参与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对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敌视。当内战爆发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运售,“秉持中立政策”。但美国民间企业却提供许多交战双方的支援,得克萨斯石油(Texaco)提供国民军350万吨汽油的运售并提供无限期贷款、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共提供国民军12000辆卡车、杜邦公司则贩卖许多弹药给佛朗哥。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仿佛天生就有一种搅屎棍的态度,陈克即便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也忍不住有这种想法。
  美国向中国询问的问题其实挺危险的,这说明美国很可能要在日本问题上向中国摊牌。
  “如果美国向我们摊牌,这难道不是好事么?”李润石看陈克神色严肃,他忍不住问道。
  “呃?”陈克有些不解的感受。
  “美国如果真的想在日本再来一次黑船事件,那么就等于是把日本逼向我们这边。”李润石答道。看陈克的神色依旧不是那么明朗,李润石笑了,“我并不认为我们可以控制未来的精确走向。只是唯物主义者们首先要相信的不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么?”
  陈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李润石的提醒让陈克摆脱了那种想控制局面的念头。这是陈克很久以来的习惯之一,他始终试图掌握局面,领导革命走向更好的方向。这是领袖们必须从事的工作,但是这在理论上是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们相信物质第一性,唯物主义者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作为历史的下游者,陈克可以把自己的行动建立在他的那个时空的事实上,当两个时空高度重叠的时候,陈克还可以“预知未来,掌控未来”,在这两个时空的走向已经出现重大分歧的现在,陈克必须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行动来应对发生的一切了。
  这是陈克知道的事情,也是陈克下意识中很难做到的事情。李润石的提醒让陈克突然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这些日子以来积攒的种种压力突然间就飞到九霄云外。
  看到陈克神色上的变化,李润石也忍不住微笑起来。很多人都说过陈克准备让李润石当下一任党主席,李润石是知道的。根据李润石自己的判断,陈克的行动中也明显有这样的趋势。但是李润石自己并不在乎这件事,他首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所以他对陈克近两年越来越不唯物主义的做法很是心急。
  自打陈克向12人会议说出了南下计划之后,李润石就在观察陈克,他发现陈克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如果从唯物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是很没有必要的。陈克已经越来越在追求结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工作来切实有效的推动社会进步。
  当然,陈克毕竟是人民党的领袖,他的判断依旧正确,他引领的方向即便是看着危险,可陈克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的时候,同志们依旧能够坚强有力的服从陈克的命令。甚至李润石都觉得陈克既然敢这么说,那么他指出的方向应该是能够一定程度达成目的的。
  李润石很清楚失败是很正常的,陈克愿意承担责任只是在控制人民党的人心。这种表态对实际执行中规避风险毫无意义,陈克哪怕是拍着胸脯发毒誓,实际的实践中照样存在不可知不可控的失败可能。而陈克的行动本身很可能在扩大这种失败的可能性。这是李润石要反对的。所以趁着这次日本的事情,李润石干脆就很委婉的向陈克提出了批评。让李润石高兴的是,陈克毕竟还是那个陈克,他自己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
  聪明人之间是没有必要说太多废话的,陈克对李润石说道:“这两天我们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开开务虚会。思想上的问题有时候非常难解决。”
  李润石笑了,“务虚会可以开,吃饭也可以,喝酒么,我这个酒量一杯就倒了。想把会议开下去,你们可以喝,我只管吃就行。”
  “谢谢你,李润石同志。大多数同志在这个时候都是想着怎么去理解我下达的命令,完成我给出的工作。你却能考虑我是不是错了。太感谢了!”陈克边给李润石倒水边说道。
  李润石不卑不亢的答道:“我也只能看到你犯的这个错误,其他的具体工作上,我与其他同志一样无法做出判断。那些具体工作就由事实来判断吧。”
  事实的判断比陈克想到的来的更快些,只要陈克依照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办事,他还是那个来自历史下游的陈克。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1937年9月11日,出现在东京湾外海的事情轰动了日本。
  1853年(嘉永六年)七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培里(Matthew·Calbraith·Perry,1794~1858)将军,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舰队中的黑色近代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见到。培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培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日本人称这次事件为“黑船来航”。由于这四艘军舰合共有六十三门大炮,而当时日本在江户湾的海防炮射程及火力可与这四艘军舰相比的大约只有二十门,在不开国就开火的威吓下,幕府不敢拒绝开国的要求,但又恐怕接受培里带来的国书后,会受到全国的抨击,于是当时幕府的首席老中阿部正弘藉口要得到天皇的批准方可接受条约,并约定培里下一年春天给予答复。
  这是第一次黑船事件。第二次事件发生在第二年。1854年(嘉永七年)二月十三日,培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这次一共有七艘军舰,而且舰队一直深入江户湾内,到达横滨附近才停船,面对培里的强硬姿势,幕府只好接受开国的要求了。于是双方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他西方列强跟随著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都与日本签定了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
  自此之后日本爆发了明治维新,在日本舰队通过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夺取了远东海上霸权之后,美国就成了日本在海上的最大敌人。
  现在日本的昭和维新正在最危险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再次出现在日本的东京湾外海,这无疑引发了昭和维新派们的极大危机感。难道美国是准备趁火打劫来第三次黑船来袭不成?
  日本过渡政府立刻向美国方面提出了质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回复是“例行训练”,这极为不友好的话让日本更加紧张起来。美国占领了菲律宾之后,几十年都没有在日本的海域搞过任何军事训练,这次怎么就来了“例行训练”?难道美国还准备没事就来日本这边溜达几圈不成?
  9月14日,东京湾外面除了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对峙的日本舰队之外,再次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舰队采用灰色涂装,作为旗舰的战列舰上,中国人民海军的赤色旗帜在海风中烈烈飞扬。应日本过渡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的联合海上军事演戏在东京湾外面展开。
  中国这次紧急调动了母港在青岛的黄海舰队与母港在福建与台湾的东海舰队,两个舰队组合成的舰队包括两艘战列舰,四艘航空母舰,万吨左右的重型巡洋舰也有四艘。天空中飞行的有包括路基的轰炸机,以及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以及鱼雷攻击机的机群。
  一时间,东京湾外海成了炫耀军事力量的场所。天空、海面、水下,集结了这个时代最先进军事技术的装备都是剑拔弩张,耀武扬威!
第一百零六章
青萍之末(七)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到日本来完全是为了打酱油的。根据已经到期后自动废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国与日本的海军总吨位加起来超过了美国的海军总吨位。在美国人的战略版图上,首先要选择的战略方向自然是大西洋地区。环北大西洋经济圈甚至到了21世纪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圈,在20世纪30年代自然更是最强劲的经济区域。更是美国的第一战略方向。
  对美国来讲,此时的战略是南下第一,西进第二,对于东边的北大西洋则是采取了防御的策略。尽管罗斯福也吆喝几句“睦邻友好”“放弃门罗主义”,不过如果相信美国人嘴上的话,还不如找根绳上吊自杀更爽快。对拉美国家,美国采取的是极力控制的政策。罗斯福刚吆喝完睦邻友好,在1933年古巴人民起来独裁者马查多建立圣马丁政府上后,罗斯福立刻派遣30艘兵舰进行干涉;1934年美国训练的尼加拉瓜国防军,谋杀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支持与扶植拉美地区反动独裁政府。
  在美国的东边是强大的英国,美国还没有做好与英国撕破脸的准备,在北大西洋方面,美国一直实施着防御政策。
  至于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实施的是渗透政策。与二战后西太平洋出现了诸多独立国家不同,1937年的西太平除了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之外,就那么七个国家,中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暹罗,以及同属英联邦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日本维新派发动革命之后,美国本想通过对日本做点什么扩大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发言权。高桥是清内阁组建之后就努力强化与美国的关系,把美国作为他们最大的市场。既然日本乱起来,那就可以利用经济对日本狠狠的整治一番。结果日本维新派在经济上实施了对中国一边倒的政策,曾经致力打击日本的中国变脸跟翻书一样,竟然与日本搞起了睦邻友好。美国的如意算盘就这么顷刻落空。
  最令美国愤怒的是,中日在金融上实施了合作。曾经被迫向美国申请信用贷款的中国居然向日本发放信用贷款。打入日本金融市场,这是连美国都没能办到的事情。中日两国海军吨位加起来超过美国的海军总吨位。中日一旦按照眼下的方式走下去,很可能就会达成中日联合。美国地理位置优越,那是因为他坐拥两洋。任何优势都有其不利的地方,如果两洋上各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那么美国就会处于两面被夹攻的姿态,两洋出击就会变成两洋防御。
  所以美国就派遣太平洋舰队到日本这里示威起来,如果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这么干是把日本逼向中国的怀抱。但是在美国的想法中,他们认为自己这么做能够提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发言权。因为美国不是英国,没有那么多全球范围内的利益,任何挑战成功了,美国就能捞一票,不成功也就不成功。反正那些利益本来就没有美国什么事。
  谁拳头大,谁就有更大发言权,这是1937年的世界秩序。在这件事情上,美国的态度自然是顺从世界潮流。至少是实质上顺从世界潮流,口头上则是吆喝一些比传统帝国主义国家更温和一些的口号。毕竟美国国内的封建制度没有什么底蕴,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好。
  奉命前来示威太平洋舰队司令在旗舰中看着天空中不断飞过的机群,心里面叫一个不爽。司令已经非常不爽,下面的军官们就有些胆战心惊的感觉了。他们都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现在出现在美国舰队上方的中国空军飞机的体积远比美国军人想象的更大。尽管体积大,飞行速度却比美国空军的飞机更快。不少美国军人甚至怀疑中国这飞机只怕不是金属的,飞机体积越大重量越大,重量越大飞的就越慢。就算是英国与法国也没有制造这样大体积高速战斗机的能力。
  令美国更加觉得麻烦的则是中国的航母,四艘航母的模样与体积都不一样。根据美国空军侦察机的报告,应该是中国最新下水的航母外型非常怪异,除了直通甲板起飞处甲板上翘之外,在舰体前侧还出现了一个水平的侧跑道。这种古怪的设计与现在主流航母设计完全不同。
  美国舰队本来是示威的,现在被数量高于美国的中日两国舰队从两侧包夹起来。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的话,这就是腹背受敌的局面。空中飞行的不仅有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不少路基飞机也大量参与进来。天空中飞行的都是飞机。不同涂装的飞机在天空交错飞行,逼急,驱逐,再分开。不时有大型的机群以整齐的编队经过这片海域,从飞机的体积上看,大概是轰炸机群。总的来讲,除了没有实弹射击之外,这就是一场模拟的战争。
  “日本人允许中国飞机在日本机场起飞么?”美国舰队司令讶异的说道。空中的飞机多数都是中国飞机,始终能在战场上保持如此数量的飞机,要么是中国飞机数量够大,靠近美国舰队的空军基地够多。要么就是日本允许中国空军使用日本的机场。很明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阁下,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是不是结束演习,先回菲律宾?”参谋长试探着问道。
  经过这么一天多的对抗,中日两国的海军已经完成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包围姿态,“演习”到了这个份上也该收场了。根据美国海军的侦查,中国两支舰队各以两艘航母为中心位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东南与西南,而且与美国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出现在美国舰队上空的飞机密度并没有丝毫弱化的倾向。
  给轰炸机群护航的战斗机群能够在轰炸机出现在美国放空圈前加入编队,而鱼雷攻击机机群则从各个角度包抄过来。“演习”当中的打击套路已经越来越熟练了。这还是建立在中国航母编队距离美国舰队越来越远的情况下。
  美国太平洋舰队这次出动的都是战列舰,除了靠近炮击之外,并没有有效的打击中国舰队的方法。太平洋舰队也数次尝试快速靠近中国舰队,然而中国航母编队跑得跟兔子一样,航母大编队甚至能缓慢但是持续拉开与美国舰队的距离。
  海军都是比较要脸面的,到了这个阶段,让他们继续玩猥琐流是不可能的。因为假如这是实际战争,美国舰队早就被摧毁了多次。人丢到适可而止就行了,继续丢人那是违背海军白手套的光荣传统的。
  大家都是吃海军饭的,不仅美国舰队明白演戏的结果,日本舰队也同样明白了中国海军的力量。中国海军的力量给日本海军造成的震动甚至在美国海军之上。中国海军炮击类型的军舰数量还是低于日本,这个只要一看就知道。即便是中国在屡次海战中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没有能够扭转这方面的趋势。毕竟中国的海军建设主要方向并非是炮击型的军舰。
  但是中国空军的建设速度远超日本想象之外,这次中日“联合军事演习”是非常紧急的状态,日本并没有向中国提供空军机场。中国的空军都是从青岛、天津、旅顺、朝鲜、乃至台湾起飞的飞机。这么多飞机持续不断的出现在“演戏区域”,让日本海军感到了极大恐慌。
  如果日本坚持与中国作战,就日本眼下的空中力量根本不足与中国较量。中国的航空母舰更是拥有强大的机动力与载机战斗力。不仅是美国舰队在跟踪中国舰队,日本海军同样在跟踪中国舰队。中国航母编队与美国舰队之间的赛跑,日军也是参与其中的。
  日本海军好不容易在英国的帮助下能够自行建造告诉战舰,中国现在明显也有同样的能力了。参加昭和维新的日本海军军官都很年轻,他们知道以中日之间的国力差距,中国卯足劲开始造战舰,那会是一个什么局面。日本被迫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因为当时美国威胁日本,如果日本造一艘战列舰,美国就造两艘。英国与日本敢造两艘,美国就造四艘。以纯粹的工业能力做后盾,美国硬生生把英日给逼到了谈判桌上。因为两国都知道,比造舰,美国是占据优势的。
  而现在的东亚,以前的霸主中国再次恢复了自己强大的实力。中国眼瞅着也有了当年美国的那股子能力与劲头。
  经过这番暗中较量之后,日本海军也终于认清了形势。北一辉明显感觉到一度还觉得自己人五人六的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总算是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开始与过渡政府合作起来。
  美国方面的反应就没有日本这么友好,就在“中日联合演习”结束后的第五天,美国就向中国发电报,建议在华盛顿召开新一届的限制海军条约谈判。罗斯福特别邀请陈克前去美国参加会议。
  陈克以日程安排过紧为理由拒绝去美国参加会议,但是中国方面同意派遣代表去华盛顿参加此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中日双方代表是乘坐同一条船前往美国的。这是很有趣的表态,曾经大有不死不休的两个国家现在表现出了合流的姿态。中日双方代表出现在华盛顿的时候,不管是主办方美国还是世界霸主英国,他们的代表脸色都不那么好看。
  这时代世界上能够自造大型军舰的国家已经两只手都能数过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就连苏联的造舰水平都比较含糊。倒不是这个国家没有造大型军舰的能力,而是苏联并没有一个自己满意的海军战略方向。苏联是个很悲催的国家,或者说俄国是个海上很悲催的国家。无论是北大西洋经济圈,还是太平洋经济圈,这个国家都是只差一步就能在版图上迈入,可是偏偏被死死的挡在了这两大经济圈之外。
  在北大西洋,苏联要么得干掉挪威瑞典,要么得吞掉波罗的海三国。如果采取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话,光占领也没有能够达成目的,苏联还得突破波罗的海,才能自由进出北大西洋。在太平洋上,苏联的海军基地只能设在荒无人烟的寒带地区。至于黑海这个出海口,除非吞下希腊或者土耳其,否则的话苏联完全受制于黑海海峡,即便是苏联能够冲入地中海,两头还有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
  这么悲催的海上局势让苏联没办法确定自己到底要走一个什么样的海军路线,如果是简单的憋出几十艘先进的战列舰,苏联的国力还真的承担不了。
  所以这次海军谈判,苏联并没有参加。倒是与会者都趁着这个机会向中国方面的代表朱姚套苏联的情况。因为苏联正在国内玩命的搞肃反呢。
  托洛茨基同志在东西伯利亚这个无人区当了一段时间的党委书记之后总算是想明白了,他向莫斯科写了一份诚恳的信,表示自己知道错了。为实际上有分裂苏共中央的错误行动承认了错误。铁人大叔倒也够意思,他同意托洛茨基同志回到莫斯科继续工作。
  但是这个局面并没有因为托洛茨基的服软而稳定下来。铁人大叔不是列宁同志,更不是陈克。列宁同志有着极大的威望,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反对列宁的意见。铁人大叔上台是靠了更加强硬的方式,以肃清异己为手段。哪怕铁人大叔的观点是正确的,哪怕是中国方面给了苏联很多支援,让苏联的建设与发展比陈克时空更加轻松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