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628

  俄国的封建制度发展的并不顺利,革命前农奴制都没有完全消灭。这与中国高度发达的封建制度完全不同。工业化直接让封建制度与官僚体系结合起来,给苏联弄出了很多问题。大肃反本身看着够残酷,对于铁人大叔这种能够指出正确道路的领袖来说,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服从斯大林同志的地位,与能够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政策,这是两码事。铁人大叔又不是神仙,下面的人打着铁人大叔的旗号胡作非为,把罪责都推到铁人大叔头上,这才是很常见的事情。
  陈克的另一个长项则是制度化管理,人民党有能力通过制度来解决问题。但是苏联同志明显缺乏这种完善制度的能力。与其如此,那还不如铁人大叔大清洗一番,真的弄成一声令下无人不从的局面。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并不是只出现过一次两次。很明显,铁人大叔领导的苏联正在“补课”呢。
  从叶若夫的下场也能看出来这个趋势。叶若夫因无条件效忠斯大林而闻名,这从他1935年撰写的一片演讲稿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那篇被认为“是大清洗的导火索”中,他阐述了将异己的思想划归为“极其危险的暴力恐怖主义”的观点。
  斯大林同志要的是清洗掉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官员与党员,人民党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有点武则天的意思了。叶若夫同志则是类似周兴来俊臣的角色。
  而叶若夫同志很明显没有读过中国的历史,他根本不懂自己的定位。如日中天的叶若夫终于在1937年10月27日达到了他的高峰。当日在bolshoi大剧院,为了庆祝NKVD(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他的肖像画和斯大林的巨幅肖像并行排列挂在无数红色帷幕之上,被无数鲜花包围着,主持人米高扬身着黑色高加索衬衫,高度赞扬了“叶若夫同志不知疲倦的工作”:“我们应该学习叶若夫同志不断向斯大林同志看齐的精神,所有的苏联公民都应成为秘密警察的代理。”发言后,叶若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热烈欢迎。“他站在那里,一名旁观者说道:‘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好像他不确定这是否是他应得的东西’”,当天的情况斯大林的助手也向斯大林本人进行了汇报。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齐会深只说了一句话,“这人死定了。”人民党政治局里面传出不屑或者嘲讽的笑声。这笑声当然不是针对齐会深,而是针对叶若夫。稍微读过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作派意味着什么。不少人甚至觉得米高扬这厮够阴险,是个需要注意的对象。
  即便是没有读过历史,只要多听听评书,关于月满则亏的故事实在是太多。这么嚣张的结果从来伴随着快速降临的死亡。
  果然,1938年4月8日,当他又被任命为人民水运委员会主席时,叶若夫终于开始走下坡路。1938年6月22日,拉夫连季·贝利亚成为了他的助手并在短时间内取代了他;当斯大林在1938年8月10日抨击NKVD(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记录档案和工作方式后,在1938年8月15日,他被迫辞职,贝利亚旋即接替了他。1938年12月3日,叶若夫被解除了一切在苏共中央的职位,随后在1938年12月24日,他被逮捕并被关押在位于苏汉诺夫卡的监狱中。
  中国历史上关于这种事情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人民党高层甚至懒得去评价这种事情。甚至连斯大林同志大家也不想再去评价,大肃反的正确与否,如果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正确的。消除山头,干掉一些不方便干掉的家伙,特别是干掉那些吆喝着与斯大林同志站在一起的家伙,这种手段实再合适不过。等这阵风过去之后,叶若夫就有必要“勇敢的承担起责任来”了。他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有了这次的对比,人民党的同志们对陈克的信赖又加深了一步。陈克远比铁人大叔更有能力发动这等行动,但是陈克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人民党中央宁肯以百倍的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徐电在里面的作用不可小视。有这位司法部门的同志负责很多制度的讨论与阐述,真的能够将法理、法意、法度解释清楚。人民党又抓住“反封建”不放松的政治斗争路线。
  解决掉那帮咬着屎厥打滴流的顽固封建份子,开除了那帮怠工份子。人民党的营运好歹还能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效率水平上。
  贝利亚同志上台之后,人民内务委员会算是上了正规,至少开始大规模平反。这点中国历史上也是多次出现过的事情。经过残酷的淘汰与选择,由一个不出名的,但是最高权力者信赖的人通过平反来解决以前积累的一批“冤假错案”,重新恢复平静的态度,这同样是中国玩剩下来的。
  到了这个地步,想来苏联已经拥有了解决对外问题的空暇。如果想确定德国的问题,那就只能找苏联同志谈判。宣传部长李润石同志就坐了前往苏联的飞机。
第一百一十章
青萍之末(十一)
  李润石很尊重斯大林同志,不管苏联或者中国人民党中到底有多少反对斯大林同志的人,李润石始终认为斯大林同志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是一名伟大的领导者。唯物历史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存在的现实基础上努力。这点上李润石甚至很同情斯大林同志,人民党最大的服务者就是陈克,陈克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同样,这种奉献也得到了回报,人民党的同志真的相信陈克的权威。斯大林同志无疑缺乏这样的权威。某种意义上,斯大林同志缺乏人民党拥有的安全感。
  但是不管李润石怎么看待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本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例如面对李润石的时候,斯大林同志就表现出了足够的认同,他直言不讳的询问中国是否近期要与英国开战。
  “是的,我们的确有这个准备。而且我们并不想与德国法西斯有任何瓜葛。”李润石回到的同样直率。斯大林同志的精神如钢铁般强硬,任何“圆滑”的举动都只会引发斯大林同志的蔑视。
  “那么中国同志希望我们来做些什么呢?”斯大林同志答道。
  “陈克主席希望苏联同志能够与英法谈判,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李润石一面说着干涉苏联内政的话,一面给自己点上一根烟。
  铁人大叔抽着自己的烟斗,静静的反思着李润石提出的要求。苏联方面的翻译绞尽脑汁的希望自己的翻译没有任何错误,同时感到震惊与意外。中国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于大胆,而斯大林同志竟然没有过激的反应,这可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沉思了好一阵,铁人大叔才说道:“中国同志相信英法坚决不会同意这个要求吧?”
  李润石明确的答道:“如果他们同意的话,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任何问题。明确了战争的条件,对战争的胜利有重大帮助。”
  从铁人大叔的话里面可以听得出,苏联方面在李润石明确提出要求之前就有这样的打算。中国提出这样的请求,让铁人大叔感到了极大的意外。
  人民党方面其实并不相信这样的努力能够成功,绥靖政策是明确同意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一战后苏联因为不列斯特合约失去了大量俄国土地,这些从俄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成了德国与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如果德国在东南欧自由行动,只能导致德国与苏联之间关系的紧张。毕竟一个控制了东南欧广大面积的德国,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苏联下手。
  斯大林同志看来思索的很认真,他连着换了几锅烟,才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中国同志相信这种谈判失败之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如果谈判失败,德国还下定决心要对法国开战的话,那么德国就会向苏联提出互不侵犯条约。”李润石答道。这个答案令铁人大叔的神色紧张了一下。李润石甚至不用看就很清楚,当陈克以阴谋家的姿态提出德国有可能先利用绥靖政策向东南欧扩张势力,在扩张遇到英法阻力之后,就会转而与苏联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的,人民党内部也意见很大。很多同志并不相信陈克的判断,这不是不相信希特勒不会这么做,大家不相信英法的政治家有如此愚蠢。
  李润石也是花了好大劲才能理解陈克的想法,中国近代丧权辱国,但是遭遇打击的主要是满清的力量。就如陈克对凡尔赛合约的评价一样,德国最终法西斯上台并非凡尔赛合约,而是大萧条这个冲击了整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的痼疾让德国武力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而已。中国清末人口暴增与生产力的水平毫无进步,外国的入侵引发了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问题。
  很明显,中国普通人民与人民党内部的大部分同志无法理解英法这两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上百万条人命的国家的感受。那样一场旷日持久,吞噬了无数生命的战争,消耗了英法两国的元气。这样的战争根本没有利益,交战双方面临着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简单选择。谁肯投入这样的一场战争中去呢?
  英国的绥靖政策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免战争,甚至还有控制战争的打算。对中国来说,这样的战争却是“令人兴奋的”,是“激昂澎湃的”。甚至是可以“雪耻”的。陈克这个拥有发动战争能力的领导者并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看到胜利后的危险。如果认为战争是可控的,那么胜利甚至比失败更加危险。
  “中国同志是想在德国对英法开战之前对英国开战,所以他希望开战后德国会对英法动手。中国同志是这样希望的么?”铁人大叔问道。
  “是的。”李润石不准备对铁人大叔说任何谎话,那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会谈暂时到此为止,铁人大叔送走了李润石之后立刻召开了苏共中央的高层会议,开始讨论中国的战略策划。
  苏联同志并不讨厌这个计划,中国削弱英法的力量也好,德国与英法开战也好,这都是好事。中国对苏联的核心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苏联不要借道给试图进攻中国的国家。这点甚至不用中国专门强调,苏联是绝对不可能这么做的。这并非是因为苏联对中国有多么发自内心的友好,而是苏联绝对不会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踏进苏联的领土。
  是否实施这样的计划对苏联来说其实不重要,只要中国还站在苏联背后,中国还愿意与苏联保持友好的关系,甚至愿意在战争的危机关头全面援助苏联,苏联就有最后的依托。有时候信任这种东西很可笑,苏联对中国的信任原因是因为中国貌似对入侵苏联毫无兴趣。
  苏联高层相信中国对苏联并无恶意的原因绝非中苏边境上两国人民很和平的生活与贸易,而是中国军队远离这条边境,中国并没有任何针对中苏边境的大规模军事设施,这条边界对苏联是透明的。
  根据苏联官方收集到的数据,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苏联人民。中国人口更是远远多过苏联。这十几年来,中国人到苏联之后只有很少的年轻人会愿意留在苏联,即便是娶了苏联老婆,中国人也会选择带着挣了钱之后带着苏联老婆回中国。苏联方面收集到的情报中,中国人不肯留在苏联的原因是“太冷!”别说中国人,就是住在中苏边境的苏联人,也更喜欢到南边的中国去居住。俄罗斯对温暖领土的渴望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他们能够想象中国对冻土地带的领土没有足够贪图的原因,因为中国有更南的英国可以攻打。
  没有太多讨论,大清洗之后的苏共中央倒是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铁人大叔要求同志们讨论一下问题,同志们就只讨论具体问题。大家都是聪明人,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中国已经证明他们准备南下。而且人民党此时非常清醒,他们不肯冒着单挑全世界的危险南下。苏共政治局的干部们发现了中国想利用德国,唯一问题在于,德国会不会反过来对采取绥靖政策的英法猛咬一口。
  “如果中国与德国先后和英国开战,我们就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苏共元老捷尔任斯基同志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也是苏共所有人的看法。没有什么比坐山观虎斗更轻松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能够比坐山观虎斗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中国的要求很突兀,却并不过份,苏联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苏共有着完全的决定权,即便是拒绝了人民党的请求,苏共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更不用说即便是人民党不提这个请求,苏共也已经准备这么做了。
  铁人大叔当然明白这么做的好处,无论怎么盘算,其结果也不过是苏德开战这么一回事。德国被法国逼的惨不忍睹,即便是经济看似恢复的不错,其国力依旧很贫弱。铁人大叔本心很希望德国与英法再来一次惨烈的战争,战争如同一战时候那样打得头破血流,等双方血流成河的时候,苏联的数百万大军就可以挥军南下,一路荡平西欧,完成解放欧洲的伟业。
  哪怕是干不掉法国,能够吃下德国,进军中欧东欧,收复苏联在一战时候丢失的欧洲土地,也能够完全达成战略上的胜利。
  问题就在于,中国提出的请求让铁人大叔很明确的感受到一件事,中国方面在战略上的判断也到了这一步,而且中国好像对战略有着更远的判断。这就如同一名优秀的棋手已经看到了三步之外,但是他感觉到旁边的人明显看到了五步之外,这种感觉非常难受。非常非常难受。
  会议上最终通过了苏联与英法谈判的事情,不仅仅是同意,苏联立刻派出外交代表去做这件事。即便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事件中苏联与英法闹得非常不愉快,苏联还是做了这件事。同时,苏联方面开始对李润石百般试探,试图从李润石那里套出中国的战略部署。
  李润石是非常注重阳谋的一个人,他坚信任何阴谋诡计对上阳谋的时候都会一败涂地。唯物主义者们从来都是相信事实,人民党尤其如此。就如同人民党只在乎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态度,这是决定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变量。至于德国的事情,中国通过总结德国的经济数据,以及政府的经济法令,已经估算出了德国的经济已经完全进入了战争状态。
  苏联同志的这种做法令李润石感到有些无语。因为中国已经对苏联说了能说的一切。总不至于连中国详细的军事部署都告诉苏联同志。铁人大叔的精明让李润石觉得很好,而苏联同志小家子气的表现让李润石有些失望。
  在派遣了李润石到苏联的同时,中国的秘密使者也抵达了柏林。小胡子对中国密使的到达很有兴趣,他当然已经准备好了战争,不过战争前小胡子依旧有着自己的担忧。中国站在苏联背后,这就等于苏联有可能随时得到上百万的援军。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这么久,德国军方比欧美其他国家更清楚中国的实力,那绝对不是一支可以无视的军队。所以小胡子对中国特使前来做了充足的准备。
  只是作为德国的元首,小胡子自己也是个闲不住的人。有了这么一点等待前的时间,小胡子就开始审批起文件来。1935年发布的纽伦堡种族法案存在“漏洞”,法案有一个特许的附件,准许半犹太和四分之一犹太血统的德国人递交特许的申请。
  1938年下半年,希特勒指示空军元帅戈林起草一份文件,规定禁止将父亲是犹太人而母亲是雅利安人的家庭迁往犹太人特区,并规定他们的孩子可以参军。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放高利贷的纯种犹太家族,而是一个劳动阶层,德国公民就可以申请脱离犹太血统,成为荣誉雅利安人。特别是那些军人家庭,只要得到希特勒的特许,可以继续服役。希特勒允许四分之一血统的犹太人之间通婚的军人可以继续服役。但他们不得升迁,除非得到希特勒本人的特许。所以大量的申请就到了小胡子这里。
  对小胡子来说,种族优越是不可动摇的理念,排犹是一定要采取的政策,但是实际执行中就是另外一码事。就如同1938年,小胡子自己就对副官说过,“不管当代人如何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有许多英勇的犹太士兵和犹太军官。正因为此,我们可以给他们以特许,因为孩子们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小胡子确实亲自审阅了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的特许申请,或许是一种对他们的同情恻隐之心,让他给了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特许。
  或许是因为要与中国方面接触,所以小胡子有些心神不宁,拿着文件看的时候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小胡子当然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种族,不过这不等于他看不起盎格鲁·撒克逊人。而中国人对小胡子来说,是一个很难确定的对象。
  这是一个延续数千年文明的国家,小胡子痛恨马克思主义,所以他自然不会认同唯物主义历史观,既然不肯认同实事求是,那么小胡子面对历史就有一种“神秘主义观点”,例如小胡子认为中国的西藏是世界的中心。拥有世界中心的中国,还拥有影响世界的实力,这让小胡子很难拿出一个对待中国的观点来。与雅利安人相比,中国人是否更加优秀?如果没有雅利安人优秀,那么中国人比雅利安人差多少?这些扯淡的“神秘主义观点”有时候经常会带给小胡子不小的困惑。毕竟每个人都是希望能够认识世界,即便不能制定世界的规则,至少也要明白世界的规则。
  直到中国特使到了小胡子的官邸,这个问题依旧没让小胡子弄清楚。看着厚厚的一摞申请成为雅利安人的申请书,小胡子难得的叹了口气,把已经拿在手中的那几份文件都签署了“通过”的命令。
  中国特使此次到达德国的表面目的是与德国商讨潜艇问题。中国强行开挖克拉运河的事情引发了英国的激烈反对,英国方面干脆就开始在印度洋刁难起中国商船。经常性的拦截中国商船,要求上船检查的事情层出不穷。
  中国已经向德国交付了20几艘潜艇的主要部件,包括潜艇的图纸也交付了德国。但是面对英国日甚一日的骚扰,中国方面担心无法有效的交付全部潜艇部件给德国。
  作为一个聪明人,小胡子不相信中国方面会因为这么点小事专程不远万里的跑来德国。只是简单的考虑一下,小胡子就大概能够猜到中国密使的真正想法很可能是要试探德国对英国的态度。
  中国想在太平洋打击英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德国在欧洲对英国动手。那时候英国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欧洲,整个太平洋几乎就成了毫不设防的地区。当然,对德国来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中国在太平洋死磕英国,让英国皇家舰队全部调去太平洋地区,并且被全歼。那时候德国的战略形态就会有巨大的改观。没有了舰队的英国什么都不是。
  既然中国方面这么认真的在试探着德国的态度,小胡子就更想先试探出中国的底线。
  对于中国特使来说,此行的目的倒是很简单,他只想确定一下小胡子的态度。在中国,人民党有民主集中制,在苏联,好歹还有一个政治局。在德国小胡子就是个真正的“独裁者”,这不是因为小胡子自己多么热爱独裁,而是真心跟着小胡子的人非常有限。这帮德国将军们嘴里面自然是吆喝着要复仇,但是没几个人真的有打一场一战那样战争的勇气。为了战争,小胡子在面对敌人之前,首先得和这帮将军们作斗争。
  所以只要能够确定小胡子的立场,中国就能确定德国未来的走向。容克那帮二货,是真心靠不住的。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青萍之末(十二)
  小胡子对中国特使印象很好,其实中国的特使们都给小胡子留下了良好印象。与英国人或者法国人不同,中国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建国时期的清新风气,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主人翁的自觉感。用欧洲的观点来讲,那就是“贵族范”。特使本人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一个人,与小胡子谈了一阵正事之后,两人闲聊起来。小胡子先是邀请特使去看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然后提出了关于对待世界的看法问题。
  听了小胡子关于西藏中心论的奇怪观点之后,特使笑道:“中国的先贤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到绝圣弃智,我们人民党里面的思想研究中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的本质是圣是智,那是一种纯粹的事实存在,首先是这样的事实存在,才有对这种人的评价与定义。存在就是存在,即便是存在的那个人死亡了,这个人存在的事实却不会因为后世的说法而改变。所谓绝圣弃智,是指不要去试图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圣与智的评价。是个乌鸦就在天上飞,是头猪就在地上跑,或者躺在烂泥里面舒服的哼哼。这本身既不奇怪,更不污秽,也不可耻。奇怪、污秽甚至可耻的是,一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欲望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是放弃了自己而去按照自己幻想的那个形态去模仿,这种人就完蛋了。”
  小胡子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哲学家,经历了诸多事情,对自己有着无数次改造与深刻反思。中国特使对“强大”的坦率说法引发了小胡子的极大兴趣。老子本人讲清静无为,在人民党的分析中却不是无所事事,或者干脆当个懒鬼。人民党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改造,是为了摆脱各种大有害处的妄想,从而更容易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清静无为是只内心的清静与不追求无意义名利的,是为了摆脱自我对社会价值的迷茫而自我制造的精神枷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强者才能踏入的境界。
  中国特使与小胡子谈了一阵之后,所以用尼采的话来印证,“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而老子对此的论述则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至于先秦最后一个集大成者荀子的论述就更明确了,“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是以与治虽走,而是己不辍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中国先贤们都是很厚道的人,老子就不用讲了,这位可以说是中国唯物主义的先驱。荀子更是仁者,绝不批评别人,他要求学习他的后来者们自己认清谈论对象的水平,自己“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哪怕是对那些“乱国之君,乱家之人”,荀子也认为他们“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
  人民党既然以劳动人民先锋队自居,党内教育水平是相当下功夫的。党内领袖陈克作为一名被共产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拯救的王八蛋,陈克比谁都更知道胡作非为的人其实内心比谁都期待成功,比谁都更期待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些失败者的共同特点莫过于“努力学习能看到的外在表现,而不追求其内在的东西。”
  而聚集在人民党旗下的,则是中国第一流乃至顶尖的人才,他们比谁都更能够理解劳动的艰辛,做事的苦难。哪怕人民党的人类行为学这门学科还有“神汉宗教”的诸多特点,也就是说开创不久,而且人民党的领导者们都是强者,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的自我改造,所以理论上未免呈现出精英化的特色。还颇有那么一批试图搞学术霸权的混蛋混迹其中,不过其研究制度好歹还算有科学精神,成果还是很不错的。
  特使与小胡子详谈甚欢,即便是两人认识世界的立场不同,两人的出发点与追求的终点更是相距万里,但是两人都是改造了自己的人,都深知改造与自我认知过程的痛苦,所以两人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态度,尽管两人其实完全不认同对方的秉持的政治观点。
  谈论了中国的先贤之后,中国特使用孟子的话来恭维小胡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胡子对老子与荀子的思想并不赞同,孟子的这段话却如同针对小胡子个人量身定做的。以一名下士而成为拯救德国的元首领袖,经历过辍学、被心爱的艺术学院拒绝,挨过饿,当过流浪汉,在维也纳吃救济,在一战战壕里面扛枪,差点被毒气熏瞎眼睛,为德国一战后的悲惨遭遇痛心疾首,发动过啤酒罐政变,蹲过魏玛政府的监狱,与纳粹党内的冲锋队同志有过决裂,不得以的处决了罗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