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655

  天京事变之后,韦泽的部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还好韦泽在天京城北的码头强行拦截了几批运往天京城的粮食,加上攻克无锡和苏州之后,在当地强行征收了大批的钱财。巢湖一带本是杨秀清直接控制的地区,那边的不少文官们听说天京事变之后,纷纷投奔了韦泽。除了带来了不少钱粮之外,这批人里头有些原本南王冯云山带来的广东兄弟。
  攻克广东,特别是在秋收前攻克广东,总参谋部倒是没有对这个整套的思路提出意见。参谋部对韦泽兵进广东的战略提出了意见。韦昌荣对此的意见是,“我等现在放弃镇江,控制常州,继续攻打无锡与苏州,进而攻打浙江。这有什么不好?不仅近,还能联络小刀会的弟兄。”
  韦泽严肃地答道:“然后呢?我们就要遭到江南江北大营的进攻,要遭到清妖从福建发动的进攻。最重要的是,我等在这里和太平天国藕断丝连,迟早还要出事!我教给大家下围棋,围棋里面怎么讲,金角银边草包肚!占据浙南与浙江,放到地图上看,还是在诸多势力包围之中。南下广东,我等就占据了整个棋盘上的一角,脱离了与太平天国的联络。只要抗住福建清军,我等向广西打,那可容易的很。那是咱们的老家。占据了两广之后,守住要害之地,清军也打不进来。我等就可以从容发展!贪图一时的便宜,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落得个没有下场!”
  “那好歹也先进军浙江,在浙江弄到粮食,再去攻打广东岂不是更好?”胡成和也不认为有必要突破清军的重重阻拦,远行千里进攻广东。
  韦泽沉声说道:“江浙的粮食顶多够自己吃,我等若是在浙江等到秋收,不过是浪费了一年时间。一年时间里面能有多少的变数呢?再说,浙江富裕,我等在浙江待上一段,天知道兄弟们能够弱到什么地步。这次北王韦昌辉三千人在天京城里头能够顶住三万多人的进攻,固然是有人做内应。可咱们换个地方,让韦昌辉打进常州,他那三千人在咱们三万人面前能坚持一天么?不用三万人,五千人一天也能把他给灭了!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天京城守军身处天京城这么一个温柔乡,虽然东王管的严,可不打仗,训练不足,部队战斗力下降的太快!三万人对付不了三千人,我们也准备闹着等笑话不成?”
  血淋淋的事实就在眼前,韦泽这么一讲,总参谋部立刻没人再敢直接反对。
  “若是现在直下广东,只怕更是要出事吧?宣城一带有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我们还得把他们给打垮才能南下。”胡成和换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我们现在就放出风声去,我等要与江南江北大营决战,在进军浙江前要彻底粉碎这支可能威胁我们的清军部队!”韦泽说道。
  韦泽的观点让胡成和吃了一惊。“那岂不是让清军有了准备么?”
  不用韦泽说话,阮希浩就答道:“清军知道了之后还敢和我们真的硬抗么?他们可以跑啊!正好前往我们已经撤出的苏州一带,甚至退到浙江去。那时候他们不就给我们让出道路了么?”
  阮希浩就是梧州出身,对于进军广东自然很支持。他接着说道:“我们的确得找个中间的落脚之处才行。”
  韦泽笑道:“落脚之地自然是得有,我们走宣城,进入江西,就在赣南的赣州落脚。进攻广东的话,从赣南出发,突破了韶关、清远,之后就直奔广州城。”
  “这……这一路都是山区,仗可是颇难打的!”雷虎看着地图,忍不住说道。
  “我们从永安杀出来的时候,难道走的就是大路不成?大伙不照样一天走几十里地。现在我们的装备,训练比起那时候好出去多少?怎么在这富裕之地待了一两年,连走山路打仗都忘记了么?”韦泽的语气中有着明显的嘲讽。
  方才韦泽刚说过天京城内部队战斗力快速削弱的事情,现在雷虎就用实际表现证间接证明了这个论断。大伙当然不肯承认自己从无所畏惧的英雄好汉变成了走山路都觉得难受的窝囊废。暂时没人敢讨论走山路的问题,大家开始讨论起进军广东,进而占据两广的战略来。
  经过讨论之后,韦泽提出的战略也逐渐被总参谋部认可了。打下广州之后随时可以向西进发,沿着珠江直上,出了广东边界就是梧州。在梧州可是有数以万记的想造反却没能力造反的人。把这些人招到麾下,顷刻就能组建起十万大军。韦泽一万多人就能北伐到接近天津的地方,十万大军纵横两广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广东的精华地区就是珠江一带的平原,这一带盛产粮食,足以养活十万大军。面对这样的前景,走山区的辛劳也完全是值得的。
  韦泽此时并没有提出在广东搞工业的事情,虽然新中国的广东经济发展有诸多原因,特别是来自北方的人员,技术,以及海外的技术、市场。但为何是广东发展起来了,而不是青海、宁夏?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广东这地方的确是大有可为之处。
  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如果战略上没错,总参谋部的职能就是把这个战略变成可以操作的步骤。排除了占领苏州与浙江的计划之后,韦泽部队的选择也只剩下了广东这一个选择。从2月5日开始,总参谋部就开始运作起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自然是要让江南江北大营让出道路的事情,部队开始调动,南下威胁江南江北大营。清军倒也尝试着派兵抵抗,可他们并没有敢把主力拿出来与太平军作战,先派出了一支弱旅试探一下太平军的实力。
  简单的交手之后,出战的三千清军部队随即被打得大败。负责出战的雷虎将俘虏的五百清军抓来训话。先是告知了韦泽准备集中兵力一举歼灭江南江北大营的目的,然后雷虎让这些俘虏回去劝说江南江北大营的将领,现在就赶紧投降。省的战场上刀枪不长眼,平白的丢了自己的性命。
  这五百人本就是大烟兵,被抓后以为自己的小命不报。没想到现在被放了,他们立刻跑回大营,把得知的消息通报上去。江南大营提督张国良听了之后倒是没说什么,浙江巡抚吉尔杭阿可是被吓坏了。韦泽的部队有何等他自然是早就听的耳朵里头磨出茧子来,不久前的战斗中,他以为三千出战的清军好歹也能抵挡个一天两天,谁知半天都没到便全军覆没。
  听了带来的这杀气腾腾的消息,吉尔杭阿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如果韦泽真的以消灭江南江北大营的主力为目的,继而进军苏州与浙江,他可就真的要完蛋。苏杭一带虽然河渠纵横,可总归是平原地区,在这么一大片平原上根本没有能力与韦泽这么凶悍的部队打野战的。
  “张提督,你现在就带并迎战韦泽!”吉尔杭阿几乎是惨叫着吼道。
  张国梁一直与吉尔杭阿不对付,若是平时,他自然会冷嘲热讽一番,不过这次他反倒是闭口不言。太平军的行动太怪了。这并不是打仗的意思,好像有什么隐藏在这后面。
  不过张国梁也没有想太多,他答道:“我等现在去夺回苏州吧!”
  “什么?”吉尔杭阿愣住了,他可没想到张国梁提出了这么一个计划。苏州被韦泽攻克之后,咸丰皇帝已经严令夺还苏州,而且坚决不能让韦泽杀进浙江。但是张国梁那时候对这道圣旨根本不置一词。现在他怎么突然想起了夺还苏州了?
  不过转念一想,吉尔杭阿也觉得有点明白了。夺还苏州之后,江南江北大营至少还能围着太湖与韦泽打转转。韦泽没有水军,不可能给江南江北大营致命一击。想到这里,吉尔杭阿立刻答道:“就听张提督所言!”
第11章
分离(二)
  2月7日,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坐在自己的帅船上沉吟不语。几分钟前,他刚把韦泽的信使送除了帅船,太多的资料让石达开不得不凝神思考。
  此次天王洪秀全下令诛杀东王杨秀清,北王、燕王、翼王,天国的还算是实力派的三王都接到了命令。这是一场相当机密的行动,也是一场非常草率的行动。如果加上“前燕王”的话,太平天国显存的七王,天王、东王、北王、翼王、齐王、燕王、豫王,这七王中有三王听天王命令,两王是东王的嫡系。齐王韦泽与豫王胡以晃手中掌握着超过五万的军队,加上东王府的部队,东王一系至少有十万精兵。而天王一系能动用的只有北王、燕王、翼王手下不足六千的部队。
  即便局面如此,翼王石达开最终还是带领了两千亲兵前往天京城。无论如何,作为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的王爷,翼王此时必须拿出自己的立场来。如果东王杀了天王,翼王石达开的往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因为翼王是天王所封,而不是东王所封。天王一完蛋,翼王石达开实在是看不出东王有什么理由维护翼王在天国中的地位。
  沿途之上翼王石达开接到了三波书信,都是齐王韦泽派遣信使沿长江而上送来的消息。石达开非常讶异的是,齐王韦泽竟然料定了翼王石达开会带兵顺江而下。有这等眼光之人可绝非常人。
  韦泽的书信就放在翼王石达开面前的小桌子上,信上面写的明白,天王杀了东王,又杀了东王部众以及东王部众的亲属,前前后后少说杀了一万五千人。齐王韦泽宣布自己要脱离太平天国,从此大家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对这个消息,翼王石达开真心的感觉是如释重负。
  东王杨秀清在天京城纵览大权的时候,翼王石达开负责审查东王杨秀清拟定的军政措施,查缺补漏,地位基本上沦为了一个参议官的角色。以杨秀清的跋扈,翼王石达开最怕的莫过于杨秀清那天“天父下凡”,下令把石达开给杀了。
  石达开当然不相信有“天父”这玩意,他非常清楚自己对杨秀清的价值在于能够给杨秀清提出有价值的看法。所以石达开最担心的就是韦泽不断立下大功的事情。身为太平天国永安建制之后第一个封王的韦泽,他的功劳的确非常的大。
  占据安徽之后,韦泽没有搞天朝田亩制度那套,而是推出了“完粮纳税”的制度。之歌制度迅速完成了对安徽的管理,不仅养活了一支数万人的部队,更是开始向天京城供应粮草。一举缓解了天京城缺粮的窘境。
  石达开看得非常清楚,不缺乏粮草,也不用担心来自天京城以北的军事威胁,韦泽完全稳定了杨秀清的军事与政治地位。杨秀清封韦泽为齐王,的确是应该的赏赐。在其他地区都得自筹粮草,甚至需要天京城提供初期兵员与粮草供应的时候,只有韦泽一个人成了杨秀清的支柱。
  特别是二次北伐那次,杨秀清最初对韦泽一路势如破竹北上,救了人之后迅速撤退的行动并不满意。可没多久,清军就强化了对天京城的围攻,韦泽也立刻转入对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进攻。
  如果是别人,杨秀清只怕早就动手收拾他了。可现实中战略局面的剧烈变化,让杨秀清不得不认同了韦泽的行动。最后只是没收了韦泽在安徽的地盘,又夺了他一个军,就把此事揭过。以杨秀清的个性而言,这已经是无比宽厚的处置。
  石达开当然知道杨秀清可不是那种“宽厚”之人,如果不是现实证明了韦泽的选择是正确的,杨秀清肯定不会对韦泽不进攻北京的事情一言不发。
  作为太平天国的实力派,石达开也看得很清楚。从韦泽的角度来看,他手中依旧握着天国第一大的兵团,依旧得到了杨秀清的信任。而且杨秀清允许韦泽这样的大兵团存在,也有用来平衡天京城内其他势力的打算。在此之后的局势变化中,韦泽并没有失去什么。如果韦泽早就预料到今天的局面,他甚至能够从此完全摆脱了太平天国对他的羁绊,能够展翅飞向更广阔的空间。
  和陈承瑢一样,石达开也看到了一些表现之下的东西。韦泽对于打进天京城的判断也同样正确,他身为东王手下第一大将,打进天京城的理由也只有为东王报仇这一个。如果韦泽这么干了,只会让他自己在随之爆发一系列战斗中消耗殆尽,拉着天国同归于尽。所以韦泽的话倒是完全可信的。
  至于韦泽向洪秀全要人的事情,无论天王洪秀全给不给人,这对韦泽并没有任何损失。作为东王手下第一大将,韦泽向天王索要东王属下被杀之人的家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天王把人给了韦泽,就如韦泽所说,天国兄弟们会觉得天王的仁德。
  韦泽还点出了一件事。天王杀东王,杀东王府的人,杀东王部队的中级军官,完全能够用东王谋逆来解释。天国其他地方的兄弟固然觉得天王心狠手辣,却还能接受这个事实,甚至会觉得天王有能力掌握大局。可天王再杀下去,那就在道义上没办法向天国兄弟交代了。
  石达开沿途收到了韦泽的三封信,在韦泽最新的信中,天王洪秀全果然大杀东王部属的亲人。这做法的确是突破了下限。如果前面的杀戮还是天王算不算天国最高领袖的问题,后面的杀戮就直接变成了“天王还是不是人”的问题。只要心中还有最起码的身为人的怜悯,天王洪秀全就不能对自家兄弟的亲属下如此狠手。
  翼王石达开反复判断了眼下的局面,最终得出了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在天王杀戮起兄弟们的家属,他也就陷入了人心尽失的境地。跟着天王发动了天京事变的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同样没了任何前途。如果天王不想让其他兄弟们彻底离心离德,那就必须向天国兄弟们有所交代,直接执行屠杀的这两位也就没了前途。
  石达开带兵东进的时候,豫王胡以晃病重,能撑多久尚且不可知。而齐王韦泽是不得不脱离天王。曾经的太平天国七王中,能活到现在,能留到现在,并且手上干净,号召力依旧的,只有翼王石达开一个人了。
  意识到了这样的局面,石达开心中的狂喜几乎无可抑制。不过他毕竟是翼王石达开,也是在杨秀清手下颇经历过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的人物。这种喜悦还不至于让他立刻被冲昏了头脑,石达开把事情反复思忖了几遍,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先不到天京城去,而是前往韦泽所在的常州,与韦泽做一次开诚布公的交谈。
  如果石达开想在这个局面下得到最大利益,首先就要确保韦泽必须真正脱离太平天国才行。如果韦泽对自己的部队控制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部队不愿意离开太平天国,为了维持自己部队的团结,韦泽那就只能选择进军天京城,火并天王洪秀全这一条道。那就是另外的局面。
  对石达开来说,太平天国的七王中,东王死了,只要天王不想沦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那就必须让北王和燕王承担起天京事变的责任来。那么北王与燕王在政治上就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胡以晃重病,也不知道能够撑多久。七王中,东王、北王、燕王、豫王,这四王等于基本可以排除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之外。只要齐王确定离开太平天国,那么剩下一个名声扫地的天王和纯洁无瑕的翼王,太平天国的兄弟们到底支持谁已经不问可知。
  那时候只要翼王石达开接掌东王杨秀清的左辅正军师职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根本不用翼王石达开自己要求,下面的天国兄弟也会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求天王洪秀全把左辅正军师的职务交给翼王石达开继承。
  在此关头,翼王石达开需要的仅仅是去见一次齐王韦泽。如果韦泽真的要离开,那自然无须担心,韦泽没这样的聪明人必要在离开前再杀翼王石达开。如果韦泽不是真心要走,那就更妙,在当下的局面中,作为“东王余孽”的韦泽还想在太平天国中混,那就更需要一个完全架空天王洪秀全的人物存在。而翼王石达开无疑是最佳人选。
  把这个看似危险的行动反复思量数次,石达开决定要去先见齐王韦泽。做好了决定之后,石达开就把同来的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叫到自己这里商量。罗大纲一直不肯加入拜上帝教,这个行为自然颇受天王洪秀全的怨恨。只是东王专权,重用罗大纲,他才能有今天的地位。罗大纲当然对东王颇有好感。
  罗大纲善于水战,在湖口之战中是翼王石达开的左膀右臂。此次前来“勤王”,翼王石达开宁肯把胡以晃丢在武昌,也要用借口把罗大纲带在身边。原因就是担心罗大纲得知东王被杀的消息之后,一时冲动之下采取某些行动。
  此时东王被杀,东王府以及东王部众全部被杀,罗大纲没有了可以依托的人。石达开相信,罗大纲能够选择的只有自己。既然如此,他就不能对罗大纲隐瞒当下的局面。
第12章
分离(三)
  2月10日,翼王石达开乘坐快船抵达了常州。和他所想的一样,韦泽并没有兵戎相见,而是非常客气的接待了石达开。
  一路上见到了韦泽部队从旗号到军服的变化,石达开已经基本确定韦泽是铁了心要离开。至少以石达开的角度来看,一支部队一旦改了旗号,想改回来那是非常困难的,不停的更换旗号只会导致指挥上的混乱。
  韦泽没有冷遇石达开,他很快就亲自见了这位太平天国的翼王。太平天国诸王中年龄倒数第一的韦泽与倒数第二的石达开就在韦泽的指挥部里面会面了。
  “韦兄弟,却不知你到底有何打算?”石达开相信韦泽是个聪明人,与聪明人说话是不用藏着掖着,太多的掩饰反倒会误导对方。这是石达开从杨秀清那里学到的东西。
  韦泽回答的非常清楚,“已经在信里面我已经说过,此时我除了脱离天国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么?”
  “那韦兄弟离开了天国之后又准备去哪里呢?”没等石达开继续说话,同来的罗大纲问道。
  韦泽笑道:“我跟着天国一起造反,为的就是推翻满清。现在脱离了天国,我该怎么造反就继续怎么造反,反正推翻满清的这个念头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既然如此,为何不留在天国呢?”罗大纲继续问道。
  听了罗大纲的问题,石达开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几天前他和罗大纲说起了天王杀东王的事情,罗大纲的表现相当冷静。这与石达开想象罗大纲会勃然大怒或者痛心疾首的局面可是大不相同,罗大纲完全接受了当下的事实,冷静的让石达开觉得都有些担心。
  现在罗大纲突然对韦泽如此紧追不舍,石达开除了感到意外,还有种说不出的不安。
  然而韦泽明显没有被这个问题问住,他甚至都没有怎么思考就直接回答:“罗大哥,现在天王在天京城里头大开杀戒,这个冲突是现在才开始的么?天王提出这个拜上帝教,由南王把教义推广开来。天王原本就只是想当个教主而已,他又没有领导天国的能耐,东王和西王一起负责打天下。东王付出如此心血,不少人说东王跋扈。这个没错。不过东王这么做,与天王无能也是大有关系。这次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东王和天王都有罪责!”
  这是石达开第一次听到有人敢这样同时批评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他登时就呆住了。这不仅是韦泽的批评十分大胆,而且韦泽同时阐述了事实与真实。东王杨秀清不肯居于天王之下,不仅仅是杨秀清自己野心膨胀。天王洪秀全无力领导太平天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杨秀清实际领导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没有理由让杨秀清还继续心甘情愿的居于天王洪秀全之下。
  “哈哈!”罗大纲放声笑起来,笑了好一阵,罗大纲带着戏谑的语气问道:“那韦兄弟现在要离开天国,定然是觉得自己能够带着你手下的兄弟们打出一个新天地来了么?”
  韦泽根本不在乎罗大纲那种嘲讽,他坦然答道:“那是自然,若是我没有能耐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打出一个天下来,那我何必耽误了兄弟们的前程?我对我能打天下的事情深信不疑!”
  翼王石达开完全没想到韦泽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但是石达开并不相信韦泽的话,到了此时,韦泽也顶多是走一步说一步而已,这数万的兵马固然善战,可脱离了用兵二十几万,占据了数省地盘的太平天国,韦泽更应该先顾及自己的生死存亡吧。
  “请韦兄弟和哥哥我说个所以然如何?”罗大纲倒是没有放过韦泽的意思,他追问道。
  “咱们从广西起兵,打到几千里外的天京城。若是说只靠了广西老兄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各省的这么多兄弟,原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太平天国的名号,可等我们一到当地,他们就跟着咱们造反。那是他们原本就想反了,遇到我们之后,他们终于觉得造反有可能成功。是他们先想要造反,而后才加入我们。所以,只要我能够领着兄弟们继续打胜仗,大家就觉得跟着我走有个盼头。跟着我走有个结果!罗大哥你觉得是不是?”韦泽问道。
  罗大纲点点头,却没有立刻回答。
  “既然如此,兄弟们跟着我就是想混出个结果,那我就一步步的让兄弟们看到结果来。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觉得跟着我有结果的兄弟现在看得是我以前有什么能耐。”韦泽并没有太过于夸大自己的能力,很现实的提出了他的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