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55

  就在这一片悲痛中,东王杨秀清传令升帐。传令的侍卫告知,凡是卒长以及卒长地位之上的军人,统统到杨秀清那里聚集。
  所谓升帐不过是个说法,只用布匹简单的围了一个圈,就算是大帐。人人神色难看,有些军官是哭着到了杨秀清的面前。
  杨秀清根本被悲痛压倒,更没有丝毫的恐惧,他怒喝道:“诸家兄弟,此时我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报仇!”
  “报仇!报仇!”韦泽率先跟着喊道。韦泽并没有亲人在后队,他对这些人的生死顶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而且夜里突出永安城,洪秀全那行径给韦泽造成的恶劣印象,让韦泽根本就没办法生出什么悲痛来。
  但是杨秀清此时那决然的态度,以及决死反击的气魄,让韦泽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若是平日里杨秀清给韦泽留下的印象是一位太平天国的王爷,那么现在,韦泽对杨秀清的评价只剩了两个字“英雄!”
  有韦泽带头,有亲人遇难的军官们跟着怒吼起来,“报仇!报仇!”
  杨秀清随手拿过几块石头,一根藤条,就在地上摆出了简单的地形。张应宸虽然是行军司马,但是韦泽授以张应宸旅帅副手的名义,他也来参加了会议。只看了一眼杨秀清摆出的地形,张应宸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韦泽即便是没有张应宸对方向地形那么敏感,他也是一路走过来的,这个简单到都不能称为沙盘的东西,完全把大垌的地形特征给标明出来。
  这是个诱敌深入的军事计划,杨秀清要把清军诱入太平军的包围圈,在大垌的山谷中把清军一网打尽。
  此时若不能在野战中歼灭清军的追击部队,太平军只有死路一条。韦泽对这点非常清楚,实际上韦泽本人还是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可在后队被歼灭的时候,韦泽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能够立刻想出这样的应对措施,他第一念头就是赶紧强化防御,防止更大的损失。
  即便是听了杨秀清的计划,韦泽还是不能确定清军会不会中计。可杨秀清这果断的处置,以及决死反击的骨气,韦泽扪心自问,他自己是远远不如。
  根据地形布置了伏兵,东王杨秀清高声喊道:“韦旅帅!”
  听到杨秀清的召唤,韦泽挺直了腰杆上前一步,拱手道:“属下在!”
  杨秀清神色严峻,“你的兄弟现在还有力气行军,我命你现在出发,绕到大垌山口处,只要等清军从谷中开始败退,你就杀下山去,尽力堵住清军的退路!”
  这命令让韦泽大吃一惊,不仅仅是韦泽,南王冯云山以及南王属下的诸将都微微变了脸色。韦泽部属不多,让这么一点人马去堵住大垌的山谷谷口,实在是有些以卵击石的意思。
  “启禀东王,属下只有三百人,去堵谷口或许可办到,可堵死谷口却是办不到。”韦泽也不说瞎话,直接把自己的现状说了个明白。
  杨秀清冷着脸答道:“我只要你去尽力堵住谷口,却不是要你堵死谷口。此战各军有进无退,清妖进了山谷之后就必败无疑。只要能有一支兄弟能够攻打谷口的清妖,他们就在谷口站不住脚,那时候我军掩杀过去,清妖只能逃窜。这等事情,我觉得派韦旅帅你去,应该能办到。”
  韦泽一直觉得法国士兵形容拿破仑的一句话非常好,“皇帝带着我们靠行军打胜仗。”而红军也是以卓绝的行军能力著称于世。杨秀清的命令中,第一句话就是确定韦泽的部队是太平军诸军中还有行军能力的部队,这点上,可以说杨秀清观察力极为敏锐,而且极为知人善任。
  再说任何屁话也毫无意义,韦泽大声应道:“遵东王旨意!”
  一回到部属那里,韦泽立刻发出了行军命令。行军背包中的被褥全部交给四五名留守人员看管,部队扎了隐蔽用的草帽。最先出发的自然是行军司马张应宸,就在出发前,张应宸忍不住心有余悸地说道:“东王看上去这是吓死人!”
  是不是吓死人,韦泽也不知道,反正韦泽知道,此战不是追击的清军完蛋,就是太平军完蛋。说是堵住山谷入口,其实只怕东王杨秀清的另一个目的是若太平军战败,韦泽想办法拖住山谷入口的敌人,不让他们参与追击吧。
  可韦泽也并不在乎了,历史上太平军能够打到南京,那就一定获得了战斗的胜利。而且假如因为韦泽的出现,导致历史发生了变化,那么太平军失败之后,韦泽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出发前的动员中,韦泽先介绍了情况,然后举起手臂吼道:“此时我等若不死战,剩下的只有被杀一途!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兄弟们跟着我去杀清妖!”
  兄弟们其实也都清楚了面临的局面,300人无一人迟疑,都举起手臂应道:“杀清妖!”
  不管情绪怎么激动,行军战斗自然还得按照一个多月来的训练办。天黑前,张应宸已经派人回来告知,行军路线已经确定,但是伏击阵地还没找好。韦泽也不多等,直接命令部队出发。
  深夜中如号的山风让韦泽觉得清醒了不少,他突然觉得杨秀清之所以派韦泽的部队搞袭击,也不是完全看中了韦泽的行军能力。在训练中,韦泽只督促部下练了长枪术与火枪射击两种。在大垌这个山谷中,长枪根本施展不开。连日来都是下雨,火枪也很难派上用场。千军万马在山谷中混在一起大厮杀,韦泽他们的火枪根本也找不到射击对象。如果让韦泽等人换上短兵器,因为没有练习过,只怕战斗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难道东王杨秀清一直在暗中关注自己的行动不成?韦泽忍不住想到。
  一路上想来想去,部队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大垌的山谷入口附近。张应宸终于确定了伏击阵地,这是在大垌山谷入口附近的一处山坳。布下侦察兵的话,最多半小时的就能赶到大垌山谷入口附近。
  韦泽看完地形,此地在山谷入口附近的正上方,只怕清军是不会对此放手不管的。若是清军在此布下一队人马,韦泽等人猛冲出来的时候,首先就要和这里的清军碰上。
  “有没有在清军斜后方的可选之地?”韦泽问张应宸。
  张应宸的脸色微变,停了片刻,他才说道:“有一处。”
  第二个位置就好的多,经过四五里地崎岖的山路之后,出口直插清军斜后方,是阻击的绝佳场所。但是韦泽也明白了张应宸为难的理由。若是韦泽在清军败退时候突然冲到这里,那败退的清军就只有与韦泽死战一个选择了。死死卡住清军的退路,韦泽不死,清军就得死。
  “这里甚好!”韦泽大声说道。
第22章
成军(九)
  雾越来越大,尽在咫尺的人竟然看不清对方,更不用说远处。天色逐渐亮起来,浓雾只是变淡了些。
  “看来不用担心清妖会发现咱们。”张应宸低声说道。张应宸都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天气里派出去几里外的侦察哨。先不说如何发现一里地外的敌人,即便是发现了,在这雾气中跑出去几里地报信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此时就听得远处有清军大部队行军的声音,即便是雾淡了,几里外也是朦朦一片,根本看不出什么。行军声,嘈杂声,加上各种回音,也说不清有多少清军。
  到了上午十分,清军的行军终于结束,此时却突然下起雨来。雨水驱散了不少雾气,可远处有蒙在一层厚厚的雨幕中,更是看不到什么。
  韦泽的部队躲在一处山崖下的凹处,马上就是战斗,战士们或者擦拭长枪,或者把布紧紧包着的火绳枪拿出来仔细擦拭。这是近现代军队的基本素质,哪怕是打不准的武器,也得保养擦拭。并不是擦拭之后就能提高命中率,而是熟悉武器结构,并且保证武器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天色更加明亮,韦泽估摸着大概倒上上午十点多到十二点之间,突然就听到大垌山谷方向传来了巨大的声响,那巨大沉闷连续不断的声音,仔细听起来,又仿佛是无数的呐喊,枪炮,汇聚成的声音。
  “打起来了!”韦昌荣说完这话,腾的站起身来。
  韦泽下了命令,“快点收拾,准备随时出发!”说完之后,他也站在雨幕边上,静静的听着。如雷鸣、如海潮、山谷中回荡着无法形容的声响。韦泽仔细的听着,这声音先是持续了一段,接着越来越清晰,竟然是在向大垌山谷的谷口处涌来。
  此时司马以及伍长们早就命战士们收好了自己的装备,韦泽看了看部下,命道:“到上阵的时候,兄弟们,跟我走!”
  五六里地,韦泽他们在雨中走了好一阵。张应宸只担心韦泽会拉着兄弟们横挡在清军的退路上,没想到韦泽并没有直奔清军背面,而是更向远离清军的方向去了。此时的雨依旧很大,虽然距离清军还有三四里的距离,张应宸却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清军的影子。而清军的注意力明显都聚集在大垌山谷方向,竟然没注意到一众穿着蓑衣带着草帽的家伙正在静悄悄的向着他们后方移动。
  韦泽终于登上了一处小坡,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坡距离官道之间有一道半人多深的沟壑,直线距离四十余步。韦泽把两个卒200名火枪手分四队列在小坡之上。长枪手则放在火枪手之后。
  清军现在的主要战斗力还是绿营,绿营在清初是不许使用火器的,别说炮了,就是火绳枪也没有。不过清初没多久,八旗就变得腐朽不堪,清廷不得不给绿营发火器,绿营作为满清中期的军队主力开始火器化。这些火器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湘军三宝“抬枪鸟铳劈山炮”。
  抬枪是一种长度两米多,重量在三十斤左右的火器,一次能发射一大片铅子,虽然满清的将军们都吹嘘这玩意射程可达百步。但谁真的信以为真谁是傻子。黑火药做发射药的铅子过了八十步就是漫天飘了,什么东西都打不到。老练的将领会在距离敌人大约三十步左右的时候下令开火,这个时候的杀伤力是最大的。因为抬枪的个头和装弹难度,一般一次战斗中也就响上一两次。
  抬枪虽然并不是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造物,但好歹也是大清火器界的新人。绿营主力的鸟铳和劈山炮那是从大明就开始服役的老家伙,鸟铳是大明仿制的火绳枪,而劈山炮在大明的时候还叫千子雷炮。一直使用了两百多年都没有改进,实在是劳苦功高。
  韦泽对绿营镇场子的兵器已经相当了解,在这样的大雨中,三样武器若是在遮雨工具掩护下缓缓前进,倒是能够有点作用。可一旦暴露在大雨里面,三样武器一淋雨,就不用考虑他们还能正常作战。
  现在韦泽没有办法与东王联系,哪怕是再想消灭满清,哪怕是再为东王的英雄气概所感动,韦泽也没有了要为这天国事业舍生忘死的打算。在这完全隔断了通讯的情况下,直接与清军硬干,只会直接暴露在清军的火力之下。选择了这一处看似对清军威胁较小的地方进行阻击,是韦泽仔细考虑的结果。
  韦泽他们刚占领了那块阵地,清军也就发现了韦泽等人。负责守谷口的是北大营统领向荣。得到这消息之后,向荣大惊失色。
  早在3月24日,塞尚阿就接到了咸丰皇帝的诏书,诏书上写了非常严厉的话,大意就是“既然围住了逆贼,那就不能让逆贼再次逃窜。若是被逆贼逃跑,朕查清楚逆贼是从哪路跑的,就定然严惩不贷。”
  这诏书一下,塞尚阿也是被吓坏了,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派兵对永安发动牵制性进攻。但是塞尚阿没想到,3月6日凌晨,太平军竟然在最难以行军的雨天黑夜里突出了永安,想到咸丰皇帝的诏书,塞尚阿立刻派遣乌兰泰与向荣一起尽起精锐追击。
  4月7日,乌兰泰纵兵猛追,一举围住了太平军后队,杀了两千人。终于立下大功的乌兰泰自觉的完全靠功勋超过了向荣,完全不把向荣放在眼里。甚至准备自己单独追击消灭太平军。
  4月8日一大早,乌兰泰正在做造反,却看到对面出现了太平军的小股部队,而且看意思这支小股部队竟然是返回头准备进攻的前哨。这下自己已经吃饱了早饭的乌兰泰认为可以复制3月7日的胜利,竟然不等自己的部队吃早饭,就带兵杀进了大垌山谷。这下可把今年60岁,久经杀场的向荣吓坏了。乌兰泰这举动太莽撞了,很明显,太平军在大垌只怕有埋伏。向荣追之不及,只能自己带部队守住大垌谷口,做好接应乌兰泰的准备。
  果然如同向荣所料,太平军在大垌山谷中埋伏了人马,突然猛攻乌兰泰所部。乌兰泰的部队被打崩溃了,现在败兵正在向山谷口逃窜。而太平军猛追不舍。
  正准备列队接应,突然得知一支太平军的部队占领了自己后方,向荣冷汗都被吓出来了。他想都不想地说道:“列队,先杀了后面的逆贼。”
  向荣负责保护乌兰泰的后路,可向荣的后路若是被截断,那两支军队都会被一锅端了。
  “父亲,乌兰泰的败兵只怕快到了。”向荣的儿子向继雄连忙提醒到。其实不用向继雄提醒,光那越来越近的喊声,以及雨水中影影绰绰能够看到的人群影子,向荣就知道了。
  “你带五百人先去杀了那些逆贼。”向荣板着脸对儿子说道。
  向继雄也觉得父亲向荣的命令比较有道理,他带了一个营的清军就直奔韦泽他们而去。
  越靠近韦泽的部队,向继雄的心中越是吃惊。只见对面的太平军身穿厚厚的蓑衣,头带斗笠,斗笠上还盖着草编的东西。他们整齐的列在石坡后面,只有上半身露在外头。而前排的每一名战士手中,都端着火绳枪。火帽位置都在斗笠之下,虽然斗笠边缘上不断落下雨水,可盖了草的斗笠缝隙中一点水都不漏。
  更让向继雄感到危险的是,这些士兵们面对蜂拥而来的清军,竟然稳稳站在原地,既不射击,更没有吓得乱跑。向荣非常精通火枪连环射击。向继雄自然是学到了父亲的本事,一看太平军的阵势,向继雄就知道若是这么莽撞的冲上去,只会是正撞在枪口之上。
  跑到距离太平军大约80步的距离上,向继雄的不安感觉越来越强烈,他再也不敢继续上前。叫停了清军,向继雄命道,“打!”
  咚咚的一阵枪响,清军的火绳枪开火了。硝烟混着雾气登时就遮住了清军的视线。向继雄也不管那么多,学自他父亲向荣的绝招,连环火枪开始打个不停。一半的火绳枪射击采用的是三段击,向荣的连环射击则是不停歇的射击。等于是个七八段甚至是十几段射击。这样的做法优点在于能够以不停歇的火力唬住敌人,还能对靠近的敌人实施连续不断的打击。缺点就是火力密度大大降低。
  火绳枪这玩意是前装武器,在大雨中装填,要么是枪管进水,甚至火绳都被雨水浇灭。这么一通连环射击之后,向继雄实在是组织不起来第二轮射击。加上硝烟弥漫,他也根本看不清,也只能让射击停下来。
  向荣一直在北方打仗,对于这种暴雨天气很不适应,雨天子弹装填是要躲在随军移动的巨大雨伞下装填。晴天装填的速度已经不快,这雨天下更是慢了几倍之多。
  等到雨水大概让硝烟散去,能够再次射击的火绳枪竟然没能装好八十条。
  而向继雄看向对面太平军的阵营之时,惊诧的发现,对面的太平军不仅没有用火枪还击,阵列竟然还如最初般整齐。
  80步的距离,还下着大雨,火绳枪的射击根本没有用处。即便有那么几颗子弹飞到了太平军的阵列里面,沾了雨水的沉重蓑衣,以及盖了草的斗笠能够很有效的防御铅子的杀伤。
  见到这轮射击没用,向继雄也明白问题在哪里。不仅是雨天,现在的潮气这么大,火药的功效也在大大降低。若是想对太平军有效杀伤,就只能靠到40步,甚至30步的距离。
  咬咬牙,向继雄命令已经装填好弹药的清军继续靠近。隔了雨幕,向继雄听到对面的太平军中有人喊了些什么,但是根本听不清楚。
  喊话的是韦泽,内容很简单:“听我命令!才能开枪。”
  不仅如此,韦泽本来就站在火枪队第一排中,现在他拔出单刀向前走了两步,竟然站在了队列的最前面。韦泽的右臂平伸,单刀在雨水中闪着寒光。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是所有的太平军战士看到原本就站在第一排的旅帅韦泽竟然站到了最前面,都是精神一振。
  一个多月的训练让大家都学会了听从命令之后再开枪,但是面对清军站在对面射击的时候,战士们还是不由得紧张起来。看到旅帅韦泽竟然比战士们更靠近清军的枪口,每个人都屏息凝神,把清军的抛在了一边,只等着听韦泽的命令。
  韦泽的气势仿佛连老天都感到了,雨竟然小了起来。
第23章
成军(十)
  “放枪!”广西提督,围攻永安城的北大营统领向荣喝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