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655

  韦泽最终决定提供的产品有三种,除了给太平军一批坩埚高碳钢的刀具之外,自然也有太平军非常渴望的火帽技术,除了太平军希望的之外,他还向太平军提供了粉碎机。颗粒火药处理中,粉末颗粒直径大小对火药的效力影响很大。铸铁粉碎机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粉碎的程度,以及粉碎的效率。
  前两项还好,粉碎机的确让韦泽觉得有点肉痛。不过韦泽做事不爱零零碎碎,既然他真的想提高太平军的战斗能力,那么这点投入也就不算什么了。除了培训之外,为让军工部门给了工匠营的兄弟说明书。
  除了安排这些,韦泽也去军工部门视察了一圈。既然要和英国开战,那么所有军工部门都要迁移,至少不能在广州这个能够让英军军舰发挥威力的地方。干完了这些都到了第二天,下午时分,韦泽心情不爽的回到了指挥部,一进门就问道:“出发了么?”
  “都督,部队已经出发了。”毕庆山立刻答道,“我们这边也调动人手抓紧清查十三行那些家伙的土地田产。”
  “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土地调查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这是韦泽非常关心的问题,没有稳固的后方,光伏都督府没办法和英国人打持久战。
  “最晚到今年七月,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能基本摸清楚。那时候咱们的授田令就可以推行!”身兼广东土地问题办公室主任之职的毕庆山回答的非常坚定。
第79章
规模的艰难(十五)
  十三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光复军铲除十三行的人力,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接收十三行的财富,却花去了整整两个月。
  在这三个月中,佛山大户岳寿山的心情是起伏不定。到了1856年七月中旬,岳寿山在城外的一处靠海的村落接待了几名客人。大热天,其中一名客人还带着斗笠,斗笠压得低低的,根本不管是不是引人注目,只求不被人看清楚面孔。
  两股人一会面,那人就摘下斗笠,露出了一张洋人的脸。双方神色都不轻松,洋人看岳寿山满脸愁容的模样,索性操着一口很不流利的广东话开门见山地说道:“岳先生!你可下定了决心?”
  岳寿山脸色虽然不少,却远还没到精神崩溃的地步。他坦然说道:“不知道英国方面肯给我们枪么?”
  “武器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们最新运到香港了一大批武器!只是岳先生所说的起兵之事,却需要下定决心才行。”英国佬直指关键问题。
  这样的谈判在佛山也不仅仅是岳寿山一家,英国人谈判的地方也不仅仅限于佛山,凡是和英国人有大烟买卖的商人,几乎都在和英国人进行着谈判。虽然都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种,英国人做事情无疑更讲谋略,几百年欧洲搅屎棍让英国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用说英国人半个多世界前组织反法同盟的旧事,几个月前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就很巧妙的拉拢了一群反俄的国家,包括法国、奥斯曼,对俄国发动了进攻。
  这场战争虽然最后打成了惨胜,俄国人只是放弃了对奥斯曼的一部分要求,却态度强硬的表示不割地、不赔款,摆出一副打不了你试着打进莫斯科的模样。英法联军当然打不进莫斯科,别说莫斯科,就连俄军拥有优势的波罗的海,英法联军都打不进去。所以这场战争从经济角度来看,参战国都损失了数额巨大的钱财。
  当然,从政治角度来看,帐也不能完全这么计算。拿破仑三世当皇帝的法国终于在精神上洗雪了被俄军杀进巴黎的屈辱,法国觉得自己终于重新占据了欧洲第一陆军的宝座。英国人则证明了,只要英国参与,号称欧洲宪兵的俄罗斯也不是不能击败滴。
  虽然英国人暂时还没办法投入大军到广东痛打韦泽,可拉拢其他势力共同对付主要敌人的手段却是同样的。英国人从大的角度上,通过向满清转移技术,试图搭上和满清交流的渠道。不仅是中央政府,英国人还找了福建地区的官府进行沟通。令英国人失望的是,满清的福建官府对于英国人的支援很感兴趣,但是对出兵的事情却没有任何诚意。以英国佬的奸猾,他们看得出,福建官府其实希望看到英国人和韦泽拼个你死我活,他们躲在后面看笑话。
  上层路线走不通,英国人也没有任何气馁的迹象。满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势力,英国是同时开始接触的。韦泽的强力禁烟让大烟贸易为纽带将英国人和中国大烟贩子们形成了共同利益,这帮大烟贩子并非是善男信女,只要生意有一定规模,他们就定然是某支民团的头子。
  英国人以精准的判断,卓越的行动能力,在广东串联这帮人。满清如果不能给韦泽军事打击,那么英国人可以动手。英国人需要的是能够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同盟军。孤军奋战从来不是英国的习惯,更不是英国的策略。
  来自广东各地的情报在香港汇集起来。香港总督看完之后皱起了眉头,“为什么这些人都要求我们帮助他们获得满清的封官?”
  汇集的情报显示了一个特异之处,那些民团头子们都表示愿意坚定支持英国人的军事行动,但是他们要占据广东的城市。英国人当然收集到了满清的檄文,凡是能从韦泽的光复军手中夺回城市的人,夺得一个县城,就能当县令,夺取一个府城就能当知府。
  所以香港总督就格外不理解这些人的态度与立场了,“如果真的彻底消灭了韦泽,这些人凭什么认为中央政府会按照约定赏赐给他们这些职务?中央政府该做的是反过头打击这些人吧?”
  与会的英国文官武将都是很聪明的人,更是信奉力量的人。所以对于香港总督提出的问题,他们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虽然没有听说过中国那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这么基本的政治道理,任何一个像样的国家都是如此。满清中央政府对地方上提出的让步,不是中央政府心甘情愿,而是不情不愿对现实的妥协而已。当现实中韦泽的威胁被消灭之后,实在是看不出中央政府有任何必须兑现承诺的理由。
  当然,除非是这帮民团们能够将满清中央政府的力量赶出广东,他们实现了实质性的割据。正因为如此,中央政府反倒会考虑到这个情况的发生,更加不可能接受广东民团势力在广东的崛起才对。
  不过英国人本来也没有完全指望民团势力的崛起,如果真的出现了民团与满清中央的对抗,英国人就能更有效的利用这个矛盾来获取利益。英国人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广东,扶植一个真正被英国人控制的广东巡抚,对英国人可是求之不得的。
  “我们姑且承诺他们的请求吧。”英国的舰队司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无疑,这个看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如果英国能够打垮韦泽的部队,那帮民团们当然不会傻到敢违抗英国人的命令。这些充满了勇气的英国文官武将在自己的现实经历中明白,先创造出优势的结果,那些墙头草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聚集到胜利者的旗下。非常简单。
  既然同僚们都如此表态,香港总督也不觉得有必要再纠缠下去,他说道:“我们的援军将在两个月内赶到,海军包括三艘军舰,陆军有三千五百多人。等他们赶到之后,我们将拥有六千五百陆军。打下广州城应该绰绰有余。”
  英国人志在必得,在广州城的光复军却开始实施了撤退。最近光复军陆军扩军速度很快,大量的广西兄弟得知了光复军在广东与梧州的胜利,纷纷前来投靠。韦泽的两个军满编是10万人,经过这番吸收之后部队迅速膨胀到了8万多人。按照乐观估计,再过两个月就能够让这两个包含辎重部队的军达成齐装满员的状态。
  而韦泽开始把在广州城内的光伏都督府军事行政部门,以及工厂开始向外部撤离。第二军负责广州以北的地区,第一军负责广州以南的部分。除了靠海的地区之外,部队以团为单位,控制了各个主要城市。
  光复军并非是不懂得炮兵威力的愣头青,只要亲眼看看广州城的特色,大家都明白在城头用12磅山地榴弹炮对抗英军的风帆战列舰实在是没有胜算。
  “只要我们能够自己开始铸造大口径火炮,就能守住虎门。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不能让同志们在广州城毫无意义的送死!”韦泽的命令传达到了部队之后,有韦泽负责,撤退行动并没有遭到太多的反抗。
  除了几个愣头青表示,死也好和英国人打仗。然而韦泽只是问了一句,“你们怎么知道没有仗打?”那些人也就无言以对了。韦泽说有仗打,那就一定有仗打。愣头青们的战略设想能力不足,但是他们对韦泽很有信心。
  到了八月初,毕庆山终于拿着厚厚的一叠统计数据在常委会议上发言,“可以开始实施授田令了!”
  “哦?!”所有常委都兴奋起来。光伏都督府自打进入广州城之后就开始了这项工作,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此时终于能够开始。大家下意识的坐直了身体,等着毕庆山介绍情况。
  “忠于满清的那帮人我们已经给铲除了,这些人不多,他们家族占有整个广东地区4%的土地。家族里面有人在满清那里当官的,我们已经让他们的家族寄信给那些满清官员,要他们在半年内脱离满清,回到我们这里。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回来。所以按照我们颁布的条例,这些人的土地也已经没收充公。可别小看这帮人,谁能考上进士,在满清那边当上大官,周围的土地要不了多久都会成为他家的。至少是周围的土地想出售的话,定然得到那些官员家族的同意。他们有优先收购的权力!这帮人占有了整个广东4%的土地。”毕庆山拿着表格,从容的讲着。
  “哦?这么霸道么?”林阿生虽然是广东人,却对这些事情不太清楚。
  毕庆山冷笑道:“就是这么霸道。所以我们已经发动了红船子弟们,编了不少粤剧在各处演出,首要的自然是宣传大烟的害处,那些大烟贩子的可恶,以及他们可杀的理由。这些官员豪强的事情,可也是重点宣传的对象!”
  林阿生忍不住慢慢点头,他突然笑了,“怪不得最近声称受了欺负,要找这帮满清官员家属算账的人多了许多。”
  毕庆山微笑了一下,却没对这个问题过多扩展,这毕竟不是他负责的部门,“十三行不仅有钱,更是大地主。我们这次下手很快,所以抄到了不少地契。这帮人在珠江三角洲这里可是真正的大地主,现在查出来他们直接拥有和间接控制的土地就有8%左右。一部分土地还在继续查。”
  把这部分资料分给大家,毕庆山也抽空喝了口水,才继续说下去,“加上我们没收的满清官地,到现在为止我们控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接近28%的土地。如果能把那帮大烟贩子民团给灭了,我们控制的土地就能接近40%。推行授田令的基础就有了。”
  光复会作为外来户,除了反客为主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而且现在的局面虽然不停的打仗,对没收土地却是大大有利。大家都是为自己考虑,没人肯为别人出头。加上光复军每次实施打击的时候都要先公布打击对象,普通的百姓和地主们根本就不敢胡乱掺乎。
  毕庆山身为广东土地办公室的主任,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未来广东省省长,他在这件事上下了大功夫,“我简单的讲一下,授田令里面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授田对象的权力,在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接受授田的家庭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这些使用权可以继承,却不能自由出售与转让,如果想解除和我们签署的授田令,土地必须重新交还给我们。第二部分则是授田对象的义务,凡是接受授田令的人,得到土地之后,就自动解除任何地租,但是要承担起相应的纳粮义务。当然,如果其家庭有人服兵役,在其服役期,就可以减少纳粮比例。第三部分,就是接受授田令的人,必须上缴自己家的土地,我们不接受这帮人拥有授田拥有的土地之外,还有另外的私有土地。一旦发现,立刻没收。大概就是如此。”
  李玉昌是商人出身,徽商们因为自己老家土地贫瘠,所以对种地不是有特别大的兴趣。即便如此,真正见识到了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政策之后仍然是浑身不自在。李玉昌知道韦泽不禁止大家发言,所以思忖了一阵之后他还是发问了,“都督,授田令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不过这授田令与你说要建立的现代民族国家有何关系?”
  韦泽答道:“耕者有其田,这本来就是百姓们的愿望。凡是接受授田令的人,其实就有了纳粮与服兵役的义务。家里一人参军,赋税减三成,两人参军,赋税减六成,三人从军,赋税全免。愿意老老实实种地的,都是良家子。他们参军就是响应与服从了国家的政策。不管是他们还是他们的家人,其实都知道,只有先存在了国家,才有他们今天的日子。你说呢?”
  李玉昌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可李玉昌还是有些不安,“都督,若是每家人都有人参军,岂不是我等税收要减少很多么?”
  这种商人斤斤计较的态度把韦泽逗乐了,“哈哈,我们只担心百姓不追随我们,怎么可能担心百姓都来追随我们呢?若是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我们立刻手握几十万军队,有这力量,哪里用担心有什么是完不成的?不用担心,若是现代民族国家连这个问题都处理不了,那他定然是无法存在的。”
  韦泽不想说太多,其实李玉昌的这种心态即便是在新中国不是没有相同意见者的。但是新中国在21世纪证明了一件事,工业社会工业水平越高,需要的劳动力反而会只多不少。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无法重复中国崛起的道理,理由很简单,他们的国家政权很无能,既不能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更无力培育出大量受过真正教育的劳动者,更没有办法让这些劳动者为本国工业资本服务。
  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完全超出了李玉昌的理解能力,为了不自找麻烦,韦泽只能对此闭口不谈了。“如果大家没有别的意见,现在就开始执行授田令!”
第80章
规模的艰难(十六)
  “凭什么《授田令》里面对私有的土地要收四成税?”
  这几乎是广东所有地主们共同的怒吼。授田令并非是韦泽的创举,从春秋战国时代,很多新王朝都有过类似的举动。在唐初,有着同样的授田制度。而且地主们的说法也并非正确,授田令当中规定根据土地占有数量不同,税收比例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满清搞的是税银制度,光复都督府则恢复了针对农村的实物税制度。
  地主都不是傻瓜,光复都督府也是个非常注重政策宣传的组织,授田令把政策说明的很清楚。地主们发现,只要加入了光复都督府的授田体制之后,普通农民的税收就被固定为三成。光复军控制了大片的土地,这些土地大多数还都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些分散的土地在珠江三角洲上也呈现出小块区域上的优势。各种消息都在证明,光复军正在利用军事力量,以及这种局部区域的土地比例优势,逼迫这些优势地区的其他百姓把土地转让给光复军,再加入授田制度,从而使这些犬牙交错的地区能够实现统一管理。
  最能认识到土地连片的大地主们到底拥有何等优势和力量的,自然是这帮地主。这意味着能够把外部力量有效的排除在外,意味着能以地方为核心征召军队。而这些政策在授田令中同样明明白白的写的清楚。国民有义务服兵役。
  所以,光复都督府也敢毫不客气的向中小地主征收四成税收,对于大地主们则征收四成五,甚至是五成的税收。这不仅仅是因为光复都督府的手深深伸到了社会基层,更重要的是,光复都督府正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基层。
  江门是广东一个比较普通的地区,在广东各地都有的说法,江门也不会少。在一众地主、民团头子参与的聚会里面,几乎所有人都在猛烈抨击这个制度。
  在江门排第四的民团头子尹晓峰却微微低着头,神色显得颇为黯淡,这在群情激奋的这些广东的社会中坚份子中很是醒目。
  “晓风!光复军抓走了你弟弟,把你弟弟给活活累死,我们可不能和光复军善罢甘休!”江门相当著名的商团头子兼大烟商人岳寿松态度激昂的对尹晓峰说道。
  尹晓峰只是苦笑一下,却没有丝毫被煽动的迹象。虽然脸上看着平淡,可尹晓峰心中却是大骂岳寿松。若是不是岳寿松这等人开设大烟馆,尹晓峰的弟弟尹晓岭怎么可能抽起了大烟?自己弟弟死了,尹晓峰自然是觉得伤心,可他也忍不住有些安心,因为家里面再也没有人会偷了家里的钱,甚至是偷了家里值钱东西出去变卖,然后一头扎进大烟馆里面把钱花的精光。
  尹晓峰的弟弟尹晓岭原本也有二十几亩地,这些地已经被卖了精光,在他被抓走之前,更是家徒四壁。与这大烟一比,授田令即便是要夺了土地,可还会按照里面所讲的给大家再分一部分土地。这远不至于到了弄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推行授田令的光复军是实实在在的禁烟,至少现在的江门,再也没人敢公开抽大烟。抽大烟的人都被抓走劳动改造,从根子上铲除了需求者之后,做大烟生意的那帮人再也没了生意。
  岳寿松并不知道尹晓峰心中的想法,不过他即便是知道了只怕也不敢生气。他顺着地主们已经很激动的情绪开始煽风点火,“诸位!光复都督府那帮人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反贼!他们都是些什么出身,他们出身都是地痞、流氓、连地都没有的穷鬼。他们和咱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这敌我分明的话,充分的激发了与会这帮人的认同,地主、民团、商团,这些人纷纷破口大骂,甚至有人诅咒光复都督府的都督韦泽遭到天打雷劈。虽然这帮人说的热闹,尹晓峰却也发现了一件事,大家义愤填膺,表示绝对不会听从光复都督府的话,更不会与光复都督府有任何合作。除此之外,却没有一个人敢宣称用自己的力量去挑战光复都督府。这绝非是这群人是绝对不是以非暴力自居的佛教徒,他们在激动时候的自持,在言语亢奋时生硬或者顺畅的转换,都证明这是他们自己非常清醒的选择不触及武力对抗的话题。
  在江门驻扎了光复军一个团的部队,这一个团的部队曾经轻易的将十三行在江门的势力一扫而空。十三行手中拥有相当程度的武装力量,是其他民团都惹不起的武装力量。可十三行手中那些火枪面对光复军手中的步枪,就跟烧火棍般无用。双方战斗力相差悬殊,见到这些战斗之后,再也没有民团敢再说自己会打仗,能打仗。
  即便如此,这场面也算是够激烈了。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会场里面凝结起来的负面情绪也有很大的鼓动性,即便是本来就没有对抗光复军的尹晓峰都觉得自己此时对光复军的怨怼之情越来越强。
  会议最后让与会者原本不敢完全公开说的话被激发出来,这帮满清的社会中坚最终达成了共识,无论光复都督府采取什么样的游说手段,他们都不会与光复都督府合作。在这等时候,大伙必须团结起来,与光复都督府对抗。
  等到会议结束之后,岳寿松找上了尹晓峰,“晓风,我哥哥说你也大了,该成亲的时候总要成亲,你可否愿意了?”
  听到这话,尹晓峰一愣。在他耳边想起的却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的声音,虽然语气急促,却有着说不出的温软,“晓风哥哥,你别走那么快,等等我啊!”
  虽然还能记起那声音,可那一身青衣的小女孩的模样,尹晓峰却已经记不太清,总之,是个胖乎乎的模样。然而晓风却没有忘记她的名字,岳涟漪。
  岳家是佛山大户,家主岳寿山老婆众多,身体又格外健康,所以有七个女儿。尹晓峰的祖父在江门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仅有钱,更是个出名的练家子。年轻时候也是好勇斗狠,到过佛山与当地拳师有过广泛的“交流”。就这么个好勇斗狠的家伙,却与当时同样年轻的岳寿山的老爹打而相识,竟然成了朋友。到了尹晓峰父亲这代,两家结了儿女亲家。
  只是尹家后来和英国人在生意上起了冲突,斗争失败之后赔了不少钱,元气大伤。还是个少年的尹晓峰跟着父亲和叔叔去吕宋做买卖,算是赚了些钱。而尹晓峰的父亲却在吕宋染病而亡。虽然稳住了家族摇摇欲坠的态势,却也再没有祖父时期的风光。
  尹晓峰是个很好面子的人,既然两家已经不是同一级别的豪强,谈婚论嫁的总是不对劲。可他幼年和少年时几次被父亲带着去佛山,特别是十年前尹晓峰决定去吕宋时,那个娇小的少女和可爱的笑容……每次想起,尹晓峰都觉得有种莫名的惆怅。现在有了完成婚约的机会,这就不能不让尹晓峰觉得心跳加速。
  不过这等激动也就是片刻的事情,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岳家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这等表态,很难说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考量。尹晓峰知道自己家的恢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了剿灭天地会的机会,拉起了一支团练队伍。加上尹晓峰自己在吕宋待过,也见过西班牙人的军队,总算是比其他团练强一些。
  可理性的考虑并没有维持太久,急切的想念让尹晓峰觉得佛山距离江门毕竟有这么远的距离,其中还隔着一个广州。就算是岳家提出什么超出常理的要求,尹晓峰顶多敷衍过去就行了。即便是当面答应,背后也能动太多手脚。可想见到岳涟漪,没有得到岳家人的同意,那自然是想都别想。年轻人血气一冲,尹晓峰忍不住说道:“那何时去佛山拜见岳老爷?”
  8月20日,尹晓峰终于带了大批的礼物到了佛山。可岳寿山仿佛是要让尹晓峰晾一晾,在尹晓峰在客厅里头等了好一阵之后,岳寿山岳老爷才带了一身香火的味道出现在客厅里头。晓风隐隐约约还记得岳寿山的长相,他连忙上前施礼。
  交谈倒也没什么特别,就是很传统的近期的情况,家里面的情况,家里面的经济情况,生意做的如何。对于尹晓峰去了吕宋的事情,岳寿山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只是礼貌性的对此问了一番。
  尹晓峰满心期待的应对着岳寿山的话,听到前面的一番铺垫之后,岳寿山说道:“你年纪也不小了,这婚事不妨抓紧办了吧!”尹晓峰只觉得自己的心仿佛要忽悠忽悠的从腔子里头飞出去,他除了和鸡叨米般猛点头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做了。
  等安排了尹晓峰住下,同来的岳寿松找到他哥哥,“大哥,为何不直接对尹晓峰说一起起事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