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655

  蒙城的战斗进行的更彻底些,围攻蒙城的那个军只有一个骑兵团,军长只能放弃让骑兵部队追击而采取彻底包围。战斗两天结束,蒙城淮军从将领到士兵无一得脱。除了被围的宿州之外,淮北只剩涡阳与毫州两地还在淮军手里。局面对光复军非常有优势,淮军则到了近乎山穷水尽的地步。
  阜阳与蒙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江忠濬那里,他此时并没有感受到了危险,而是几乎能看到覆灭的必然。刘坤一原本只能寄希望于光复军只是相对宿州动手,现在他也如同霜打的茄子般蔫了下来。两人瞅着地图,他们现在能做的选择不多,依靠所剩无几的城市与光复军打几场城市攻防战,或者与光复军来一场决定命运的野战。
  “要么咱们就救出大帅,然后去河南与曾国藩他们汇合?”刘坤一声音艰涩的建议道。
  的确,这也是一个办法。可江忠濬没有立刻回答,如果光复军的目的只是淮北,这么做还有意义。可光复军的目的真的只有这点么?侥幸从阜阳与蒙城逃出来的淮军禀报说,光复军动用了十万大军围攻两地。江忠濬并不相信这点,但是他认为光复军总共动用了十万人对付淮北还是比较靠谱的。
  实际上光复军出动了四个军,共72000人,在拥兵百万的光复军看来实在是个“小战斗”。至少韦泽是这么觉得。毕竟这时代的克里米亚战争、普奥战争、以及还没开打的普法战争,都动用了近百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可对于中国来说,特别是对于满清来说,别说一方,当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十万,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灭国之战了。
  江忠源忠于满清,江忠濬只是忠于他哥哥江忠源而已。在江忠濬看来,如果满清丢掉了淮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被撵去了关外,那满清就是气数已尽。他可一点都没有要给满清陪葬的自觉。
  只是不给满清效力,这天下之大又能往哪里去呢?光复军把陈老太太送到了淮北,固然是让江家合家团聚。可江家自此之后再也回不了湖南老家,在他老家已经没什么人了。乖乖向光复军投降也不是什么好选择,光复军对与给满清效力的汉人极为痛恨,没几个汉人官员能够坚持到现在,且不说光复军会不会饶了江家,想想投降之后要遭受的羞辱,江忠濬觉得死都变得不那么可怕。
  刘坤一倒是没有想那么远,他说道:“我们现在再不动手,韦泽只怕就从阜阳和蒙城打过来。那时候我们被一分为二,连宿州也救不了。我们……我们可不能不管大帅!”
  淮军的首领是江忠源,如果江忠源死了,淮军也就土崩瓦解。没有江忠源这棵大树,淮军即便是逃到河南与曾国藩汇合,现在这帮人也只能当曾国藩的手下,还是完全被看不上眼的手下。那种日子可是非常可怕的。
  “大哥肯走么?”江忠濬问刘坤一。
  刘坤一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性格刚烈的江忠源会用逃跑来应对这无论如何都会覆灭的结局么?除了极短的一段时间之外,淮北在十几年间都是朝廷的第一线,不管局面多艰困,江忠源可从来没有说过一个“撤”字。不撤退现在死,撤退只是把死向后面推迟几年,刘坤一看不出江忠源有撤退的可能。
  “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是绑也要把大帅带走!大帅不走的话,我们北上也没有意义。”刘坤一艰难地说道。
  江忠濬只是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此时很多话给本不用再说的那么明白,如果把话说明白了只会让他感到更绝望。江忠濬让亲兵把众将召集起来,在半个多时辰的等待的期间,江忠濬如同木雕泥塑般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众将到齐之后,江忠濬只说了一句话,“我等明日出兵前去救援宿州。”
  说完之后,江忠濬看到众将脸上都浮现出惊恐的表情,他登时勃然大怒。从椅子上霍然起身,江忠濬喝道:“到了此时等死也是死,到了那时候你们会有什么下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被抓了几年,韦泽还不是把他给杀了!你们觉得韦泽会放过你们么?”
  被这么当头怒喝,淮军的将官倒是有点清醒过来,他们连忙问道:“我们是增援宿州,守住宿州城?还是救出大帅之后就回来?”
  江忠濬知道这些将领根本不想去坚守宿州,只要不是傻瓜就能想明白,坚守宿州完全是死路一条。这可不是太平天国那时候,朝廷还稳稳的控制着北方,淮北遭到攻击之后总算是有期待援兵的可能。眼下淮北以北的四省也是战火纷飞,淮北甚至还要在人员和粮食上支持北方。
  “我等救出大帅之后就撤回来!但是没有大帅领着我们,你们觉得我们会有什么结果?”这种可能性深刻的折磨着江忠濬,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让淮军将领一起感受着同样的折磨。
  果然,淮军众将脸色大变,原本的畏战情绪反倒消除了不少。他们纷纷说道:“我等一定救出大帅!”
  得到了淮军从涡阳出兵的消息,在阜阳与蒙城的光复军都是松了口气。知己知彼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双方的思维天差地别,强者们往往难以预料弱者的行动。
  光复军是一个整体,面临如此局面的时候无外乎两个选择,大步撤出安徽,自己集结兵力的同时诱使敌人分散兵力。如果敌人追击,自然是击中河南等地兵力把敌人突前兵力消灭掉,同时利用机动能力穿插进敌人的后方进行破坏。这是解放军运动战的战役理论,韦泽继承之后也在光复军中推行。
  清军本身就没有统一的军队体系,自然没有实施这样坚定的战略战术的基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光复军难以预料清军到底会干出什么样的蠢事。现在围点打援即将变成现实,光复军都松了口气。
  侦察部队很快发现淮军此次派出了一万人左右的部队,更神奇的是,这一万人的部队还一分为二,以南北两路向宿州方向赶去。安徽军区的两个军这下差点没把肚子给笑破。淮军或许认为兵分两路能够分散光复军的行动,让光复军也被迫分兵。这可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包围歼灭他们的南路!”参与会议的两位军长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战斗前的军事会议是相当民主的,参与者都能发言,两位军长说完之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大家都带着笑容。歼灭五千人的难度比歼灭一万人的难度小了可不止一半,至少小了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光复军的军事基本理论之一就是“管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淮军自己让光复军充分发挥出优势来,不好好的招待一下淮军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南路的领兵大将是刘坤一,分兵两路的想法是刘坤一提出来的,两路行军速度比较快,一旦接近宿州,南路军就自动转为后卫,抵抗光复军有可能的进攻。而北路的江忠濬则全力挽救宿州,尽可能打破一个缺口,把宿州的淮军给接出来。
  为了制定这种精妙的战术,刘坤一可以说是殚精竭智,头发都熬白了几根。从涡阳出发走出去了五十几里地,探马突然前来禀报,在北边出现了光复军的骑兵大队。虽说是兵分两路,但是两路之间的距离不过三十几里。这怎么就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光复军的骑兵呢?光复军的马匹插了翅膀不成?
  没过多久,淮军探马又禀报,淮军的后路也出现了大量光复军的骑兵。天热,又行军了一阵子,刘坤此时满头大汗。光复军半包围的局面已经构成,他现在突然感觉到五千军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光复军那边可是号称有十万兵马呢!
  “刘大人!怎么办?”旁边将官的声音都颤抖起来。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淮军这边如果返回头进攻光复军的骑兵,就等于是自己向包围网里面冲。光复军本来就位于淮军的南边,尚且没有出现敌人的唯一方位就是前方,如果前面有光复军,淮军就陷入了四面重围啦。
  “固守!请江忠濬大人马上来救援!”刘坤一做出了痛苦的决断。淮北是个平原地区,在平原上与骑兵比速度,只怕刚跑起来部队就会散了。原地固守等来的很可能是光复军的步兵,但是这也比在平原上被骑兵追杀到死来的好些。
  不到一个时辰,淮军总算是乱哄哄排出了一个源自外国教习传授的空心方阵,大炮居中,步兵在外面组成了一个四面的方阵。阵势刚布下,光复军的大队步兵就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第176章
淮军挽歌(六)
  朱耀祖对于铝制的瞭望塔非常满意,这玩意有六七米高,拉开之后往小土丘上一立,侦察兵带着望远镜站上去,周围十几里内的变化就一览无遗了。当然,周围地区得是淮北平原这种地形,这玩意在多山南方的效用极为有限。
  淮河以北有黄淮平原,再向北有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向西则是汉家儿郎们曾经骑着骏马纵横驰骋的西域。这淮北无疑就是光复军骑兵们终于能够大展宏图的出发点。所以部队都希望在这里能够积累起光复军骑兵的经验,即便这些经验是需要光复军英勇战士们的鲜血作为代价。朱耀祖的部队处于两支淮军之间,旅部自身就有一定的决定权,面对战局的变化要不要实施骑兵攻击。
  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急慌慌向南运动的军队,在战术上已经落于下风的淮军并没有选择逃回涡阳,而是准备先搭救旁边的友军。旅长朱耀祖与旅部的同志们交换了眼神,向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最终的胜利,对光复军来说非常容易。一部分骑兵下马,另一部分骑兵实施骚扰战术稍稍牵制敌人的部队,这就足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但是以精锐骑兵掀起的浪潮,摧枯拉朽的在平原上彻底解决敌人,这是骑兵部队最向往的事情,而且这也是骑兵们争锋战场的拿手好戏。到现在为止,骑兵部队还没有机会亲自体会这样的战斗。
  朱耀祖眼中闪动着激昂,而旅部的其他成员眼中闪动的也是同样的情绪。在可以“避免伤亡”的时候下达这种命令,大家的确不太能说出口。这些都是人命,无视人命的态度对一支军队来说是可怕的。但是,大家也有同样有力的理由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要不了多久,光复军就要在河南面对僧格林沁的骑兵,此时的经验意味着未来更少的损失。
  “出击吧!”朱耀祖说道。
  参谋部们此时已经做好了地图,包括地面上的情况,附近河流的方向。骑兵们一旦开始冲击,就不会是简单的杀散敌人就完事。那是要一路杀到溃散的敌人全军覆没为止的。
  江忠濬早已经看到如同拦路虎一般盘踞在淮军面前的光复军骑兵,他让淮军步兵们暂时停下来布阵。淮军将领们从来没见到那么多骑兵聚集在一起,他们跑来胆战心惊的询问该怎么应对。江忠濬喝道:“怕什么!他们敢上来,咱们就用排枪打。马匹那么大,怎么可能打不中呢!”
  喊完之后,江忠濬突然又想起了些东西,他继续吆喝道:“马那么大,倒下之后就把路挡住了,咱们稳住神,把排枪放稳,根本不用怕他们!”
  这种有理有据的说法让淮军众将心里面安定了不少,虽然他们并没想到另外一件事,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南边的刘坤一。现在北边的江忠濬他们也在阵地上动弹不得,万一光复军解决了刘坤一之后再杀过来怎么办?
  “哦?停下来聚集了。这帮淮军真有意思。”朱耀祖笑道。
  旅部的同志也乐不可支,有人打趣地说道:“这帮人活在古代吧?”
  “卫青霍去病他们可绝对不会干出这等傻事来!”有同志嘲讽道。
  “卫青霍去病是骑兵,步兵大破骑兵的是李牧。”对军事史学的很好的同志纠正着战友的错误知识点。
  说归说,该干的一点都没耽误。现在的骑兵早不是那种遇到敌人密集阵列就无计可施的部队了,步兵们的炮组需要马匹来拉,骑兵可从来不缺乏拖动跑车的马匹。光复军有自己的骑兵炮,新式轴承让炮车速度能够跟上骑兵大队的行动。在骑兵面前玩刺猬战术,那就是自寻死路。
  江忠濬看到光复军的骑兵部队中突然杀出了十几队拖着大炮的小队来,在淮军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小队就奔到淮军步枪射程外停下。炮兵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对着淮军猛烈开火。
  那些火炮根本不是前装的,也不知道光复军骑兵怎么在火炮后面捣鼓一下,接着炮弹就飞出炮口,在淮军的军阵中猛烈炸开。那火炮射速比前装的步枪都快,一分钟不到,还没等江忠濬看出门道,淮军的军阵里面就挨了近百炮。
  淮军先是被如此猛烈的炮击给打懵了,挨了这一通猛烈的炮击之后,淮军也不知道是谁先反应过来。发出一声惨叫,他扭头就跑。炮击前还有将近五千淮军中四千左右的人还属于全须全尾状态。这些人同时扭头就开始逃离光复军猛烈的炮击。
  “我们如果遇到这等事,一定要向前冲!”朱耀祖对着同志们喊道。如果淮军不顾一切的向着三百米外的光复军骑兵炮阵地发动进攻,搞不好还能有点战果。在撤退的过程中不停的挨炮,再没有比这更傻的选择了。
  喊完之后,朱耀祖跳上马匹,高声喊道:“追击!”
  一千多匹战马开始前进,五千支马蹄敲在地面上发出了隆隆的轰鸣。在阳光下,战士们背着骑枪,手执雪亮的马刀,向着逃窜的淮军追杀过去。十几门骑兵炮还是不停的轰击着,在骑兵的先锋越过十几门骑兵炮组成的那条线的时候,地上的炮弹壳已经堆起了两层。步兵们拿根长棍,肩并肩站在一起就能对抗骑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里地的追击距离转眼就过去,朱耀祖冲在部队的最前面。在下令让部队面临更大牺牲的时候,朱耀祖没有找到自己不冲在第一线的理由。雪亮的夹钢马刀在他手中挥舞的像车轮一般,追到淮军背后,朱耀祖从马上微微探身,马刀向着淮军的脖子后方砍去。
  带着巨大的冲量,锋利的马刀切豆腐一般将淮军的皮肤、肌肉、脊椎切开,在空中带出一丝红线。朱耀祖闻到了一点血腥气,这让他更加亢奋起来。也不看自己的战果,继续催动战马,朱耀祖带着骑兵旅的同志向着溃散的淮军杀了下去。
第177章
淮军挽歌(七)
  雷虎读着安徽军区的战报,看到淮军竟然兵分两路前来援救宿州,他忍不住冷笑一声。
  “政委为何发笑?”指挥部里面气氛轻松,参谋长模仿着三国演义里面的语气凑热闹。
  “军校里面讲,一支军队是不是强大,看的就是能否有打野战的能力。淮军虽然野战水平不行,可他们好歹还是出来野战了。我虽然觉得他们不自量力,但是能做出这种选择也算是不错了。”雷虎的话里面倒没有一味的贬低。
  实话总是有足够的说服力,只是雷虎这大实话有种给淮军盖棺论定的意思,听着却有些悲凉。光复军的军事教育就是如此,他们不仅会告诉大家各朝各代军队的兴起,同样也会讲各朝各代军队的衰落。满清也曾经有过征伐准格尔的战争,百余年前的清军战斗力水平未必就真的弱过现在的淮军。
  在即将获得对淮军的全面胜利前,雷虎也有点忍不住感叹起来。
  胜利已经基本没跑,雷虎的功劳已经确定,可具体执行人员的功劳还属于暂定阶段,参谋长可没有余暇与心情谈论这个,他问道:“江忠源这厮,咱们是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雷虎想了想才问道:“如果咱们把半死不活的刘坤一和江忠源的弟弟的尸首送进城,你觉得那家伙会不会绝望之下选择自杀?”
  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濬遭到光复军骑兵的追杀,五千人马全军覆没。光复军的骑兵是追杀,部队在一片混乱中是见到敌人就杀,遇到敌人就砍。江忠濬的后脑勺上挨了一刀,这一刀差点把他脑袋劈成两半。倒是刘坤一幸运些,他肚子上被一块弹片切出了个大口子,内脏却没受伤,只是失血过多昏迷过去而已。打扫战场的时候被发现,经过紧急处理之后暂时没了生命危险。
  参谋长也实在是难以作出判断,江忠源若是胆小之辈只怕早就投降了。现在把他弟弟的尸体和受伤的重要将领送进城去,江忠源必然知道不用指望援军,如果这家伙真的是有骨气之人,大概只有死路一条而已。
  雷虎说道:“淮军涡阳方面算是精锐,他们能打野战估计都出来了。只要江忠源一死,淮军也就散了。都督此前给我发了一封电报,他建议若是在江忠源山穷水尽的时候抄首诗给他,作为攻心战术。”
  “诸葛亮骂王朗?”参谋长疑惑的问道。
  没过太久,光复军就把两副担架抬到了宿州城下。淮军也不敢开城,他们从城头上垂下绳索,好不容易才把担架上的人体弄进城。江忠源先让医生照顾重伤的刘坤一,转头看到他弟弟江忠濬的尸体,忍不住放声大哭。
  亲弟弟的死对江忠源的打击太大了,驻守涡阳的江忠濬手里面的兵力甚至比宿州的江忠源还多,江忠濬的死意味着涡阳也完蛋了。淮军在淮北的根基已经算是被连根拔起。
  “大帅!”刘坤一呻吟着说道。
  江忠源收住悲声,赶到自己的副手旁边,没有逼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江忠源说道:“你好生休息!”
  刘坤一紧握着江忠源的手,用尽力气说道:“大帅!还请大帅赶紧想办法冲出去,我们是前来救宿州的时候糟了光复军的伏击,涡阳现在尚未失守。大帅只要能冲到涡阳去,那还有可为。大帅,你赶紧走吧!”
  见刘坤一如此气息奄奄的时候尚且以江忠源的安危为最关心的事情,江忠源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他安慰道:“放心,涡阳守得住,宿州也守得住。”
  刘坤一明显没有心情与江忠源这么一唱一和,他艰难地说道:“大帅,不一样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刘坤一的真心话,昨天下午光复军完成了合围,战斗随即展开了。十分钟后,刘坤一气息奄奄的躺在地上,他的左手按着腹部,绝望的看着被硝烟遮盖了的天空。他也是身经百战的勇者,可这熟悉的战场给了他完全不同的感受,这里不再是任由热血男儿们纵横驰骋的地方,而是活生生的地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