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655

  雷虎叹口气,“我本来时想陪着你去找韦昌荣的,可你想想,找韦昌荣是什么意思?你阮希浩舍不得你现在的官位?”
  “我可没有这么想!”阮希浩连忙答道,如果真的是担心自己的官位,阮希浩大可缩在北京等消息。其实现在看,这么做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也说不定。
  “我就是知道你没这个意思,你有这个意思你就留在北京,派人进京活动。老阮,你要是真的把官位看得比天高,我这次可未必想帮你。”雷虎愤愤地说道。说完之后雷虎长吁口气,仿佛要把心中的不爽都给发泄出来。等情绪稍微平复了一点,雷虎才继续说道:“老阮,我给你讲。都督不是容不下犯错的那种人,都督容不下的是思路有问题的人。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你有自己的道理,哪怕这道理是歪门邪道,你也要和都督直说。哪怕是你还想继续在现在的工作上干,你也要给都督直说。你要是想骗都督……你骗不了的!”
第220章
山海关内外(七)
  消息灵通人士的消息就是灵通,阮希浩“偷偷”回南京的时候,一下船就有人知道,并且把阮希浩的行踪记录下来。没人怀疑阮希浩对韦泽的忠诚,处在风口浪尖的阮希浩回南京直接与韦泽谈,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甚至是支持的选择。但是阮希浩居然没有先和兄弟们联络,而是直接跑去见沈心这个政治部主任,这可就让兄弟们觉得这么做大大的不应该。
  陆军司令胡成和、炮兵部队司令梁长泰,海军司令林家俊三个人开的小会上,炮兵司令梁长泰忍不住埋怨道:“阮希浩这是真的准备公办么?”
  论交情,胡成和与梁长泰都是梧州天地会出身,一定要论日子的话,梁长泰几乎是与阮希浩一起加入韦泽的部队。梧州老乡,加上长期的战友,梁长泰觉得阮希浩怎么都该来先找这帮兄弟吧。可看看阮希浩选的人,第一人选是雷虎,第二个去见的是小字辈的沈心。放着三位司令不管,舍近求远的找另外两人,梁长泰觉得心里面很堵。
  胡成和倒是没有这么激动,他说道:“找你老梁又能怎么样,你除了让他大义灭亲之外还能有别的办法不成?”
  梁长泰“有前科”,他弟弟在梧州当水贼被抓,后来被判处死刑。梁长泰也曾经说过“用战功换他弟弟一条活命”的话,可后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大义灭亲,对这件事一言不发。这件事也没有影响梁长泰的地位。对胡成和的话,梁长泰只能听着。毕竟胡成和说的是实话。
  陆军是所有兵种的根本,炮兵与海军都脱身于陆军。海军司令林家俊在陆军司令护城河面前实在是没有平起平坐的意思,他有点心慌地说道:“胡司令,这件事若是能商量一下,大家一起给阮政委出个主意,该说话的时候大家都说说话,这也是个办法。”
  海军内部出现了叛徒,这与十几年前二次北伐时候陆军偷地图的事情大不相同。那次只是偷了个地图而已,罪犯也是担任行动。这次是向外国出卖军事情报,若是说只有这么一个人被洋鬼子拉拢,海军司令林家俊很想说这样的话,可他实在是不敢说这样的话。
  “哼!”胡成和哼了一声,“既然阮希浩去见了沈心,接下来定然是去见都督。都督要怎么处置阮希浩,我们也只能听了。”
  “我觉得……”梁长泰说了半截就把剩下的话给咽回了肚子里头。
  林家俊倒是忍不住说道:“我觉得这件事阮政委不知情,都督若是处置的太重,这也不妥吧。”
  胡成和扫了林家俊一眼,“妥不妥也只能到时候再说了,毕竟是老兄弟,我们该说话的时候也得说话。”
  梁长泰微微点头,他叹道:“还是这老阮做事没章法,若是早点和兄弟们联络就好了。事到临头,还得兄弟们替他操心。”
  梁长泰与一部分人觉得阮希浩应该与兄弟们联络,阮希浩倒是本着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心态决定绝不出卖谁通消息给他。即便是阮希浩因为这件事而倒了大霉,那也只是因为韦泽要处罚他,如果出卖了好心好意的兄弟,以后阮希浩还怎么见人呢?
  第二天见韦泽的时候,阮希浩跟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就等着韦泽批评训斥。看着这幅视死如归的表情,韦泽乐了,“阮希浩,你这表情跟要上反动派的刑场一样啊。”
  听了韦泽的嘲笑,阮希浩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他微微低下头,“都督,我错了。”
  “呵呵”韦泽收起了一些笑容,“我现在有点觉得,你认为你的错,和我认为你的错未必是一码事。当然了,我希望我想错了。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同志们之间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就再好不过。”
  韦泽不太爱私人谈话,所以列席的有沈心、雷虎、胡成和、林家俊,和这件事有关的几个关键人物都已经聚齐。看大家都坐稳了,韦泽开口说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想你也听说了一些,不管你是不是知道的全面,先让林家俊同志介绍一下情况。”
  林家俊翻开了笔记本,把包括最新的情况给讲述了一遍。这时代的间谍活动技术含量比较低,很多时候大家对一部分人的异动只是没有往情报问题上想,真的开始考虑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抓出异动份子。
  最新情报中发现兰芳的南海舰队中有七八个人有异动,突击审问与搜查之后,抓到六个家里面藏有来路不明钱财的人。审问初步结果是三个人牵扯走私,三个人与外国人有关系。而三个与外国人有关系的家伙还不仅与外国人有关系,在海关里面同样有问题。
  但是这都是最初的调查,后续调查的内容暂时没有发过来。所以这次侦破外国人,或者英国人在中国的情报网的范围已经扩大,中国海关里面还雇佣了一些英国人,所以这不会是一次小打小闹的事件,真的下手严整,牵扯的不单单是海军一家。政府肯定也不会被置之不理。
  这简单的介绍已经让阮喜好明白牵扯的范围与人数完全超出他的想象之外,阮希浩被吓住了,他连忙说道:“都督,我识人不明……”
  韦泽摆摆手,“识人不明那得是你的直属部下,我怎么不知道你阮希浩居然管起海军,管起海关了。”
  听了这话,阮希浩心里面轻松了不少。韦泽这等于把阮希浩身上最大的罪责给放过,没有了这个问题,阮希浩若是脸皮够厚,在海军质疑他的时候还能倒打一耙,指责海军把好好的同志都给教坏了。
  但是韦泽却没有放过阮希浩的意思,他问道:“我看了纪委的报告,你们竟然讨论起了我是不是该去河北坐镇指挥工作的问题。我就奇怪了,这件事中央还没讨论出结果来,你们河北怎么就讨论起来了?阮希浩,你把咱们的组织纪律最重要的三条给我背诵一下。”
  咽了口唾沫,阮希浩想了想才说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我现在意思很简单,中央决定有必要让地方参与讨论的时候自然会让地方知道中央的态度,那么你们河北省是怎么知道我有意向去河北指挥工作的。难道你们河北省在中央里面还设了情报部门?”韦泽说到后面,已经是极为严肃,方才那个和蔼的韦泽一点影子都看不到。
  “都督,我们绝对不敢探听中央的秘密。”阮希浩说话的时候脸色有点发白。
  韦泽根本不为所动,他盯着阮希浩大声说道:“阮希浩同志,党的理念,党的政策是完全公开的,党的决议很大一部分都是公开的。那么我现在可以明白的告诉你,我比较担心党在北方四省的工作能否坚持党的理念,贯彻党的政策,所以我才想亲自去北京坐镇。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党的会议里面并没有形成决议,那么这件事按照纪律就是不能拿出来讨论的。我也觉的你不会派人到南京来专门打探消息,那么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到你那里的,我们必须查清。关于泄密的责任人,我们是一定要处分的。”
  阮希浩的脸色本来就已经比较难看了,在韦泽洪亮的声音下,阮希浩的脸色也没有变的更糟糕。倒是胡成和与林家俊的脸色都变了一些,雷虎与沈心的脸色也变的严肃起来。
  “阮希浩同志,我现在要求你立刻回答,你愿意不愿意把谁向你通风报信的人讲出来。现在就回答!”韦泽继续问道。
  或许是屋子里面比较热,阮希浩额头渗出了一层汗,沉默的片刻,阮希浩抬起头,“都督,我做错了事情,我应该受惩罚。但是背后把兄弟们给卖了的事情我是真的不能做。”
  “呵呵,”韦泽冷笑起来,“卖兄弟的事情你不能做。这话我听过很多次,咱们当年整风的时候有太多的人说过这种话。如果组织上对同志们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同志们有这种态度也很正常。现在有人公然违反组织纪律,我没记错的话,这些组织纪律在制定的时候你阮希浩也是投了赞成票的。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阮希浩现在是不是不赞成这些你曾经投票赞成的组织纪律了?”
  没等阮希浩回答,胡成和忍不住开口说道:“都督……”
  听胡成和插嘴,韦泽转过脸看向护城河,他满沉似水,眼睛明亮的简直像是要放射出光线来,胡成和被这气势震撼,竟然一时说不下去。
  微微咽了口唾沫,胡成和打起精神继续说道:“都督,你说大家现在是不是知道这么做不对,现在是不是知道这么做会引发极大的风险。我相信大家知道这些事情,听了你给大家一条一条的解释党章党纪之后,都知道这些纪律不是开玩笑的。可这件事大家以前真的是疏忽了,今后我们抓紧就好……”
  “哼哼”韦泽毫无笑意的笑了两声,“如果真的有人觉得纪律不是开玩笑的,如果真的有人觉得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那我很想知道,是谁告诉阮希浩同志,他的堂弟是有重大通敌嫌疑的犯罪嫌疑人!胡司令,你觉得呢?”
第221章
山海关内外(八)
  “陛下,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阮希浩精疲力竭地说道。
  在他说这话之前,胡成和已经和韦泽你来我往的说了一阵,韦泽态度强硬的要求严肃纪律,不管是谁都必须执行党纪。最近“兄弟之间”照应一把的事情绝对不许再发生。胡成和承认了纪律要遵守,但是他认为要给大家留个体面。
  在座的都是人精,谁都清楚这件事下面没人愿意做出任何让步。阮希浩听的身心疲惫,他忍不住出来说话。
  韦泽冷笑一声,“遵守党纪国法说了这么久,大家参加了这么多学习。现在你阮希浩明显还是不想把党纪国法放眼里么。说白了,这次我是要保护大家。你阮希浩一定要在里面瞎掺和,一定要坑大家,那以后我就没什么和你好说的了。”
  这话实在是太重了,不仅阮希浩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其他人也都有些变了脸色。
  韦泽盯着阮希浩继续说道:“现在看,英国人、法国人,外国势力在国内的渗透只怕比想象的要更深,上层若是不肯承认乱放消息是自己错了,就此把事情厘清,你们要不了太久就会发现一件事,你们和你们亲近的人与外国的渗透势力之间有各种联系。如果不能就此先把事情理清楚,到时候一定会有人为了自保而把你们牵扯进去,那个时候你们还想把事情说清楚么?现在老老实实把事情说清楚,那也就是个党纪的问题。到了以后,你们觉得还是个党纪就能定性的问题么?”
  阮希浩是彻底愣了,他真不知道韦泽的话是一种威胁,还是一种劝告。作为阮希浩个人来说,他是真的从来没有勾结外国,出卖中国情报的想法,更没有基于这种想法的实际行动。但是怎么听韦泽方才的这番话,都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杀气。那是毫不妥协的意思。
  看阮希浩是一种还没明白的意思,韦泽索性就把话说的更明白,“里通外国的是叛国罪,我们对叛国者是绝没有任何宽恕可言的。”
  说完之后,也不管阮希浩是不是真明白这话里面的意思,韦泽说道:“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既然阮希浩你也来了,那就在南京住一段。很多事情都需要讨论,你也暂时不用急着回北京。”
  与这帮上层的代表人物有了一次对撞,韦泽把政法委书记林阿生以及国安局局长耿国忠叫来。两人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但是并非针对韦泽的那种愤怒又让他们蕴含着一种活力。
  “都督,海关里面已经布线查出来一批人。我觉得是不是再等等,如果能够继续顺藤摸瓜,应该能挖出来更多。”林阿生介绍着情况。
  “现在主要还是内鬼,英国人没办法直接联系到我们的部队里面,部队里面的内鬼都是被政府、海关里面的人发展出来的。我比较支持林书记的看法。”耿国忠表示着自己的赞同。
  看韦泽在深思的模样,林阿生忍不住问道:“是不是那些老同志们不服气。”
  “不服气么?大概吧。”韦泽只能苦笑起来。他并不认为这帮人现在就真的沦为叛国者。之所以一直没有采取席卷的战略,韦泽就是害怕这帮人没了继续提升的机会,然后领头在国内折腾起来。设定一个未来的宏伟战略,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未来几十年里面不会没事可做,不会没功劳可立。
  不过现阶段的情况比韦泽想的还糟糕些,这些功臣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内部规则。就如他们宁肯承认内部搞情报传递部队,宁肯硬挺着接受“韦泽的惩罚”,他们也不会答应以后不会这么做。真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可以挽救的率直个性,或者是一种顽固到无可救药的封建主义性情。
  想到这里,韦泽答道:“慢慢把事情收网,从宣传口入手,主要是从爱国主义以及对应的叛国者做比较。这些事情毕竟需要很长时间的宣传,此次倒是个机会。”
  林阿生与耿国忠都是一愣,他们虽然知道韦泽的性子,但是没想到韦泽竟然在这等时候都没有放弃搞宣传。耿国忠忍不住说道:“都督,这么搞的话会不会让那帮人感觉事情不对头。他们若是跑掉了,那可就糟糕了。”
  韦泽笑道:“所以这次就该多路入手,在搞宣传的同时,我们再搞一次纪律强化月的活动。这两个月内严查迟到早退。内陆省份里面虽然也会有问题,但是我觉得事情不会有那么严重。主抓沿海那边的事情就好。”
  这么一讲,林阿生与耿国忠也大概有点明白了韦泽的打算。林阿生难得的苦笑起来,“都督,我们一直知道你够宽厚。现在我才知道,你到底有多宽厚。玩各种手段,我们真比不了。”
  韦泽也只能把这个当作赞赏了,他认真地说道:“我们这么作为的是打击敌人,如果是我们的组织内部整顿,那必须走正道才行。”
  嘴上虽然这么说,韦泽心里面考虑的则是“必须有更多可以替代这些人的人力资源,才能比较从容的把那些不合格的人顶替掉”。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真的没办法将上层里面的人员替换掉,而是替换掉之后能否有不亚于那帮人的人才接替工作。当年铁人大叔通过对军队的大清洗挽救了苏联,残酷的清洗之后让那帮优秀的人员获得晋升机会才是关键。这些事情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来做,这真的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问题。
  北方司令部的负责人去了南京,暂时也没有新的接替者过来,光复军北伐的动作也就此停顿下来。满清小朝廷最怕的情况就是光复军去年衔尾急追,一路杀进关外。现在他们最怕的局面并没有变成现实,或者说他们已经知道这其实根本不是最大的问题。
  这百余年来,旗人靠从全中国吸血维持的铁杆庄稼过活。现在他们得不靠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才知道生活到底有多艰难。关外地广人稀,但是自然环境颇为恶劣。除了寒冷,就是山多林密,适于耕种的平原地区又是河流密布,若不能大规模的按照农耕局面整顿,真的是极难养活大规模的人口。
  北京之外的旗人都已经覆灭,逃出北京的总共而十几万人,除了几万军队之外,剩下的都是旗人上层。这些人更没有种地能力,更不懂得打猎捕鱼。1867年的冬天,关外的盛京竟然出现了饿死人的事情。
  进入三月之后,天气总算是暖和起来,至少冰雪开始消融,种地也可以考虑进行。关外的满清小朝廷中极为少见的汉臣曾国藩提出了在关外抓紧开垦,囤粮的计划。满清小朝廷对这个计划并没有太大兴趣,恭亲王奕欣说道:“曾国藩,我听说你在光复军中安插的有内线,何不赶紧联络他们,弄清楚光复军的虚实。”
  其实安插内线的绝非是湘军一家,包括满清也尝试在光复军中安插内线。可这时代既没有无线电报,有线电报更不是满清懂得或者有能力建设的工具。战局变化的如此激烈,那些情报交通线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连他们安插的人员有没有能够在光复军中潜伏下来都是个大问题。
  曾国藩完全能够理解恭亲王奕欣的想法,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弄清楚光复军的动向。若是满清小朝廷苦心孤诣的种地,光复军大兵突然杀到关外,那一切都完了。能理解未必就真的会赞同,曾国藩发现光复军并没有那种急急火火要一统天下的冲动。他们总是夺下一块就稳定一块,直到这块新底盘能够成为下一次出击的前进基地为止。
  这种做法可以进行讨论,但是光复军到现在为止从没有从这种行动里面吃过亏。此时当然不能排除光复军杀到关外的可能,但满清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真的是吃饭问题。盛京不算大,容纳十几万人也勉强可以。军队可以到其他地区驻扎,也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满清还是用传统的那套,也就是说旗人上层依旧没有能够以生产为自己的要务,十几万上层按照旧制度,让关外的几十万旗人来养活他们。在关内的时候,百余万旗人由数亿人口供养,那才能让旗人成为铁杆庄稼。眼下让几十万关外旗人养活十几万旗人上层,且不说道理上是否合理,从现实中就能知道,这行不通。
  曾国藩虽然忠君,却不是愚忠,他坦率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恭亲王,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些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若是光复军打进关外,我们立刻能组织起军队与他们打仗,平日里还需让他们种地。臣想斗胆问一下恭亲王,若是光复军今年不打关外,我们只是做各种谋划,到了冬天我们吃什么?”
  听了曾国藩的话,恭亲王奕欣苦笑道:“曾国藩,你觉得本王真不知道么?可现在这个样子,有些事本王是没办法做啊!”
第222章
山海关内外(九)
  21世纪初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流行鼓吹草原狼性的风潮。这一看就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才说能说得出的话,莫说草原,在东北、蒙古一带,大大小小自立的政权中超过99%地都被中原国家给粉碎了。之所以没人提到这点,是真的没人注意这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