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655

第234章
跟对人(十二)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后参加科举考试,接连三次都没有考中。第三次科举失败后,就在家里病倒了,四十天卧床不起,久治不愈,为了身体早日康复,便改名为“洪秀全”。洪秀全这个名字后来在其建立“拜上帝教”时,既成为一个联络暗语,又是一个政治谶语。其姓“洪”由“三八二十一”组成,这个“三八二十一”就是“拜上帝教”的联络暗语、立会之号。其名“秀全”两字是由“禾”、“乃”、“人”、“王”组成,因“禾”字与“我”字读音相近,而读作“我乃人王”,也就是说,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
  这种装神弄鬼的动作一直是洪秀全在建立拜上帝教的特色,历史上这位洪天王在1864年湘军围困天京城的时候病死,现在他又多活了四年。在历史上,洪天王后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编写拜上帝教的经书上,多活的这四年,洪天王更是书写了大量的内容。天京长安的将领们只要想到再也不用去阅读背诵这些破经文,就感觉到心里面无比轻松。
  如果洪天王只是自己编写经书,编写完之后自己看着乐呵,大家是绝对不会去剥夺洪天王的爱好与乐趣。可洪天王最后这几年除了自己编写,还要逼着大伙学会背会。洪天王的亲戚们甚至还说过“韦泽让学童们都学他写的书,我们也一定要让天国上下都背会天王的书!”
  韦泽可不止是编写了课本,要求学童们都学会背会,他还让所有的考试体系围绕着这些知识进行的。比洪天王更过份的是,韦泽甚至还弄出了新华字典,连通用文字都进行了规定。这些事情太平军的将领们都知道。
  但是太平天国的将领们看完了韦泽的书之后都很清楚,韦泽编写的内容都是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可能唯一冠以韦泽名头的就是“韦泽元素周期表”。虽然那鬼画符一样的周期表看着很怪异,太平天国的将领们完全不理解。但他们也很清楚,这韦泽元素周期表讲述的绝不是韦泽如何圣明,讲述的绝非是大家一定要心甘情愿的奉韦泽为主。
  所以洪天王归天之后,太平天国的震动绝非是大家失去了心中无比敬仰的对象。洪秀全杀了东王杨秀清,诸王之间随即展开了一场血腥的自相残杀。从那之后,洪天王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就变得完全凡俗化了。他是天平天国名义上的领袖,但是他只是个与大家一样的人类而已。
  被光复军从南京“护送”到长安之后,太平天国众将甚至连天无二日的感觉都已经不复存在。不仅满清还在,中国更出现了韦泽这样的强者。太平天国的续存已经不决定在太平天国自己手中,韦泽什么时候认为太平天国没有存在的必要,太平天国就会什么时候灭亡。
  洪秀全洪天王死后,他儿子洪天富贵自然成为了新的天王。如果把洪秀全看成老虎,这小娃娃也就是只猫而已。而且洪秀全整天给洪天富贵灌输的都是他是真命天子,自然而然的就该坐天下,所以这只猫本身也不是一只健康的猫,大概能称为病猫吧。
  在光复军的使者抵达长安之后,洪天富贵根本就不知道出了这件大事,接待使者的是现在太平天国真正的两大巨头,翼王石达开与彰王林凤祥。
  为了表示尊重,韦泽让北方司令部的军政委黑成刚作为代表。无论是石达开还是林凤祥,其实只要不是韦泽亲自去,他们早就忘记了韦泽手下那些大将是谁。在他们和韦泽一起当同事的年代里面,胡成和这帮人根本就入不了两人的法眼。
  “却不知道韦兄弟到底有什么打算?”林凤祥直率的问道。在韦泽的使者抵达太平天国这里之前,除了洪秀全的亲戚之外的太平天国重臣们已经有过讨论。大家对于现在的局面都不乐观。如果能割据天下,在西北维持一个小朝廷自然是最好,不过怎么看韦泽都不会答应这件事。韦泽如果不答应,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是维持实际上的割据,但是名义上向韦泽称臣。
  “陛下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各位想不想听听?”黑成刚直率地答道。
  听到只有一个可选方案,林凤祥与石达开还算是平静,但是黑成刚观察到两人的瞳孔都忍不住收缩了一下。
  林凤祥心里面当然很紧张,当韦泽只给了一个建议,不接受韦泽建议的结果自然是被消灭。如果只是从交情来说,韦泽救过林凤祥的性命,之后很多次帮助过林凤祥,林凤祥是欠下韦泽极大人情的。但是当韦泽真的要毫不留情的消灭太平天国,林凤祥也只有誓死与韦泽一战。
  稳定了一下内心情绪,林凤祥开口问道:“却不知道韦兄弟到底提出了什么建议。”
  黑成刚掏出一份地图摊在桌上,他指着地图上说道:“我们光复军听说太平军荡平了几乎整个西北,吆喝着灭汉的乱党现在都跑去了新疆。若是太平天国肯投降我们民朝,而且挥军到新疆把这些乱党斩尽杀绝,我们可以接受诸位实质上的半独立地位。”
  这个要求的前半段还在林凤祥与石达开意料之中,太平天国不可能成为一个与韦泽平起平坐的政权。当太平天国从南京跑到长安的时候,其实包括洪秀全在内的太平天国上下都很清楚这件事。洪秀全洪天王之所以编写那些要求别人无限忠诚于他的经书,就是想从思想上打掉这种想法。
  太平军上下没想到的是,韦泽竟然这么能够忍,硬是等到了洪秀全归天之后才前来谈判。若是洪秀全还在世,大家真不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可这建议后半段内容就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林凤祥与石达开都没想到韦泽竟然要求太平军进军新疆。
  “进军新疆?那陕西等地怎么办?”林凤祥问。
  “这些地盘当然要交给民朝中央。”黑成刚清楚明白的给了答复。
  听到这话,林凤祥与石达开再也压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起变了脸色。
第235章
跟对人(十三)
  “我等不会交出甘陕!”林凤祥第三天再次与黑成刚会面的时候认真地说道。
  黑成刚也没有惊讶,更没有不满。他坦率地答道:“如果这是太平天国的决定,我会把这个决定带回给都督。不过太平天国这边有自己的计划么?”
  这的确是太平天国实力派会议的共识,陕西比广西可能稍微好一点,实际上也好不了特别多。陕西与江南相比就差了太多。被从江南撵到陕西的时候,光复军大军围住了南京城,太平军众将只能咬着牙认了。现在光复军距离长安城还远着呢,而新疆比陕西的条件更糟糕。就如这两天的会议里面李秀成所说,“咱们就算到了新疆开疆辟土,之后又会被一句话给打发到哪里?”
  李秀成说出了太平军众将的心声,即便是打不过光复军,也不能让光复军如此这般的蹂躏。大家都反对乖乖对光复军认输。
  林凤祥不是受虐狂,他自然也不愿意任由光复军驱使。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拒绝了光复军的要求容易,太平天国内部实在是找不出自己的未来方向。现实里面太平天国想开疆拓土,就只能向新疆与蒙古方向发展。可那些方向上戈壁万里,或者就是茫茫草原。对于农耕的汉人来说实在是看不到任何可取之处。而且光复军到现在始终不提招降太平军的选项,真的让太平军这帮人老老实实投降,他们也真的不会在山穷水尽之前主动做出如此选择。
  所以对黑成刚坦率的提问,林凤祥一时难以答复。黑成刚也看出些端倪,他没为难林凤祥,直接说道:“彰王,都督命我前之来我问过都督,若是太平军的兄弟愿意投奔我们光复军的话该怎么办。都督想了一阵才说,他觉得太平军兄弟都很有骨气,碍于面子未必肯选这条路。不过我是这么想的,大家以前一起打过仗,情谊在这里摆着。我只想问问彰王,太平军的兄弟可否愿意投奔光复军。”
  对于光复军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度,林凤祥只能长叹一声,不过长叹一声之后他却也想开了。如果双方易地而处,就洪天王的那个操行,只怕是不会让光复军从南京脱身。还给了光复军好几年的时间。
  现在太平军上下都知道打不过光复军,但是知道打不过毕竟不是已经被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便有人已经起了投降的心思,现在他们也不会选择投降。想到这里,林凤祥说道:“请你回去的时候告诉韦兄弟,我林凤祥一直记得他当年相救的人情。但是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我林凤祥是太平天国的人,就不会不跟着幼天王。”
  黑成刚本来接到的命令就是前来询问一下情况,现在光复军内部问题众多,至少在基本铁路网修建完成之前,还不是全面动手的时机。对于林凤祥的话,黑成刚只是笑了笑,“彰王所说的话,我就回去禀告都督。”
  就在中国内部势力发生变动的时候,英国议会也对中国问题做出了判断,他们的特使赶到了南京,见到了外交部长左志丹。
  “我们得知贵国准备攻打荷属东印度。”英国特使说的直白。
  “绝无此事!”左志丹也说的斩钉截铁。有人说外交就是互相说瞎话,这或许是外交的表面状态。就内在而言,真话与谎言本身只是外交互相表态的一部分。错误理解了对方的想法,才是外交上的问题。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的传达给对方,真话或者谎言本身就没有什么区别。
  听左志丹答的明确,英国特使认为或许中国此时并没有与英国正面开战的打算。这也是英国议会做出的判断。得知中国意图吞并荷属东印度,英国议会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道义上的问题。英国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加内水就那么不到30万平方公里,却掌握着数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殖民地这等事从来不是能拿到桌面上来谈的,各国殖民地之间的大小冲突接连不断,如果这等事情在桌面上谈起来,欧洲国家就可以天天往死里打。
  英国议会不能接受的是中国挑战英国的全球霸权,如果中国只是对某块殖民地产生了兴趣,在不触及大英帝国全球霸权的基础之上,是完全能够用谈判来解决矛盾冲突的。
  所以英国特使就开始努力向左志丹进行这种想法的交流,毕竟中国的铁甲舰在南海航行着,而且这支舰队面对英国舰队攻击的时候没有一触即溃,而是奋力抵抗,双方之间现有实力的差距没让英国占到什么大便宜。仅此一条,英国人就需要给中国以足够的尊重。
  也许是文化差异,或者是左志丹本人有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总之谈了两个多小时,左志丹最后才明白过来,英国人坚决不接受中国以武力吞并荷属东印度的战略。但是,如果中国在英国人主持的会议上向荷属东印度提出“正当要求”,英国并不在乎履行世界霸主的职权。也就是主持一场谈判。
  “你以为你算老几啊!”左志丹心里面骂道。这是打下天下的开国军人特有的心态。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英国人的态度可以说非常友好了,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中国承认英国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而已。荷属东印度那么大,当地的荷兰人又那么少。中国有充足的人力,有值得让英国远东舰队尊敬的实力。荷兰人害怕中国人进入荷属东印度,千方百计的想拒绝中国人在荷属东印度开办种植园,开矿。英国可不害怕这些,英国议会甚至认为如果让中国在荷属东印度赚些好处,反倒可以促进中国认同并且尊敬英国在远东的秩序。
  但是左志丹很明显不认为这种态度有什么友好可言,中国与英国完全不同,中国并不需要殖民地,中国需要的是国土。允许中国在荷属东印度投资,利用当地的土地矿产等条件并没有什么优厚可言。只要中国占领了荷属东印度,那一切权力都会随之拥有。所以左志丹真正在乎的只有一句话,“英国坚决不接受中国以武力吞并荷属东印度的战略”。
  双方坦率的交流了意见之后,左志丹就去见韦泽汇报情况。令左志丹感到意外的是,韦泽竟然对英国开出的条件非常感兴趣。这也怨不得两人有不同看法,韦泽可是知道当年英国人的嚣张,以及中国当年的低下地位。能逼着英国人在荷属东印度问题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这绝对是国力的胜利。韦泽原来以为英国人会毫不留情的派遣大舰队一路炮击中国海港呢。
  韦泽本想让左志丹和英国特使谈论这个问题,不过看着左志丹那一副“天朝上国”的气派,他把最初的话咽回肚子里头,换了个说法,“我要见见英国特使。”
  对全球都有比较准确认知的两人之间的谈判就相当理性,双方就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相当认真的讨论。
  中国夺取了整个婆罗洲这件事的确引发了英国人的不快,而且中国在婆罗洲迅速站稳脚跟,对婆罗洲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事情让英国人很不爽。但是这还不足以让英国为此与中国撕破脸。英国巨大的殖民地上的开发程度很低,他们实在是找不到为了一个婆罗洲就和中国开战的理由。英国需要的仅仅是中国尊重英国人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换句话说,中国的扩张到此为止。
  确定了英国特使带来的英国议会态度之后,韦泽坦率地说道:“我们愿意尊重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除了西班牙人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之外,我们不准备继续谋取更多的土地所有权。”
  左志丹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心里面则是有些咂舌,韦泽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非常坦率诚实的一个人,他从不对对同志说瞎话。可是韦泽对英国特使说起瞎话的时候真的是情真意切,如果不是左志丹深知韦泽对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态度,他也会被韦泽语气中那种深刻的欣喜与真诚合作的期待骗过去了。
  说完了自己的保证之后,韦泽继续说了下去,“我认为我们的谈判进行的太晚,英国的海军实力强大,所以让我们担心英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到荷属东印度那边去。”
  听到这完全符合事实的恭维,英国特使脸上露出了笑意。他对面的是中国的皇帝,中国皇帝的帝位在全世界都是被认同的。这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就那么几位,印度女皇兼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中国皇帝,土耳其大苏丹,俄国沙皇,神罗皇帝,埃塞俄比亚皇帝,除此之外的国家即便自称皇帝,也只被认为是个国王而已。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中国风潮中,欧洲对中国的社会制度无比憧憬,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模仿自中国的科举制度。所以英国也知道中国的王朝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韦泽现在能称为中国皇帝,自然就得到了相应的荣耀。
第236章
跟对人(十四)
  “西班牙在南海附近的岛屿是我们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的,必须归中国所有。”韦泽向着英国特使坦率的谈着源于殖民主义立场的发言。
  “陛下确定不会继续扩张中国的领地么?”既然韦泽用殖民主义的立场发话,英国特使也用殖民主义的立场回答。如果韦泽不能完全承认英国人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那一切问题都没有讨论的必要。
  韦泽很清楚英国人的想法,他坦然答道:“我们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对外行动,除了与西班牙人的之外,都会请英国参与商议。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签署协议。”
  此时的西太平洋刨除掉西班牙人之外,剩下的就是英国、荷兰、中国三家。当地固然还有些地方上的什么苏丹国,但那种“国家”并没有真正被认为是国家。允许它们存在的原因只是为了方便英国与荷兰统治当地而已。
  特使倒是有些为难起来,韦泽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中国承认英国在西太平洋主导地位的代价就是英国抛弃西班牙,承认中国对吕宋与马里亚纳群岛的统治。现在英国远东舰队为了给中国点教训,已经派出了自己的舰队冒充西班牙舰队骚扰中国,一旦协议达成,就意味着太平洋上的“西班牙舰队”就从此消失。
  身为经验丰富的搅屎棍的代表,英国特使心里面是非常不爽的。其实英国议会里面也有比较强硬的发言,希望能够给中国更多的打击,让中国更清楚的认识到英国强大海军的事实。只是此时英国好不容易与中国有了规模庞大的贸易,而且这些贸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英国也很担心万一打的过头了,中国撕破脸和英国硬上。英国海军再强,现在也没有能力打进中国的南京,逼迫韦泽签署条约。英国联军已经很强了,还是在欧洲作战,克里米亚战争中南线取得优势,可北线就没能撼动俄国人的防线。最后战争以俄国不割地不赔款,只是放弃了一些原本的要求而已。战争的巨大消耗让英国人也有些吃不消。所以英国议会最终才选择了一个比较和缓的态度。
  “我们并不能做出这样的承诺,但是我们也不会介入西班牙人与中国人之间的战争。”英国特使答道。
  “哼!”左志丹重重的哼了一声,这是在提醒英国特使,别以为中国不知道“西班牙舰队”的真相。
  对于这样的提醒,英国特使毫无反应。外交就是这样,大家只图利益。正面握手,背后插刀,义正词严的说着各种谎言,这都是外交的常态。唯一不能放弃的就是掌握局面的主动性。英国人不可能承认放弃对中国的武力威胁。
  韦泽也不在乎这个问题,英国人不会放弃对中国的武力威胁,韦泽也不会放弃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地的渴望。决定这个时代重大问题的方式从来不是谈判,而是铁与血。既然中国现在的铁比英国人少,韦泽也愿意坦率的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尊重这个事实。
  最后中英达成了一个意向,双方可以签署一个中英东南亚协调协议,协议规定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军事行动,中国都要先于英国进行协商,如果英国反对的话,中国有义务停止在东南亚范围内的军事行动。但是韦泽要求必须把吕宋、马里亚纳群岛、婆罗洲排除在东南亚范围之外。
  英国特使当然不能答应,他表示会回到伦敦与英国议会讨论此事。
  东南亚的主导权问题讨论完了,军事问题讨论完了,剩下的就是经济问题。这个问题就容易的多,中国的要求就是在荷属东印度租借到土地,开辟种植园。并且在东南亚地区拥有开矿的权力。锡矿是东南亚特产,中国也需要大量锡矿。
  婆罗洲附近有油田,可这些油田基本都是海底油田。在苏门答腊岛上有大量陆地油田,把这些油田开采出来的话,中国就能真正进入内燃机时代。现在中国本土的油田都超出现在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能力,唯一能实现还是在玉门一带。那里想真正开发就得等通了火车才行。
  这些细节部分不会透露给英国人,英国人也承诺会通过外交会议的方式与荷属东印度当局讨论。剩下的就是中国人在和荷属东印度以及中南半岛的地位问题。
  在越南、暹罗、缅甸,中国人的地位当然不是问题。中国比这些国家强太多,国民地位自然能得到全面保障。不过在大马,在荷属东印度,中国人的地位就比较尴尬。满清视海外中国人为叛徒,当然不会在意海外的中国人地位如何。现在有关中国人在英国殖民地与荷属东印度的地位,这是个全新的问题。
  韦泽的要求是,“即便是得不到与当地殖民地宗主国国民的等同地位,也绝对要比当地人地位高!”
  很多东西都留给以后的外交会议讨论,基本的讨论点已经完成。送走了英国特使,韦泽微微皱着眉头,好像很不满意的样子。
  “陛下,是不是让给英国人的太多?”左志丹问。
  “不,英国人让的太多。我怎么都觉得这件事不对头。”韦泽答道。
  左志丹对韦泽的话相当不满,他大声说道:“英国人让了什么?他们顶多让出了荷属东印度的东西,他自己的东西一点都没让出来!而且我看英国人的意思,他们也要在里面分杯羹。让他们主持会议,他们会什么都不拿?”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但是现在我还是觉得英国人让出来的东西太多。以英国人的性子,总觉得他们不会这么老实?”韦泽依旧是有点忧心忡忡。
  “要么我去试探一下?”左志丹问道。
  韦泽摆摆手,“不,你像现在这样就很好!我们就算是对他们有什么担心,也不能让英国人觉得我们对他们有什么担心。而且你说的也对,英国佬以后肯定能拿到很多好处,到时候他们有什么不满,就一定会在谈判的时候想方设法的拿回来。到时候我们可就有的谈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