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655

  个人反思是个人问题,历史从来不会因为个人而停顿。英国方面对远东局势的评估也在伦敦进行着。
  “中国大量制造铁甲舰,这就是对远东的挑战,我们并不应该相信中国的说法!”议员在议会里面慷慨陈词,无论是谈论的内容还是所指的方向都还挺正确的。
  “如果中国没有投入战争的计划,如果中国没有抵抗英国在西太平洋主导权的打算,那么中国为何要建造这么多军舰?”议员讲述着非常现实的力量对比。
  根据英国收集到的情报,中国的战略暂时没有攻打英国的计划,但是有着在南下夺取荷属东印度的时候迎战英国干涉舰队的计划。中国大量建造新式铁甲舰的目的就是要把英国撵出南海,这是英国绝对不能接受的事实。
  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开始大量出售战时生产以及购进的武器,大量火炮与步枪卖给了正在内战的日本,海军的船只则卖给了西班牙人。这才是和平的态度。
  中国方面根本没有这样的动向,他们不仅没有出售军备,现在还在不停扩大自己远洋战争的军备。作为世界第一的海军强国,英国很清楚生产军备需要大量资金,平日里维护军备更是需要大量投入。英国皇家海军靠四处征战,发战争财,这才维持了庞大的舰队。中国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海军,目的不言而喻。
  “如果中国肯限制自己的海军装备,我们才能相信中国人的确有和平的打算!”英国议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样的表态得到了议会里面相当人的赞同,世界霸主的特点就是要随时拥有压倒一切国家的力量。想在远东维持着自己的主导权,只有让英国海军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才行。
  英国议会是精英民主制度,有要求强行压制中国的意见,就有与之不同的意见。
  “中国不会放弃建造铁甲舰的。”另一位发言的议员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议会里面的其他人暂时静下来听。
  “如果要用军事力量制服中国,那就需要派遣大英帝国的所有主力军舰抵达中国,沿途击沉所有中国军舰。全面炮击中国的港口城市,完全摧毁他们的海军船厂。可是根据情报,中国除了沿海的造船厂之外,在距离海岸上千里英里的芜湖也有造船厂,这样的船厂也能生产铁甲舰。我们的舰队要进入中国长江上千英里的距离,去摧毁中国的造船厂么?”这位议员对中国的情报掌握的更多,所以他的话即便隐含了对皇家海军不信任的说辞,其他议员即便不喜欢这个调调,却也没办法直接反驳。
  “让我们派遣舰队绕过半个地球对中国进行战争,而战争的目的仅仅是防备中国未来有可能对英国的进攻。如果这就是我们的理由,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进攻中国之前先把欧洲的这些国家消灭掉好了。毕竟它们对我们的威胁要比中国大的多。至少我们的舰队如果受到损伤之后,还能很快回到船厂进行修理。”这位议员的话让持有同样看法的其他议员一起笑出声来。
  议员带着微笑向支持者们微微鞠躬示意,然后他收起笑容继续说道:“我们30年前赢了对中国战争的胜利,但是那样的胜利不太可能重现。而这场战争一旦开始,我们要坚持多久?五年还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每年向那个无底洞里面投入巨大的财政支出,英国能撑下来么?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我们在战争中失败了,大英帝国要面对什么样的局面?”
  这位议员的话到此结束,相当一部分议员对此很是认同。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历史上的局面,历史上二鸦结束之后,英国人总算是通过大烟贸易在中国狂捞海捞。扩展了在中国的市场,得到了大量金属货币之后,英国的经济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
  现在光复军的崛起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稳定的贸易结算制度实施之后英国火车工业发展迅速,来自中国的订单让英国的重工业品外销增加。如果和中国全面开战,还是长期战争的话,中英的贸易就必然中断。
  中国的茶叶倒还有印度与斯里兰卡的茶叶可以替代,可丝绸进口就必须大量依赖中国市场。长绒棉再好,也是顶替不了生丝的。无法获胜的战争对英国来说必须避免。
  鹰派与鸽派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不那么鹰派的议员得到了发言机会,“你们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能够超过我们英国么?”
  这其实是个很好的理由,英国作为欧洲的技术先驱,在工业上一直有非常领先的地位。中国么,英国人还真的没放在严厉。不少议员都对此颇为认同,既然中国技术无法追上英国,那就没有理由害怕中国。
  接下来发言的是一位公认比较鸽派的议员,他站上讲台,“诸位先生,方才我听到了一个说法,中国技术是没办法追上英国的。我与钢铁企业的一位董事长一起吃过饭。饭桌上谈起了最新的平炉炼钢技术问题。而我也正好看过了一部分有关中国钢铁企业的情报,我发现一件事。大概在1860年,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平炉炼钢法。诸位可能并不知道平炉炼钢法,我也不做这方面的专业解释。我只能解释一件事,这是法国在1864年才开发出来的技术。我们英国也是在1867年才开始有钢铁厂在使用这种技术。”
  这个比较如此的清楚明白,英国议员们都傻了眼。而这位议员继续说道:“中国的军舰早就开始使用螺旋桨技术,而我们也只是在不久前才开始完全淘汰明轮军舰。先生们,我并不支持战争,但是我也能理解支持战争的议员的想法。中国现在的技术发展并非追不上中国,他们在很多技术上并不比我们落后。在这样的局面下,我想请诸位理性的做出决定,是因为感到威胁而采取强硬的行动,还是面对这样的事实,而避免无意义的战争。”
  这话简直是重磅炸弹,鸽派的议员们中一部分人都有些动摇。同样,鹰派的议员中同样有一部分开始动摇起来。
  又经过了好几天的辩论,最终英国议会以一定优势确定,暂时不与中国进行战争。但是要对中国加大情报工作。一定要弄明白这个古老的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240章
资本与权力(一)
  中英之间的意外“和解”起因是英国为了避免中英之间贸然开战的损失而做出的战术性妥协,某种意义上也是英国人对中国现有实力表示的尊重。
  韦泽确定了这个事实之后觉得很不适应,对于英国这个国家,韦泽的确大有除之而后快的打算。但是英国人外交上的智慧的确非同一般,历史上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拿破仑覆灭了,奥匈帝国覆灭了,德国皇帝覆灭了,俄国皇族被杀光了,可英国王室照样活蹦乱跳的维持到21世纪。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英国始终能够让它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种能耐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够匹敌的。
  而且现在这个时空里面中英不过打了两仗,英国人也没有火烧北京城,不待见英国人固然是光复党的想法,可佛山战役中英国人吃了苦头之后就不再有贸然的行动。现在的中英是敌人,却不是不死不休的仇人。韦泽或许有胆子去吊打整个世界,但是韦泽没有勇气去放出极端种族主义的恶魔来。既然要保持这种起码的理性,韦泽发现他也没办法真的把英国人如何。
  当然,两个大国之间的妥协,一般都会由小国来埋单。荷属东印度就是此次埋单的对象。中国既然渴求荷属东印度的土地和资源,英国人也乐得建立全新的荷属东印度秩序。1868年7月到8月之间,英、中、荷属东印度在新加坡签署了《荷属东印度投资协议》的最初文件。历史上婆罗洲归属荷属东印度,现在婆罗洲完全落入中国手里。在荷属东印度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马古鲁群岛,新几内亚等地区,中国可以向荷属东印度当局申请租用土地,开辟种植园以及开采矿产。
  因为遭到了英国方面的压力,荷属东印度当局的代表态度并不友好,他很不爽地说道:“中国到荷属东印度地区的人员没有政治权力,必须遵守当地法律。”说完这些之后,荷兰代表有点气馁的继续说道:“但是荷属东印度政府有保护他们正当权力的义务。”
  这些都是英国先与中国方面谈妥的内容,英国当然不会让中国人在荷属东印度反客为主,他们也同样不会允许荷属东印度当局对中国人大肆杀戮。这种杀戮必将给中国对荷兰宣战的绝佳借口。想维持平衡的话,这些都是必须的工作。
  虽然没有能把荷属东印度变成中国的领土,但是《荷属东印度投资协议》签署之后,中国的最低条件也勉强得到了满足。在南方的扩张暂时得以停顿,而且还维持了与英国人的良好关系。
  按照左志丹的话,“此次外交上的胜利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韦泽知道左志丹希望得到这样极高的评价,不然的话外交部就显得太没有功劳了。国内的同志们对此也非常满意,各省最近已经到了婆罗洲考察过当地情况,原本大家为了得到种植园的土地划分而争论不休。有了荷属东印度的土地开辟权,中国就可以从荷属东印度建设更多种植园。国内的巨大人口压力也得到了疏解。
  最近这十几年来,两广、福建等地因为城市化以及在婆罗洲的移民,人口矛盾大大缓解。长江流域杀得积尸如山,人口压力也极大缓解。西北地区经过太平天国的扫荡,据说一家伙就消灭了近两千万人口。河北清除掉了上百万的满人之后,土地矛盾也极大的缓解。剩下的人口大省里面,河南、山东的人口可以借由不久之后收复关外的行动来得到全面化解。
  未来十年中,人口问题暂时不构成最主要的压力。十年之后么,羽翼丰满的中国就可以通过战争让周边地区来埋单。这一切都看起来如此美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执行。
  对于海军工业,韦泽终于拿出了1874年的主力舰设计方案。基本数据都是抄袭定远镇远两艘军舰的数据。
  纯蒸汽动力,全船供电。6000马力动力,四叶双螺旋桨,两台三涨发动机,8锅炉,最高航速16.5节,10节航速下6000海里续航能力。
  排水6500吨,铆接全金属船体,280毫米全水线冷锻低碳钢装甲带,中线布局,3座全封闭305双联退管炮的炮塔,两座全封闭双联150退管炮炮塔,若干其他辅助炮位。
  以韦泽的观点,定远与镇远两舰的设计上就有巨大的缺陷,完全是不懂舰艇设计的德国工程师抄袭英国人1879年无畏号的设计,这个设计还属于没吃透。所以整艘军舰有着巨大的浪费与不实用。
  以中国现在的设计水平,这种设计也是个前无畏级的过渡设计。到了1874年是不是能够完成建造,韦泽其实没什么信心。但是这艘军舰只要在不晚于1876年完成下水,就是世界顶尖设计,足以对抗英国海军。
  更重要的是,现在全世界军舰设计思路都是一个摸索期,大家走了无数的弯路。例如英国佬现在还在订购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军舰,美国海军舰长们如果想开纯蒸汽动力的军舰,就得自己掏腰包买燃料煤。当然,前期是美国真的会给美国海军建造纯蒸汽动力军舰。此时美国海军高层的说法是,“有桅杆,为何不能挂帆?”
  而英国佬在1879年的无畏号才真正用上了三涨蒸汽机,那是英国佬后来海军设计的真正基础,无畏舰的称号其实就是来源于此。
  韦泽坚信,只要不出乱子。中国大概到1890年弄出计算台,甚至是早期电子管计算机,那时候就能开发出真正的无畏级战列舰。当然,当全世界都去开发无畏级战列舰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开始航母时代了。当然,韦泽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能活着看到中国航母大编队游弋于世界各大洋的盛况。
  这只是重工业的一个重要系统建设,一艘军舰需要大量的工厂生产建造军舰的部件,需要大量工厂生产“建造‘建造军舰部件的工厂’的部件”,还需要大量工厂生产“生产【建造‘建造军舰部件的工厂’的部件】的部件”。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工厂,而是一个系统。
  所以大工业最终发展的结果就是尽量使用标准件,这无疑需要上百年的积累。韦泽可以指出上百年积累后总结出来的方向,可这中间必须的过程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军舰之外,剩下的就是铁路系统。另外,韦泽期待着能否在材料学上有发展,能够生产出高温高压的钢材,用以制造合成氨反应釜。有了生产耐高温高压炮钢的技术,就能制造合成氨反应釜。有了合成氨,中国就能摆脱始终笼罩在中国头上的粮食危机。
  除了重工业与军事工业,社会方便则是全方位的深化土改,建设农村水利体系。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修水库的问题,这还牵扯到一个全面水土保持问题。新中国兴修水库的确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水库的配套体系有问题导致了水库的淤塞等问题。因为抽取地下水的抽水机的兴起,大量水库与水利建设后来都废掉了。韦泽不希望这些浪费在中国重新出现。
  想到这里,韦泽又觉得左志丹这家伙实在是不够进步,以前他接替洪仁玕当上外交部长的时候还是挺先进挺革命的一个年轻同志。怎么这不到十年,他就变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官僚了呢?
  现在需要的就是人才,科技、工程、管理、行政,还需要培育出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明知道自己现在属于急功急利,但是韦泽还是忍不住想拔苗助长。社会进步从来不是一个直线的过程,有曲折,有反复。变化的社会最先产生的必然是不适应。韦泽知道这些,但是韦泽却还是忍不住想竭尽全力推动社会更快进步,哪怕是这种进步其实是超越时代的。
  有不适应的感觉不仅仅是韦泽一个人,甚至不仅仅是韦泽领导的中国人。在英国,这种蝴蝶效应产生的不适应也在不断扩大。
  英国报纸需要新闻,议会里面的一些消息就是新闻的重要来源。英国议会里面介绍的中国的变化让英国社会颇为震动,有关中国的报道更多起来。一五计划是一个公开的计划,除了内部的秘密之外,大部分包括一五计划理论在内的东西都要让中国社会知道。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人民对一五计划的理解程度其实远不如英国人。当然,英国统治阶级对此是嗤之以鼻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是要讲政治正确的。国家出面为整个社会管理花费如此巨大的力量,那就是触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实这种做法未必让资产阶级出血,但是强势到能够控制到基层的国家政权本身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巨大威胁。他们要本能的做出反对。甚至包括一批所谓英国的改良派都大力抨击中国的土地国有制度。
  而另外一部分人,例如马叔,他的震惊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理论竟然能这样实践么?”
第241章
资本与权力(二)
  以整个国家之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将逐利的无理论行动变成一个有理性并且有计划的行动,国家的角色就发生了完全的变化。理论完全走在了实践之前,某种意义上这还真不是马叔对共产主义的看法。
  马叔认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公有制的最终胜利建立在私有制完全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最后全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起爆发共产主义革命。换句话说,现在贫困受剥削的劳工阶层固然无产,但是定然不属于马叔理论指出的无产阶级。到了爆发共产主义革命的时期,无产阶级绝非是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阶级,而是一个能够比资产阶级更理性,更强大,更有组织纪律的阶级。
  身为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叔不太爱用好人或者坏人这种观点去看待世界。工业社会里面的阶级性本身就决定了个人立场。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这与个人人品的好坏关系不大。所以在《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叔用了大部分篇幅来抨击各种“伪社会主义”的表现,这种基于个人痛苦而对现在社会问题有各种“貌似反资本主义”的家伙,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对中国的皇帝韦泽,马叔的评价也逐渐趋于负面。对别的人或许可以用“阶级觉悟不足”来形容,韦泽很明显不存在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初中课本里面都讲“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带头编撰这样课本的人怎么都不可能是一个对阶级认知很肤浅的人。
  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而是将历史唯物主义当成一种工具,将阶级存在当成可利用的条件。这种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奸大恶。英国报纸没有任何理由为中国说好话,加上之前西班牙人的努力,韦泽种种试图侵略扩张的行径都被放大很多,比较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位冷静、残酷、睿智、无情的东方专制皇帝的形象。
  马叔本希望他的理论能够帮助无产阶级得到解放,无产阶级有没有得到解放现在看还有些遥遥无期的意思,反倒是统治阶级拿起历史唯物主义的利器开始为自己服务了。从某种意义上,马叔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属于伟大进步的范畴。韦泽再牛,他也不可能改变爆发经济危机的问题。到时候这位站在东方权力顶峰的大皇帝又会如何应对呢?马叔对此充满了好奇。
  看热闹是不怕事儿大滴。马叔可以在欧洲遥望中国爆发经济危机,并且准备对此进行研究,以完善他的知识体系。韦泽可没有这样的情怀,爆发了经济危机之后韦泽就得收拾烂摊子。这位在马叔眼中评价越来越低的中国领导人此时的压力也着实不小。
  “解决满清,恢复传统疆域!”韦泽对北方司令部下达了命令。
  北方司令部回应的内容稍微有点“驴头不对马嘴”。在旅顺也就是大连长大的韦泽对于京津铁路还算是比较熟,所以韦泽当时干脆就把这条铁路的路线直接给标了出来。北方司令部禀告韦泽,勘测工作已经完成,马上就可以开始修建这条铁路。而且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勘测工作完成进度不错,预计1869年就可以完成勘测,开始修建。
  “你们是不是想把铁路建成之后再进军?”韦泽回了个电报。
  北方司令部的回电很简单,“我们请求都督前来主持北方工作。”
  到底遇到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竟然能让北方司令部提出这样的请求。韦泽觉得里面的问题只怕不少,甚至大到北方司令部都不敢向军委提报的程度。事情到了这个程度,韦泽觉得只怕消息也是瞒不住的。他到政府一问,总理毕庆山也告诉了韦泽情况。北方四省陆续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反抗。光复军也扫荡过民间武装,却是第一次面对着来自广大民间的反抗。
  遭到整个社会底层的反对,这还是真的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哪怕是广西那民风彪悍、遍地堡垒的地方,光复军照样把那边收拾的服服帖帖。加上移民政策,广西的社会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拿下整个北方四省的时候也是势如破竹,正面战场上的敌人被摧枯拉朽清扫一空,拿下北方四省之后反倒遭遇强烈的抵抗,这倒是让人非常意外的事情。
  毕庆山有点悻悻地说道:“都督,我们以前觉得你想去北方有些太性急,现在北方司令部的同志都后悔的不能行。我们政府这边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说尽力去办?可都快一年过去了,政府的工作作用有限。要是你早点去北方,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韦泽心里面说,废话!北方和南方能一样么?!光复军里面就没几个北方本地人,这时代的人对外地人不可能有什么信任感。北方人更不可能对靠军队打过来的南方人有信赖。
  但是韦泽现在又觉得自己有点被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一五计划前期准备紧锣密鼓,半年后的1859年就正式登场,这个阶段千头万绪,韦泽实在是不敢走开。某种意义上,一五计划完全是韦泽脑海里面的产物,党政军都是跟着走而已。现在韦泽拍屁股走了,一五计划还要不要做了?
  反复思忖之后,韦泽最终下了决定,“我准备去北京坐镇几个月。会赶在三会前回来。”
  现在去地方上两个月,至少搞清楚地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等到三会之后再解决,北方四省的局面若是这么悬而未决,韦泽心里面总是不踏实。
  乘坐军舰从南京出发,到了上海附近,韦泽看着远处林立的脚手架,各种拔地而起的楼房,他只觉得非常开心。上海已经不再是十里洋场,更不是被冠以“冒险家”的外国流氓淘金的所在。这座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有着全新的未来。
  离开上海,驶到海上,韦泽站在船头闻着海风的熟悉的味道,更是心情舒畅。韦泽很怀念这种味道。自幼他就习惯了乘船到大海上,那时候他就认为自己一辈子要与海洋打交道,虽然后来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是海洋无疑是韦泽起点。现在韦泽要创造的中国已经通过海洋在扩张自己的领土,未来还有更多领土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重回到自己的起点,他觉得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一边,整个人享受着放松的感觉。
  只享受了两天,韦泽乘坐的军舰就抵达了天津。让韦泽颇为惊讶的是,铁路其实已经开始修建了,至少在天津港的铁道已经铺设完毕,这条铁路从天津港开始,一直铺设到北京南站。
  下了船,北方司令部政委阮希浩等人已经在码头迎接,大家下了军舰,就转乘小船从天津直奔北京。天津被称为九河末梢。此时还有船只在淤积严重的河道里面通行,与海上的气味不同,小河沟的那种味道明显浓郁了不少。
  “都督,现在河北的局面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阮希浩很直率的承认了自己遇到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