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655

  “我一定首先确保中国的上国地位,在保证了中国的尊严和被尊重的基础上推进此事。”李新认真地答道。
  听了这个回答,韦泽点点头,“你办事,我放心。”
  听到这话,李新郁结之气大为消解,他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流出来。
第327章
外交推动(四)
  有了韦泽的命令,外交部在十天内就完成了出行准备。外长出行自然不可能使用军舰,中国现在也没有定期去欧洲的客轮。当李新得知外交部得到了专用客轮出行的待遇,还真把他给吓了一跳。
  7月15日,外交部一众四十多人在南京码头见到此次出国访问乘坐的客轮。这是一艘五千多吨乳白色涂装的船只,外型看上去很舒服。高高的干舷,高高的建筑物。顺着舷梯登上客轮之后,外交部的人员并没有直奔舱室,也没有到处参观,大家一拥而上的跑到了前甲板上,一支正在驶出码头的舰队此时正在通过客轮前面的水域。
  中国海军巡洋舰已经无须再隐藏自己的外貌,修长的舰体,灰色的涂装,炮塔上覆盖着草绿色帆布炮衣。除了一些负责进出港口的人员之外,军舰上看不到其他军人。外交部的年轻人们拼命向军舰欢呼挥手,且不说军委的成员对外交部的近期工作有何种程度的看法,光复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的确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这些年的政治宣传与军队在救灾中的表现也的确让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深入人心。看到军人的身影就向他们致意可不仅仅是外交部,其他船只上的人员也都在向军队招手。
  李新仔细打量着最近震动世界的中国海军。因为建造目的不同,四千多吨的军舰显得更纤细窄小,外交部乘坐的五千多吨的客轮从外观上看,体积几乎比四千多吨的军舰大了一倍。乳白色的客轮看上去更彰显自己的存在,军舰的灰色涂装给人一种不起眼的感觉。
  看着不起眼的军舰航行起来也非常安静,可就在不经意之间,舰队就已经远远的离去了。望着军舰的背影,外交部的成员开始讨论它们要去哪里。有人说舰队要去福建,有人说舰队要去琉球,还有人坚称舰队是开去阿拉斯加那片中国新国土的。却没有人猜中这支舰队的真正目的地,虾夷共和国的小樽。
  6月底,12艘新完工的巡洋舰加入了海军,海军取消了以往的战区称呼,24艘巡洋舰分成了四个舰队。组建了四、五、六、七,四个舰队。每个舰队现在各六艘巡洋舰。
  海军很奇怪为啥一到三要空着。韦泽的回答是,“一到三很容易让人想起比赛结束后比出的一到三名,我们确定编号的时候完全没这个想法。既然如此,那就从四开始,这样大家也不用争了,都知道编号仅仅是编号,没有别的意思。”
  从此之后,不仅仅是海军,其他各兵种的编制也都遵循了这个指示。
  第四舰队以金兰湾为母港,爪哇为副港。第五舰队以吕宋为基地,兰芳为副港。第六舰队以海参崴为母港,旅顺、大连、阿拉斯加为副港。第七舰队以福州为母港,台湾宁波为副港。
  二十四艘巡洋舰聚集在一起挺多,真的散到广阔的海疆之后其实很少。但这只是中国的想法,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外国普遍认为至少要凑起中国海军两倍的铁甲舰才有能力与中国海军一战。也就是说,想对付中国的六艘巡洋舰,至少需要12艘相当吨位的铁甲舰才行。能够维持这样规模海军的国家,在这个地球上除了英国之外,暂时没有国家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六艘中国巡洋舰一起出动的时候,包括英国在内,没有国家会感到不紧张。
  从南京出发的就是全新的第六舰队,他们计划先到旅顺,再到巨文岛,最后护送运输船到小樽。英国短期内已经不存在派遣舰队抵达日本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英国短期内也不可能派遣军舰进攻中国,中国海防压力大减,这才有余暇派遣舰队护送大量物资到虾夷共和国。
  海军已经通过电报通知了在虾夷共和国首都札幌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司令员周新华只简单的回答“收到了,我们会派人组织迎接。”却没有多说什么。
  武器弹药很重要,但是虾夷共和国已经渡过了这个阶段。虾夷共和国现在最需要的不再是军事上的强大,而是制度上的强大。
  7月16日的军事会议上,周新华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部队里面建立完备的政治工作人员,实施政委负责制度,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与会的日本上层并没有立刻对周新华的建议做出反应,沉默了好一阵,虾夷共和国总裁榎本武扬终于开口,“周君,我等与贼军势不两立,可我等还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若是你所说的政工制度确立,我等所要奉为主上的就不再是天皇陛下。这等事情太大,能否缓缓。”
  “已经死了快二十万人,你还准备怎么缓下去?”周新华语气强硬的问道。
  榎本武扬暂时沉默了,周新华却没有沉默的打算,他继续说道:“诸位,我并没有要求诸位脱离日本,但是虾夷共和国旗下的三百万百姓也是人,日本天皇在日本人民眼中的确地位尊崇,但是我一点都不认为在关乎百姓生命的时候,要把这个因素放在最前面。”
  此时的国防部人员变更不小,除了原本的那些最初建立虾夷共和国的人员之外,好多年轻的新面孔也出现在会议上。听了周新华的话,这些年轻的新进人员脸上忍不住出现了悲愤的神色。
  战争的进程远比想象的更惨烈,虾夷共和国虽然号称百万大军,可这些军队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叫做垦荒民团。百姓之所以逃到虾夷共和国,完全是因为在明治政府统治下已经活不下去,到了虾夷共和国之后有饭吃有地种,大家能够继续生活。在全民皆兵的虾夷共和国,人员的确参加了军训,但是参加了军训与成为军人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军训提高的是军事技术与作战能力,成为军人则是一种自我的认知。
  攻上虾夷共和国的是由明治政府统治下的士族们为核心的军队。世代继承的职业与家禄是士族的根本特权之一,在旧幕府时代,家禄与“奉公”联系在一起,奉公是履行对领主的封建义务,承担一定的工作,而家禄则是领主对此给予的权利,两者互相依存。家禄世代继承,工作职务也世代继承。
  明治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政府,旧的封建制度被废除之后,这帮士族效忠的对象从藩主变成了天皇,原本藩主支付的家禄则由政府承担。1873年的明治六年为例,政府的地租收入6000万日元,而家禄支出达1804万日元,是政府支出中最大的一块,使政府运转明显不灵。明治政府内部对一年白白支出近2000万日元的家禄意见极大,所以就干脆祸水北引,给士族们一个授田令的大饼,把他们送上虾夷共和国的土地。
  明治政府的如意算盘很简单,既然士族们想玩封建那套,那就让他们在日渐富裕的北海道这么玩好了。政府支付的家禄转为土地,把这些累赘送到北海道去。一来靠士族消灭占据北海道造反的虾夷共和国,二来也能扔掉政府身上沉重的财政包袱。
  士族们当兵是祖传的职业,自幼就开始接受战争技术。现在战争技术发展的很快,他们的祖传技术落伍了一些,可这些人从小接受的军人教育却没有落伍。他们在熟练应用武器之前,接受的就是杀敌立功的教育。包括对战死沙场的美化,包括对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的最佳手段的熏陶。比起虾夷共和国那帮由农民组成的国防军,登上北海道的这些士族军队才是军人组成的军队。
  虾夷共和国的老部队数量组多不过五千,加上中国的派遣军也不过万余人。这些核心部队在1874年的函馆战役中伤亡惨重。1875年士族军队在地形平坦的北海道东部登陆,与这些时代从军的士族一比,这些逆来顺受的百姓采取过的最强烈的反抗行动不过是选择逃走而已。十万以士族为核心军队就如同洪水一样在虾夷共和国肆虐起来。
  小樽到室兰的防线可以抵挡住从函馆出发的军队,对在东海岸登陆的士族军队毫无办法。中国的海军当时与英国皇家海军打得热火朝天,不可能派出任何军舰来支援虾夷共和国。士族军队越战越勇,在虾夷共和国的军队潜藏的明治军间谍也利用日本天皇的名义进行各种煽动活动,大批的百姓投降了明治政府军。
  扭转局面的起因很可笑,当旧军官战死或者逃散之后,中国派遣军正式接掌了虾夷国防军,开始在虾夷军队里面建立起了政工体系。政工人员告知国防军,对面敌人目的不是占领虾夷共和国,而是杀光北海道上的所有人员。
  不少国防军的人对此将信将疑,也有些眼见亲友被士族军队杀掉的人员激发了战斗意志。他们在中国派遣军的指挥下开始战斗,开始反击。直到挖出被士族讨伐军在大规模屠杀当地百姓时候制造的十几个万人坑被发现之后,走投无路的百姓们终于认清了局势。
  双方激战了两个多月,士族们从所向无敌,到了势均力敌,又变成了被虾夷国防军的优势兵力围攻。现在士族军队已经被包围在北海道东海岸与函馆一带的两个大包围圈里面。
  就在虾夷共和国的国防部随时可以发出“给贼军最后一击”的命令时,周新华提出了完善政工制度的要求。这个要求已经讨论过数次,政工制度的基础就是政党制度。虾夷共和国的政党虽然还没有发展,选举制度却执行了几年。
  现在民间的态度比较简单统一,既然天皇下令杀光北海道的所有人,那大家也没有任何理由再当天皇的臣民。不久前的一次全民表决得出的结论相当一致,虾夷共和国就此完全独立,日本爱干什么干什么,虾夷共和国以后再也不是日本的一部分。
  这种态度与最初建国的那帮人的理念可就完全不同。榎本武扬与土方岁三等人再与明治政府势不两立,他们也没有脱离日本的打算。周新华这次把问题公开挑明,旧上层既不愿意支持,也没有勇气反对。在国防军的这些新面孔,就是在这几个月战争中逐渐崭露头角的年轻中高级军官。他们一直跟着中国派遣军的教官们作战,现在中国派遣军的代表说出了这些人的心声,他们除了赞同之外没有别的想法。
第328章
外交推动(五)
  七月的北海道气温还算是不错,也不知道是因为坐的久了不舒服,或者仅仅是因为热的缘故,土方岁三摆弄了一下携带的日本刀。在人多的地方,很多行动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例如打哈欠。但是土方岁三的动作却引发了一些人的想法。最初的虾夷共和国是通过武力肃清的方式才团结了理念。现在国防部内部有巨大的分歧,有些参加过那次肃清的人员也忍不住有些不合适的姿势与动作。
  随意的举动不太容易引发别人的警觉,故意的行动可就不一样。虾夷共和国的国防部里头军官人人带刀,有些东西就开始传染起来。
  周新华好歹和日本人待了这么久,他也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看到大家把日本刀抄在手里,有些人干脆就开始摸腰间的手枪。也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周新华腾的站起身来。“我有个建议,以后开会的时候谁也不要带武器,坐在椅子上别着刀枪,太难受。现在我们就把武器交到管理室,离开的时候带走。”
  作为现在国防军里面几乎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周新华的建议很快就被遵守了。现在没有专门的储物柜以及登记系统,那就临时写纸片。经过一番折腾,大家也能活动一下身体,紧张的气氛总算是得到了疏解。
  等会议重开的时候,周新华继续说道:“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在日本推翻天皇,现在的问题是建立虾夷共和国的目的是什么。最初的时候大家的目的是反抗倒幕军,大家不愿意接受那帮逆贼的统治。可现在的虾夷共和国已经不同了。我们必须重新决定虾夷共和国建国的目的。我个人是这样想的,建立这个国家的目的不是要伺候什么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这个国家建立的目的是要保护人民幸福生活的权力!”
  那些在最近的战争中提拔起来的军官们听了周新华的发言,一个个都忍不住努力点头。他们逃到虾夷共和国来就是为了开始新的生活,最初的想法就是在虾夷共和国的仁政下安安分分当个顺民。直到明治政府军杀上了北海道,把大家逼到不反抗就会死的地步,这些人才开始奋力反击。
  周新华已经中国派遣军早就不止一次的和这些新人说过这些话,他们也是慢慢才理解了这话的意思。人好歹有点记性,在日本三岛活不下去,在虾夷共和国又险些活不下去。一个国家必须从制度上保护人民,人民才有好好生活下去的可能。日本传统的制度里面,国家的人民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侍奉在上位的人,这种制度决定了人民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幸福生活的。这些新人曾经觉得政治和制度理他们很远,经历了明治维新与虾夷共和国的建立,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乱,新人才终于明白,不管他们有没有认识到,政治与制度始终决定了他们的生活。
  新人们的觉悟很新,而虾夷共和国的开创者们其实很清楚这些。周新华所说的一切都围绕一个目的,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开创者们其实是希望建立起一个对立明治政府的国家,而周新华却在向前看,要决定现在的虾夷共和国要往哪里走的问题。
  讨论的第一天就是找到问题,明确问题。晚上休会之后,榎本武扬、土方岁三等虾夷共和国上层开了个内部会议。榎本武扬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认为天皇陛下是日本的元首,也是我们虾夷共和国的元首。这点绝不能动摇。”
  说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我还是希望天皇可以允许德川家迁到虾夷共和国来。”
  现任国防部长大鸟圭介立刻表示了赞同,“我也觉得应该如此。”
  好几名高官随即发表了相同的看法。然后大家的目光落在军部实力派土方岁三的身上。土方岁三却没有立即说话,他的神色凝重,看来是在思考着什么。
  “土方君,你怎么看?”榎本武扬等不及了,只能开口问道。
  土方岁三慢悠悠地说道:“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榎本君曾经要在这里收重税。那时候我就不同意。我觉得武士应该贯彻自己的理念,我们到这里是为了和倒幕军决一死战。收重税只是徒然让百姓受苦。”
  这话勾起了大家的回忆,刚到虾夷共和国的时候,这些元老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悲壮的情绪下,只要能坚持下去不管做什么抵抗都可以。可在那时候还没有失去冷静,依旧能够依照道义做出判断的就是土方岁三。他明确表示“这么做,和穷兵黩武的明治政府作法还有什么不同!即使军政府未必能再支持下去,也不能巧立名目讹诈市民!我们绝不能让如此的污名长留青史,受人唾骂!”因为土方岁三的表态,榎本武扬最终还是决定不收税了。
  土方岁三继续说道:“现在的局面我觉得只是一个,我等到底是要坚持旧时的传统,高高在上的实施仁政。还是真的去建立一个周君所说的,以维持百姓安泰生活的国家。我觉得把这个先定下,再说其他。”
  说完之后,土方岁三又补充了一句,“这件事若是想太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纠结,所以我只想问问诸君们对虾夷共和国本身存在理念的想法。”
  这话说的太过于出人意料,榎本武扬、大鸟圭介等人都愣住了。道理从来都是越辩越明,谈不下去,其实并非对方不明白,而是对方明白的认识到有些事情他不能接受。虾夷共和国的上层们最初建立起共和选举制,是因为当时没有能够获得稳定支持的法理,只能通过选举得到令团队承认其合理性的结果。后来公民制度的扩张,也不是他们对民主有什么兴趣,纯粹是因为旧时代的那套根本没用。
  平心而论,这帮人只是不希望幕府腐朽的制度重演,全新希望建立一个开明专制的传统日本社会。然而整个局面的变化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面对明治政府军的强大压力,开明专制都顶不住了。被认为开明有能的专制阶层人数太少,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他们抵挡不住。此时奋起的就是底层的虾夷共和国百姓。这些百姓从数量到能力已经开始压倒旧上层,这些百姓们凝聚起力量挽救了虾夷共和国的时候,也开始寻求他们应该得到的权力与报偿。
  从谁付出,谁收益的道理上讲,这是没错的。但是从传统的道理上讲,这不仅是大错特错,更属于荒谬的地步。
  “土方君……你和周君已经谈过这件事了吧?”榎本武扬突然从容的问道。
  土方岁三并没有否认,他认真的点点头,“我已经和周君多次谈过此事,我支持周君的看法。我等连死都不怕,为何要害怕代表了百姓的利益?为何要害怕建立一个以追求百姓福祉为目的的国家。”
  听了如此慨而以慷的发言,支持土方岁三的人已经无需再说什么,不支持土方的人甚至不想去反驳。上位者高高在上,百姓为上位者效劳,这本就是日本的建国基础所在。天皇如此,幕府如此。虾夷共和国的创立者们最初的想法也是如此。
  现在终于有人提出完全不同的社会理念,与这样巨大冲击相比,推翻明治政府,兴复幕府,称霸日本,都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看着土方岁三坚毅的神色,看着土方追随者们紧握刀鞘的动作。榎本武扬冷冷的开口了,“此次大战完结,我就会辞去统领之职。”
  其他人没有接腔,虾夷共和国的开国者之所以屈服,很大程度上因为知道在当下的局面再来一次内部的火并,土方等人绝不会输。更重要的是,榎本武扬对这样的制度很失望。
  继7月16日白天与晚上的较量,7月17日,7月18日,两天的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虾夷共和国公开确定了自己的建国理念,从恢复幕府变成了维护虾夷共和国人民幸福生活为目的。这个核心是虾夷共和国的根本理念所在。等此次战争结束,虾夷共和国将制定新宪法,重新进行选举。
  7月19日,各部队回到函馆开会的指挥官返回前线部队,把这个消息带回正在准备给士族军队最后一击的虾夷军队。
  虾夷国防军将士族军队紧紧包围,双方的阵地相距没多远。士族军队能够清楚的听到对面阵地上震天的欢呼声。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虾夷国防军震天的欢呼绝非是士族军队的好事。
  宫城良太大队长就在前线,他参加过去年进攻函馆的战斗,今年春天又调到北海道东部作战。因为屡立战功,已经从中队长升职成为大队长。然而士族军却没有如同宫城大队长的职务晋升一样膨胀。
  最近两个月连续不断的战斗与失败,一度打到北海道西部的这支士族军队兵力从7万减少到了不足四万,还被近20万敌人包围在东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正如宫城大队长所想,对面的虾夷国防军欢呼之后开始唱歌了。最近两三个月以来,这首歌在虾夷国防军中唱的越来越多。士族军队也逐渐听熟了。宫城大队长格外的厌恶这首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远处的歌声传到了士族军队的阵地上,每次听到这首歌,宫城大队长都觉得自己被极大的冒犯了。一群宁肯逃亡到北海道也不肯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穷棒子也想当天下的主人?他们一定是疯了。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日本……”
  这段是宫城大队长最恨的一段,他非常清楚这段里面的意思。穷鬼们相信创造日本的是穷鬼,而不是宫城大队长所归属的势力。就因为完全明白这段歌词的意思,以前处决逆贼的时候,宫城大队长图方便,采取枪毙的办法。现在宫城大队长采取的是砍头的方式。只有把逆贼的脑袋亲手砍下,才能让他感觉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在逆贼们学会这首歌之前,士族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逆贼们学会这首歌之后,士族军队就开始屡战屡败。宫城大队长要竭尽全力才能让自己的部队损失少一些,亲手砍下逆贼脑袋来泄愤的机会越来越少。
  宫城大队长很想用手堵住耳朵,不让这令人厌恶到恶心的歌声传进他的耳朵,可现在却不是这么做的时候。根据经验,每次大战之前,虾夷国防军都会大规模的唱起这首歌。在包围圈完成之后,二十万军队铁桶般将不到四万的士族军队围困起来。战斗早就该打响,可他们居然按兵不动了好几天。
  现在这首歌再次响起,那就意味着总攻马上就要开始。怎么打都死不光的敌人马上就会潮水般的涌上来,士族部队会被这潮水无情的吞下,淹没。
  明白这点的不仅仅是宫城大队长,他的部下们一个个脸色惨白,紧握武器。有些士兵因为害怕,甚至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看着这群不中用的部下,宫城大队长愤然起身骂道:“不许哭,你们这样子还像是武士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