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655

  中国之所以默许了高丽别技军请日本教习,是因为这帮日本教习不过7人。他们教给高丽人的是老式步枪的作战方法,中国自己完全淘汰了老式步枪,这种武器已经没有什么威力可言。更重要的是,这么一来,所有怨恨都集中在了日本人身上。
  事情发展也正如中国所料,5月3日,数万名愤怒的起义士兵和市民冲进昌德宫,四处追杀闵妃和闵谦镐等人,闵谦镐终于藏不住了。
  当时高宗急宣大院君入宫收拾乱局,大院君在起义士兵和市民的拥护下进入昌德宫。闵谦镐便急忙冲出重熙堂,跪着揪住大院君的衣袍,向大院君求救。大院君只是冷笑,随即大院君身旁的士兵们将闵谦镐“踢落阶下,铳、筑、剑打成肉泥”。闵谦镐被杀稍早前,京畿道观察使金辅铉也在宫中被剁成肉酱。闵谦镐死后,与金辅铉被弃尸在御沟中。
  日本公使花房义质也经历过戊辰战争,在起义士兵和市民的猛攻下沉着应战。激战至深夜,围攻的高丽起义者们焚毁了公使馆周围的民房,以断日本人之后路。花房义质被迫烧毁公使馆,与使馆人员28人一路放枪,击毙不少围攻的高丽起义者后冲出一条血路,突出汉城直奔仁川。突围中二十八人的队伍战死六人,剩下二十二人好不容易在仁川找到了一艘前往中国进行贸易的日本船,狼狈乘船返回日本。
  5月8日,日本明治政府正式向中国提出抗议,指责中国政府纵容高丽袭击日本使馆。并且声言要出兵惩处参加此次“甲申兵变”的起义者。
  日本海军说干就干,5月9日,一支舰队驶出舰队母港吴港,穿过对马海峡直奔釜山港。日本三千多吨的军舰在釜山港外没来得及耀武扬威半天,从北边出现了一支舰队。为首的是第六舰队的旗舰安庆号。14000多吨的战列舰带着9000吨的重型巡洋舰,以18节的速度绕着一艘三千多吨,三艘不到三千吨的军舰高速绕圈子,巨大的炮口瞄着日本军舰。
  300炮一炮下去就能让日本军舰沉入大海,中国人很清楚,日本人也很清楚。但是日本海军并没有因此就抱头鼠窜。在对峙的头一个小时里,日本军舰还想凭借14节的速度和中国军舰兜一兜圈子。一个小时后,两艘日本军舰的锅炉在全力运作之后先后发生故障,只能很没面子的趴在水面上动弹不得。
  面对日本海军的丑态,中国舰队调转船头向西南而去,目标是中国第六舰队的副港巨文岛。
  日本海军好不容易把自己的船只开回了母港吴港,对中国的抗议行动当然没有终止,不过抗议完全停留在口头之上。其他欧美国家对此根本没有评价,高丽人所怨恨的是闵妃集团与日本人,攻击的目标也是这两者。既然欧美的公使馆与商人都没有受到损失,欧美国家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对中国提出抗议来。
  排除了外国势力干涉高丽的可能之后,中国中央政府就从容的在这里开始看戏。闵妃集团在京城的骨干大多被干掉,闵妃本人则在大院君夫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逃出一条性命。
  惊慌失措的高宗李熙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被迫急召他亲爹大院君入宫随侍,自己避往别殿,并宣布归政于大院君以挽回局面,大院君便与其妻骊兴府大夫人和长子李载冕一起进宫。在起义士兵和市民的拥护下第二次掌权摄政。
  大院君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宫廷的乱局。此时宫中涌入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市民,搜寻闵妃,捕杀官吏,刹那间变得腥风血雨、混乱不堪。大院君先命令士兵撤出宫廷,不料士兵们表示:“中殿(王妃)在,必尽戮我等;死,宁行大事而死,决不敢退!”大院君不得已,马上宣布闵妃已死于乱军中,并发布国丧。他还下令赦免起义士兵和市民,遣散他们出宫,并发给士兵积欠的军饷。起义士兵和市民这才放下武器,从昌德宫撤走。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大院君趁机办了国丧之后,闵妃失去了所有权力。在名义上甚至变成了一名“死者”。
  高丽铁路与电报公司的负责人们并不在意这点,正如他们所料,大院君请李鸿章前去“商谈要事”。看着袁慰亭等人期待的目光,李鸿章淡然一笑,“你们不用担心!”说完,李鸿章李局长从容乘上汽车,向着昌德宫而去。
第26章
向外走(十四)
  汉城百姓不是第一次见到汽车,他们知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神奇机械。若是在以往,肯定有不少人在路边围观。看不到牲口或者人力驱动的迹象,车子自己一个劲的向前走,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这种摆谱在此时就显得有些不太合时宜,汉城百姓看向中国汽车的目光里面是警惕与不安,全然没有以往的那种羡慕与敬畏。
  李鸿章没有在意此事,接下来的事情才是关键。袁慰亭与王士珍等年轻人的谋划与老派们的考虑大不相同,他们关注的都是打蛇打七寸的事情。这些与那种表面上温良恭谦的所谓“儒家作风”大相径庭。
  直到进了昌德宫,李鸿章才把心思从这些事情上放开。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毕竟是对高丽外交的主要负责人,即便是有些事情记不清楚也不是问题。这些都可以由那些年轻人来具体执行,此时他要做的是来表个态而已。
  重新执政的大院君看上去远没有欣喜若狂的表情,宾主坐下之后,大院君直接问道:“李先生,此次请你来是想问问电报此时可否还能用。”
  李鸿章微笑着说道:“有些还能用,有些却不是那么通畅。”
  大院君连忙说道:“还请李先生把最新的消息传到高丽各道,让各地官员知道京城的局面。”
  “这个可以。”李鸿章答道。
  没等大院君完全松口气,李鸿章继续说道:“不过大院君觉得这么做是不是合适?”
  “先生此言何意?”大院君有些不明白李鸿章的意思何在。
  李鸿章慢条斯理地说道:“我们国家有若干部委,铁道部与电信部都是其中的单位。我身为一个外人,看高丽的政局时自然有不少偏颇之处。不过就我看来,高丽王庭的组织模式大有问题。现在大院君众望所归,重新执政。却不知道大院君对此事有何看法?”
  大院君听明白了李鸿章的意思,中国这是希望重夺政权的大院君按照中国所希望的方式来组建新的高丽政府。中国的态度并没有让大院君感到特别的恐慌,若是想吞并高丽,中国早就有太多机会。大院君此时的感觉化作一句抱怨脱口而出,“这都什么时候了,李先生怎么还在想这种事情。”
  遭到了顶撞,李鸿章也没有不高兴,他微笑着说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院君此次执政,若是还如以往般不过是禁止与日本的贸易,那和以前还能有多大分别不成?”
  大院君确定中国这是在开价了,不过这价码虚无缥缈的,看着唬人,实际意义有限。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平定高丽内部的纷争,以最快速度把政权掌握在手里。这时候需要借重的就是中国的电报网。大院君只掌握了高丽的王都汉城,此时汉城外面谣言四起,想让各道的地方官能够迅速接受高丽王庭的命令,非得靠电报不可。
  想到这里,大院君倒也决断利落,他正色说道:“李先生,既然上国自己就有铁道部,电信部。高丽是个小国,哪里有不学上国的道理。我现在便下令设立这两个部,请上国两个部门的人来当这两位部长。”
  大院君如此明白事理,李鸿章也很欣慰。若是这老先生死活不肯答应,李鸿章李局长就只能拿出一个拖字诀,让高丽这边慢慢等。
  但官场这等事很难有效率,李鸿章和焦头烂额的高丽人谈了两天,才勉强把这件事办成。拿着委任书,李鸿章先向南京发了个电报,请求南京派遣人员承担起这两个职务。
  “李鸿章这是在表功么?”外交部长李新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韦泽不在乎李鸿章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在乎的乃是控制外国经济的经验。马叔是个说大实话的人,只要是搞资本营运,产能过剩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21世纪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自己出去烧杀抢掠,靠了美国佬搭建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国崛起的过程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产能被无情消灭的过程。这是资本营运无法克服的内在逻辑危机。
  想到这里,韦泽想到这里,韦泽对李新说道:“你和商务部商量一下,派几个懂金融,对期货市场很有兴趣的人去高丽负责这些工作。”
  “陛下要用高丽做试验田,为国内做积累么?”李新立刻感觉到了韦泽命令中的特异。
  韦泽连忙摆手,“高丽的情况和我们中国不同,高丽的经验不可能用在国内,国内自然有国内的办法。高丽的经验是我们该怎么用金融和资本控制其他国家,让这些国家的市场为我们所有,让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为我们服务的经验。”
  身为外交部长,李新倒是能够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传统的朝贡体系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世界,中国必须与这帮属国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想避免让这种关系变成中国单方面的输血,这里头就有太多要研究的内容。
  李新也没有在这件事上花费更多心思,离开了韦泽办公室之后有的是时间来考虑。韦泽每天的日程安排的那么紧,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讨论具体细节?果然,韦泽并没有继续扩展讨论中国对外的经济扩张问题,他说道:“告诉法国人和英国人,我们中国已经和马达加斯加当地政府讨论完毕,这地方今后归我们管。”
  与英国的和平并不等于中国就此停止了扩张,在印度洋,在非洲,中国的扩张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马达加斯加。
  “陛下,英国人如果反对的话,他们的根本理由是什么?”李新问。
  韦泽斟酌了一下言辞,“你知道我们和英国都在设计建造两万多吨的战列舰吧?”
  “……稍有耳闻。”李新迟疑了一下才答道。
  韦泽冷笑道:“苏伊士运河现在肯定没办法通航两万吨规模的战列舰。英国人想把他们的大舰队派遣到印度洋,就只能走好望角。我们占据了马达加斯加,在印度洋就有了非常可靠的领土,英国人的舰队行动能力也遭到了我们的限制。英国人当然不会愿意了。”
  印度是中国抓在手里的“英国人质”。英国大卖地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国家缺钱,印度的几亿人口是英国最大的市场。如果丢失了这片市场,英国的经济立刻就要崩溃。中国在印度洋越强,英国对印度的控制就越弱。英国人要是能够喜滋滋的答应中国吞下马达加斯加才怪。
  李新问了一个军事上的问题,“走南大西洋,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洋。这条线路对英国人来说也很安全,至少沿途不会有意大利这种威胁。”
  韦泽并不认为这种看法,“后勤不仅仅是提供粮食,给船加水加煤。维修检查可是后勤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别看北海道那点工业实力,咱们去北美的时候可是帮了大忙。”
  早期去北美的中国人员是以北海道作为中转点,海上运输风险很大,对乘船者的体力与心理消耗也很大。节省十几天时间,有个中间让大伙登陆的中转站,对人员输运的帮助极大。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因为有遍布全球的港口,中国虽然港口有限,却好在港口都有一定维修能力,风帆船只被淘汰的现在可是意义非凡。
  要知道,英国佬到现在,都没办法在印度修理他们的军舰。军舰受伤之后只能做简单的修补,再开回英国本土去大修。中国在南海都已经能够对军舰实施中等规模的修理,两相比较起来,印度洋越来越像中国的主场。
  “要么我再出访一次欧洲吧?”李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韦泽微微点头,“也好,看看欧洲当下的局面也不是坏事。”
  李新回去之后立刻开始于商务部讨论了对高丽工作的要点,两边根据韦泽的指示,都觉得在高丽可以取消外交机构。高丽身为中国的属国,政治地位上等于是一个自治权很大的特别行政区,这完全不适合所谓外交关系。上下级之间有个毛的外交关系。
  袁慰亭当时分析的挺到位,中国就算是强行派遣人员在高丽当官,只要这是皇帝韦泽陛下的旨意,高丽方面就必须服从。中国之前没有这么做,不过是害怕毫无意义的引发高丽人的反感与反对。现在时机已到,这么做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袁慰亭从高丽发来电报。说高丽王庭请求铁路经常帮助他们除掉与闵妃集团勾结的“数万褓负商”。褓负商是高丽历史上对行商的称呼,由“褓商”和“负商”组成。“褓商”指贩卖装饰品等工艺品的行商,负商指贩卖生活日用品的行商。褓负商产生于高丽王朝末期的恭让王时期,高丽王朝初期已形成褓负商行业,其后又逐步加强行业组织,在封建社会中对活跃社会经济和城乡物资交流起了一定作用。1866年丙寅洋扰时,褓负商又出力甚多,当时的摄政者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了嘉奖褓负商,遂下令设褓负商厅,以其长子李载冕为统领。闵妃集团得势后,闵泳翊又成为褓负商的“都班首”。1883年又设立“惠商公局”,作为褓负商的专门机构,正式划入体制内。
  袁慰亭在报告的后半截写了他对此事的看法,“……褓负商垄断高丽地方商业行动,行会势力甚大,又有大量士族弟子混迹其中,我们早欲除之,现在时机已到,不建议放过褓负商……”
第27章
向外走(十五)
  1884年5月12日。光州大户金日正家的大门被猛烈的敲响。
  “当当当,当当当……”大门上的门环发出连续激烈的声音,提醒着院子里面的人,外头这帮人可是着急的很。
  即便是身在大厅后面的客厅,金日正也感觉到事情不对,客厅里面的一众光州褓负商头子们更是面面相觑。京城动荡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光州,光州这边的褓负商与闵妃集团的关系原本就好,加上光州当地与日本做买卖的人很多。这两类人在从京城传来的消息中都属于被打击的对象。
  大院君也已经通告高丽,说闵妃已经在乱军中不幸遇难。金日正是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的,不过报纸上还有别的消息,例如高丽王都此时普遍认为闵妃没有死,而是假死逃生之后勾结褓负商,组成了数万人的军队,准备杀回汉城,重夺权位。这消息可是把金日正给吓坏了,同样被吓得够呛的还有广州一众褓负商。
  褓负商们的确希望能够成为闵妃集团的人,但是那是得在闵妃集团执掌大权,威风八面的时候。此时闵妃集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核心人物闵妃被公开宣布死亡,褓负商哪里还有胆量起来造反。
  这几天,褓负商会的这帮人就集中在金日正家开会,希望能够找出一个面对如此窘境的办法出来。铁路此时也已经不再卖票,他们只能派人骑马前去京城,希望能够找到有关系的人,说明光州褓负商商会是忠于王庭滴。去了五人,只逃回来两个。逃回来的两人胆战心惊的讲述了在汉城附近起义军到处设卡,只要看着像是褓负商,就抓人之后就地处决的事情。
  前去的五人中有三人被抓,这两人还算聪明,看到事情不对头立刻跑路。被抓的三人当时就被砍死了。
  外面敲门的声音听在这群被吓坏的褓负商商会头子耳朵里面,真的是惊心动魄。金日正赶紧让这帮商会头子从后门溜走。后门打开的时候,有人还先探出头去看看。后街空荡荡的没个人影,这群商会头子赶紧往外跑。没等他们全部跑出后门,从街角就冲出了一队人马。他们手持木棍,凶神恶煞。过来就把商会头子们给按倒在地。在其他人退回金家之前,这群人已经冲进了后院,片刻间就把包括金日正在内的一众人给抓了起来。
  金日正脑子里头一片混乱,他下意识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为首那人爽朗一笑,露出了一口雪白的牙齿,他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们么!是查水表的!”
  金日正完全不理解查水表是什么意思。如果他看过中国出版的《故事会》,大概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专指公安系统诓骗犯罪份子开门时候用的说辞。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一个个远离汉城的城镇,一批批的褓负商商会头子,以及比较有名的褓负商纷纷被抓。对普通人已经不提供服务的铁路此时还在运行,铁路上运输的铁路公安,起义者士兵,还有被抓获的各地褓负商。
  作为总指挥的袁慰亭看了电报传来的最新名单,忍不住对旁边的王士珍赞道:“老王!你这谋划实在是好,最初制定计划的时候真正要对付的就是褓负商,我还以为咱们做不到呢。现在这些人一个个落网,高丽可再也没能阻挡咱们的供销社的人啦!”
  袁慰亭称赞玩,商务部的侯仁杰也是大加赞赏。中国有太多办法可以控制高丽王庭,但是想在不脏了自己手的情况下除掉这帮褓负商,那可就太难了。所以王士珍的计划里面就是要针对高丽当地上百户曾经公然对抗过铁路与电报公司直营供销社的褓负商。只要能把这上百户硬茬子干掉,高丽铁路与电报公司就能把自己的销售网扎进高丽基层去。
  在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不仅仅是高丽基层的商品销售,而是攸关人民币在高丽流通的问题。那些本地褓负商还是固执的使用金属货币作为买卖的交易货币,这就让人民币无法得到有力的流通与使用。这种事情也未必就是高丽人故意要与中国对抗,只是因为在农业社会使用法定的纸钞所需要的必然是强有力的推动。
  王士珍没有因为大家的赞赏而飘飘然,他冷静的问:“那帮起义者杀了多少褓负商?”
  若是把这帮人交道大院君手里,大院君可未必回大开杀戒。在大院君摄政的时候,为了嘉奖褓负商,下令设褓负商厅,以其长子李载冕为统领。之前被抓的人中间不少与大院君关系不错,中国方面不在乎这个问题,他们在乎的仅仅是谁在反对中国在高丽的扩张,谁在阻挠中国在高丽的扩张。
  与大院君关系不错的人直接送到起义者中的激进派手里,通过借刀杀人的办法把这些家伙给处死了。与大院君关系不怎样的送到大院君手里,借由汉城沸腾的民意来逼迫大院君处死这些人。
  在清理高丽褓负商的工作上,侯仁杰与王士珍是同谋。即便他是真心的欣赏王士珍的才干,认同王士珍的计划。可侯仁杰看到王士珍那平静认真的表情时,心里面还是忍不住有些发怵。负责具体安排人手,下达命令的袁慰亭也算是“刽子手头子”,可那种直来直往的做派反倒不令人害怕。在背后从容不迫布置谋略,而且让发生的事情看上去如此顺理成章,王士珍承担的责任才真的令人恐惧。大家一起合作的时候倒也没什么,万一双方以后站到对立的立场上……想想王士珍现在的手腕,就让人觉得有些背后发凉呢。
  “我看过最新统计,送到京城的也基本上杀的差不多了。现在再去抓一批么?”袁慰亭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