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655

  政治科科长听到师长亲自发话,他答道:“我知道了。”
  然而师长玩玩没想到,就在几个小时之后,政治科科长居然打回了电话,“师长,根据调查,事情好像不是这样。祁睿连长是不同意给李光祖放假,他觉得李光祖当时的情绪根本不适合与他弟弟见面。不知道师长你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师长一愣,他没想到政治科的人居然敢公然驳回自己的指示。愣完了之后,师长反问道:“你们手头的这个消息又是从哪里来的?”
  科长答道:“我们翻看了案件卷宗,李光祖自己说的明白,是副连长先告诉他祁睿连长不同意他探亲。后来李光祖说服了副连长,他说自己只是去让弟弟回家。两人私奔到北美来,家里人可是要给他弟弟背黑锅。后来副连长趁着祁睿连长出去的时候,找到政委批了同意探亲的申请。我们也看了批条,上面的确只有指导员的签名……”
  这下师长愣住了,难道指导员说了瞎话不成?至于政治科科长后面说的话,师长几乎是听而不闻。等政治科科长说完,师长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这个祁睿背后有什么人?”
  做这么仔细的调查,最后不惜反对师长的意思。一个小连长个人可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能让政治科做出这样的行动,只能证明祁睿背后有靠山。在自己的师里面还有这样藏龙卧虎的人物,师长心中最大的感觉是“不忿”。祁睿背后的人这么做明显看不起师长啊!
  这倒不是说祁睿背后不能有人,而是祁睿背后真的有人,那事先先给师长通个气。到出了事情之后,这股力量就开始运作起来……师长只想说,这些人好大胆啊!
  政治科科长连忙说道:“师长,这可不是有人来找我们。军法处交给我们的卷宗里面就是这么写的,摘要里面有重点描述,我们想看不见都不行。”
  师长愣哼了一声,这不是在质疑政治科背后捣鬼,而是他看出了问题的根源。看来祁睿上尉背后可是有相当厉害的靠山,不然的话军法处没理由强调这些问题。军法处的报告最具权威性,所以他们的习惯是宁严勿宽。把问题说的稍微严重一点,那后面的人就可以去寻找相对宽泛的处理方式。现在军法处里面就把祁睿上尉的问题给摘清,后面的政治科自然没办法对祁睿上尉格外的严厉一点。这从制度上就不可行。
  “你们再查一下!”师长交代了自己的立场之后放下电话。他心里面的不满并没有消失,反倒是被强化了。
  如果直接得罪了祁睿上尉背后的那股势力,很可能对师长造成不好的影响。不过人都得讲点起码的道义,不吭不哈的就想绕过师长自行运作一些事情,这么做的人可实在是太不把吴师长放在眼里了。
  想到这里,吴师长满脸恶意的拿起了听筒,“接军长办公室!”
  既然有人要挑战师长的权位,师长可没有义务就让别人随意这么做。
第50章
军人的家事(十五)
  “吕处长,我听说吴师长在打听你和那个连队里面杀人的祁睿上尉有什么关系。”人事处处长丁有三在电话里语气轻松的说着。
  “那就让他打听呗。”军法处吕处长无所谓地说道。
  “老同学,说个真心话。我看了那份报告,你那么写是什么意思?这里头还有能让你吕处长觉得能放过一马的东西?”丁有三对这件事挺有兴趣。
  “这事情不是小事,我可不想弄到再弄到上次挨训的下场。”吕处长回答的很率直。
  听了这话,丁有三心里面有点数了。部队一到休整的冬天事情就很多,去年的时候部队就有过偷偷从工地请假跑去温哥华逛城市,年轻军人正义感强,出手助人。结果被帮助的那位是在当地地下赌场欠了巨额赌债,被债主逼债殴打。
  能在当地开地下赌场的怎么可能没靠山,这事情直接导致温哥华地方上的人事大动荡。从市委书记到市长,先给撸了再说。吕处长的前任倒是秉持着传统官僚作风,先把事情定的比较严重。结果军区政治部一句话,“打了个开低下赌场的,这还成了咱们部队同志的错误了?”
  一句话下来,当时的军法处处长立刻被送去干校学习,吕处长只是挨了一顿训,倒是顺利升任了军法处处长的职务。很明显,这次吕处长全然没有重蹈覆辙的意思。
  面对老同学的询问,吕处长也能放开说话,而且这个时候他也有必要让得力的人明白他的真实想法,“个人的非故意杀人不能用来抹黑整个部队,更重要的是,李光祖的大罪是逃跑。可那时候真的能干下事情来,要杀要剐听天由命的又能有几个。若是真的能教育出这等部队,那只能说明李光祖所在的连队教育的水平异乎寻常的高呢。”
  李光祖杀人案在部队里面是大事,自然要通报。从各路的反应来看,大家普遍认为杀人是大错特错,不过李光祖本人也不能说是坏人。普遍认为这等事骂一顿就算了,别动手。至于犯了罪之后自首,能够得到宽大处理的政策,部队也进行了宣传。干部们都上过课,至少都做过填空题,“推动历史进步的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正因为悲剧是如此深入人心,大家才会去面对,去避免。”
  “可是你也知道,吴师长这个人护短的很。只要是他的人,那就他能处置。别人若是插手了,吴师长可就不高兴了。”丁有三提醒道。
  吕处长和自己人说话就没有那么秀气,他率直地说道:“球!吴辽中将也照样退休,吴师长又能怎么样?这件事我仔细审阅过,没问题。既然如此,吴师长爱怎么办怎么办。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即便是追究,看了军法处的报告,那也弄不到我们头上。我们军法处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谈完了此事,放下了电话,人事处处长丁有三微微叹口气。很多矛盾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丁有三的高中和军校老同学吕定生其实对吴师长本人并无恶意,身在军法处这个位置上,那就得按照军法处的制度和条例乃至规矩办事。师长位高权重,那是在他所在的师。师长再位高权重,也轮不到去军法处刷威风。制度不支持这么做,制度上完全反对这么做。
  可是制度归制度,人心归人心。吴师长对此可一点都没有认账的意思。丁有三知道吴师长没办法对军法处下手,丁有三也知道吴师长没办法对人事处下手,丁有三也很清楚吴师长完全能够对祁睿上尉下手。
  营政委去参加团里面的党委会议,一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头。团长绷着脸,一瞅就是要出大事的模样。团政委板着脸,有股子很不服气的意思。出了李光祖这档子事情,营政委里面本来就压力山大。上次党委会议上也做出了决定,此次讨论在部队对此事的宣传教育。团长和团政委脸色难看,营政委下意识的就怀疑此事与李光祖案有关。
  按照部队里面的传统,政委是党委书记,军事主管一般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会议上团政委是召集人和话事人,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工作汇报。工作汇报的第一位自然是营政委。压抑着心里面的不安,营政委拿出了报告念了起来。
  “……此次事件的最大教训在于部队里面的法制观念不够强,同志们对于法律的畏惧远超过对法律的信赖。遇到事情第一念头是逃避惩罚,而不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尽量确保自己的权益。如果能有更强的法制观念,此次悲剧的程度就能大大降低……”
  营政委的发言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祁睿上尉的报告中摘取出来的,祁睿上尉的报告内容很有道理。既有对根本制度的坚持,也有对事件本身的一个合情合理的看法。身为兄长,就算是摆摆威风也不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如果他只是打了弟弟一顿,骂了弟妹一番,部队顶多可以说李光祖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这个事情本身能叫事儿么?
  读着报告,营政委偷眼看了其他党委会议的参与者,发现大家神色都缓和了不少。看来营级干部们对此观点是比较支持和认同的,连团政委脸色也缓和很多。只有团长还板着脸,一副要发作的模样。
  团长这是什么意思?营政委心里面惴惴不安。难道上面对团长做了一些严厉的处置,以至于团长这次要狠狠拿营政委开刀不成?可是这次杀人案事实清楚,人证物证俱在,人也抓到了。审判李光祖的是军事法庭,意外杀人罪判了十年,畏罪潜逃判了十五年,数罪并罚,判了二十年,很快就要送回亚洲服刑。这个处罚大家都觉得稍微有些重,那团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等营政委报告完毕,团长冷笑一声,“说起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们这反倒跟有功一样了。听听你说的,什么深化教育,在部队里面强化法制观念。这还是大功一件啊!”
  听了这话,政委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团长先把这些撂出来,摆明了是要处置人的前奏。是的,此次杀人案对军队的影响是有的,不过远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
  而团长接着对营政委说道:“看着你不服气的样子,你觉得我说的不对么?”
  营政委当然觉得团长说的不对,他压抑住不满,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李光祖并不是以军人的身份去杀人的,李光祖动手的时候是觉得他是哥哥,他有权力教训不听话的弟弟。他此时行使的是代理的父母的权威。这部分其实是一个民事案子。我们部队没必要连这个都揽到身上吧?要怪部队没教育好,这个我认为真不是部队的事情。”
  团长听了营政委的反驳,他眉毛一竖,“这些我们且不说,那你们就教育出一堆逃兵来?出了事情不说认了,逃跑!这也是你们在部队进行的教育么?!”
  营政委听了这话也暂时没办法立刻反驳,的确,李光祖最严重的罪行是逃跑。意外杀人只判了十年,畏罪潜逃判了十五年。这森严的制度倒是真的让部队的同志们感到了悚然。大家嘴上不敢说的太明白,其实心里面是很觉得有些过了。
  当然,部队用的是军法。若是战场上,李光祖敢逃跑立刻就是死刑。营政委也觉得此次处置的这么重,目的就是要通过此事来震慑一下,强调一下纪律的严肃。被团长抓住了这个问题,营政委也不想做什么反驳。他也只能自认倒霉。
  团长看压制住了营政委,他环视了与会者一圈,然后才继续说道:“此次的事情是个大事,军队里面是不允许逃跑的。身为军人,出了事情之后就要有军人的骨气。头可杀,骨气不能丢。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才是合格的军人。这次的事情证明了部队里面的风气需要强化。我是这么觉得,那个连的连长先撤职。看看他带出来都是什么兵!以后,凡是出了这样的事情,部队负责人立刻停职!”
  这个说法让真的让与会的营级党委成员都“精神一振”,这可是立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规矩呢!出了逃跑的事情,连长直接撸掉。那营级干部们是不是也要遭受严厉的处置?一众营级干部都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大家甚至完全忽略了团长所说的只是把连长撤职,而排长什么的好像提都没提。
  团政委的脸色更难看了,但是团政委却也没说什么。营级干部们没一个敢在此时说话的,连长说撸掉就撸掉,营级干部此时说话,团长一句“营级的停职”,那就是立刻停职的下场。在这个时候,谁敢出来触这个霉头。
  于是,此次事件大概也算是有了个结果。犯事的李光祖无期徒刑,连长祁睿上尉被免去了连长职务。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对此事做了个足以说得过去的交代。
第51章
茶壶里的风暴(一)
  “祁睿上尉,你对这次逃兵的事情怎么看?”丁有三询问着对面的年轻上尉。
  祁睿上尉的脸色很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被免职了。从小到大,祁睿经常听他爹韦泽说,“最后的胜利者从来不是某些考验中得满分的那些人,而是在途中所有考验都过关的人。你想,任何一项考验不过关,那就被淘汰了。淘汰了,就说明你出局了。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呢,我从来不主张六十分万岁,不过我认为,我们不能被淘汰。”
  基于自己从老爹那里学来的人生智慧,祁睿上尉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他问了一个问题,“丁处长,我想说,我的确在部队的思想教育上没经验,事实证明的确出了问题。但是呢,我想问一下,我没有被部队开除吧?”
  丁有三听了这话,心里面微微一震,这位年轻上尉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他思忖了一阵,决定暂时把祁睿上尉归到“心里面不服气”的那个行列里面。毕竟么,陆军学院毕业,打过仗,人生和军事生涯一帆风顺。在出事之前,祁睿上尉的部队年年评价优秀,个人的评估都很不错。人事部晋升少校的名单里面,祁睿上尉的排名相当靠前。
  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突然遭到了如此待遇,他要是真心服气就怪了。
  韦睿不服气并不意外,其实相当一部分干部,包括人事部的干部都觉得这处置不合适。
  对于李光祖的判刑,那是由军法处和军事法庭来管,人事部门没有插嘴的空间。对于部队人员的免职,那是军事主官的职责所在。“这个连长带出了逃兵!”一句冠冕堂皇的话就决定了祁睿上尉的命运。出了逃兵是真的,人事处也不能否定这个事实。所以祁睿上尉就“被一肩扛起”了所有的责任。
  丁有三在的人事部门只能把这件事给记录下来,在以后需要用的时候把这件事当成考虑内容。如果以丁有三的个人看法,师长的处置无疑简单粗暴,而且有着浓浓的针对意味。事前人事部门就知道了吴师长在查这个祁睿上尉有什么靠山,甚至还怀疑祁睿背后的人与军法处的处长吕定生有什么瓜葛。
  现在吴师长算是满意了,他把祁睿上尉撵滚蛋,也做了交代。还确立了出了逃兵的部队军事主官立刻免职的道义制高点。虽然这对吴师长的前程未必是好事,不过吴师长已经没机会再继续晋升。他也是“革命功臣”,1856年入伍,靠军功积累升到师长的位置。现在年纪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就算是大家认为他的做法里面充满了个人的情绪,那又能如何呢?至少吴师长的行动远没有到可以认为是胡作非为的地步。如果吴师长就此罢手的话,丁有三还真的没话可说。
  听了祁睿上尉的问题,又暂时把祁睿上尉的话归到“不服气”的范围里面,人事处处长丁有三感到非常遗憾。推动历史的是悲剧,人事处管人事,每一次人事变动都很容易引发悲剧。每一次人事不正常的变动基本都是由悲剧引发的。如果吴师长本人进行了不当处置,对吴师长的人事有很严重的影响。可即便是吴师长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责任,至少祁睿上尉已经被牺牲掉了。处置了吴师长,可不等于要给祁睿上尉平反,这也是最基本的规矩。
  这不是因为部队对祁睿上尉有什么偏见,这是部队从更多悲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你没有被部队开除,只是解除了连长的职务。”丁有三答道。
  祁睿终于松了口气,没被淘汰就好,这是他唯一的期待。“既然我没有被开除,那我就等待部队的安排。丁处长,我的工作上的确出了问题,不过我个人觉得我表现出来的问题没有到被开除的程度。我愿意在军队工作,我接受部队的安排。但是我真的不想被开除。”
  看着祁睿诚恳的表情,听着祁睿的担心,丁有三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心中对祁睿的定位又发生了变化。这个年轻人并没有记恨,至少现在还没有。遇到了这样的待遇之后,他的反应倒也挺正常的。不能被部队给撵走。
  丁有三当然觉得没理由把祁睿上尉给开除掉,别说开除,就是免职都过了。思想教育还不是连长的事情,那是指导员的工作。所以丁有三点点头,“你对以后工作上的安排有什么打算么?”
  “我现在这个情况,我没有自己的打算。组织上怎么安排,我就怎么服从。”祁睿上尉立刻答道。
  按照组织部的总结的标准问题中选出了一些,丁有三询问了一段。从祁睿上尉的回答里面,丁有三感觉自己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祁睿上尉本人正处于一种震惊与受挫之中,在这个情况下,上尉也没有生出什么怨怼之情。当然,如果上尉此时怨天怨地怨空气,那丁有三也只能考虑采用什么比较柔和的手段让上尉退役。
  军队就是这样一个不讲理的地方,军队里面的制度首先要维持的就是军队内部的纪律和稳定。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不管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都影响不了军队的营运。但是一旦没有纪律和稳定,这支军队自己就面临着覆灭的结局。
  “祁睿上尉,你最近在等待的时候,还是先把此事的经过,还有你自己对部队的反思写个报告上来。”丁有三在会面最后的时候说道。人事部之所以能有这么强的权力,很大因素就是因为人事部知道的很多很多。祁睿上尉的报告里面肯定包含了不少情报,甚至是一些比较阴暗的内容。一个强大的部门如果只掌握了光明的东西,那就绝对称不上是强大。
  “是!”祁睿上尉也认真的做出了回答。
  人事处处长丁有三原本认为此事到此就结束了。可他没想到三天之后,吴师长把丁有三请去师部,除了谈及有关逃兵直属军事指挥官的任免办法,最后吴师长笑着说道:“小丁啊!那个祁睿你们准备怎么安排?”
  “现在没什么安排。”丁有三答道。
  “我这么觉得,这个人给咱们部队抹了黑,不行就让他退役吧。”吴师长笑着说道。
  丁有三心里面一阵反感。人事处位高权重,全军团级的人事安排都归人事处负责。只有师长级别以及师长级别以上的人事才由北美军区管。吴师长不过是个师长而已,在这件事上竟然干涉起人事部的工作来了。吴师长以为他是谁啊?
  想到这里,丁有三说道:“这件事我们人事部自然会有安排。”
  吴师长看来对此还有些准备,他带着居高临下的笑容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做事就是不爽利。你看看那个祁睿,给部队丢了这么大的人,他还有脸赖在部队里面不走。要是我,早就把军装一脱,回去当百姓了。他这还准备怎么着,等着别人笑话不成?”
  看吴师长这不依不饶的模样,丁有三此时想到的是祁睿当时恳求不要把他从部队里面撵走时说的话。当时丁有三还有点怀疑祁睿是在装可怜。现在看,祁睿的预判还挺正确么。吴师长还真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呢。
  吴师长见丁有三不吭声,他继续说道:“我听说这个祁睿还有些同学在咱们军区,现在好像也在运动。这么一个拉帮结派的家伙,留在咱们部队里面也不是什么好事。小丁,你觉得呢?”
  这话一出,丁有三的脸色可就变了。丁有三和胡成何之间有亲戚关系,某种意义上,丁有三也算是胡成何一派的。胡行至和祁睿是同期校友,也一起在锡兰打过仗,又是一起来北美的。不管吴师长到底有没有这个意思,丁有三都感觉到一种指着和尚骂秃驴的味道。
  到了此时,丁有三也不能回应一下。他正色说道:“吴师长,部队里面有制度,你把祁睿撤职,他的人事权就交到我们人事处这里了,那就是我们人事处管。你说对吧?”
  碰了这个软钉子,吴师长收起了笑容,他说道:“你们人事部管,没错。可是这种事情上,我这样的老家伙也总得有个发言权吧?我说说都不行了?你看看他都干了什么事情!先是托人走军法处的关系,想着把他的责任给摘清。最后军法处弄出那么一个文件来。他自己答应了李……那个谁,同意那家伙去探亲。军法处偏偏说祁睿不同意,是指导员同意的。这人就有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