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655

  几乎所有老兄弟都希望退休之后在南京居住,虽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大家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就是与众不同。赵四水早就在南京买了房子,虽然没住几天,虽然工作的地方并不在南京,可他一直认为南京才是他真正应该居住的地方。非得形容的话,居住在南京就居住在时代的先端,这座都城就如韦泽都督一样,代表着最上进,最强大,最繁荣,甚至是最美的东西。
  有关海外的消息这些年在报纸上越来越多了。周四水读过一篇报道,欧洲各国对南京是极尽赞美。如果不是民朝实施无神论的国策,除了禁止传教之外还把南京所有教堂拆了个干净。南京在欧洲大概就不会只被称为“光明之城”,而是会被称为“上帝之城”吧。
  “老周,你把武汉建的不错。”赵四水首先肯定了周正雄这些年的功劳。作为最早期的临时首都,又面向南海,广东省的广州与毗邻的香港市一起成为了岭南以及南海方向的经济中心。迁都到南京之后,从武汉开始到上海结束,整条长江流域几乎同时崛起了好些城市。作为这条长江城市链上非常重要的武汉,这些年在城市规划以及规划实现上的表现确不一般。周正雄作为省委书记,功不可没。
  “老周,你和别人比,我不说什么。你和都督比,我觉得……你心太大。”赵四水很诚恳的对老伙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韦泽都督制订了城市规划的基本规范,南京城的建设更是在韦泽都督眼皮底下进行的。不用说别的,就以马路为例,大家本以为最初的道路宽阔到不讲道理,而700万人就能让宽阔的道路变得无比拥挤。
  有了这么宽的道路还堵成这样,大家以为交通拥挤几乎无法可解,而都督建设立交桥的规划又让交通拥堵奇迹般的被化解了。原本宽阔的不像话的街道又为立交桥体系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身为高级军人,赵四水能断定,都督最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些。没有最基础的训练,战场上不顾现实的灵光一现拍脑袋,那就是死路一条。二十年前都督“蛮不讲理”强行规划宽到不像话的街道,甚至专门为之立法,这已经为之后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这种前瞻性以及贯彻到底的刚毅绝非常人能及,所以都督的成就和功业也无人能及。
  “我不指望武汉比南京还繁华,我也不觉得我能和都督比。不过现在这个架子已经搭起来了,都走到这份上了,我不会把武汉往旁边一撂不管不问。”周正雄语气认真,这就是他的真心话,“南京那么强,因为南京的工业强。咱们湖北有这么多厂,有南京厂的一半能耐,武汉就不会比南京差太多。南京说到底只是个直辖市,咱们一个省还比不了一个市不成?”
  “现在各个厂的局面你也不是不知道。”赵四水也只能说到这里。闹到工人跑省政府门口讨薪,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周正雄的雄心壮志不是错,只是现在总得面对现实吧。南京的工厂可没有搞到这个地步。甚至不用说南京,就算是长江沿岸的安庆、芜湖局面不好,也没搞到这样地步的。
  周正雄给赵四水递了根烟,“老赵,我今天请你来就是要谈谈这件事。我很清楚工厂情况不好,最近我也找了不少人,问了缘由。过去几年里面我们从厂里拿走的钱太多,这些钱用来修建武汉,武汉好了,厂子不行了。不管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在唬我,不过他们都这么说,我也只能这么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赶紧购买新设备,赶紧培训,抓紧恢复生产。”
  “设备出什么问题了?”赵四水对工业上的事情比周正雄知道的更少,他听说要再投一大笔钱进去,本能的就觉得不对路。那些钢铁的家伙只要不坏,就应该能够正常运行。除非是有人故意搞破坏,或者盗窃工厂的财物,否则放着好好的机器不用,买新的做什么?
  听赵四水和自己的意见相同,周正雄哼了一声,“我问了好多人,他们都说是设备陈旧,精度不足。还有什么效率不高。你看……”周正雄边说边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包东西出来。
  周正雄先把两个钥匙扣递给赵四水。赵四水一看,钥匙扣的外形一样,不过一个钥匙扣加工的非常光洁,另外一个的表面上有比较明显的凹下。单从品相上来说,的确有比较大的分别。
  接下来是最近几年很流行的毛玻璃装饰的发卡,这种比较精致化的产品就更能看出分别来。且不说毛玻璃的颗粒光泽度与颜色,金属卡子部分也有不小的区别。
  其他工业制品一项项的对比放在赵四水面前,若是单看一种,倒也不至于有太大的问题,可两种放到一起比较,双方的差距就明显起来。赵四水不是做生意的,他心里也照样冒出“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念头来。
  “这些看着不太好的都是咱们湖北当地产的,这些看着不错的,都是外地来的。”周正雄还算坦率地说道。
  赵四水没有立刻说话,他举起毛玻璃发卡比对起来。仔细看了一阵之后,有拿起其他几件一一比对。比对完之后,赵四水皱着眉头说道:“这会不会是工人干活不认真?已经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样式,花色都不算差的很多。就差最后这口气没跟上。”
  听赵四水这么说,周正雄脸色看着非常难看,带着万分不满的语气,周正雄恨恨地说道:“是啊!东西做不好,讨薪倒是跑的挺快。”
  听周正雄又提起这茬,赵四水有点不高兴。即便他觉得两种产品决定性的差距并非是样式、材料,而是因为不认真导致的加工不精细。但是赵四水还是不认为扣押讨薪工人有任何正当性。周正雄或许认为工人对工厂产品质量有责任,给他们些惩戒有必要,这是一码事。但是在赵四水看来,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老赵,工人若是好好生产,东西卖的不错。谁敢拖欠工资,我第一个不答应。工人干的好好的,还不给工资,这么做摆明了是欺负人。我周正雄什么时候是个欺负人的人?咱们认识这么久,你觉得我是这种人么?”周正雄固然要和赵四水搞团结,不过他也是苦出身,这话也是周正雄的心里话。
  “扣他们也不是非得难为那些人,若不扣人,我怕后面跟着都来讨薪。省里到了这个情况,哪里还有钱?现在逼着省里拿钱,就是把我们都给杀了,也拿不出钱来。现在好歹还能维持一个局面,若是都闹起来,局面维持不下,本来能够开工的厂子再一乱,那就更糟糕。我这么说,不知道老赵你能不能理解我一下。”周正雄继续说道。既然赵四水前面说周正雄也得向同志们靠拢一下,主动团结同志一下,周正雄也不准备把所有问题都由他来抗。难处就给赵四水说说么。
  “唉……”赵四水也只能叹口气,他到现在也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不过周正雄的难处也的确存在。
  “到现在说别的也没用,我现在也没办法找都督要钱。若是去了,把湖北的这样子一讲,定然有人要我下台。到了这个年纪,我也顶多再干四年。四年一到我就得退休,干了一辈子,到最后跟狗一样被人撵下去,我不认!”周正雄语气坚定。
  “那你准备怎么办?”赵四水不准备把周正雄撵下台,他问道。
  “想弄到钱,就得对那帮有钱的下手。”周正雄的语气仿佛回到了打击土豪劣绅的年轻时代,“咱们武汉不缺有钱人,开店的,不管是旅店还是饭店,不管是卖东西的,还是搞运输的。都有钱的很呢。这时候就得老赵你配合一下工作,高抬贵手了。”
  赵四水从这话里面听出了些不祥的意思,虽然对有钱人天生就没什么好感,不过赵四水还是担心周正雄会动用什么过激的手段。他连忙问道:“你要干什么?”
  周正雄先是抿了抿嘴,然后脸上带着不能用善意形容的表情说了两个字,“罚款!”
第206章
博弈和交换(十)
  “罚款”二字一出,赵四水最初的几十秒里面有些弄不清状况。
  太平天国也好,光复军也罢,对土豪士绅都不留情面。太平军还有风扫浮土的意思,过去之后主要以浮财为主。与太平军相比,光复军对待土豪士绅的做法大概能用“上穷碧落下黄泉”来形容。太平军杀土豪,掠钱掠粮,一阵风般就过去了。光复军杀的土豪士绅比起太平军只多不少,更重要的是把土地私有制彻底砸碎。将土豪士绅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连根拔起。而“贱民法”把旧土豪士绅家族通过考试获得提升的阶梯打断了二十年时间,通过全民教育给了普通人民上升的机会。
  二十年之后的现在再提“吃大户”,赵四水倒是没有反对的意思,不过总感觉没办法找到明确的敌人所在。思忖了这么几十秒,赵四水问道:“不是加税么?”
  周正雄这些天反复考虑讨论了这些问题,此时他的态度非常明确,“税也要加,款也要罚。若是短期内不能弄到让企业赶紧营运起来的资金,一切都没用。”
  对于穷困工人,赵四水有充分的同情心与身同感受,对于有钱人么……赵四水自己的功臣退休金足以保证他和他的家庭成为有钱人,不过感情上却没什么联系的纽带。让赵四水迟疑的是为何要用罚款,而不是其他手段。于是他就直接问了。
  “你想啊,提升很大比例的税收,这得中央同意。中央部委那些人等着看我笑话等了这么久,他们岂能放过?现在也只能罚款了。再说,我们对很多事情也早就想整治,看看南京那边,南京的人对城市哪里有我们武汉这样糟蹋的。咱们早就说要管,可总是没机会。现在正好趁此机会大大整顿一番。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的,一定要罚,罚到他们再也不敢这么干为止!武汉这么多刺头不照样收拾了,难道这些小破事反倒收拾不了么?”周正雄的考虑显得很全面。
  即便是考虑这么全面,赵四水也只是最初的几秒钟稍微有点感动,几秒钟过去之后他就明白这不过是给罚款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既然目的是为了罚款,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搂草打兔子,能打着更好,打不到么……也就打不到而已。
  至于周正雄前面所说的那句摆脱赵四水高抬贵手的话,赵四水也就明白了。罚款是个行政行为,只要不抓人,不牵扯司法权力,理论上赵四水就没有插手的空间。当然,如果赵四水一定要插手,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能力。周正雄这么说大概是因为赵四水在讨薪工人事情上如此明晰的反对,让周正雄不得不放软了身段。
  “只要不抓人,这事情就是省委的事情。我们政法委又不管经济和行政的事情。”赵四水表明了态度。
  听了这话,周正雄放下心来。此时省委需要的是团结,若是上层里面有人要和大家唱反调,事情可就非常麻烦。
  大事搞定,情绪也就放松下来。周四水忍不住又拿起了茶几上的一众产品对比起来,以能用的程度来说,武汉的绝非不能用,材料使用上的确做到真材实料。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品相,立马显得完全落了下风。对比好一阵,周四水叹道:“老周,你对经济比我强得多,我只是问一句,你真觉得这些差距是因为设备的原因么?”
  “他们一定要说是,我又能怎么样呢?”周正雄的回答略显软弱,和之前的强硬态度颇不一样。
  听了这话,赵四水不能不觉得意外了。他问道:“难道不能好好查查么?”
  面对赵四水的问题,周正雄摇头叹气,“几十上百个厂,我一个厂去三四天又能查出什么来呢?这些厂的人少则一个营,多了一个师。几十上百的部队让你去查,你能查出问题到底在哪里?而且我也不是同时让厂子复工,而是分批复工。总是能监管到。”
  这个比方倒是挺好的,以共同的经历做例子,赵四水也明白了周正雄的难处。一支部队出了大问题,肯定是方方面面的。想弄明白的话蹲点一个月是最起码的,蹲点半个月都未必能看出真正问题来。人遇到外来压力的时候非常能装,调查组要和这帮人比的第一个就是耐性。周正雄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半年到一年之间,若是问题没有解决,那周正雄就完蛋了。当然真正完蛋也未必,这些企业即便全倒了,对于湖北也不是致命打击。但是对周正雄这样有报复心的人来说,解决不了问题,他自己也就先垮掉了。
  两位省里实权派之间的妥协达成,赵四水不再对工人的事情有进一步的动作,周正雄也可以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充分施展。省委里面再次团结起来。
  上头的大人物们的决定自然不会考虑小人物的反应,但是他们的行动也能充分影响到小人物的生活。岳琳不再以自己的期待为目标,虚心的看了一整晚的政治书,最后找到了报失踪案的办法。焦急的等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傍晚,她弟弟岳解放回家了。
  老爷子还是那么性急,上来就要抽儿子。岳琳赶紧拦住。没能抽成儿子,老爷子就开始大骂岳解放不听话,若是早早的听老爹的话,不要掺乎到这些事情中来,那就根本不会遭到这无妄之灾。
  岳琳心里面不太同意老爹的观点,讨薪的事情本来就没错,即便是弟弟被抓,讨薪这件事也绝非是什么错事。但是她只是拦着老爹不让老爹打弟弟,却也没去帮弟弟说话。不管事情对错,弟弟的确给家里带来了太多麻烦。哪怕是要避免麻烦,这种事情以后也不能再干。
  岳解放自然也知道自己惹出的事情来,他只是嘟囔着说了句,“警察也没觉得我们坏人”。这句话遭到老爹痛骂之后,他只能低着头吃饭。
  好不容易让家里气氛平息下来,没等弟弟岳解放把这些天的事情说明白,就有人上门了。先来的是厂里送通知的。通知告诉工人两天后要去厂里接受培训,欠下的工资现在没办法补发,不过在管饭的情况下先给30%的基本工资。而厂里的退休金也先发30%。
  这倒也是好消息,不过老爷子让女儿确定通知上写的是两个儿子的名字,并且征询了女儿对这通知是不是要抓人的通知。得到了这不是抓人,而且通知里面明确让两个儿子都去厂里接受培训的结论之后,老爷子又骂起来,“你从小就不好好学习,要是跟你姐姐一样好好读书,上大学,你会有今天么?这是亏了你姐姐去救你,公家才会放你出来,还给你口饭吃。你小子要是再给我胡闹,我就打断你的狗腿!”
  老爷子正在骂的时候,其他几家有人被抓,并且跟着岳琳去报失踪案的家里的长辈陆续来了。大家对岳琳这位女大学生表现出的巨大“办事能力”表示了感谢。工人们其实不懂什么叫报失踪案,他们看到的只是岳琳带着他们去了公家的公安局一趟,然后家里人就被放回来了。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手眼通天的能耐。一份状纸就能让杀了那么多坏蛋的公家放人,对于普通工人家庭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何况家里又接到了上工通知,他们更觉的这是岳琳的影响力起到了作用。被抓之后,还能继续去工厂上班?公家怎么可能不计较。只是大家此时都没啥钱,所以也没有礼物可拿。
  岳家此时正在吃饭,连忙让大家一起随便吃点。来致谢的大家连忙告辞了,承了如此大的情,没礼物就罢了,再混顿饭就太说不过去。对于工人的淳朴,岳琳的确很感动。
第207章
博弈和交换(十一)
  好不容易回趟家,弟弟的事情基本解决。岳琳就拿出了姐姐的派头,她指挥弟弟和终于敢回家的妹妹一起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从晚上开始干,第二天又干到晚上。总算把家里里外外整了一遍。这两天天气还不错,洗的衣服要晒,家里其他衣服也拿出去晾晒一番。除了通风之外,又用艾草香把屋里熏了一遍。即便谈不上焕然一新,岳家的房间看着也有了精气神。
  此时还没到正月十五,总的也算是年内。岳琳又买了些礼物到丈夫宋斌家去拜见。哪怕是心里面再不想去,该有的礼数也不能少。尽管宋家在岳家遇到问题的时候始终没有出现,不过岳琳不认为这是她不去宋家的理由。对宋家再不满,岳琳也不想让丈夫不高兴。
  宋家看着比岳家稍微好了那么一些,门两边贴了新春联,门上则是全新的“倒福字”,门也擦过,至少看着干干净净的。看到这些,岳琳心里面就一阵不爽,看来宋家在收拾自己家的时候还是挺上心的么。这比去亲家家里看看更重要呢。
  开门的是宋家的老二,他见到岳琳之后稍微一愣,看到只有岳琳一个人站在门口,他讶异地问道:“我弟呢?”
  岳琳心里面大大的不爽快起来,合着亲家家里出事他们完全不知道么?尽量控制着不快,岳琳答道:“宋斌上班,没办法回来。我家里有事,不得不回来一趟。”
  “老三真的不回来了?”宋家老二追问了一句。
  没等岳琳回来,屋里面传来的宋老爷子的声音,“谁来了?”
  宋老二这才觉得把弟妹堵在门口不让进门不合适,他连忙让开门,回身对屋里应道:“老三媳妇回来了。”
  热情出来迎接的是宋家老大,赶紧接过岳琳的礼物,还有那笑容都让岳琳感觉心里面好受了一些。宋家五口人都在,一种稍显尴尬的气氛在大家坐下之后弥漫开来。宋家其他几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样子,倒是宋老大开口说道:“岳琳,你家的解放事情我们听说了。你别怪我家没派人去你家看。是我不让家里人去的。你家解放没犯罪,要工钱不是坏事。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我是这么觉得,若是我家派人去了,别人一定会说些坏话。不能让我家再把你家给拖累了。”
  所有的不快感随着这句话瞬间消散,岳琳知道宋老大所指的是他家老五老六的事情。老五严打被杀,老六畏罪潜逃。如果有些不好的传闻,警察很可能就上宋家去问情况。即便没办宋家的名声搞臭,反正也谈不上有什么好的。若是宋家再大大咧咧去岳家拜年,天知道会引发什么联想。从这个角度,宋老大的处置没错。这也是岳琳最终肯送钱帮宋老大娶媳妇的原因。这位大哥的确有大哥的样子。
  心中的芥蒂一解开,剩下的问题就好说的多了。岳琳只是简单说了政府放人,弟弟继续回复上工的消息。宋家上下也松了口气。不管宋老大多有担当,他也不敢完全对岳家的事情定性。听说岳家完全没事,宋家才敢放心下来。
  岳琳也要给宋家留些面子,她不提给宋老大钱的事情。兄弟姐妹之间有些事情很难缠,此次寄钱直接寄给宋老大。若是被宋家的两个兄弟知道老三给了大哥五千块钱,感激之情大概会有,但是前提在于宋斌给了二哥和四弟同样的钱。不然这很可能就是家里矛盾的引爆点。
  “凭什么只给大哥钱?”“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这都是嘴边的话,也是心里的感受。
  不过宋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宋家几个娃的学习比岳家强些,四个兄弟三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宋老大去年去了机械技术学校学习,毕业之后正好有了机会,进了铁路的机械修造厂,从省属企业的技术工人变成了国营企业的技术工人。谈到工资,国营企业也未必就比省属企业高。不过武汉人民完全认识到了国营企业的稳定,铁路提供宿舍,包括未婚和已婚的都给,甚至还能提供住房贷款支持。光看最近的省属企业的局面,就可想而知在他们的房贷局面了。
  怪不得宋老大能找到媳妇,岳琳也有些恍然大悟了。身份变了,媳妇自然也好找很多。有宋老大的例子,老二和老四也在努力上夜校,看来宋家已经找到了新方向。亲戚也能说些亲戚的话,宋家也问起岳琳知道不知道有什么好机会。岳琳这些天是为了生存而努力,根本没往发展上想。被猛的一问,她觉得很唐突。不过就在此时,一个思路突然就蹦出来了。
  “我听说去北美种地很不错,虽然很多钱要用来买拖拉机和其他农用机械,落到兜里的其实有限。不过北美那边三五年拿到十万不稀奇。”岳琳把这个消息讲了出来。这不仅是那次吃饭的时候听到韦泽陛下的长子韦睿少校对北美局面的描述,那位在警察局办理户口迁出的大叔也给了岳琳一定的刺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工作机会难找,好的工作机会更加难找。
  一听说北美,宋家最初的感觉是迷惑。好在此时国家普及基本知识,那种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便宜的很,成本低廉的年历性质的地图在宋家也有。随便一看地图上的距离,宋家就有点傻了眼。北美距离武汉未免太远了。尽管三五年能拿到十万的确很有吸引力,可上万公里的遥远距离让宋家的老两口完全失去了概念。
  没想到宋家老四登时就来了劲头,他对大哥说道:“哥,我就说了,去北美不错。我在北美当兵的同学说的和嫂子说的一样。那边就是能挣到钱。那边缺搞机械的,工资可高了!”
  “你老老实实留在家,武汉都容不下你了?还要跑去北美?”宋老大没好气的对老四说道。
  “哥!在武汉再干也才挣这么点钱,去北美干几年就能挣的更多。我还听说那边管分媳妇。你现在要有老婆了,我这得熬到猴年马月去啊!”宋老四对北美的事情明显关注的更多,只怕在家已经说了不是一次两次,估计被家人猛批也不止一次两次。现在意外的得到了岳琳的支持,他明显是不肯就此罢手。
  岳琳对于去北美并没什么特别的抵触感,或许是见到了在北美工作过的韦睿,她对那地方就突然放了心。理论上,长子天然就有皇位的继承权。若北美真的是一个可怕的地方,皇帝万万不会让自己的长子都在那边工作。皇帝家都不怕,宋家有什么好怕的?难道他们比皇帝还娇贵不成?
  听着宋家人自己的争执,岳琳突然发现了自己内心里头的真正的想法。现在如此就业局面,若是宋家不能靠自己解决钱的问题,岳琳的家庭就不得不承担起很大压力。从省属企业跳到国营企业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宋老大运气固然好,可平日里此人就有担当,被不少人看好。有机会的时候,大家当然倾向于有前途有发展的人。或许是有这么一个大哥在,宋家兄弟的性子都比较偏弱。难得宋老四有这样的骨气。
  不过宋家的争论比较呈现压倒性的趋势,面对好些人的反对,宋老四转而向岳琳求助了,“嫂子,你也帮我说说话。”
  岳琳微微一笑,“老四,你这也太性急了。你看,你哥现在是国有企业的人了,他这就稳定下来了。去北美听着很好,你也去看看武汉有没有招人的地方。那招人的地方能不能说清楚,他们到底是国营的,还是北美自己兴办的。这些待遇怎么给,工资怎么发。你也不能光听说有钱就要去,这太听风就是雨啦。”
  看着是在责备宋老四,岳琳其实也是在给宋老四指一条明路。就岳琳此次办事的经验,政府虽然傲慢,服务态度绝不能算好,但是和民间一比,省政府比民间有规矩。省政府与国有企业一比,国有企业比省政府有规矩。这里面的弯弯绕固然很多,但是只要不是去抢夺权力的,而是要依附在这个体制下混口饭吃,政府总是比民间好很多。若是湖北省的企业是民间的,干不下去就散伙,工人找人讨薪?人都找知道。更不用说企业自己也在努力恢复,力求重整旗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