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655


第229章
发酵(十四)
  看到司马平与韦泽先后从汽车里出来,等在门口的韦秀山的脸色不是很好看。韦泽也没管这些,如果韦秀山是等靠要的家伙,韦泽也不准备给他机会。
  没出韦泽意料之外,韦秀山主动请韦泽到他办公室汇报工作,韦泽也不拒绝。得让同志们说话,而且司马平所说的内容里面自然隐藏了很多部分,揭露这部分的工作自然要靠韦秀山来完成。
  “都督,现在这么多黑煤窑里面事情很多。特别是政府里面有人靠这个捞钱。”韦秀山直入主题。开门见山的把要讲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之后,司马平就把当地情况介绍了一些。因为这部分都是被司马平垄断,韦秀山说的东西就没那么翔实,甚至有些道听途说。
  听了一阵之后,韦泽不得不打断韦秀山的描述。“公务员考试的要求标很明确,这点我想不用再多说。如果你说司马平同志任人唯亲,我能理解。可你说司马平买官卖官,那就是在指责组织部。这个指责是非常严重的。”
  韦秀山一愣,暂时不敢吭声,心里面却是各种念头快速闪过。司马平不可能不为他的行动辩解。如果说韦泽没有认同司马平的说法,韦泽此时提出问题的冷静态度就未免太过于平淡。如果说韦泽已经接受了司马平的说法,此时韦泽却问了一个性质严重的问题。组织部负责公务人员的招募与考试审核工作,若是真的存在买官卖官的交易,那么组织部必然难辞其咎。正如韦泽方才所说,“这个指责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此事如果是真,组织部里面不少人要丢官设置入狱。能不能掀起这样的政治风浪,就看韦秀山是不是敢此时一口咬定。
  沉默了片刻,韦秀山觉得自己准备的不足。正如韦泽所说,任人唯亲这件事是很可能存在的,不过谁又不是任人唯亲?对于一个见都没见过的人,大家当然没兴趣。至于那些见过的同志,选择和自己一个立场相同并且亲近自己的人,这也是常态。司马平那帮人如此,难道韦秀山等人就有什么本质不同了么?
  “都督,这个事情我也只是听别的同志说。因为不认同司马平的做法,所以我忍不住把这个拿来说。其实我没调查过。毕竟有纪委的同志在么。”韦秀山选择了收缩战线的解释。
  韦泽也不想就这些事情指责韦秀山,告状这等事情就是如此。上层稍微好些,至少不敢对韦泽弄的太过份。据一些汇报上讲,有些同志告状的时候拿这个小本本,把一直以来记录的种种事情一条条讲述。那个认真中透露出的不依不饶令人无语。
  “好吧,你继续。”韦泽也只能让韦秀山继续说下去。毕竟山西的矛盾已经有了,靠和稀泥是没办法解决的。旁边的中央办公厅的随行人员也继续握着手中的笔,记录着韦秀山所说的内容。
  等韦秀山离开之后,办公厅的王宏伟拿着记了好多内容的几张纸问道:“都督,这个您要再审一下么?”
  “呵呵!”韦泽干笑几声才说道,“这个不用,先留下来。等着视察之后再说。”
  王宏伟把记录内容收起来,然后就去安排韦泽马上就要开始的山西之旅。司马平和韦秀山向韦泽告状的时候王宏伟都在场,这两位对对方的攻击内容都集中在两件事上。第一个自然是韦秀山深入基层拉帮结派,第二个则是山西所有权复杂的煤窑。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品质相当不错。国有企业自然去利用储量大的优质煤矿,这个在其他地区也差不多。不管是不靠海的北方蒙古,或者是在南方的南海地区,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型露天煤矿都是率先开发地区。其次是容易开发的大型煤矿,最后才是中小型煤矿。国有企业哪里有精神头对那些中小型煤矿下手,不管是资金或者是人员,都顾不过来。山西的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就对这些中小煤矿实施开发。
  以王宏伟的看法,如果想弄明白里面的关系,最好去找掌握着整个山西煤炭的调查资源山西能源厅来调查。现在都督只是听了这两人的说法,却没有立刻找能源厅的同志询问。至少王宏伟认为韦泽并不想真的在此时完全介入山西省的内部斗争。
  不过王宏伟并不太确定,韦泽都督办事经常出人意料。就如同此事,如果韦泽都督如果不想介入两人的矛盾,就不会这么认真的记下两人所说的内容。
  不仅王宏伟有这样的感觉,司马平和韦秀山也有差不多的怀疑。韦泽都督若是当时把他们猛批一顿甚至痛骂一顿,那就说明韦泽都督是想了结此事。现在都督莫测高深的不置一词,只是把两人所说的记录下来。那这份纪录会在何时会被翻出来?这份记录又将导致何种结果?是被都督认同,还是被都督否定?
  这下两人都觉得自己需要趁着都督前去视察的时候尽可能做些准备,不约而同的对早上自告奋勇要陪同都督一起视察的做法感到后悔。
  于是韦泽发现山西的这两位省级干部都暂时以各自的理由延缓了立刻跟韦泽一起去视察的行动,他们说过几天会赶到韦泽视察的地方与韦泽汇合。
  既然两人决定要这么搞,韦泽却不愿意就听之任之,把两人叫到一起,韦泽说道:“你们两个说了要跟我去视察,那就不是说话不算数。怎么,现在觉得该说的说了,又觉得准备不足,所以要趁此时再准备如何发动下一波攻击么?”
  虽然两位都不年轻了,被都督这么戳穿他们的想法,两人都觉得有些类似小学生被老师抓住一些幼稚行动的尴尬情绪。大概能被认为是“老师”角色的韦泽嘿嘿冷笑,“先跟我走,咱们在路上谈。”
  火车上,韦泽看着两个省级干部互不搭理的坐在两边,他笑道:“我首先要给你们讲,设立政府和省委的目的是要执行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决议,把工作干好。我们对一个同志进行评定的首要标准从来如此。能不能贯彻和执行中央的决议。其次,对一个通知的评定则是个人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利用工作之便做些违反党纪、违政府纪律,甚至是违法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公事和私事。那么你们两个能不能说说,你们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韦秀山见韦泽都督把话说到这个程度,此时也没有山西其他干部在场,颇有些做和事佬的意思。他就先说话了,“司马平同志利用黑煤窑拉帮结派,对于山西本地工作消极的很。”
  韦秀山先说话了,司马平立刻还击,“你是省长,行政工作本来就是你来负责。既然你说我对山西本地工作消极的很,那你又干了什么?说白了,咱们能靠的资金都是中央拨的财政款。咱们山西自己还能印钱不成?除了靠煤炭,咱们山西又能怎么办?要是说对工作消极,你韦秀山才是罪魁祸首!”
  “你身为省委书记,那些有决定权的事情哪样你没参与。从组织上讲,你才是拍板的那个人。到这会儿你想起省长负责政务了?你拉了那群人瞎决定的时候我不过是党委里面的一票,只是一票。”韦秀山也反唇相讥。
  “你该添的时候我难道没让你提案么?”司马平也毫不示弱。
  “你只是和你那帮人商量,实在是绕不过我这边的时候才不得不听听我的意见。能绕过我这边的时候,你什么时候真的把我的提案放在眼里……”
  以前两人若是吵起来,自然没有能够对他们之间是非做出判断的人。现在不同了,韦泽都督在这里主持公道,两人自然没了顾及。
  韦泽静静的听着两人的争执,心里面盘算着怎么解决。其实这就是个党政关系问题。理论上省委书记是一把手,省长是二把手。可实际上执行的时候就有个凸显的矛盾,省长作为行政第一人,职权范围上就是行政大拿。这就跟军队里面一样,政委负责的是政治工作,对军事主官有很大的权力,却不能干涉军事主官的决断。除非是制定计划的时候召开党委会议,那时候才能在党委会议上作出要求军事主官服从的计划。
  但是光复军的政委们都有相当的军事素养,这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行指挥内行。很多政委都是军事主官升上来的。单论作战指挥能力,政委们未必就比军事主官差。那些资历比较深的政委们往往能够有超过军事主官的实战能力。所以尊重政委的意见在光复军里面并不稀奇,甚至是很容易就被贯彻的制度。
  可是到了行政上,这种制度就有些问题了。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书记和行政官员的地位和职责。军队里面政委也是要冲锋陷阵的,特别是关键的时刻,党员和团员组织攻坚部队的时候,带队的是政委。这种生死考验之下,人和人的关系很单纯。大家要么成为能够放心的把自己的背部交给对方的生死之交,要么就互相拖累的一起去死。
  党政党委就不是这回事,决定众多问题也不会导致谁去死。职权重叠和因为这种重叠导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战场上还有个战后军事盘点的问题。可党政单位,想不出事情混日子容易得很。不管是司马平或者韦秀山都指责对方对工作消极。就算是两人都没说错,可山西也照样太平。治理天下最麻烦的就在于此。不出事情的时候就是很难让制度又听话又跑得快。
  韦泽稍稍走了走神,却被韦秀山的话给拖回了这场争论。“你就根本不重视基层的态度,我最近半年来一直在走基层,基层同志对于现在的情况并不满意。那些煤矿的好处都被……被有职务的同志控制了,基层同志什么都没得到……”
  “你胡说什么!这又不是坐地分赃的山大王,基层怎么都没得到了?难道盖住房的钱是天上掉的?”司马平气的脸通红,已经是大声嚷嚷道。
  韦泽看着两人如同斗鸡般的表情,突然心里面生出一种冲动,是不是干脆把两个人都给撤了再说。这种撕扯战实在是毫无意义,扯到最后也没抓住问题关键么。
  想可以这么想,韦泽知道自己也只能想想。把这两位撤掉之后换上来的人就一定能比这两人更能干,更有经验么?这个可不能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直觉来说,百年的大树更加有价值,而百岁的人么?且不说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即便活到了那个年纪,真的不用指望百岁老人还真能发挥出什么能力来。这不是玄幻小说,百年功力所向无敌。现实中的人类身体和脑力可真的没有那么惊世骇俗。除了靠一代代的积累,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从这些更优秀的人才里面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百年树人的真正所指。
  所以一个普及教育的社会,一个向所有人民都开放的体系才能长盛不衰。满清被欧美打得满地找牙,不是因为欧美国家的道德更好,而是欧美能够培养出更多人才,并且向这些人才提供更多升迁的机会。所以韦泽可以有情绪,却不能情绪化的解决问题。
  “先不说这个。”韦泽终于开口说道。他一发话,两人都立刻听韦泽说话。
  “我说过很多次,必须有制度。如果没有制度,只是在这里对喷别人是坏人,别说喷几天,就是喷上几年也没用。山西有矛盾,我现在知道了。如果你们想让我解决,我能解决的办法大概就是把你们两个都撤了。让后派人来调查你们,看看你们的工作都有什么问题,都有什么成绩。经过一番仔细评定,最后才能做出个判断出来。”韦泽不想激化矛盾,所以就把他能采取的办法给抛了出来。
  这个办法把两人吓了一跳,他们都希望干掉对方,而不是同归于尽。不过都督现在发言了,不管两人多么害怕,他们都不敢立刻打断。于是两人只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听韦泽继续说下去。
  韦泽继续说道:“我想你们两位同志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山西的工作就按照制度来办,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人负责。咱们搞三定,目的就是为了出事之后不至于一推二六五,谁都插手,都不承担责任。你们现在要互相指责,我给你们先划个道,按照三定的规则,你们要批评的事情谁有责任?按照这个来说!”
  这话一说,两位省级干部都暂时沉默了。他们还真没这么考虑过问题,三定虽然有这个规定,不过山西保守,所以从三定的规矩倒也遵守了。只是双方都有自己的派系,立场对立之下就比较麻烦。
  韦秀山盘算着能否找到司马平到底有什么大问题可以被抓住,只要抓住一个就可以给司马平致命一击。可是想了想,他突然发现一件事,原来自己以前居然想错了太多。按照制度,他其实根本不需要向司马平做出那么多让步的。就如半年多前韦秀山借着司马平儿子司马继在南京撒野被拘留才向司马平发难。其实就算是不借用这件事,他本人也完全可以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制度来行事。
  走访基层,听取意见,然后拿到会议上讨论。得出结论,再去基层和同志们沟通,讲述清楚计划的内容,要点。整个流程就如韦秀山非常满意的关于公检法机关的住房问题一样,整个事情规划顺利,沟通中同志们自然能分辨好坏。虽然累了点,韦秀山发现这些基层同志已经开始对居住在哪些小区有了自己的想法。已经有空房的小区,同志们纷纷完成了搬家的事情。而等待其他小区房子建好的同志就是还在大院居住。
  令韦秀山意外的是,当公检法大院作为一个中转节点的时候,内部冲突大大降低。其实这种事情很容易理解,如果大家注定天长地久的住在一起,那些矛盾反倒是无从化解,只会愈演愈烈。当大家把这个大院当做向着更好方向前进的跳板,那短暂矛盾很容易即便没有消失,却不会引发更多问题。甚至只要大院负责这些事情的同志去调解一下,问题就能解决。
  从各个角度来看,韦秀山只要能够继续这么干下去,就可以轻松的夺回他的所有权限,把司马平变成一个只能通过党委会议来发表意见的省委书记。如果司马平愿意承担起责任来的话,他当然可以继续发号施令。不过任何一个问题出了事情,韦秀山抓住司马平的痛脚,就能把司马平置于死地。韦秀山其实根本不用采取这么绕远路的做法。
  有了这个认知,韦秀山突然觉得自己好傻好天真。
第230章
发酵(十五)
  司马平和韦秀山都以工作为由选择脱离韦泽的视察队伍,韦泽不觉得有啥奇怪的。两人看来好像都明白了些什么,虽然这种顿悟一般带来的都是不怎么美好的结局,韦泽还是同意两位都回去处理工作。
  没有两位大头头出现,山西当地官员表现的更加活跃。此次视察山西的时候韦泽发现山西的局面其实比他想象的要好不少,当地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远比想象的少。地方官员的解释是,“他们很多往大同以北和东北方向去了。”
  虽然山西号称保守,人民却一点都不是站桩型的存在。以往有走西口,现在走西口的局面更甚于历史。山西、陕西都往蒙古方向去,与陕西一比,山西还有去东北的选择。这些年东北的农业搞的真心不错。东北以及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国家规划的新型农业模式下,一户能分200亩地。种地和畜牧都能让山西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些有闯劲的年轻人一窝蜂的离开山地纵横的山西直奔广阔的世界。特别是农村青年,有人带头,他们自然愿意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去谋生。
  人地矛盾解决之后,以中国农民的勤劳,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几乎是一定的。所以韦泽想象中的贫瘠山西根本没出现,这不得不让韦泽有些自我反省。在韦泽的想象中,中国的问题很难解决。没想到韦泽太小看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国家能够提供广阔的土地上,只要国家坚持土地国有化制度,人民的自发性远比韦泽想象的更强。
  此次出行前,韦泽还听福建省委书记讲述了福建最近城市人口暴增,房产买卖一片红火的消息。现在的福建省长是以前的外交部长左志丹,所以左志丹还肯和韦泽说说实话。
  1868年开始,以中国干掉西班牙,收复吕宋为标志,大批福建人离开贫瘠的故土前往南海开拓。二十年过去了,那批人都挣了不少钱。当年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甚至是四十岁的人口都觉得想回家。于是掀起了一场返回福建老家的热潮。
  在吕宋等地生产生活二十年,这些人再也受不了在贫瘠山区故乡居住。于是这些人短暂返乡之后,就跑到福建各个飞速扩张的城市买房,当起了城里人。如此多的钱进入了房市,引爆了福建城市的疯狂扩张。城市建设本身就能拉动经济暴涨,福建突然发现以前靠国家财政拨出才能勉强进行的城市扩张突然成了赚钱的大买卖。
  不仅是福建,广东,广西等最初前往南海的大省都出现了类似的局面。带着大量钱财返乡的人口都向生活更方便的城市聚集,他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用土里刨食,而是踩在他们的肩头向社会更高阶层迈进。南方各省本以为这会导致城市人口暴增,失业暴增。没想到城市扩建本身就创造更多就业,工地上需要人,水电的设计,医院、学校、邮政、零售,这些部门对那些上过学的娃敞开了怀抱,这些更需要受教育人口“技术部门”吸纳大量劳动力。即便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人口也能加入体力劳动大军,引发了大量农村人口跑到城市就业。
  各个路口的交通警察少了,那些带着黄色的帽子,穿着政府提供的条纹马甲的老年人负责维护交通。一个班三四个小时,政府机构向这些老年人口支付除了购买足够本人的粮食之外还能有些剩余的报酬。在街头有这些人口,在小区里面也雇佣本小区的老年人负打扫卫生,修剪绿化植物。不管是生产部门或者是服务部门,城市突然就充满了劳动者。
  既然人民除了懒蛋之外都不至于陷入饥饿,市面自然就兴旺。市面兴旺,经济就活跃。南方各省都开始认真研究“钱到底发到谁手里”的制度性问题。讨论结果当然喜人,只要钱真的能够通过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落入基层劳动人民手中,收入本就不高的人民还是会把钱用在基本生活消费上。基本的生活消费稳住之后,大家都有饭吃,都有钱挣。
  而这些理念是都督几十年如一日的向光复党灌输的理念之一,所以韦泽都督的地位也随着政策的巨大成功而水涨船高。虽然韦泽觉得这帮家伙一定会因为别出心裁而搞出幺蛾子的问题,但是他也只能等问题出来再说。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社会是比较容易预估的,而工业发达的国家其实很难预测。这种阶段能依靠的就不是某些“有远见个人”的神预测,而是要靠坚持科学的理论来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有句笑话说的很好,“我给你说个笑话,经济学是门科学”。
  山西缺乏工业,所以看不到南方各省那种现代工业社会的模样。不过以农业模式来看,山西也真的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没土地匮乏问题的情况下比拼起农业,韦泽从来对中国充满信心。
  视察一圈之后,韦泽对山西局面很是乐观。不管韦秀山怎么看司马平,司马平执行政策还算认真。各个村子都有学校,男娃女娃都在上学。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与文字有关的东西,书本自然不缺。门上的春联,墙上的地图和日历。特别是家里人把孩子们的各种奖状庄重的贴在墙上,那种位置甚至仅次于祖宗牌位。
  在晋中的一个乡村的窑洞里,韦泽吃着咸菜,馍馍,面条,还有烹制的并不精致的一些混合了肉的饭菜。韦泽不得不承认,北方人民对香料的使用水平比较低,口味太过浓郁。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和韦泽一个桌吃饭的是农业技术工作站的年轻小伙们。
  看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和他们一样拿着馍馍,吸着面条,喝着面汤。小伙子们都有些手足无措。可陛下要大家赶紧吃,一众人也只能不客气的一起大吃。
  吃完之后,每个人都灌了一碗面汤。女主人战战兢兢的收拾了碗筷,韦泽盘腿坐在窑洞里面的土炕上,向这些基层的同志说道:“大家觉得有什么想干的,说来听听。”
  要是韦泽问大家有什么想要的,大伙自然有各种想法。可现在皇帝陛下一条牛仔裤,一件普通的上衣,拉家常的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想干的。这可实在是超出了众人的想象之外。有什么是想干的呢?这个问题大伙其实平日也没想过。
  “陛下,能不能给我们分些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畏畏缩缩的问道。
  这话一说,晋中的干部就盯着小伙子看。把小伙子吓的够呛,后面的话也不敢再说了。
  “分到了这些地之后,你想干什么呢?”韦泽鼓励着小伙子。对于愿意劳动的人,韦泽从来都很支持。就如在北京的时候,韦泽对李仪芳说过,“我和劳动模范都很熟。”
  虽然领导的目光很严厉,可小伙子觉得皇帝的地位远高于晋中的大干部。陛下要他说话,他也得说。而且这个问题他也多次提过,上头始终没有回应。
  “陛下,我喜欢种地。这个在地方上推广良种的时候一直很不顺,这个……我们总是在地方上找好地耕种。这个好多良种得好几年才能通过推广环节到地方。些良种还没种几年,就有新良种出来。那个……老乡要么说我们骗,要么说我们坑。要是给我们地,让我们种,老乡看到我们都在种,他们肯定就看出不同来。推广速度也能提高不少。”小伙子虽然这个那个的说的不流畅,总的意思倒是挺明确。
  韦泽看了看晋中干部紧张的表情,又看着小伙子紧张的表情,他笑道:“我问个问题。假如分给你地,你觉得这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应该归谁?”
  听着如此直接触及核心的提问,小伙子脸色登时变了。“这个……那个……”小伙子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话来。
  不仅是说话的小伙,其他小伙子们的脸色也都有不小的变化。晋中的干部脸色更是难看,就在他忍不住想呵斥小伙子的时候,韦泽冲他摆摆手。于是晋中的干部只能暂时闭嘴不言。
  “呃……嗯……”小伙子憋了好一阵子,最后用很低的声音说道:“我要一半行不行?”
  “地是你种的,为啥只给你一半?”韦泽笑道。
  “……那不是我也从单位拿份工资么。”小伙子声音更低了,差点让韦泽没听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