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655

  “如果是100%的胜利几率,那么5%的利益也是切实的5%。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债券利润低。”女侯爵格蕾丝回答的斩钉截铁。
  “难道中国人就这么有信心么?”那位推销美国战争债券的男子在其他有关问题出现之前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女侯爵格蕾丝看得出,美国债券代理商并不想让大家听太多普通的问题。这很容易理解,中美两国之间实力相差比较大,如果是针对那些简单的数据对比,美国无论如何都不会被看好。与其一直持续这样的劣势,还不如奋起一搏,直接用美国债券与中国债券进行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操纵空间的对比。
  女侯爵格蕾丝站起身微笑着说道:“我请诸位先生们注意到一个事实,这些中国债券要用英镑与黄金购买,偿付的时候同样支付英镑与黄金。这些债券的借期是三年期。与中国债券相比,美国方面的债券是五年期的债券,而且是用美元借,以美元偿还。且不说美国能否获得战争的胜利,如果在偿还之前,美国人把美元的含金量直接调低,大家的损失就会变得非常大。与之相比,中国方面的债券就可靠的多。”
  看得出,女侯爵格蕾丝的说明的确让不少托斯卡纳银行的代表或者股东对中国债券有比较正面的看法。
  不过对面美国债券的发行商并没有因此丢盔卸甲,他甚至很礼貌的等着女侯爵格蕾丝发表完她的看法,这次结果话来,“先生们,如果只是美国与中国的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对美国并不是很有利。但是在芝加哥大火之后,整个欧洲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变化的很大。很多国家都认为必须阻止中国对美国人民的屠杀。包括教会也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咱们都是商人,我们先不谈战争的胜负。我只想问诸位,此时中国的债券与美国的债券任由欧洲人来选择的话,他们到底会选择哪一方?”
第345章
逐利者(二)
  “……诸位先生,我能理解这位女士希望推荐中国战争债券的想法,因为她支持中国。而我要向诸位推荐美国战争债券的理由绝不是因为我支持美国,而是因为我坚信美国债券更好销售,这些债券有更大成功的可能……”债券代表侃侃而谈。那是超过一个小时的辩论,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他与女侯爵格蕾丝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两个人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在女侯爵格蕾丝做了自己的总结性陈词之后,这位支持美国战争债券的债券代表正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时代在变化,我们在这个时代里面当然可以坚守我们自己的立场。我对此非常赞成,因为这种坚守源自我们的道德,那是我们即便会短暂怀疑然而又会不得不部坚守的东西。我们当然可以把中国的战争债券与美国的战争债券对立起来,但是我个人并不建议这么考虑,更不建议这么做。支持美国或者支持英国那是政治问题,而我们今天坐在一起谈论的金钱。所以我坚信睿智的各位可以很容易做出明确的选择,是美国债券可以给我们带来更丰厚的利润,还是中国债券可以带给我们更丰厚的利润……”
  女侯爵格蕾丝的脸色很严肃,对面这家伙所说的话明显更能够打动那群银行家的心。虽然女侯爵格蕾丝更相信中国能够胜利,但是从整个局面来看,这个卖美国债券的家伙准备的明显更充分。
  或许是因为孩子的事情让我分神了?女侯爵格蕾丝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判断。在怀孕之前,她是会整夜不睡,她能到遥远的城市,她将竭尽所能,拜访所有需要拜访的人。而现在,所有核心都变了。在亲自到托斯卡纳银行进行游说之前,女侯爵格蕾丝的确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当时的她完全没想到自己面前的这个对手居然会如此的强硬。与这家伙自信满满的发言相比,女侯爵格蕾丝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发言的确太普通了。
  双方的陈词完毕,两位游说者被请去了旁边的会议室,托斯卡纳银行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开起了闭门会议。两人都很沉稳的坐在沙发上,至少从神情上看,两位都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不到二十分钟,就有秘书进来请美国债券代表进去进行最后的谈话。女侯爵格蕾丝就见对手从容站起身,简洁的稍稍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跟着秘书进了大会议室。
  小会议室里面没人,女侯爵格蕾丝才忍不住露出了不满的表情。她承认对手的坚定,不过她根本不认为美国能够获胜,双方的军事力量差距过大了。甚至不用谈及战争中两军的具体装备,光是中国一直在美国的土地上作战,美国根本没机会进攻中国本土这件事就足以判断出高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足足过去了一个小时,小会议室的门也没有动静。这种现实意味着托斯卡纳银行的人们对于美国债券越来越强烈的兴趣,那些银行家们大概真的相信美国战争债券能够给这些人带来更大的利益。
  过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才有秘书请女侯爵格蕾丝前去大会议。一众代表们看着都有些疲惫,毕竟会议到现在为止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女侯爵格蕾丝很清楚这种毫不停歇的会议对于体力与精力的消耗。
  “阁下,我们希望在三个月后与您讨论中国债券的问题。”会议的召集人开门见山地说道。
  没等女侯爵格蕾丝答话,召集人继续说道:“我们希望您能够在这三个月里面与中国方面讨论一下债券的利息。必须说,现在中国战争债券的利息还是太低。”
  “4%的利息照样能吸引很多人去存钱。”女侯爵格蕾丝的语气非常冷淡,到了这时候她已经拿不出丝毫热情来面对这些银行家,“中国的战争债券毫无风险,5%的利息以国债来讲已经不算低。随着战争局面越来越明朗,我觉得债券的利息可能会更低。”
  听到女侯爵如此强硬的表达着立场,那些银行代表丝毫不为所动,召集人跟留声机般地说道:“侯爵阁下,这毕竟是战争债券,我希望您能与中国方面进一步沟通。”
  离开托斯卡纳银行的时候,女侯爵格蕾丝心情低落。不过她还得强压不满把经历过的事情记清楚,代表的义务之一就是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准确完整的向董事会报告。等报告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女侯爵格蕾丝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了。在全套中国电镀不锈钢淋浴下好好冲了个澡,女侯爵格蕾丝此时只觉得很希望能靠在王明山肩头。什么都不说就好,她只是需要用这种能够令她安心的方式恢复情绪。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银行通过女侯爵格蕾丝提供的情报进行了调查。然后银行组织了这些股东们换了普通的衣服,以普通的出行方式,也就是步行去了几家普通教堂。大家没有一一去这种地方,而是分散开,这有助于效率。
  女侯爵格蕾丝去的那家教堂位于普通民众区域,闻着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越来越浓的气味,女侯爵格蕾丝就忍不住孕吐了好几次。但是她坚持住了,这些味道对于普通女孩格蕾丝并不陌生,她的家庭就住在距离这种工人区不远的地方。
  父亲是位工厂的技师,母亲是位教会学堂的老师。这两个职位比起普通工人的收入高些,也稳定不少,但是只能让格蕾丝和她的弟弟妹妹摆脱饥饿而已。所以当格蕾丝自幼的梦想就是摆脱这里,不仅仅是拥挤的街道,不仅仅是周围的那些人群。格蕾丝要摆脱的是这里的空气和水,摆脱这里的气味。这里的一切都与格蕾丝幼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所有的不快联系在一起,摆脱了这里就意味着摆脱了所有的痛苦。
  格蕾丝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带给她那么多不快回忆的地方。而且格蕾丝还发现那些不快居然没有以前那么强烈。在以前的时候,她哪怕是绕远路都会千方百计的避开这里。而现在这里的一切都与痛苦越来越远,某种意义上甚至只能引发她的一些回忆。稍稍想了想,格蕾丝就确定了理由。她再也不属于这里,这里的一切再也不可能伤害到她。
  正在想着自己的事情,随便在靠边的位置上坐下的格蕾丝就看到神父出现在讲坛上。这位神父须发皆白,却不显得老态龙钟。以前的格蕾丝曾经非常喜欢来教堂听这位神父布道,那时候已经须发半白的少白头神父讲述着天堂、地狱,但是这些都不是他主要的内容。让格蕾丝喜欢的是神父讲述着圣经的故事,并且把这些故事与听众们所遇到的痛苦经历对照分析。然后谈论着自强不息对于个人的作用。
  能够勇敢的走出去,咬牙吃苦的学习,依托考试体系获得个人的提升。这位神父起到的正面鼓舞作用不可替代。能够心平气和的坐在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这里是格蕾丝回忆里面相当光明的场所。
  神父还是秉持着一贯的传统,先念了几段圣经里面的内容。等教堂里面的这些人情绪得到了一定的平稳与共性化之后,他的声音突然间提高了不少,“最近大家应该听说了,遥远的中国与遥远的美国之间爆发了战争,而且在战争里面中国人火烧芝加哥,天降大火焚烧了芝加哥。”
  先是这么一番铿锵有力的声音之后,神父压低了些声调接着说道:“肯定有人要问,那么遥远的中国与那么遥远的美国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毕竟我们并没有准备移民到遥远的美国,更没有兴趣移民到满是异教徒的中国。”
  最后这句话里面的声调颇有嘲讽,很多来听讲的民众都忍不住发出一阵笑声。出于之前的习惯,和二十年前一样穿着普通衣服的女侯爵格蕾丝也习惯性的露出了笑容。但是她的心情却远没有以前那样轻松。
  自己依靠的是中国,自己肚子里面孩子的父亲是个中国人,女侯爵格蕾丝已经没办法用事不关己的态度去看待中国。而且不得不说,女侯爵格蕾丝对神父们的理解大大加深是遇到王明山之后的事情了。全世界都知道中华民朝是个无神论国家,这么庞大与强大的国家拒绝承认神灵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王明山本人对于宗教的看法是如此直截了当,“宗教是心灵上的大烟,让我们忘记真实世界的存在,或者让我们用扭曲的视角看待真实世界的存在”。
  既然承认了中国的强大,承认了王明山的强大,女侯爵格蕾丝自然会接受对中国的尊重。即便是面对曾经很喜欢的神父,女侯爵格蕾丝也发现自己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无条件的接受神父的态度。
  神父并没注意到女侯爵格蕾丝的存在,他一直都是如此,所以他的奉献盘上的捐献总是不多。然而神父本人并不在乎。
  和以往以相同,神父没有立刻再重复之前的话题,而是转而谈起了现状。普通民众的现状,普通工人为是否更多的失业,农民们的生意是否更糟。话锋一转,神父谈起之前那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意大利到别处谋生。美国就是欧洲人排位第一的选择。
  “……在基督的地盘上,所有教徒都是一样平等。然而在异教徒,在比异教徒更邪恶的无神论者的土地上,你们认为还会有这样的待遇么?我可以告诉你们,绝对不会有!绝对!绝对!”神父话锋再转,直接触及了最近的大问题。
  神父的描述里面强调了三件事,“同为白种人”,“同样遭受了强权的压迫”,“同样感受到朝不保夕的未来”。然后神父给出的药方就是支持美国人打中国人,这不仅是上帝的期待,更是对白种人大有好处的选择。
  在最后,神父提出了教会将支持众人购买美国战争债券。这些债券与美国发行的战争债券不同,它们经过教皇的祝福,距离上帝更近。而且在同样赔付额度的情况下,教众们实际购买的价格更低。
  “这不仅仅是诸位对上帝的态度,这更是诸位对待未来的期待。美国继续存在,诸位移民都有去处。中国占领了美国的话,美国的上帝子民遭到屠杀,而我们也同样没有了未来!诸位,你们不是在购买债券,而是在救赎你们的良心,证明你们的信仰!”神父说的慷慨激昂,下面的听众们也深受感动。
  女侯爵格蕾丝也深受感动,不过并非是被激发了宗教信仰的感动。她已经能把有些事情联系在一起,例如那位支持美国债券的家伙有着教廷的背景。现在神父鼓动的事情就是完全的证明。女侯爵格蕾丝甚至可以回想起来一个细节,那位美国债券代表的手腕上有一串带了十字架的念珠,明显是梵蒂冈工匠的手艺。
  确定了敌人所在之后,女侯爵格蕾丝看向神父的表情没了之前的温情。这种完全以教廷意志为主的态度可不是女侯爵格蕾丝熟悉的那位神父。当年这位神父有段话曾经深深的打动过她,以至于十几年后都在她心头牢牢镌刻,“在上帝面前,所有人一律平等。而那些怠惰的人,让他们比不怠惰的人更加平等。”
  这种同时指出现实与真实的发言让格蕾丝不敢相信神父先生居然会完全露出梵蒂冈走狗的一面来。
  等布道结束,女侯爵格蕾丝本想起身离开,然而有种情绪还是让她停下脚步扭头走回。虽然穿着普通的衣服,她抽出的钱夹却是顶级货。掏出里面的一沓钞票放在了奉献盘上,无视其他人讶异的目光,女侯爵格蕾丝转身就走。
  在这一刻,她知道自己再也不想回到这里。一切都结束了。
第346章
逐利者(三)
  “梵蒂冈开始帮助美国发行债券了。”在英国内阁里面,英国国教英国圣公会的两位大主教向内阁首相讲述着他们得到的最新消息。英国国教圣公会有两位大主教,而这两位大主教的顶头上司是英国王位拥有人,现在他们的顶头上司又成为了印度女皇。
  如果将印度女皇比成英国圣公会的董事长,英国首相自然是公司的总经理,处理具体问题当然得找总经理。大英帝国的总经理阁下和那些执行官一样,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就想皱眉头。英国靠直接建立圣公会来摆脱天主教梵蒂冈的控制,而美国那边则是清教徒立国,加上宪法的规定,天主教梵蒂冈与美国的新教清教徒们尿不到一个壶里。现在怎么突然间两边就开始战争债券问题进行起合作了呢?
  看见老板眉头微蹙,秘书官连忙说道:“这种合作会不会是跟赎罪券一样,教廷用它来敛财的?”
  这话说完之后,就见两位大主教和首相眉头直接皱了起来,秘书官连忙解释道:“毕竟梵蒂冈失去了几乎在罗马的所有产业。”
  如果说这世界上哪个国家是1889年的梵蒂冈最痛恨的,入围名单里面排前三位的大概是大力清洗洋教的中华民朝,以国教来驱逐梵蒂冈通知的英国,以及意大利王国。单论排名先后的话,意大利王国未必就在其他两家之后。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立刻把教廷撵进梵蒂冈,不许他们再出来。教廷在罗马的大量产业被王国用各种办法挣得很惨。断人财路胜过杀人父母,梵蒂冈自然对此不会坐视不理。然而更重要的是,梵蒂冈也要想办法来营运自己的财产,所以那些梵蒂冈控制的银行自然要寻找敛财的手段。
  “……美国人就肯让梵蒂冈这么做?”圣公会的大主教A对此不是很能理解。
  “……他们要借用上帝的名义来发行债券?下一步难道是要十字军东征?”圣公会的大主教B联想起了历史。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梵蒂冈这次都显得在政治上走的太远,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靠教皇一纸宣言就能激发欧洲各国投身对战争的时代。可当下的局面看起来,梵蒂冈好像对过去的种种颇有留恋的打算。
  “……我们让驻美国大使馆问一下吧。”英国首相最后拿出这么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英国自己不能大量购买美国战争债券,同时又刁难美国战争债券的销售,那就等于是与美国为敌。既然英国准备与中国争夺南部非洲的所有权,他们当下完全没有任何削弱美国的打算。对梵蒂冈如此激烈的行动,除了关注一下之外,英国也只能装作没看到了。
  首相既然用了如此的态度,圣公会的大主教A立刻问:“阁下,您不会允许梵蒂冈在英国发行债券吧?”
  “呃……”首相这下明白了两位大主教的态度,英国国教是圣公会,圣公会建立在和梵蒂冈的全面决裂,特别是经济上决裂的基础之上。是否允许梵蒂冈在英国这边卖债券,对于英国圣公会是件大事。
  “两位,请你们放心,我们绝不会允许梵蒂冈在英国卖债券!”首相语气坚定的给出了回应。
  梵蒂冈推行债券的行动在整个欧洲都有不小的影响,法国是天主教影响力极大的地区。法国兵强马壮的时代都在意大利有巨大影响力,拿三甚至在罗马驻军来扶持教皇对罗马的统治。所以梵蒂冈下令动员之后,债券在法国也有所表现。甚至有一部分债券商人尝试在奥斯曼帝国的债券市场出售美国的战争债券,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这玩意还是稍微让奥斯曼帝国的大臣们感觉到某种不对头的地方。
  “我不理解贵国为何要支持美国?中国与美国的战争,贵国的市场上居然销售起了美国战争债券,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没办法让我们认为贵国此举是对中国友善的表现。”中国驻欧洲各国的大使们接到的命令是暂时静观其变,但是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接到的命令则是要求奥斯曼帝国明确表态。所以大使同志立刻执行了自己的职务。
  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眨巴着眼睛,他第一时间没听明白中国大使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然而外交大臣却也有着反应,他立刻微微皱起了眉头,露出了一副类似“唯我独尊”的傲然表情。这表情看的中国大使微微一笑,这些年的组织建设越来越完善,其中之一就是组织培训越来越完整。例如对于“腐朽堕落”与“朝气蓬勃”这么一个非常理论化的内容,就有针对性培训。
  组织培训里面认为,腐朽堕落的基础是对自己无知的恐惧,而朝气蓬勃则是知道自己无知,基于这种自我的了解而尝试去弄懂那些自己不懂的事情。培训结果是,组织体系要惩罚与纠正的是腐朽堕落,要避免的是尝试行动的无序性。对于个人,则要让大家保持年轻的心态。
  现在全球像点样的国家也就是二三十个,能够在外国当上大使自然是一时之选。大使同志对组织的教育不仅理解了,还能基于这种理解看透奥斯曼帝国大使外强中干的本来面目。
  如果是中国干部,听到这种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去问清楚发生了什么。如果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即便内心接到了震动,也会先告诫自己一下“不要偏听偏信”,接着去应对此事。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听了此事之后,先摆出来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试图让中国大使同志心生畏惧。如果这位奥斯曼帝国的大臣面对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普通民众,或者面对的是21世纪的德国政府,这办法或许还能管用。对于生气勃勃的中华民朝的年轻干部,这玩意完全没用。
  “阁下,难道没人通知你么?”中国大使同志用从容的语气问。
  面对中国大使直接询问发生了什么,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大概还能表现出一种防御性的傲慢。当中国大使询问难道没人把这方面的消息告诉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终于没办法继续维持他的稳定。
  看着大臣露出的动摇表情,中国大使心里面一阵冷笑。封建制度的特点不是职责明确而是权力范围的明确,与那些“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的山贼一比,纯粹的封建制度大概就是有着官方认证的贼寇。
  在民朝,政务首先是要针对发生的事情作出判断,尽可能快的拿出一个原则性判断。以奥斯曼帝国这种垂垂老矣的腐朽局面,统治阶级内部除了一个“我不能玩蛋”之外的个人认知之外,真的有针对发生的事情的原则判断么?
  现在这位外交大臣最痛苦的大概不是被中国方面指责,而是他并不知道发生债券到底是哪位大臣下的命令,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强有力的利益集团。某种意义上,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比相信本国大臣相信中国大使。至少中国大使站在挑明事情的立场上。
  “我会调查一下。”外交大臣终于拿出了敷衍的办法。
  “如果阁下不能告诉我们处理结果,我们就只能向贵国苏丹陛下申诉此事。”中国大使神色轻松语气坚定。和这位奥斯曼帝国的大臣不同,中国官员在工作方面是得到了充分授权的。而且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远比奥蒂曼帝国强出去太多。
  在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中国大使直接向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提出意见。在苏丹,中国节度使王明山正在处理对奥斯曼帝国利弊为止的问题。苏丹在理论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属国埃及的属国,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算是奥斯曼帝国的地盘。
  埃及在英国人的努力下基本独立了,而苏丹则被归于中国东非十三郡之一,至少是曾经这么划分过。现在苏丹节度使王明山正在喀土穆研究民朝中央的电文,电文上写了七个字,“可以这么试试看”。这话针对的是王明山对东非行政区的行政改革。东非十三郡中第一个建立的就是苏丹,苏丹节度使也是公认的东非诸郡的头头。现在这位头头就是王节度使,然而王明山节度使视察了东非之后,在8月向中央提交了报告,他认为东非十三郡可以合并为四郡,每个郡都以人种为划分。
  北方的苏丹自然是阿拉伯人为主,靠北的肯尼亚郡则以黑人为主。坦桑尼亚郡当地人可以当作重点培养对象,这地方的黑人顺从性高,纪律性也比较强。至于最南的莫桑比克虽然和坦桑尼亚的差不多,不过可以分而治之。中央回复的很快,一句话就把所有重任都撂给了王明山节度使。
  王明山将十三郡合并为四郡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与英国人的战争,身为韦泽都督的学生,王明山当然知道韦泽都督对黑叔叔的看法,更清楚韦泽都督并没有在非洲开疆拓土的打算。很多东非十三郡的官员觉得这里既然不会变成中国的领土,那又何必在这里花费心思。而王明山节度使的看法就大大不同。韦泽都督看不上的是采取非洲生活模式的黑叔叔,如果能让这帮非洲人迈入中国生活模式的话……
第347章
逐利者(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