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655

  有了这样的想法,祁睿就选择了先闭口不言。在军校体系里面,祁睿是总负责人,军校的各个教员都必须服从祁睿的命令,也没人拥有可以挑战祁睿行动的能力与威望。祁睿可以在那个方面上要求吕教员闭嘴,不许乱说话。
  在兵团司令部里面,能够与祁睿掰掰腕子的人多了去了。因为有过各个岗位的经历,祁睿知道哪些部门都拥有何等的权力。光复军里面虽然一直讲政委的作用,不过政委必须非常会打仗,甚至比司令员更会打仗。这才是政委这个职务一直能维持的原因,若是政委只是一个监军的角色,大概这个位置早就被搞掉了。
  祁睿确定自己很能打,不过他并不敢确定自己能够一身挑起司令员与参谋长的职务。
  后勤处处长担心四兵团提出会师的目的是要东西,这个理由让一众的指挥员们都不反对。的确,会师的意义就是双方可以合作作战,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各个兵团都在自己的作战方向和领域各自为战。四兵团首先提出这个要求,固然是因为六兵团和四兵团互相接近,存在了协同作战的可能。四兵团大概是分不了六兵团的功劳,所以分点六兵团的物资,倒也挺合适。
  所以这件事反倒没人持特别的看法,兵团司令周新华根本不提这个问题,他只是问道:“我们现在有没有会师的需要?”
  祁睿眼睛一亮,他觉得周新华这个问题实在是问的有水平。如果六兵团的一众指挥员认为有会师的必要,或者至少是多数指挥员认为有会师的必要,会师就自然而然的排上了议事日程。如果大家都觉得会师没必要,兵团自然理由充分的表示不支持会师。接着就是战区司令部是不是强行下命令要求六兵团派兵会师。
  当了政委之后,祁睿也是恶补政治部门工作的知识。政治部门的理论中就有团结群众,周新华虽然不是政委,不过把团结大多数的做法干的很合理。团结了六兵团的大多数之后,很多问题都能够轻松解决啦。
  指挥员里面也的确有支持会师的,例如‘彻底打通铁路线,把美国佬从铁路两边完全赶走。这对于我们的战斗总是有好处的’。
  不过反对意见也有,‘我们已经把我们分区的美国佬从铁路两边完全撵走,且不说人员交通的问题,光是我们自己的兵力就不足以维持这条交通线。我们控制的铁路到四兵团控制的铁路之间,还有几百公里呢。只要我们不调整主要方向,这个兵力就始终不足。’
  司令员周新华不断的让那些没发言的指挥员发言,如果发言的人含糊其辞,周新华就会用引导的模式让这帮人明确的表达出支持或者否定的意见。总是不会让这些人保持‘超然的立场’。
  在经过一番引领性的发言之后,祁睿发现司令部里面的指挥员们其实已经出现了大概的立场范围。那些对战功有想法的,认为铁路线比较棘手的,都持反对态度。认为搞定铁路线比较容易的,就持支持态度。至于对战功没想法的,基本都持反对态度。大家的意思好像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祁睿对周新华的做法很是佩服,他现在确定自己能够看透这种做法,但是他却知道自己没有亲眼见到这样的做法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出这样的做法。这些高年级的校友们真的比祁睿经验丰富的多。
  对于部队里面复杂而有简单的关系,祁睿其实有些失望。想理顺这些关系实在是苦难重重。就在此时,祁睿突然想起他老爹韦泽的话来,“我希望从此之后光复军只在国内作战,再也不要去国外作战了。”祁睿发现自家老爹的看法总是很有前瞻性。
第440章
政委的烦恼(三)
  兵团司令部的会议结束之后,兵团司令部党委会议开始了。参加兵团党委会议的人员数量比司令部会议人少,默认的党职与军职有关的只是司令员一个人,其他的都得是选举选出来的。例如后勤处长在司令部会议上有很大发言权,可他本人就不是党委成员。
  “我决定告诉战区司令部,我们暂时没有会师的需求。我们解决了德克萨斯的地敌人之后才有会师的需求。如果战区司令部下令,我们可以服从。或者四兵团已经有余力帮助我们解决德克萨斯的敌人,我们也会优先与四兵团会师。”兵团司令员周新华上来就发表了决定。
  党委成员对这个决定并不意外,这是兵团司令部讨论后的普遍看法。周新华还比大家的普遍看法多了一条‘或者四兵团已经有余力帮助我们解决德克萨斯的敌人’。大家都是高级军官,任谁都能听出里面那点戏谑的味道。四兵团的部队现在已经由北到南变成一字长蛇阵,大家都是打仗的,任谁都知道四兵团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能够不求六兵团帮忙,独立完成所有的战役目标,就证明四兵团极为骁勇善战。至于四兵团主动来援助六兵团,大概四兵团的部队都得是铁人才行。
  其他党委成员没有不同意见,然后党委成员的目光都落在了祁睿这边。祁睿登时觉得压力山大,他对周新华的决定并无不认同的地方,只是这样的答复送到了战区司令部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回应呢?
  老爹!你真把我架到火上烤呢!患得患失之下,祁睿甚至生出一瞬间对自家老爹的抱怨。不过也只是一瞬而已,下一瞬,祁睿就强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思路。他开口说道:“同志们,我以前从事的军事工作,现在被安排到政治部门来工作。所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军政和党政工作该怎么划分。譬如现在这件事,同志们觉得这里面军事部分包含哪些内容,政治部分包含哪些内容。”
  党委成员的表情都显示他们对祁睿抛出的这个问题都很讶异,周新华表情上的讶异一瞬而过,但是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保持沉默。祁睿也没有让周新华先表态,而是从其他同志那边入手。
  被问到的军政委们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就表示“我再考虑一下”。祁睿在这一众人中年纪最小,所以他觉得这些人大概是在顾及他背后的老爹韦泽。不过祁睿很快又把这个念头给否决了,若是真的害怕祁睿的老爹韦泽,这些人要做的大概就是把事情都给祁睿办好。现在这帮人的表现其实更像是想让祁睿承担起责任来,他们自己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军事问题就是让军事体系如何达成战争目的的行动,政治问题则是人类如何生存、发展、延续的问题。大家对这个标准有什么看法?同意或者不同意?”祁睿继续追问道。
  这次众人的表情就郑重了不少,祁睿发现这帮党委成员们全部陷入了沉默。而祁睿则暂时打破了这种沉默,他继续问道:“以前党委会议就等于是所有问题都要来讨论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各种问题都很复杂,不是开那么一个会两个会就能彻底解决。所以纯军事问题就交给相关的部门来解决。我们党委就解决政治问题。”
  “如果大家觉得又是军事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呢?”在一片沉寂中,五军政委问道。
  祁睿立刻答道:“那么就开会讨论,由党委作出一个决定。咱们现在不就在讨论如何界定的问题么?”
  “那军务和党务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五军政委继续追问道。说完之后他也觉得这个话题其实被祁睿回答过。所以五军政委稍微换了个说法,“军务和党务各自负责哪一块?”
  祁睿的脑子迅速运转着,就在他觉得这个话题太大,以至于无法组织语言的时候,老爹韦泽以前说过的话在祁睿脑海里冒了出来,祁睿忍不住苦笑了一下。之前祁睿觉得自己已经抱定了要摆脱老爹影响而努力,现在还没走几步,祁睿就发现自己必须把老爹韦泽的话给拿来指导行动。这种感觉实在是莫大的嘲讽呢。
  此时也轮不到祁睿矫情,事情就在眼前,祁睿毫不迟疑地答道:“军务的目的是要完成军事建设工作,推动军事向前走。党务的目的是完成党的建设,推动党向前走。四十几年来,光复军对战争的认识水平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光复党的党建也该如此。我们作为党委,首先就从明确范围开始。”
  说完这些之后,祁睿再次问道:“大家认为周新华司令员的回复应该是党务还是军务。”
  “我认为这不是党务。”五军政委开口说道,就在大家认为他只是单纯表态的时候,五军政委继续说道:“可是我还是认为要在党委的会议上告知。”
  其他人员眼瞅又要进行一次大家没考虑过的争论,没想到祁睿立刻答道:“好的,我知道你的意见了。其他同志怎么看。”
  想象中的争论没有发生,祁睿倒是强力推动事情继续发展。党委会议的与会人员都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态度,大家还是认为那些事情按照以前的规矩来就好。
  祁睿完成会议之后松了口气,他不担心这帮人提出意见,他最担心的事这些人什么都不讲。政委本人拥有很大权力,不过权力得在对方服从的时候才能起作用。这帮兵团的指挥员年纪比祁睿大,资历比祁睿深,不尿他也不稀奇呢。总算是把会议开起来了,祁睿觉得如释重负。至于大家在会议上做出什么表态,祁睿倒是觉得这就是与会者的权力。
  周新华的电文给战区司令部发过去,战区司令部迅速的给了回电,要求六兵团派遣部队与四兵团会师。这在六兵团司令部里面引发了很大的波澜,“凭什么让我们六兵团配合四兵团作战?”
  “四兵团在大平原上跑了一千公里。打下俄克拉荷马城,我们六兵团在山区艰难前进了两千公里。我们跑了这么远的路,反倒要给人当配角。司令部不公平!”
  基于六兵团利益的看法就这么大量冒了出来,让司令部里面的气氛向着很负面的方向前进。祁睿看了看周围的那几名核心指挥员,他们并没有立刻站出来的意思。虽然这些人的表情上看着都不是很激动的模样。
  其他人不吭声,祁睿也想随大溜。没想到司令部里面的反应越来越激烈,参谋部的人员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战役方案,若是开出新的战役方向,会让之前的工作被浪费掉。
  若只是情绪的发泄,祁睿觉得还好。大家不爽了之后就骂骂,骂完之后该干啥干啥。现在可就不同了,如果是这等事情形成一个集体的方向,就有可能让六兵团里面出现反对战区司令部的声浪。
  此时还是没人出来说话,祁睿只能站起身对大家喊了一嗓子,“同志们,听我说。”
  不过这声的音量不够大,以至于没人起反应。祁睿看着那帮人还在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横下一条心,啪的一声在桌子上猛力拍击了一下。这次动静够大,兵团司令部里面总算是有了些反应。那些满腹委屈的家伙们都扭头看向祁睿。
  祁睿板着脸喝道:“光复军的基本纪律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你们谁觉得自己不能接受这个基本纪律的举手。”
  能在兵团司令部里面混的谁都不傻,听了祁睿这句话,他们就知道祁睿的意思。不少人不敢吭声了,也有人嘟嘟囔囔地说道:“政委,我们六兵团马上就要对德克萨斯动手,现在让我们分出兵力去支援四兵团,这个不妥。而且现在是兵力上支援了四兵团,搞不好接下来还要在物资上支援四兵团。”
  祁睿盯着嘟嘟囔囔的家伙喝道:“如果这是战区司令部的命令,那我们就必须执行。打德克萨斯是功劳,难道支援友军就不是功劳么?就我所知的评功标准里面,能给友军急需的支持,从来都是评功的重要审核内容。难道要让四兵团现在撤下去,所有战斗都让咱们六兵团打么?我们真的有能耐在没有任何友军支持的条件下,一两个月里面跑遍美国不成?”
  既然祁睿说道的是军队的根本纪律,而且祁睿也公开表达了反对山头主义的态度,所以也没人准备和祁睿对着干。不管实际执行的时候情绪有多糟糕,祁睿至少占据了道理。单纯的辩驳并无好处。
  压制了局面后,祁睿忍不住看了看其他的主要指挥员,就见他们根本没有说话的意思。这下祁睿的心理压力又变得巨大起来,他之前的经历中,都是被弹压的那一方。所以祁睿深知被弹压一方内心的反弹与不满。
  现在轮到他当弹压的一方,其他更年长的主要领导一副不背锅的架势。年轻的祁睿心里面自然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祁睿忍不住生出一种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反正事情都这样了,干的不好顶多被撤职。到了被撤职的那天再说吧。
  所以祁睿立刻召开了会议,他在会议上率先说道:“我认为我们这次给司令部回电,就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祁睿的话刚说完,兵团司令员周新华就慢条斯理的表态,“我同意政委的意见。”
  其他成员也跟着表示了支持的态度,这样的支持让祁睿一时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大家都同意祁睿的意见,祁睿自然也不能因为感觉不安而去反悔。他立刻命令通讯参谋把这个消息给发出去。
  通讯参谋拿了电文草稿离开之后,祁睿继续说道:“对于战役的变更,我的看法是这样。既然我们要抽调部队,那就兵分两路,一路按照原先的计划那样沿着德克萨斯的铁路前进。另外那一路就沿着其他铁路进行扫荡。从原本的一路进军击穿德克萨斯,变成两路,从西边和北边进军德克萨斯。虽然这会让兵力显得不足,部队也不能浪费了那些路。”
  兵团司令员周新华这次没有支持或者反对,他说道:“既然如此,那时候我们干脆就让四兵团来援助一下呗。从两面进攻变成三面进攻,大概被称为疯狗州的德克萨斯也挡不住。”
  这话说的有趣,不过没人敢把这个真当成笑话来看。某种程度上来讲,六兵团应了四兵团的请求,四兵团还给六兵团一个人情也理所应当。
  “等到时候再说吧。”祁睿毫不犹豫的把当下没必要考虑的问题推到了以后。
  ‘坚决服从命令’的电文传到战区司令部之后,北美战区政委沈心终于松了口气。他其实有些担心祁睿依仗他老爹韦泽的地位在六兵团经营起自己的一个团伙。这种经营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不过依照沈心的理解,这等把派系利益放到第一位的家伙是瞒不过军委的眼睛。那些人的确可以升到高位,不过却不太可能迈过最后的门槛。
  即便是觉得安心,沈心也没办法完全放心。到了11月就是三会,那时候沈心就要准备启程回中央,去给韦昌荣当副手。据中央的同志说,沈心有可能在韦昌荣之后接掌组织部的大权,成为真正的实权大人物。可沈心发觉自己对那样的大人物并不是特别期待。
  且不说韦昌荣的天然身份优势,光是未来祁睿的方向就让沈心很担心。到现在看,韦泽都督并没有准备搞帝制。不过人的心思总是变化很快,万一哪天韦泽都督变了想法,那时候沈心执掌组织部,日子未必就好过。
  带着对祁睿顺利与正常发展的期待,沈心把这件事埋在心里,开始关注起另外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此时光复军的五兵团正带领着六十万左右的仆从军,正在解决纽约州以及纽约城。这个地区是美国真正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根据情报,这片土地上硬生生围住了大概有三百多万的美国佬。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光复军北美战区认为美国人口大概还剩下四千万左右,解决了这个包围圈内的美国佬,就意味着剩余的美国佬们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还是很能干的城市人口。
  然而根据部队传来的消息,美国佬的海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些美国海军配合美国陆军给光复军填了很多麻烦。如果是在内陆,光复军早就把美国佬死死围困,并且准备歼灭。现在纽约城靠海的部分掌握在美国海军手中,这可以让美国佬们能够随意的运输兵源,补充弹药,撤退人员。因为海上通道,光复军甚至没办法准确的判断纽约城里面到底有多少部队。
  “报告,沈政委。最新战报。”通讯参谋准时给沈心送来了情报。
  沈心并没有激动,这两年里面都是定期看战报,沈心对这些早就波澜不惊了。打开文件夹,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纽约城的战报,“……我军在巷战中进展的很缓慢。美国佬们在街上筑起街垒,盖了碉堡。我军前进遭到了激烈抵抗。到现在已经伤亡了超过一万五千名的指战员……”
  面对这样的内容,沈心眼皮都没眨一下。到现在为止,光复军在战场上已经伤亡了二十几万指战员。增加这一万五千也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等看完了所有的报告之后,沈心收起这些情报,把他已经准备好的电文稿件交给了通讯参谋,“把这个给军委发出去。”
  军委接到了沈心的电报,却是南京一份,北京一份。两份电报的内容都一样,沈心请求海军能否派遣舰队到北大西洋以及加勒比海驻扎。这么做的理由自然很充分,如果能解决美国海军,中国解决美国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韦泽看完之后只能苦笑。这个想法海军自己也讨论过,讨论出来的结果并不乐观。如果在1889年年底,中国能够真的与葡萄牙达成协议,中国帮助葡萄牙解决巴西,恢复帝制的话。葡萄牙和巴西倒是能够向中国提供港口。那时候中国海军倒是能够执行进攻美国海岸的工作。
  现在光复军的陆军倒是夺取了一些美国的海岸线,但是美国那边并没有配套的维修体系。即便光复军的海军够生猛,也要面对着在那边损失一条就完全损失的局面。更别说在北大西洋还要考虑随时遭到英国皇家大舰队袭击的可能。
  即便是知道面对这样的危险,韦泽发现自己还是没办法抵抗自己生出这样念头的冲动。其中一个很大的理由是,这能让战争更早结束。这能让中国少死很多人。
  面对这样的诱惑,韦泽只能靠想别的问题来解决。他的目光落在了东非行政区上。
第441章
政委的烦恼(四)
  东非行政区苏丹三郡的郡守韦坤并不知道他老爹韦泽在那么极短的几瞬间曾经打主意到东非来,他也不知道老爹韦泽在片刻间就否定了这种冲动。韦坤此时正在他的金帐门口,听着震天价的哭声大合唱。
  一众四岁到七岁,还有少数看着就两三岁的男娃女娃,在一众成年男子的带领下在金帐旁的接待处那边站成八个队列。成年男子们的穿着用中国人的普通水准评价的话都很糟糕,以非洲水准评价的话则不算穷人。这些非洲兄弟中的富人兄弟一个个脸色都不好看,显露出无可奈何的模样。
  韦坤走到了台子上,站在话筒前喊道:“诸位,你们肯按照规定带来你们的子弟,带来每个部落奉献的童男童女,我很满意。”
  韦坤的声音通过话筒与通电的音箱,让所有与会的参与者们都听得到。等韦坤说完,每一个队列前的翻译就拎着喇叭筒,用每个队列成年人能懂的语言对他们呼喊。小家伙们从来没听过这么大的声音,不少人都被惊呆了,从哭泣变成不哭泣的状态。还有些小家伙原本被吓到,从不哭泣变成了哭泣的状态。
  韦坤接着说道道:“现在把孩子交给我们!”
  在翻译们高喊的时候,从金帐后面走出数队人来。一队黑人全穿着土黄色军服,脑袋上的杂乱卷毛则证明了他们贝沙人的出身。还有一队则是亚洲人,他们同样穿着土黄色军服,一个个身材矮小。另外两队则是身穿军服的女子,同样是一队黑人女子,一队亚洲人女子。
  四支队伍中的男子们包围了黑人兄弟,女子则环状上二十个通道缺口处集合。那些成年男子们就带着娃们前去缺口处。有些娃被成年人拉着,有些则被成年人用绳子捆起来牵着。到了缺口处,那帮娃看到要被别人带走,立刻又是哭声震天。
  此时自然有黑人翻译确定黑兄弟的出处,然后登记造册。黑人女子把孩子拉住,个头不高的亚洲女子摸摸黑人男娃女娃的脖子粗细,然后挑选出适合的牛皮包着的钢质项圈带上。此时已经有人对应了人名与出处对应的钢质标牌。给娃娃们的钢质项圈带上标牌,由黑人女子把娃们带走。
  震天的哭声顶不住流水化的作业,半个小时不到,两千多名部落村落供奉的童男童女就被带走大半,哭声立刻就小了许多。韦坤并没有站在那里傻看,或者躲开这样的场面。他就站在台子上,士兵组成的圆环有一个缺口就直通这个台子。那些按照苏丹三郡命令上贡童男童女的部落或者村落头头们交出孩子们之后,就被带到这个缺口,走上台子。韦坤亲切的和他们握手,拥抱,在翻译的帮助下对他们说些鼓励的话。对那些情绪影响较大的男子,祁睿还会对他们进行安慰。然后让侍者带领这些人进入金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