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655

  等这些年轻人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的时候,大家也批评韦泽提出的理论和看法是不是好执行,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但是好歹这些人都有相应的培训。也知道自己要为国家效忠,为人民服务。脱离了这么的圈子,韦坤只觉得外国大概都是毒蛇猛兽。就如这群沆瀣一气的意大利人,居然玩起了卖人头的把戏。他们希望和韦坤达成一致,韦坤只接收这些人提供的意大利劳工。然后和韦坤瓜分从劳工那边赚来的“利差”。毕竟韦坤这边留给劳工的比例是10%到15%,在那些意大利佬的眼中,这简直是天大的肥肉。
  虽然不懂韦坤提出的管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意大利人好歹也是两千年古国。即便有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意大利人懂得韦坤绝不肯放弃他原先的计划。即便在意大利人眼中摆着明显能赚钱机会而不赚的韦坤简直是不可理喻,但是他们却也没办法把韦坤如何。
  “阁下,我们会先提供给您一千人。这可以么?”随行的一位看着也是贵族官员老爷的家伙问。
  “可以。”韦坤毫不迟疑地答道。虽然他本人不想接收这批与贵族和黑帮有关的人,不过仔细想想看,韦坤也不怕什么。现在东非真的缺乏劳动力,剜到篮子里头就是菜。
  送走了意大利人,韦坤喜迎日本人。王明山要求从日本再弄来五万人,这次真的弄来了五万人。当时说男女不限,现在一家伙就给送来了三万女人两万男人。这两万男人里头居然还特么将近一半是五十岁左右的老头。
  “难道我们已经把日本的劳动力压榨到如此地步不成?”韦坤在会议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很明显,感到意外的不仅有韦坤,那些年轻的干部们也都大惑不解。非洲现在的工作倒不是对体力有特别强的要求,而是要对农业有持久力。十几年来,苏丹的苜蓿品种不断改良。国内的苜蓿一年能收两次,苏丹的苜蓿一年能收12次。苜蓿本来就不高,种植苜蓿的面积现在有十几万平方公里。靠人弯腰割,铁打的汉子把腰累断都扛不住。加上苏丹苜蓿区地势平坦,所以早早就采用机械收割模式。北美的战争让很多困扰柴油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新式的拖拉机效率更高。只要能爱护设备,老头和女人反倒比毛手毛脚的毛头小子的更可靠。
  即便日本老人和女人更靠谱,可日本已经派不出男人了么?这个问题让苏丹的年轻中国小伙很是意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韦坤就在接待的工作组里面添加了一项任务,搞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
  交流之后还真的弄清楚发生了什么。韦坤一直觉得日本四千万人口,可是以韦坤为代表的这群小伙子忘记日本现在是个分裂状态。日本关东部分人口大概有两千万,可他们派遣了一百三十万以男性为主的仆从军去北美参战。留在国内的还要维持几十万的军队防备关西的袭击,这么一二来去,日本关东方面竟然被弄出个劳动力匮乏的局面。
  若不是日本关东从政府到民众都知道跟着中国有肉吃,既然中国人对这票劳动者们的要求不高。日本关东政府竭尽全力,千辛万苦的凑出了这么一批人。村里的少女还有传统中快到送进到山上“神隐”的家伙搓一堆儿给送来了非洲。
  除了具体调查之外,随后送来的文件里面,国内告诉东非这边,日本已经表示关东地区进入全面充分就业状态。关东自己已经缺乏熟练的工业以及农业劳动力,不要指望他们提供哪怕一个人。
  这消息让年轻干部们都哭笑不得,负责劳动部门的头头叹道:“这个世界缺乏人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不成?”
  “如果不缺人,为啥欧洲当了几百年奴隶贩子。”算是团队里面最年长的肖白朗稍稍阴阳怪气地答道。
  这回答本来可以引得哄堂大笑的,只是现实的局面让大家不得不接受这看似荒谬的现状。劳动力的供应远没有想象中那种无限量供应。眼瞅着可以大赚特赚的买卖,却偏偏因为缺人而没办法最大限度的获利,这感觉太糟糕了。韦坤长叹一声,“我终于明白啥叫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这个感叹让年轻人都有充分的共鸣感,这帮家伙都知道他们的工资里面有一部分是绩效奖金,这笔奖金和生产有紧密的联系。现阶段不是生产有问题,而是生产不出来。想做出成绩来的同志们心中遗憾,想赶紧挣一票钱,混够东非服役时间后赶紧回到亚洲过好日子的同志心中郁闷。
  我哥在北美就没这个问题啊。韦坤心里面叹道。只是这话他无论如何都不敢这么说。
  五月的北美东海岸已经绝不能算冷,祁睿政委从院子里面的水井当中拎上一桶水,然后举起木桶,把满桶的凉水劈头浇了下来。地下水的水温大概只有十几度,浇在充满年轻热力的身体上,祁睿忍不住大大打了个寒颤,然后就感觉到一股力量从身体内部补偿式的升腾出来。又浇了两桶水,祁睿觉得皮肤逐渐习惯了冰凉的水温,并且清楚的感觉到他自己真的不再年轻。
  如果是十几岁,二十刚出头的年纪,祁睿的精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几天几夜连轴转虽然也会引发困倦,但是不会引发疲惫。现在明显感觉不同,祁睿已经感觉到累,那是需要很专门的休息才能恢复过来的累。不仅是精力的问题,祁睿拍了拍自己的肚皮,有些日子没有进行专门的枪术训练,祁睿虽然没有发胖,但是肚皮上和身上已经有了一层皮下脂肪。和以前那种一层薄薄皮肤的日子完全不同。
  刘备当年曾经哭诉髀肉复生,祁睿读到那段的时候觉得这大耳贼实在是矫情。现在祁睿摸摸自己的大腿内侧,也是有了捏起来厚厚一层的肥肉。这让祁睿也忍不住又唏嘘落泪的意思。这么心思浮动之际,祁睿突然想起了老爹韦泽说过的一个笑话。
  女儿翻到爸妈的旧照片,好奇的问妈妈:妈妈,和你一起照相的这个瘦瘦的长发年轻人是谁呀?妈妈看了一眼照片,怀念地说道:那是你爸爸。
  听了这话之后,女儿一脸惊恐:他是我爸爸?那现在和我们一起住的那个秃头大胖子是谁??
  当初听到这个笑话的时候,祁睿也是乐不可支。突然觉得素来严肃到甚至有些无趣的老爹居然也有这么幽默的时候。等摸着自己的肥肉,祁睿悚然发觉这不是个笑话,而是一个现实。成为一个秃头胖子的命运并不遥远,毕竟祁睿这就要三十岁了。
  又给自己浇了一桶凉水,韦坤深深的吐纳呼吸了一下。三十这个词给他的联想是《满江红》里面的句子。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段词在脑海中划过之后,祁睿觉得自己是加害者一方。感怀国家破灭的应该是美国,而且就当下的局面。美国已经不仅仅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美国的局面大概只能用文丞相“惶恐滩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来形容。
  想到这里,祁睿继续呼吸吐纳两次,又给自己冲了两桶水。接着用平静的心情擦干身上的水,换了件内衣,穿上军服。对战争残酷的感动早已经消失,对辛苦的折磨也已经习惯。祁睿少将此时的想法只剩下“打赢战争,回国休假”这两个。
  北美战争是1888年12月爆发的,单纯从年头来算,1888到1891,他在战场上渡过了四个年头。这四年里面,已经有三批部队从现役转为预备役,而祁睿也从一名中校变成了少将,成为中将也指日可待。四年前,祁睿和楚雪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三十岁前有可能成为将军。现在完全超额完成任务。
  但是这四年来,祁睿也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四年来,他从未离开战场,这已经是比任何事情都更残酷的考验。现在的祁睿甚至已经不愿意再去回忆过去,那曾经美好的一切都是如此遥远,仿佛是一场淡薄的梦境而已。
  进入司令部,祁睿政委与其他前线委员会的委员们一起坐下,经过一年的奋战,美国人终于被压缩在东海岸的几片地区里面。如果常人看来,李维仁中将表情平淡如水。祁睿看得出这位“舅舅”内心还是有着强烈的冲动。新奥尔良曾经让李维仁中将受到很大挫败,现在一洗旧日挫败的机会就在眼前。
  没有叹气,没有发狠,李维仁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平静地说道:“现在我们对奥尔良进攻计划进行最后一次审核。”
第471章
兄弟登山(二)
  “解决新奥尔良的时候没办法指望舰队帮忙么?”李维仁的语气平淡如喝口凉白开。
  “古巴现在在美国人手里,战列舰编队不愿意通过那么窄小的水道。”祁睿回答的很干脆。
  听了这话,其他前线委员会的指挥员有些神色平淡,有些只是露出了些许的失望表情。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加勒比海地图的古巴上。古巴这个名字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既然古巴如此关键,这地方的殖民者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初这里来的是西班牙人,后来又被英国人占领一阵。1763年为结束七年战争而召开的《巴黎协议》中,在美洲,法国将加拿大、布雷顿角岛、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土地(新奥尔良除外)让给英国,西班牙将佛罗里达让给英国,从法国手中得到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和部分金钱补偿。
  令人讽刺的是,20年后1783年又召开了一次和会,潜行了新的《巴黎协议》。这次巴黎协议的谈判双方是美国与英国,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随即拉开了美国在北美扩张的序幕。路易斯安那、新奥尔良又在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人手中不断转换所有权。随后就是中国崛起。
  西班牙为了防御吕宋,在战役前调集大票的军舰集结在位于亚洲的吕宋,战争结束后这票西班牙海军基本上全军覆没。在北美的美国趁着南北战争结束后的海军力量一鼓作气拿下古巴。失去海军的西班牙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知道把那些被俘的女人送去古巴,美国佬肯不肯接收。”李维仁慢悠悠地说道。
  祁睿觉得美国接收的可能性不大,女人在战争中的用处很有限。在缺乏畜力以及农业工具的地方,女人大概也没办法干特别的重体力劳动。就祁睿知道的情报,古巴并不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场所。当地比较著名的就是甘蔗生产以及朗姆酒的酿制。
  然而那些比祁睿年纪大些的高级指挥员们有两个露出了厌恶的表情,另外两个生性活泼些的则露出了不怀好意的表情。看了他们的表情,祁睿很快就想起,二十几年前,民朝曾经把一大票俘虏的外国女人用于“支边”,给山区的单身群众当老婆。祁睿曾经很看好的韦建军就是当时的支边成果。
  “这都啥年代了,我反对把这些女人给分了。”祁睿立刻表态。
  “我也觉得这年代已经不合适这么干。但是这些女人不能留在咱们手中,得赶紧踹出去。”李维仁说的很平淡。
  “怎么一个踹法?”祁睿不解的问道。
  “我们公开表示,我们手里抓获了大票的美国女人和孩子。希望各国能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把这些女人运去美国。我们可以支付运费。”李维仁的声音很平淡。
  祁睿皱起了眉头,他不解地问道:“难道那些国家愿意趟这趟浑水?”
  原本露出厌恶表情的年长者眉头深深皱起,看来是一句都不想掺和此事。原本就觉得好笑的年长者忍不住笑出声。看得出,祁睿这孩子很是娱乐了同志。
  “到底是怎么回事?给我讲讲!”祁睿率直地说道。他在战场上很少遇到过全然不知的局面。唯一能让祁睿跟不上步伐的大概只有祁睿的老爹韦泽。
  “祁政委,你为什么会认为来运人的那帮人的目的是把我们俘虏的妇孺送去美国残存的土地?”年长的前辈发话了。
  祁睿一愣,他的大脑迅速运转了几秒后想出了答案,然后祁睿脸上露出了不忍的表情。大家的意思很明确,前来运人的那些家伙中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很可能是人贩子。民朝眼中的包袱,在那些人眼中可是非常有利可图的财富。民朝期待的是彻底清洗北美大陆,为民朝的拥有做准备,那些妇孺能活着离开海岸就行。
  “真的会有人来买……运送么?”祁睿尝试着表示一些反对的意见。
  “两百多年来,美国从非洲抓走了上亿人口。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抓人装人,再运到美洲。这帮家伙需要跑上万里的海路才能抵达目的地。现在在安全的航道上走很短的道路就能达成目标,他们为什么不干?”李维仁走过比祁睿多很多的地方,也到过奥斯曼帝国控制的欧洲部分。这对他认识世界很有帮助。
  看着自己的“外甥”表现出文艺青年的思维模式,李维仁忍不住跟了一句,“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这是马叔在《资本论》里面引用的一个脚注,原文出自托·约·邓宁《工联和罢工》1860年伦敦版第35、36页。身为政委的祁睿认真读过资本论,他没想到李维仁竟然也认真读过这部大部头。
  然而这种讶异远不如这段一针见血的话对祁睿造成的冲击,祁睿一直认为资本论里面的很多话更接近比喻,那是马叔睿智的头脑对世界的解释而已。现在李维仁把这话切切实实的进行了运用。而且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运用。祁睿不是知道这算是对马叔理论的追随,或者是对马叔理论的一种亵渎。
  怀着厌恶的情绪闭上了嘴,祁睿决定只是默默的投赞成票。现在祁睿满心都是期待战争尽早结束的愿望,战争的恐怖不仅仅是关于生死。在激烈的战斗中,生死很容易就被强烈的情绪所排除。祁睿自己也经历过战火,战斗之后会无数次的感到后怕,但是在战场上却非常容易就克服了这样的情绪。战争的恐怖就在于战争中的行为会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如果接受了这样的新底线并且乐在其中的话,这样的人类大概就可以用怪物来称呼了。
  幸好前线司令部里面并没有乐在其中,大家的笑容更接近苦中作乐的苦笑。对男性的杀戮大概还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可这些人实在是做不出对妇孺大开杀戒的决断。哪怕是为了欺骗自己,让这些人活着离开北美的海岸也是种很重要的慰寄。
  讲完了最近需要立刻解决的战场外问题之后,李维仁有提了一件事,“火箭炮的弹药量大概够摧毁新奥尔良的防御建筑,却不知道能否摧毁奥尔良的防御体系。调研部门的人已经准备到位,他们运来了大票的胶卷,绝不能错过这方面的研究。”
  身为阵地防御专家,李维仁很想看看什么样的火力才能摧毁坚固的现代要塞防御体系。创建这套要塞防御的是韦泽都督,李维仁只是个实践者与完善者。现在韦泽都督又提供了火箭炮这样的武器,可以把上百公斤的烈性炸药投送到要塞内部。到底是盾更坚强或者是矛更锐利?这个比赛真的非常有看头。大量的照片就是为了仔细记录发生的一切。
  “你制定的计划进攻速度很慢,就是想看看效果?”周新华开口问道。
  “有这方面的考虑,对于要塞的防御体系,快攻是没用的。在建设的时候开始反复考虑防止一点被击破后全盘崩溃。如果是我来建设的话,绝不会允许发生这样的问题。”李维仁解释的时候不由得露出了专业人士特有的那种严肃与谨慎。
  “也许吧……”周新华从一开始就是运动战的进攻派,对于防御派的很多东西不熟悉。
  “报告!”通讯参谋在外面喊道。
  “进来。”周新华喊道。
  通讯参谋快步跑进来,把一份电报递给周新华。周新华打开后只看了两眼,整个人都呆住了。韦坤很是不解到底有什么消息能让周新华如此失态。过了片刻,周新华用过于激动而走调的嗓音说道:“新奥尔良那边的美国人请求离开新奥尔良,希望我们能够让他们去古巴。”
  一时间其他前线委员会的成员人人沉默不语,大家被这消息弄到理解不能。曾经看似无比顽强的新奥尔良守军竟然这么认怂了不成?就在此时,就听李维仁说道:“怎么能确定这不是敌人的缓兵之计?”
  1891年5月10日,新奥尔良港口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有大量穿美军军服的人,还有少量穿光复军军服的人。除了这两边的人之外,竟然还有不少穿英国军服的军人,他们位于两边的军队之间,看着像是维持秩序,让水火不容的两边有一个缓冲区。
  撤离这座城市的有各种男女老幼,女人和孩子的比例空前的高。远远的看着人流向着港口方向缓缓移动,祁睿忍不住长长的舒了口气。强迫美国佬带着帮女人走是祁睿的主意,他坚信和同胞一起离开总比被人贩子卖掉更好。虽然李维仁嘲笑过祁睿这念头傻到离谱,但是大家也没有反对。民朝中央不仅同意了协议,还把英国佬拉进来。从南非撤离远征军的英国舰队正好离这边不远,在民朝的请求下,这票船转移方向直奔新奥尔良而来,总算是提供了“国际介入”。
  看着营运正常进行,祁睿觉得心里面一块大石头落地。他现在觉得民朝也没必要彻底消灭美国,把古巴留给美国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彻底摧毁美国看着很威猛,实际上有无数令人头痛的后续问题,例如这票妇孺怎么办。祁睿看得出,送走这帮妇孺对光复军的战士们有很正面的影响。人类的确有杀戮的冲动,不过人类也有慈悲怜悯的情绪。按照祁睿老爹韦泽所说,这都是“神经元连接”里面的玩意。
  祁睿其实不喜欢老爹韦泽的这种“科学假说”,因为这些科学假说未免太唯物主义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当然希望得到一种能够准确解释世界的理论。但是很多时候这种绝对正确的唯物主义却不是大家需要的。即便是知道这不对,大家需要的也是心理上的满足感。
  新奥尔良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华盛顿之后,有那么少数人暴跳如雷,对于新奥尔良没能战死到最后一人感到极为愤怒,但是大部分美国上层并没有因此感到特别的震动。美国的局面是如此的绝望,以至于华盛顿这边感觉到已经无所谓了。
  作为一个联邦制的国家,美国各州拥有巨大的权力。联邦陆军在和中国的战争中被疯狂消耗,剩下的国民警卫队属于州长管理。不管总统怎么样的威胁或者哀求,州长们都把这股军事力量控制在自己手上,绝不派兵给联邦政府。
  此时的华盛顿街头空空荡荡,原本还有执行军管的军队到处走动,此时这些军队也不见踪影。南北战争中,美国北方曾经靠在城市强行征兵,加上大肆从移民那边拉壮丁的模式补充兵力。现在美国北方故伎重演,结果导致了北方大城市人口的大逃亡。能被拉去充当炮灰的都已经被拉光,那些不愿意当兵的人纷纷选择逃跑。
  美国是个非常个人主义的移民国家,偷运人的行业一时间赚到盆满钵满。原本政府还动用海军实施打击,运送逃跑民众的船只被截获之后,船只充公,人员强制服役。然而人越跑越多,不仅是陆军,海军也有人开始跑路。甚至弄到连开军舰的人手都有些不足。最近中国舰队突然光临美国东海岸,美国海军被横扫一空。那些好不容易逃出一条性命的海军军人的汇报中讲,美国军舰在上万米的距离上被中国军舰猛烈的炮击一艘艘的击毁,美国海军发射的炮弹根本无法击中中国军舰。海战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华盛顿已经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号召全美国的人民和邪恶的中国人死战到底同归于尽么?这个号召已经下达了好多次,而且实际的效果是邪恶的中国人拿出美国对付印第安人的手段,一路斩尽杀绝的推过来。美国人民在战争中的确造成了不少中国人的损失,但是这点损失对于数百万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影响。美国各州一个接一个的陷落。
  “总统阁下,英国还是没有出面调停的打算么?”代理战争部长小林肯询问道。战事不利,当然要有替罪羊。所以小林肯部长在强大的压力下被解除了职务。不过解除职务之后,出现了一件很扯淡的事情,没人肯接掌战争部部长的职务。就在总统求爷爷告奶奶期待有人肯出来的时候,中国军队发动了在南方的大攻势。农村被荡平,城镇被摧毁。剩下的大城市里面没吃没喝的挤进去了大量逃难民众。很快就被围上来的中国军队给歼灭。面对如此的惨状,更没人肯出任战争部长。不得已,被解职的小林肯部长以“代理部长”的身份继续执掌战争部的局面。
  “英国人说,他们肯在人道主义方面提供支持。但是他们不准备参与到调停工作中去。”加菲尔德总统一面擦拭着他漂亮的手枪,一面行若无事地答道。“对了,林肯部长,你觉得这把枪好看么?”
  小林肯部长从总统手里接过手枪,这把考尔特左轮做工非常精致,枪柄还是象牙制作,手感很佳。这让小林肯部长想起自己给自己准备的那把手枪。在国家即将破灭的现在,小林肯部长觉得勇敢的自杀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他能够放手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果在前年五大湖战役大败的时候他果断“引咎辞职”就好了。那样的话,他现在还有能说服自己的让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到了美国覆灭的当下,小林肯部长已经不想再活。
  抱着这样的心态,小林肯部长把手枪交还给加菲尔德总统,接着说道:“阁下,这把枪很好。”
  加菲尔德总统让左轮在手指上旋转了几圈,然后打开机头,瞄准了小林肯部长,“林肯部长,你觉得有什么理由让我不扣动扳机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