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5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655

  但是总得有人说,水利部的同志就把最新的几个研究主题拿出来,发表研究结论的同志上面念,不少人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关注韦泽的反应之上。水利部的部长是越看心里面越不安,他见韦泽次数很多,所以他大概判断出这些研究报告都没有讲到韦泽心里去。
  每一篇报告做完后都有提问时间,韦泽一直没吭声,就是静静的听其他同志提问。大家此时都不敢“犯错”,所以提问也问的不温不火。
  这样的局面上演到第三篇,韦泽脸上已经没有丝毫表情,无比冷淡的反应让水利部部长已经有些汗流浃背的感觉。抹掉脑门上的汗水,部长很想写个字条给韦泽同志,问问他到底有什么看法。
  就在此时,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起身,用一口湖南腔开口说道:“我想问一下,这篇报告里面没有提及清水冲刷侵蚀河道的影响。你们是没有研究结果,还是根本没有考虑过。”
  部长一听这年轻的声音,心里面就有些不爽。最近的这帮年轻人都很没礼貌,个个恃才自傲。到能发言的时候,就总想凸显自己。这种咄咄逼人的口气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然而部长却看到韦泽脸上的表情变了,他的目光从毫无感情的冷淡,瞬间就变得锐利,对这个发言完全有了关注。部长心念转了几转,立刻就了决断。
  台上的这位报告人员被这个问题问的无法回答,他们根本没考虑到清水对河床的侵蚀问题。能对河床有测量,就已经废了好大力气,再花大力气把各地的水文资料汇总,拿出一个归纳,就是极大的成果。至于水清水浑,根本不在考虑之内。
  就在这位报告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时候,就听水利部长用严厉的声音说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这有什么好想的?”
  报告人员愕然看着部长,然后他就听部长厉声说道:“说实话!”
  报告人员先是一哆嗦,然后吞吞吐吐地说道:“呃……我们根本没有考虑清水的问题。”
  部长心中大定,他此时最怕的就是这位报告人员说瞎话。在部长看来,韦泽都督不是一位尖酸刻薄的皇帝,而是一位学问渊博,心胸宽大的学者。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没干,然后让事情顺利的进行下去,这反倒不会让韦泽有意见。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拖延议题,学者韦泽同志很可能就会变成冷酷无情的皇帝韦泽同志。那时候,好多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明白了。”那位发问的年轻人说了一句,然后就想坐下。
  部长立刻站起身说道:“那位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
  年轻人再次站起身答道:“我是九江局的。”
  下面立刻就发出一阵笑声,这笑声里面没啥好意,因为五年前长江大水,九江溃堤。整个长江流域所有军队以及武警部队都调堵口子,护大堤。总算是熬过了那次水灾。后来调查报告称,九江的长江大堤是豆腐渣工程。那次可是有好多人丢官下狱。
  两年前,又是长江大水,九江大堤再次崩溃。又是军队救灾,又是一票人丢官下狱。现在提起九江局,大家的第一念头就是嘲笑。
第516章
循序渐进(一)
  “九江大堤的事情的确是因为有人认为修建堤坝的款子是可以动用的横财,贪污的有,挪用的有。这些在江西各部门各党委讲述的时候反复强调过。不过我江西水利部门的同志相信了江西省水利部讲的内容,他们认为各个河道淤积问题严重。既然河道淤积了,顶多河道变浅。到了大水时候,在河道上多垒些沙袋等东西就好。他们就没听我们一线部分的研究。因为上游绿化越来越好,长江水的澄清度增加,水变清了,侵蚀了河床,传统的河堤下方被掏空,遇到大水,就崩塌了……”
  年轻的水利工作人员大声的讲述着他对溃堤的看法,看得出,这位绝对不是第一次讲,因为他没有回忆,没有不安,反倒是因为沉浸在对溃堤的讲述中,情绪还激动了不少。基于科学的自信让他个人表现出来的情绪具备相当的影响力。
  水利部长自己也感觉到了一丝触动,他偷眼看着韦泽,就见韦泽左手手肘撑在桌子上,拇指和食指轻轻搓着下巴上的胡须,聚精会神的听着这位年轻水利人员的讲述。水利部长也是专业人士,把前后一连贯,心里面就有了思路。他低下头,开始在面前的草稿纸上写了起来。
  韦泽都督所指的汉代黄河流经河北平原,最后注入淮海。因为黄河泥沙含量越来越大,所以河道变化比较严重。云梦泽也是因为长江水携带的泥沙的淤积,导致联通当时云梦泽的各个“水口”淤塞,然后在勤劳肯干的中国人围湖造田的努力下慢慢消失。
  现在这位年轻水利人员此时所说的内容,恰恰是清水冲刷河道的问题。圣上韦泽是位学者,水利专业的建立他有布局,这些内容不可能瞒得过他。水利部长觉得自己终于抓住了圣上关心的焦点,这让他轻松很多。
  等到这位九江局的年轻同志讲完之后,水利部长也基本写完了草稿。他先站起身说道:“现在先休息一下。”
  然后部长走到韦泽身边,弯下腰低声问道:“都督,要不要把这位年轻同志叫过来专门问一问?”
  韦泽想了几瞬,然后答道:“先不着急。”
  部长站起身,向两名与会人员招了招手。两人都快步到了部长面前,部长交代几声,一位立刻前去请方才发言的年轻水利人员跟他出去。部长带着另外一人也离开了会议室。大家此时正低声议论,见到这位发言的年轻同事得到了部长的特别对待,大多数都带着羡慕看过去,反倒没人注意部长的行动。
  而部长带了另外一名年轻人直接到了外面的一间办公室里面,他从口袋中掏出方才写好的东西。“俊辰,你是我最中意的学生,对资料的了解非常清楚。你看看大纲,能否在今天下午会议结束之前把这篇稿子写出来。”
  年轻人接过大纲仔细看了两遍,他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答道:“老师,我能写出来。不过天津这段,还有京杭大运河这段。那时候的黄河情况不是这样的。”
  被自己的学生挑出毛病来,部长并没有丝毫不爽的表情,他大度地说道:“全由你来发挥。你觉得几个小时能办完。”
  “要是真的能拿出来完备的,我明天一定可以拿出来。”雷俊辰说道。
  “不。现在黄河那边开不开工还是两码事,所以你不用写的完备,反倒是提出要求来。所有不清楚的,完不成的,都写成要求。漫天要价也无所谓。你明白么?”部长自己说的非常明白。
  “那么……四个小时。”雷俊辰给了回复。
  部长看了看手表,此时已经是上午11点,他点点头,“这次全靠你了。别丢了你爷爷雷虎的威风。”
  说完,部长拍了拍雷俊辰的肩头,转身就出了临时办公室。身为会议主持人,部长可是很忙的。11点半,会议结束,然后要安排大家吃饭,要招呼圣上韦泽同志吃饭,吃饭的时候要有工作谈。吃完了饭,下午两点继续开始会议。
  到了下午三点钟,雷俊辰拿着一叠稿子登台了。部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大家也不是大傻瓜。圣上韦泽同志的表现让聪明人看到了方向,而聪明人中有些人喜欢卖弄,经过一中午的各种串联,大家很快就明白了圣上青睐的目标,所以两点到三点间上台的两位都意气消沉。他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河道淤积的思路做的发言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并没有错,但是得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得到圣上的青睐,这打击大概比他们报告的内容错了更大。
  部长的草稿是针对恢复汉代黄河的研究,里面非常精妙的把黄河河道数次淤积不那么严重的时代与几次游牧民族入侵联系起来。中原文明的兴盛则意味着农耕的发达,对水土的破坏自然会严重起来。
  听着雷俊辰的发言,部长脸上毫无表情,内心则是非常满意。有这样一位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出手的人才是非常棒的事情,雷俊辰巧妙的将上午的清水对河床的侵蚀,与黄河淤积制造悬河的历史结合起来。所有要素完备后,总结性内容则是“民朝国家层面的国土绿化政策、移民政策、将西北高原恢复成半农半畜牧地区的政策”就是好啊就是好!
  部长看得出,圣上韦泽同志真的听进去了,但是令部长有点不解的是,圣上韦泽同志并没有丝毫高兴的模样。他眼睛冷淡,仿佛整个人都在思考另外的东西。人近在咫尺,却偏偏给人一种远在千里的感觉。部长对此不得不生出莫测高深的感叹。
  不过韦泽在晚上倒是非常俗套的接见了四位发言的年轻同志,除了九江局的那位,还有雷俊辰以及另外两位研究河道淤积问题的两位。部长心里面暗自得意,不管圣上韦泽同志如何学问深厚,能力高强,干办具体事情都得由下面的同志负责。这四个人里面,部长除了对那位九江局的同志不了解,剩下三位都是他的学生。有这样的三人做支柱,部长的位置大概是刻意继续稳固很久滴。
  两位研究河道淤积的,一个是做京杭大运河的研究,另外一位则是研究淮河。加上研究长江和黄河的两位,民朝亚洲最重要的四条河流凑齐。韦泽并没有立刻听他们的学术观点,也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只是让这四位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单位。
  四人一一作了介绍,水利部长在水利学院当老师时候的三位学生介绍的都四平八稳,而九江水利局的那位同志看来认为组织上对九江局的处分不公正,话里话外都是不满意的意思。他们四人介绍完,韦泽对九江局的同志说道:“陈不疑,你爹陈哲要是听了你这话,大概得批评你。你觉得处罚的原因不正确,所以处罚不正确。但是组织上处罚水利部门,是因为水利部门没有完成你们的职务。如果你们最初就把清水侵蚀长江河床,掏空大堤底部的问题说清楚,而更高级别的执行部门不听。你们责任尽到,处罚你们就不对了。可你们明摆着没尽到责任,难道就不该处罚么?”
  这位陈不疑听了韦泽的说法,第一反应就是想反驳,不过又想了想,他也觉得韦泽说的不是没道理。只是这股子气憋在胸口,陈不疑还是一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表现。
  水利部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圈外人被训斥而窃喜,一听陈哲这个名字从韦泽这里被讲出来,部长心里面更加不安起来。现在已经退休的那帮老兄弟中,被认为是真正“老兄弟”的,是韦泽1852年离开永安,抵达长沙前的那一拨人。这拨人的特点是参加了韦泽创立参谋部体系的初期过程,可以说是建立制度的一票人。这票人里面基本都以军功立功,陈哲却是技术立功。有科学天份,进入科学技术部门的老兄弟中,陈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更重要的是,陈哲就是韦泽的亲传弟子。
  没等水利部长判断出利益冲突点,韦泽转向雷俊辰,“小雷,你今天写这篇稿子之前,是具体从事什么专业课题的?”
  水利部长觉得这话如同一道霹雳,直接入心。原来他的谋划并不是无人知晓,没想到韦泽都督已经弄到如此清楚了。雷俊辰则是一愣,然后不好意思地答道:“都督,我研究的是城市地下水趋势。”
  “很好的方向。”韦泽笑道。
  雷俊辰答道:“我当年找方向的时候很苦恼,就问了我爷爷。我爷爷说,找个都督认为比较有前途的方向。我看了一圈,觉得城市地下水趋势算是一个新方向。”
  “雷老虎就是这么聪明一个人。”韦泽只是这么答了一句,就转向另外两位。
  水利部长心里面已经开了锅,韦泽后面说了什么,他是完全听而不闻。他本以为可以通过独占情报来获取一定利益,没想到韦泽都督掌握的情报更多更丰富。班门弄斧失败之后,部长对自己的前途可是大大的不安起来。
  韦泽让四名年轻人离开之后,对着脸色难看的部长说道:“这些年轻人很不错。”
  “哦。”部长不知道该说啥,只能应了一声。
  “而且就你的研究,我觉得好像是要反对在河北平原上恢复旧黄河河道,至少有一部分同志是反对的。到底是什么情况,你来说说。”韦泽问部长。
  部长又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不过物极必反,他反倒在绝望中恢复了不正常的正常。怀着反正是个死的态度,部长答道:“都督,很多同志担心会对河北的铁路动脉造成影响。历史上河北著名的河流十几条,现在很多都变了小河沟,甚至干脆就没了。如果让黄河恢复汉代古道,再出现大量的河流与湖泊,铁路路基出了问题怎么办?历史上黄河在河北平原上也改道多次。万一来次大改道,河北必然大乱。”
  韦泽并没有生气,他叹口气,“若是再拖下去,河北建立更多铁路,黄河恢复汉代河道的可能性就完全不复存在。那么多的基础建设在河北,谁还敢做这方面的努力?”
  听韦泽这么认真的讨论技术问题,部长心里面安定了一些,他继续说道:“恢复旧河道,那个土石量是个天文数字。付出这么大,最后的经济利益却根本无法平衡的话,这可不是好事。隋炀帝挖大运河,最后亡国。民朝虽然实力强大,挖这么一条河道也不是不行,但是总不是好事。”
  “这些我都明白。但是好不容易有了改造中国环境的机会,若是这么放过去了,我不甘心。”韦泽的声音不高,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部长听了这话,心里面一凛。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见过韦泽都督以自己的个人意志去凌驾如此多的困难之上。虽然韦泽曾经领着大家直面过那么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渡过之后,大家发现当时只是自己没找到朋友在哪里,甚至把朋友误认为是敌人。可此时韦泽都督是在战天斗地,对手无比清楚,而朋友则非常稀少。部长虽然很想顺着韦泽的心思去讲,可话到了嘴边怎么都讲不出来。
  “算了。明天还有会,咱们继续听大家的报告。”韦泽突然说这么一句,然后就请部长离开。
  走出韦泽住处的房门,部长突然生出一种如蒙大赦的感觉。无论如何,他的小伎俩总算是北蒙混过去了。接下来该怎么考虑一下都督会认同的方向呢?部长忍不住又开始思考起来。
第517章
循序渐进(二)
  “若是圣上的意思能够落实,民朝的水利问题还真的千秋万代了。”陈不疑爽快的阐述着自己的看法。听他说话的三位是昨天和陈不疑一起去觐见的三位。
  四位被韦泽接见过的年轻人的发言都已经结束,听了一天别人的发言,陈不疑就请大家到他屋里坐坐。觉得无所谓的有,例如雷俊辰。陈不疑的老爹是开国功臣,是圣上韦泽的老兄弟。雷俊辰的爷爷同样是开国功臣,是圣上韦泽的老兄弟。其他两位就差点,他们出身很一般,很难讲这两位是不是真心愿意陪公子哥们瞎扯。
  “老陈,你研究过淮河以北的水利么?”雷俊辰一边给大家散烟,一边很不以为然的问。
  “什么意思?”陈不疑一点都没有因为被嘲笑而不快,这样爽快的讨论环境让他很开心。之前的会议总是有个前辈晚辈,职务高职务低的问题。谈论学术问题之前,还得关注这些其实和学术毫无关系的内容。现在的讨论中只用考虑学术问题。
  雷俊辰先是左右看了看,接着他心一横就把话说了出来,“长江流域和西南能这么搞,靠的是什么?人口外迁到其他地方,人口迁移到城市去。西南那地方吃的粮食已经不是自己生产的。顶多就是肉类和蔬菜等副食品靠当地。想让黄河流域恢复这样的局面,问题可就大了。河南还能算是淮河流域,其他黄河流域要统统变成林木带。这个流域砍了两千年的树,想几十年就恢复,怎么可能。”
  “是啊,咱们亚洲地区是个季风地区。”两位普通出身的技术人员之一金仁贵也加入了讨论,“台风带来的水汽到淮河流域还算容易,到河南就是小概率事件。水汽想吹到西北高原,那得汉唐时代。那时候中国什么气温?平均气温比现在高了好几度呢。”
  研究京杭大运河的许国栋听着三位同事竟然有批评圣上韦泽思路的意思,忍不住呲牙咧嘴了。然而金仁贵发言一番,反倒是来了情绪,思路更加顺畅起来,“圣上1854年北伐,在徐州渡口写下‘黄河故道,沧海桑田’八字,第二年黄河决口,河道北迁。当时的徐州黄河真就变了黄河故道。有人说圣上天命所归言出法随,其实黄河泥沙沉积,已经把河道淤积到比北方还高的地步。圣上自己都说,他看到那般悬河竟然没有让河道北上,感觉实在是不可思议。可见圣上早就有了正确的水利看法。既然如此,圣上不可能简单的认为植树造林就能起到和地球气温变化相同的效果。”
  听了三个家伙的议论,许国栋用有些发抖的声音说道:“你们……你们这是要造反么?”
  “造反个熊!”陈不疑白了许国栋一眼,这样的家伙他见过好几个,虽然看着循规蹈矩,其实他们只是怕得罪人惹无名祸,如果许国栋这厮真的吓得要死,他只怕早就落荒而逃了。所以陈不疑不爽地说道:“都督见咱们,必然是听了咱们的发言后觉得咱们肚子里头有货。这时候不赶紧把肚子里面的货拿出来证明自己,你还准备等着都督求你不成?”
  一句话“你还准备等着都督求你不成”,就让许国栋再也不敢寻求万全之道,他立刻就发言道:“京杭大运河的淤积可不是本朝才开始注意,几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有人拿出过诸多试图解决的办法。以比较清的淮河水来稀释灌入大运河的黄河水,一直是常见的选择。这可真的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法子。黄河北上之后,都督带头通过的《河道法》规定了河道两边的绿化,禁止农垦和放牧,让淮河以南的河道局面快速好转。所以河北事情不是治理黄河的原因,而是要让整个黄河流域全面绿化的结果。”
  能来参加会议的同志,都是各个水利部门优中选优。若是来了之后在圣上韦泽面前表现糟糕,那个水利部门以后就别想抬起头来。这四位年轻人自然不是渣渣,他们几个真的拿出学术能力合作一下,然后就发现互相都有补充。特别是这位生怕有丝毫出轨影响前程的许国栋,分析能力比起民朝高级人员出身家庭的陈不疑和雷俊辰丝毫不差。
  陈不疑和雷俊辰发现整件事情向着更加明晰的方向去了,然后两人反倒闭嘴不言。都督提出恢复云梦泽,倒是不奇怪。现在长江中下游有一系列的城市,长沙、武汉、安庆、芜湖、南京、上海,还有长江下游流域的江浙等地,都是绝不容有损失的精华地区。云梦泽历经变化,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湮灭,只要长江水变清,加上政策支持的话,恢复云梦泽不是难以完成的大问题。
  以后即便是长江大水,洪水会先从河道上的一众水口进入“云梦泽”里面,让洪水变成高水位而已。但是黄河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就如方才许国栋所讲,恢复汉代黄河的河道,到底是原因还是结果,这就得看个人的态度。决定国家方针政策的可不是这帮年纪轻轻的水利工作者,而是韦泽都督。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要为都督的政策提供服务,民朝顶级功臣家庭出身的陈不疑和雷俊辰除了闭嘴之外,他们再也不想多说什么。这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倒是金仁贵还忍不住继续说道:“当下不知道中央怎么定义淮河,淮河所在位置十分重要。若是中央能先把淮河流域给疏通一下,完善淮河流域和京杭大运河的水路,让淮河的清水降低河道,那才是最起效的作用……”
  研究京杭大运河疏通的许国栋还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和几句,陈不疑与雷俊辰则是成为了非常好的听众,也就是说让讲话的人感觉自己所讲的内容受到了重视。但是在陈不疑和雷俊辰看来,这位金仁贵大概也就是一位淮河水利专家,在政治上主动合作的可能大大降低。
  水利会议开了五天,五天之后会议结束。陈不疑和雷俊辰都私下接到留下来的通知,最后他们看到主持会议的并不是圣上韦泽同志而是水利部长,心里面都有些失落。在与会的上百位同志中,九个人被留了下来,许国栋就是其中之一。而金仁贵则和其他人一样踏上了返回原单位的路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