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655

  想了想,王明山最后做了一些针对果阿地区的安排。首先就是给他的长子又添了一部分钱,贷款买了另外一艘两万吨的铁矿石运输船。从欧罗巴银行的分析中,意大利对于果阿地区的高品质铁矿非常重视。在欧洲局面日渐紧张的现在,意大利自然也希望拥有强大的重工业能力,对于果阿优质铁矿石的需求日渐高涨。
  王明海还让格蕾丝女侯爵劝说她所在的意大利银行,尽可能把更多钱投入在石油以及化工产业上。民朝旗下的欧罗巴银行作为背后的黑手,也能这两大产业的发展中获取大量利润。
  两件事安排下去,王明山把退休申请收起来,开始等待果阿的消息。他这个年纪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丝毫再进一步的机会。年轻人其实早就希望王明山这个六十几岁的老东西赶紧滚蛋。只是限于王明山是货真价实的开国老兄弟,这才对他没什么办法。只能等着制度自动清扫王明山这样的老家伙。
  1905年4月1日,3B铁路沿线的国家全权代表都抵达柏林。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皇帝实在是不想陪着中二中年犯傻,匈牙利国家主席不想被德国皇帝出言挑衅。然而中二病还有个好处,真的面对成年人的无视,他反倒就忍了。此时的皇帝威廉二世又热衷于设计新型德国战列舰,所以他只是简单的出来签署了3B铁路协议书,就急不可耐的离开会场去继续绘图大业。
  虽然这做法真的够中二,不得不说的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大松了口气。中二病有时候还就这点好,当大家都认为中二病者在关键时刻会闹出个大新闻的时候,他们反倒消失了踪影。基于大家对中二病的恐慌,大家庆幸之余甚至忘记了这种举动的失礼。
  这帮真正管事的人立刻就3B铁路的细节进行了商讨,民朝这边确定能够在年底前完成保加利亚部分。至于铁路货物管理方面虽然麻烦,大家也愿意进行商讨。过境费用比较固定,都好商量。倒是各国在国境人员的管理方面比较麻烦,理论上3B铁路主要是用在石油通道上,但是大家都能理解未来必然存在大量人力移动问题。
  细节问题都很繁琐,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往往突然出现些新问题,讨论时间格外长。经过三天闭门会议,大家才算拿出了一个章程。北线问题就在于匈牙利的“善意”,为了得到匈牙利的善意,别的国家也得拿出善意。套在匈牙利脖子上的绞索被换成了缎带。即便匈牙利方面非常不满,他们的年轻外长倒是够冷静,做了最大程度的争取之后还是认同了条件。
  把协议拿在手里仔细阅读,王明山看到匈牙利周边各国除了俄国之外已经恢复了以前对匈牙利产品的进口,特别是葡萄酒。就匈牙利内陆国家的局面,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并不太可能。在这么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想翻身就得等机会才行。
  匈牙利的问题搞定,果阿的问题也有了结果。葡萄牙人面对现实选择妥协,占95%股份的合资公司拿下了果阿所有矿产的探矿与开采权,葡萄牙人只是按吨收一个费用。王明山立刻给儿子拍了个电报,告诫儿子,“别人赚到多少钱你都别眼红,只要专心搞好你的运输就行。人家挣出一个金山来,我们依旧死死吃定自己的本行”。
  和这两件相比,王明山最不担心的就是格蕾丝那边的事情。而且事情发展也如王明山的期待,格蕾丝说服了她所在的意大利银行的股东们,把全部资源都投入到石油与化工里面。欧罗巴银行则实际控股这些公司旗下的石油以及化工产业。
  王明山原本计划自己要坚持一年多两年,以当下的局面看来,他只要坚持半年即可。怀着这样的心情,王明山又把退休报告拿出来。在位看着威风八面,但是退休也有退休的好处。就在王明山观察事情的发展,盘算何时递上退休报告的时候,他在泰晤士报看到了一篇对姚浜的独家访谈。访谈上连“嘿嘿嘿”的对话都给写上,让王明山看得咋舌不已。
  泰晤士报包藏祸心,用非常轻佻的方式写报道。然而姚浜的谈话内容包括“要不是韦泽都督推行的和平政策,我们现在的选择也许会更多”,“对于那些不老实的邻国,我们自然要对他们进行打击”。
  王明山看到那几段的时候,对此的评价是“你是真没当过官啊”!
  这样的嘲讽王明山自己都没记住,因为他看到泰晤士报上面写了一段,记者问,身为哲学家的韦泽都督喜欢看什么书。姚浜答道,“都督是个哲学家也是个历史学家,听说他还看过金瓶梅,嘿嘿嘿”。
  看到这里的王明山最初是觉得自己眼花了,等确定自己的翻译没错之后,暴怒的他一把将报纸给撕了。
第557章
昨日重现(十六)
  “都督还没委任山陵使,姚浜居然给自己建了个陵园。了不起!”在北京的官员们只谈泰晤士报访谈里面的这个内容。
  金瓶梅什么的无一人提及,大家都不傻,私下开开都督的玩笑是可以的,公开对都督放如此恶劣嘲讽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呢?知道此事的官员们已经没人认为姚浜还有继续留在位置上的价值。从各种渠道确定,政治局委员们已经放弃支持姚浜,甚至那些曾经支持过姚浜的中央委员至少也选择了闭口不言。
  韦泽并不在乎姚浜的进退,出了这样的事情只是让原本只能干一届的姚浜早些下台而已。在有姚浜参加的常委会议上,韦泽只是说了一句“我们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大家都没想到韦泽都督竟然宽容大度到如此地步,很多人怀疑韦泽都督是要当众处置姚浜,并且狠狠这个家伙一个羞辱。既然都督宽宏大量的不说什么,大家当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梓炀先申请到了发言权,然后站起身大声说道:“姚浜同志太轻佻!仅仅是这一条错误就该先停止姚浜同志的工作。”
  说完之后梓炀就坐回了椅子上。如此发言是梓炀精心准备过的,他身为总理没资格对还没被彻底打倒的姚浜说过份的话,但是梓炀坚信姚浜停职也是必然,所以他不妨把最低限度的要求说出来。如果后面的同志跟进加码,梓炀就可以跟着走。万一真有人不开眼的要挺姚浜,梓炀可是做好斗争到底的打算。
  事实证明谁都不傻,如此合情合理的说法一出,韦泽与姚浜之外的常委们都表示赞同。稍微投了个票,以八票同意一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停止姚浜所有职务的决议。等这个投票结束,外交部长瞅了瞅如同斗败公鸡般的姚浜,开口说道:“我们是公布免除姚浜同志总书记的党内职务,还是请姚浜同志自己宣布辞去总书记职务呢?”
  暂时没人吭声,外交部长提出的建议非常正确,但是这个建议是不是该由外交部长提出,大家心里面都没底。沉默了一阵,就在外交部长准备提出投票决定的时候,就听姚浜用颤巍巍的声音说道:“我会自己宣布辞去总书记职务。”
  这声音听着好可怜,但是无一人为之感动。即便是常委里面最不喜欢韦泽的人对姚浜也没有丝毫同情,至于那些始追随韦泽的常委,内心里面对姚浜的厌恶已经无以复加。
  “但是我有话要讲。”姚浜竭尽全力挺直腰杆,压抑住声音里面的颤抖开始为自己做辩解。辩解的内容自然是绝无说过都督看金瓶梅的事情,这是泰晤士报的谣传。
  等姚浜讲完这个他认为是最关键的部分,就听沈心冷冷地说道:“你到现在还没明白问题在哪里!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至少你的行动不得不让我产生一种怀疑,你认为外国报纸比党组织还要亲。你不敢对党组织里面的同志自吹自擂,就找外国报纸开始吹。我认为这是不可原谅的。这是根本没有立场的行为!”
  这话不仅让姚浜脸色大变,其他常委的脸色也都郑重起来。韦泽都督的组织生活里面有一项就是“自吹环节”,开张名义的告诉大家人人都有自吹自擂的愿望,所以大家隔三岔五就得在一起自吹自擂一番,把这种冲动发泄出去。姚浜总是表现对这种活动的轻蔑,但是事实证明他本人根本没有理解人性。姚浜好像真的认为自己是个圣人。
  当沈心给了姚浜致命一击之后,姚浜垂头丧气的不再说话,常委会议随即结束。其他常委离开,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看姚浜不动弹,干脆就拿了一叠稿纸给他,要他把辞去总书记的声明写好。
  磨蹭了两三个小时,姚浜看到始终没有其他人来找他,这才确定自己真的完蛋。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笔,准备写几个字。笔在信纸上随便画出歪歪扭扭的几道后,姚浜放下笔,大哭起来。
  办公厅的同志不是泰晤士报,办公厅主任看姚浜已经毫无用处,只能让办公厅的同志写了一个很简短的声明,然后请姚浜过目后签字。这个本该非常简单的过程拖了起码四五个小时才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姚浜貌似突然认识到党组织才是他该认同的人,跟祥林嫂般哭诉着自己的种种不易和经历的苦难。让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心里面无比厌恶。
  粘着泪水和鼻水的签字声明被送到了常委们手里传看,大家都感觉如释重负。全面给姚浜定性和批判其实不由常委们负责,当下的当务之急就是选出继任的总书记。召集中央委员会进行选举需要时间,而且很不轻松。
  梓炀脸上没露出特别的表情,心里面颇为感慨。几年前他就希望姚浜倒掉,而且坚信姚浜会倒。今天的“轻佻”二字产生的精准的打击让梓炀觉得非常开心,但是梓炀心里面却觉得有些警惕。尽管事情最终还是产生了梓炀希望的结果,然而整个过程却大不相同。梓炀本以为是与姚浜有矛盾的其他常委起来掀翻姚浜,他可没想到居然是姚浜自取灭亡。回想前总理汪海洋对姚浜的评价,梓炀感觉背后有些凉气。
  对前辈们的感慨还没结束,梓炀就被告知可以回去了。心里面带着不满,梓炀离开了韦泽所在的会议室。留在会议室里面的人将召开真正的顶层会议,这种顶层会议并不会让梓炀这样级别的人参加。
  政法委书记问:“都督,我们已经圈选出了后备人才,您这次为什么还要让中央委员会来选。难道姚浜这个教训还不够么?”
  “所有人最多只有两届任期,如果这次有人替补,这位替补同志的实际任期顶多剩下六年多一点。我认为这不是对那些候选同志负责任的态度。”韦泽回答的很爽快。
  “可是现在谁替补,谁就会考虑连任。我们……”政法委书记顿了顿,“我们的年纪可都大了。”
  不仅是政法委书记,其他负责选拔的常委们的也是这个态度。常委的年纪普遍超过中央委员,而且韦泽组成的遴选小组里面的中央委员们年纪也普遍偏大。担心自己没机会在下一代接班人的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是很正常的心态。
  “我对同志们有信心。”韦泽平淡地说道。这是他的真心话,在没有对中央委员会们进行大调整的局面下,上一轮就选不出一个像样的国家主席,下一轮肯定也选不出一个像样的。不让这帮同志出来走两步亮亮相,他们大概就真的认为自己很能干。正因为他们蹦出来了,才能让他们和大家知道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这么蹦达。这倒不是因为中央委员们都是大坏蛋,而是他们的工作本身就决定他们代表的注定是各部门各省份的利益。
  “都督,到现在您还这么护着他们。”沈心怒道。
  韦泽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合适。沈心毕竟是遴选小组的成员,若是让他有错误的感觉,后面的事情可未必有利。所以韦泽不得不开口解释,“我在教师会议上和老师们谈论教育问题,优秀的化学老师认为,学生们水平上升到一个水平之后的表现就是瞎编乱造方程式。这些方程式不是分子数量不对,也不是化学键不对,而是他们提出的方式不可能实现。很多事情都是同志们爬上了新高度之后还不懂,所以开始乱搞而已。我们这些同志要把握好自己。”
  这话实在是老生常谈,外交部长先是哼了一声,然后想说几句。然而政法委书记先开口了,“都督,我们抓的很多人都这么讲啊,我只是不知道新规矩,或者说是他们并不认为新规矩。但是法律这种东西万变不离其宗,故意侵害别人的利益,把别人的利益想方设法弄到自己口袋里面,这本就是犯法的。”
  韦泽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觉得有些意外。“所以说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变小孩变女人变老太太,本质都没变。可是表面上却变得完全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有火眼金睛。但是!但是!我们不是唐三藏,我们是孙悟空。唐三藏是人民,这个西天取经的事业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大业。之所以请大家来参与到选拔未来党和国家领导的工作,就是要我们这一届一届的孙悟空站出来,为我们的事业保驾护航。”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不语。韦泽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与众不同,但是真的沿着韦泽看问题的角度走下去,悲壮感觉的背后又让人忍不住生出一种希望来。正因为孙悟空领着队伍渡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西天取经的伟业不也完成了么。若是之后的八十一任国家领导人都能合格,民朝也能渡过八百年的国运。
  “都督,这段话你要写下来。等我们选完之后,挂在墙上。出了这么大力气,我们若是没有个纪念可不行。”政法委书记笑道。
  “没问题。”韦泽爽快的答应下来,“不仅这段话我要写篇文章,我还写首诗赠给大家。”
  “哦?!”所有人都惊喜莫名。韦泽都督极少写诗填词,但是有感而发的诗词无一不是煌煌焉有王霸之气,例如沁园春雪,例如韦泽都督去西北时候写的忆秦娥娄山关。
  然后韦泽拿起笔,刷刷点点写了,接着修改几字。大家连忙开始传阅,就见纸上写道: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不管别人怎么想,沈心大喜。都督这首七律里面的杀气可不是一般的重。
第558章
螺旋(一)
  姚浜宣布辞去所有职务之后,英国情报机构发现所有民朝官员对于和外国接触的事情都紧张起来,还是非常紧张。泰晤士报的事情不是英国情报机构整出来的,而是泰晤士报自己的选择,英国都很意外竟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英国情报部门可没有傻乎乎的欢呼“我们可以掀翻民朝国家主席”,递交的机密报告中评价道“民朝内部的压力极大,看来民朝从帝制转向共和制的道路非常危险”。
  英国上层不敢插手民朝事务,至少现在完全没有插手民朝事务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在1905年6月1日,也就是民朝的儿童节。一艘德国军舰下水。这是一艘标准排水量一万六千吨的战列舰,与英国传统的五炮塔不同,德国军舰采用双联三炮塔。德国人当中不乏亲英媚英或者被英国人买通乃至控制的存在,这艘战列舰的布局令英国海军大吃一惊。
  一万六千吨的排水量在英国只是二级战列舰,然而燃油锅炉、蒸汽轮器动力系统,此时正在英国船台上赶工的无畏级战列舰两大技术要点,这艘拿骚级战列舰全部具备。民朝海军军舰的持续高航速困扰了英国十几年,然后英国人一朝顿悟,总算是用不断发展的蒸汽轮机解决了问题。现在貌似德国人也顿悟了,英国人当时就感觉不淡定了。
  德国人并不知道英国人内部的评价,即便知道了也未必就真心高兴。拿骚级战列舰的生产类似德国参谋本部的建立,在当年是强势人物脑洞大开的结果。老毛奇把德国当时能集结起来的最新战争思路捏合到一起,最后创造出了参谋本部这个无比新潮的玩意。拿骚级也是如此,甚至在军舰下水的现在,德国内部也是争议不断。
  拿骚级战列舰把抄袭自英国与民朝的东西以德国人的脑洞进行了组合,在德国的现在,非洲政策让德国人感觉非常困惑,引发的内部动荡远比战列舰来的更大。
  德国殖民非洲与经营非洲的很多理念与手段也来自英国与民朝,多哥、喀麦隆、纳米比亚等地都不大,资源倒是挺配合。德国本身的经济危机,还有民朝征服北美的时候,一大票移民美国的德国人跑回德国。最后的结果是大票德国人跑去非洲,把民朝开发非洲的手段给用了一番。
  以德国人的古板,以及多哥、喀麦隆当地部落的先进,现在当地以德国教育标准的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多,大票黑兄弟成为了城市工人或者农村的农民。多哥与喀麦隆当地的步兵学校里面每年都毕业两百号初中文化的黑兄弟,得到消息的德国中央政府惊呆了。他们完全没想到当地的德国殖民当局接到了抄袭自东非行政区的政策后居然玩真的。
  “就让这样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吧。我们得知东非行政区已经拥有四十万正常服役的治安军,我们的殖民地如果有这样规模的军队,未来的非洲争霸战会多么有利……”
  “难道你们要创造黑色的德国人么?!”
  ……
  截然相反的理由都被拿了出来,还各有足够说服力,中二皇帝威廉二世对此感觉非常为难。在中国明朝时代抵达中国的欧洲人都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等到中国清朝乾隆时代,英国人大规模到中国,发现中国在野蛮的满清统治下已经很糟糕,大烟战争之后,他们就开始嘲笑中国是黄种人。黄色在欧洲被认为是贪婪、尖酸刻薄的颜色。只是因为黄色在中国看来是尊贵的颜色,所以才被中国接受。
  当民朝崛起之后,中国在五十年中就重新成了几百年前欧洲人讴歌的那个强大、富裕、文明的伟大国家。于是乎,中国人其实是白种人的说法再次成为欧洲主流看法。特别是中国的江南美女们远比欧洲女人白得多,身上还没有那层金毛。让欧洲人更认同了这种说法。
  所以热衷于种族论的中二皇帝威廉二世感到非常困惑,如果强大就是高贵的证明,而高贵是一贯的,那么百年来的中国到底是高贵还是低贱呢?假如非洲未来也发展起来了,那么非洲人到底是高贵还是低贱呢?欧洲文化难以摆脱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都不是基督教文明,而中国二十多个世纪以来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更让德国皇帝发觉自己的理论难以自圆其说。最近这位德国皇帝还读了不少有关科技的书籍,德国进化论者比较支持非洲是人类发源地的说法。一想到自己的祖先居然有可能是几万年前的黑人,白色皮肤也好,黑色皮肤也罢,都仅仅是为了适应非洲天气而演变的结果。威廉二世就觉得脑袋疼。
  就在德国皇帝心中倾向于强化非洲的建设,却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时候,侍从官带进来了消息,“意大利殖民军队已经和埃塞尔比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趁着大家都被这个消息吸引的时候,威廉二世看着非常随意地说道:“姑且先继续强化对非洲的投入。派遣一名信得过的军人去当喀麦隆等地的司令。派遣军事观察员去非洲!”
  这命令让周围的人都放心下来,非洲此时已经能建造5000吨的商船,这是德国人的功劳,也是德国拥有的生产能力。不管对殖民地是个什么看法,喀麦隆当地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拉进德国与英国的差距。这对德国绝对是好事。于是大家都借着威廉二世的表现就坡下驴。
  在军事上,德国参谋本部任命在德国征服非洲殖民地的战争中表现出色的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为喀麦隆总司令。政治上,殖民部则邀请在德国因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而大获成功的马克思·韦伯教授为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设计管理模式。虽然马克思·韦伯教授在德国内务部名单上,但是连德国内务部都大量借鉴马克思·韦伯教授在社会管理学方面发表的精彩文章和理念。
  文武两方面的人才都没拒绝官方的态度,但是他们的决定并没有引发丝毫反响。此时爆发的意大利与埃塞尔比亚的战争吸引了欧洲的眼球,意大利王国算是欧洲最年轻的国家,而埃塞尔比亚在世界上都算是古国,还是个基督教国家。这两个国家的战争至少很有看点。
  王明山的长子看着码头上的工人正在往他的船队上运东西,旁边的意大利人正在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我们一定能胜利!”“我们能胜利么?”这位意大利人的话就在这两者之间往复徘徊。
  意大利人准备征服埃塞尔比亚的行动在意大利国内引发了很大轰动,双方在几年前意大利人登陆厄立特里亚后就开始与埃塞尔比亚展开战争。中国人对非洲本地势力一直很尊重,不管是对埃塞尔比亚或者南部非洲承认祖鲁人的王国都一样。所以意大利人其实也很紧张,就如旁边这位一样,他当然希望意大利在非洲开疆拓土,却又担心民朝插手。毕竟埃塞尔比亚就在东非行政区边上,一般来讲,大家都认为这里该是民朝的势力范围。
  王明山的长子对此没什么兴趣,他老爹王明山和他意大利小妈对此的评价是“战争只会促进意大利的运输业发展”。事实上王明山的长子关注的是意大利政府近期吆喝的内容,意大利政府要让意大利钢铁业快速发展起来,这就让优质铁矿运输的买卖变得极好。虽然王明山的长子没有介入印度果阿地区的矿产输出,但是果阿地区的矿产输出也不是意大利人可以介入的范畴。矿产运输船队更不是意大利人可以介入的领域。
  “我们想入股您的航运公司。”意大利人说了一圈之后,最终说出了心里面的想法。
  “不行。”王明山的长子几乎是本能的表示反对。
  “为什么?”意大利人很是不解。
  王明山的长子没有立刻回答,他的船队此时已经从最初的两艘船变成了四艘,他的那些有深厚背景的朋友们弄到了钱,几乎是半强迫的入股这家航运公司。现在这四艘船的确看着在赚钱,但是这四艘船往返一次就能运6万吨铁矿到意大利。即便按照55%的含铁量,一年也能炼钢40万吨,再增加船队数量的话,很可能就出事。
  结果一周后,王明山听了儿子的说法后果断告诉儿子,“你去告诉那个意大利人,他要是能出够建造一艘新轮船的钱,就可以容许他入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