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655

  懂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之后,韦泽的部队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不再对很多自然现象抱有神秘感。作为这种变化的代价,外面的人是越来越看不懂韦泽的部队。
  林凤祥理解不了火药闪燃的原理,那么他就无法理解韦泽的部队为何要把火药弄成糊之后烤干,烤干之后再用特别的机械把火药块碾碎成小药粒。最重要的是,由于韦泽制造颗粒火药的时候向水中掺了蛋清的事情并没有被外面的人知道,所以林凤祥更不能理解为何韦泽用点水把火药搅拌一下,就能制成挺结实的块状物。火药本身其实挺缺乏黏合性的。
  即便是亲眼见过了韦泽的火帽枪,知道火帽被捶击之后就会发火。但是火帽里装了什么,为什么那东西会在打击下发火,为什么那玩意在下雨天也能正常发火,林凤祥依旧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火帽枪为何就能让颗粒火药更有效的燃烧。
  正是这种种天差地别的知识差距,认识差距,林凤祥只知道他从韦泽这里看到的。或者说,他只知道韦泽让林凤祥看到的。可林凤祥却不可能知道韦泽的火枪队甚至能够在小雨天里依旧正常使用火枪来作战。如果林凤祥知道韦泽其实很认真的在考虑这种战斗的话,他会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吧。
  而对于韦泽来说,在技术扩散上的担心,已经成了他非常不安的事情。韦泽到现在为止所展现的技术,欧洲都已经有了,并且应用在火器上。一旦洋鬼子们看到韦泽手里有这些技术,他们只怕就敢卖同等武器给满清政府,这可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且这年头即便是林凤祥这样的优秀人才,对韦泽来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猪队友。一旦技术敢扩散到林凤祥那里,韦泽很担心要不了多久就能扩散到清军那里去。所以韦泽防备林凤祥的力度其实不亚于对清军的防备。
  不过这样时候也快结束了,韦泽认为自己一旦攻下扬州附近的江北大营,就让林凤祥回来守扬州,那时候韦泽还可以继续回到淮河以南继续经营淮河防线。江南那边完全可以交给林凤祥他们处理。只要韦泽守住淮河,太平天国就有稳固的兵源与粮食产地。
  这次韦泽在运河里头乘船的时候没有晕船,运河里头的水没什么波动固然是原因之一,清军的配合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总参谋长,前面有清军出没!”
  “总参谋长,清军两千列阵。看情况,清军五百,还有一千五百是当地团练。”
  “总参谋长,我军已经全歼清军。怎么处置俘虏?”
  “总参谋长,清军已经都枪毙了。团练们一人给留了条裤衩,都已经放了。”
  这样的报告几乎隔一天就有一次,打仗的时候韦泽也能下船在总参谋部指挥战斗,至少也是在那里等待消息。根据抓获的清军将领的供述,韦泽夺取了淮安之后,咸丰就下旨,淮安以南的各地清军都要组织部队,遇到太平军就要作战。这旨意中有着极为强硬的部分,说只要太平军经过的时候,当地清军没有与太平军作战。不管是什么原因,咸丰都会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决当地官员。
  此时皇权还没到崩溃的地步,咸丰皇帝既然这么下令,地方上的官员哪怕是吓得尿了裤子,哪怕是吓得痛哭流涕,但是他们也得想办法装着自己执行了这道命令。至少他们得按照官场的规矩去糊弄咸丰皇帝。
  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虽然孔子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屁话,但是这就是满清朝廷的态度。
第76章
东进序曲(八)
  “那就是清军的江北大营么?”韦泽问道。在瓦窑铺,韦泽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之后说道。
  立刻有参谋答道:“总参谋长……齐王,那还不算是江北大营。清妖的江北大营在扬州城西南,瓦窑铺这边是清妖为了围攻扬州城修建的堡垒。”
  韦泽本来不想总参谋部里头出现官职的影响,所以他才坚持让大伙称呼韦泽的在总参谋部的职务名称,而并非韦泽的王爷身份。不过此时接近了天京城,维持总参谋长的称呼就不太合适了。总参谋长是韦泽自封的,而齐王才是太平天国授予韦泽的“正式编制”。韦泽在天京城这边就必须使用齐王的称号。
  虽然也知道有长垒这种玩意,不过韦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防御设施。长垒乃是用土垒成,高度到普通人的胸口处。在长垒的出口设有拒马,木栅栏之类的设施。之所以弄成这样,是为了方便火枪手们把火枪架在长垒上进行射击。而且在长垒上比较低的位置上也有些孔,可以用火枪从里面伸出去向外射击,也能把长枪从这些空洞里面探出去刺杀靠近长垒的敌人。这当下这种冷兵器与火枪同时存在的时期,倒是一种颇为有效的防御方式。
  根据太平军得到了情报,清军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筑了这种长垒。他们利用这种玩意堵住太平军的关键道路。而且清军的兵力也在长垒围成的据点里头驻守。
  “我怎么看都觉得这玩意扛不住炮击。”韦泽又用望远镜看了一阵,这才说道。
  “齐王,就这长垒遍能防御住太平军,属下也觉得甚是不解。”上行下效,阮希浩说的比韦泽更直接。
  总参谋部一直不是很能理解为何在天京城的太平军解决不了南北大营,虽然天京城的太平军武器装备的确不如韦泽的部队,但是他们有安徽提供的粮食供应,部队总数近十万,竟然没能解决近在咫尺的南北大营。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韦泽一直不敢询问东王杨秀清,为啥不派兵把江南江北大营给踹了,此时见部下们自信满满,他又担心属下过分小看清军,连带着连东王杨秀清都给小看了,所以韦泽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大伙攻打一下这个瓦窑铺,看看清军的长垒有怎么样的防御能力。”
  “这个自然。我们十四军打仗什么时候不是非常谨慎。”雷虎立刻说道。
  其他几名军长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没想到雷虎现在就这么开始请战了。
  “你想去,就让你去呗。”韦泽笑道。
  扬州西北的瓦窑铺虽然名叫铺,实际上比寻常的镇子还大出去不少。扬州除了盐商出名之外,瓷器制造业也颇为发达。虽然瓦窑铺以前或许烧过瓦,可现在早就是大量的瓷窑。
  守卫瓦窑铺的清军守军是江宁将军托明阿部下的游击熊启。他第一次得知太平军南下的消息乃是8月8日,托明阿说有一支粤匪部队顺着运河南下。除此之外,就再也没了其他内容。熊启既没接到怎么防御的命令,也没接到如何迎战的消息。
  而太平军明显没给熊启留下思考的时间,8月10日,太平军已经抵达瓦窑铺外。作为游击,熊启也有资格分到千里眼。仅仅是能够用千里眼能够看到的粤匪就超过五千之众,至于够影影绰绰看到的后续部队更不知道有多少。熊启手中不过是两千人马,怎么看都不是粤匪的对手。
  眼瞅事情不对,熊启游击眼珠一转,就想出了办法,“来人,命那些团练出击!”
  “大人,那些团练能顶事么?”熊启游击的命令遭到了副将的质疑。
  “你觉得我不知道他们不顶用?”熊启游击反问道。
  这么直率的回答有着极大杀伤力,副将登时就闭嘴不再质疑熊启游击的命令。
  瓦窑铺的团练有七八百人,乃是镇里头的有钱人出资组建的部队。这支团练部队上下都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花钱组建这么一支武装力量,目的不是打太平军,而是防着清军。扬州是天下皆知的富饶之地,清军的江北大营自打建立以来,与太平军的交战不算多,主要精力都放在搜刮地方上上。
  得知清军命令他们前去与太平军接战,这支团练自然是不肯。熊启根本不要与这支团练讲理,他乜斜着眼睛看着团练的头子,突然冷笑一声,“哼哼!你们敢抗命不遵?来人,把他们押到前线去!”
  清军两千人马早就集结起来,团练们不过七八百人而已,因为来的匆忙,很多还没带武器。清军火枪刀枪皆在手中,片刻间就把团练们给抓了起来,强行推上前线。
  “熊大人,让他们上阵也没用啊!”副将忍不住再次提醒道。两千清军都摆明了顶不住太平军的进攻,这七八百毫无战意的团练能顶什么用?
  熊启游击恨铁不成钢的瞪了自己的副将一眼,他没好气的命道:“来人!烧镇!”
  听到这命令,副将如同受惊的狗一样蹦了起来,“大人,你这是何意?”
  熊启答道:“这是何意?命令下头的人一面烧镇,一面喊粤匪杀进来了。然后我们所有部队立刻往南边跑?”
  副将毕竟是跟着熊启游击颇有些日子的合作者,听了完整的命令之后他也不再反驳,而是在心中大赞熊启游击办事英明果决。
  清军若是自己跑路,太平军从后面追杀起来,只怕是没几个人能跑得了。若是烧了镇子,同时喊着粤匪杀进来烧镇。那帮团练们情急之下只怕根本没空分辨,若是粤匪真的追进了镇子,团练们为了保卫家乡就会与粤匪死战。有团练在后面“帮清军断后”,清军就能撒丫子向南边的江北大营安全撤退。
  知道了熊启游击的妙计,副将再不多话,他带着人就出去按照熊启游击的命令去办事。见到副将离开,熊启游击立刻命令亲兵们赶紧带上他从瓦窑铺搜刮的金银先走。
  “你等不用等我,赶紧先走。我这边的事情一旦办完,就立刻快马去追你们。所以你等一定要走大路。听到了么?”熊启游击神情严肃的命道。
  “遵命!”亲兵们立刻奉命而去。他们不要别的,只是把金银分成数份,一人双马,金银放在后面马匹的背上,十余人骑着三十匹马开始南下。
  等出了镇子,有比较忠诚的亲兵很不解地问道:“大人为何不与我等同走?他既然要指挥撤退,身边没有我等护卫怎么行?”
  有些心思机敏的清军听了这话之后差点笑出声来。熊启游击留在瓦窑铺的确是为了指挥清军撤退,不过若是清军撤退不及,那熊启游击立刻就要快马加鞭的南下,与携带金银的清军汇合之后一起快速南下逃命。至于那些清军,反倒是很好的吸引太平军的诱饵。
  若是这些携带金银的亲兵跟着熊启游击一起南下,这些亲兵携带着沉重的金银走不快,若是事情到了必须快速南下的地步,那熊启游击只能抛下钱财先保命。事情真到的这地步,熊启游击这一年来在瓦窑铺横征暴敛不等于白费了么。
  不过这种事情自己明白就行,虽然有人捂着嘴偷笑,却没有一个人对此做出任何解释的。亲兵们都是骑马,即便不是快马加鞭,没过多久也跑出去了数里。此时扭头看向瓦窑铺方向,只见数到黑色的烟头已经从瓦窑铺镇内升起。
  他们又跑出一里多地,远远见到大队的清军从瓦窑铺南路冲出,顺着大路向这南边的江北大营方向奔来。
  雷虎真的没想到清军居然能撤退得如此干脆,他的确非常谨慎的摆开队列沿着大路向瓦窑铺进攻,有长垒阻挡,他也看不到长垒背后发生了什么。唯一能够确定的乃是长垒里头有很不小的变故。
  等到瓦窑铺里头浓烟滚滚,雷虎反倒更加小心起来,部队进军的速度更加慢了。反正清军背后的镇子都着火了,相比是内部发生了什么大事。既然胜券在握,何不更加从容些,这样也能在战斗中少折损些兵马。
  等雷虎的部队逼近长垒之后,长垒后面乒乒乓乓的有人开始放枪。十四军早就有准备,部队没有蛮干,而是先用排枪在远距离的齐射来试探敌人的火力点。确定了敌人的火力点之后,炮兵才开始试射、校射,用火力清除敌人的火力点。
  这个过程之后,部队就该一面压制被摧毁的火力点两旁的敌人火力,派部队进行猛攻打开的缺口。没等部队这么干,侦查员就前来汇报,有大股清军从镇南逃窜。
  雷虎的眉头紧皱起来,大股清军南逃,那么留在镇中的应该是阻击部队。这是什么样的清军能够做到舍己为人,把自己留在战场上,让战友安全撤退呢?
  不应该有这样的清军才对!
  可此时长垒后面的清军即便遭到了火炮的猛烈杀伤,却没有放弃抵抗的意思。对这么异样的局面,雷虎已经完全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雷虎的确是够稳重,在这等不知敌情的情况下,他下达了命令:“按照原先的计划继续攻击!”
第77章
东进序曲(九)
  “雷军帅,你的确是够谨慎!”韦昌荣的打趣地说道。这话一出口,众将哈哈大笑,整个参谋部里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雷虎没有生气,更没有恼羞成怒。他只是很无奈的大声说道:“我事先可没想到清妖狡诈无耻到如此地步。这可真的是开了眼界!”
  “你要是没有那么谨慎只怕就不会弄成这样。”阮希浩忍不住说道。如果雷虎没有那么谨慎,见到清军大队向南撤退,立刻放弃进攻瓦窑铺,全力追击撤退的清军,那无论如何都会有些斩获。
  “话不能这么说!”韦泽立刻表示了反对,“我们不能指望清军永远都是这个德行。即便清军永远都是这个德行,我们的对手多了去了。大家看过世界地图,咱们中国在全世界才占多大点地方。以后咱们要征服四海,威加九州。要打败的外国多了去,不少外国人其实挺能打仗的。”
  总参谋部里头的人都是刚相信了地球是圆的,大家也没见过火车、轮船,自然想不到怎么才能对万里之外的地盘实施远征。韦泽的话不管在工业国家的人听来是多么的威风八面,在农业国,大伙更把这当作是一种鼓动而不是事实。
  倒是雷虎丧失战机的事情,更能刺激大伙找出理由的热情。所以韦泽试图给雷虎结尾的尝试没太大效果。
  柯贡禹也插话进来,“我们和江北大营没怎么打过交道,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这个德行!”
  雷虎也不希望自己的这点子小错误被人反复提及,他没好气地答道:“江北大营的清妖老窝还是在江北,他们就算是跑能跑到哪里?跑到长江上去?”
  见雷虎真的有些恼火了,众将也知道不能再开这个玩笑。一年多前,雷虎在长沙城下吃过亏,那时候看着雷虎红着眼睛吆喝着要报仇的模样,可没有哪个将领敢在那时候开雷虎的玩笑。大家这次忍不住说笑,实在是因为战斗过程太过于莫名其妙。清军逃跑的时候设计的极为巧妙,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部队刚到扬州附近作战,雷虎出于谨慎,在局势出现变化的时候采取了很保守的应对措施。这种种局面阴差阳错的交织在一起,导致了雷虎进攻瓦窑铺的时候,当地的团练一直在抵抗。等雷虎解决了团练之后,清军早就跑的无影无踪。
  如果仅仅这样,大伙也不会觉得这事情有多可笑。部队解决了团练,占领了瓦窑铺,帮着当地百姓扑灭了大火之后,发现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团练,原本最防备的对象都是清军。可没想到被清军生生的摆了一道。造成了太平军与团练们死磕的结果。
  太平军战斗力强悍,团练们战斗水平很差,交战中倒没什么伤亡。而清军巧妙的设计之下,团练根本没空与太平军打招呼,谈条件,就被迫与太平军交战。团练毕竟不可能相信杀过来的太平军,出于保卫家园的目的,团练抵抗的很有韧性。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想打败太平军,而是乱放枪,导致了比较谨慎的雷虎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后团练纯粹是被雷虎的炮兵打死打伤上百号人,心理上实在是撑不住,才全军逃窜。即便如此,他们也拖住了雷虎将近半个时辰。清军就是趁这个时间彻底拉开了与太平军的距离,从而逃窜的。
  “下次打仗的时候,还是以歼灭为主。我再也不想单独打了,咱们再上,就上两个军!彻底包围长垒!”雷虎懊恼地说道。
  “打这种长垒都是一点突破,两边展开包抄。咱们这才多少人,没那么多兵力彻底包围的。”作战参谋长阮希浩说道。
  韦昌荣连忙替雷虎说话,“这次战斗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夺地,攻下瓦窑镇,就到了扬州城下啦。这是场胜仗!这是场胜仗!”
  这的确是场胜仗,哪怕是过程再憋屈,结果却是很好。韦泽笑道:“雷军帅拿下了瓦窑铺,参与救火的过程中保证了部队纪律,与当地群众也解开了各种误会。我觉得打得不错,如果非得说这里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我们队清军与地方上百姓之间的关系了解的不够,所以才在判断上有了偏差。所以这次我们先进扬州,对于之后的战斗且不用那么着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