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55

  可从制度上看,张应宸身为军帅,还就得接受春官副丞相平胡侯吉文元的指挥。
  六合距离南京城比距离扬州还近一点,张应宸反复的拿着东王杨秀清发给他的文件来看,那上头明明白白的写着张应宸的名字。张应宸的心情越看越是激动,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体会,这道旨意是他与杨秀清直接的沟通。
  虽然觉得这件事最好还是先与韦泽商量一下,但是张应宸强烈的觉得自己没必要这样做。在张应宸看来,杨秀清发下这样的命令完全是没有搞明白前线的具体情况,没有弄明白韦泽的部队与太平军其他部队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张应宸能够让杨秀清弄明白的话,那么韦泽的部队定然会被杨秀清更加重视。理所当然的,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张应宸也能够得到更快的提拔。
  出于这样的想法,张应宸咬咬牙,提笔给杨秀清写了份奏章。奏章是按照他在总参谋部接受训练时候学到的作战报告的模式来写的。张应宸把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向杨秀清陈述了一番,他在报告的最后表示,张应宸所部从各个角度来看,战斗力都在吉文元所部之上,所以没必要让吉文元参战了。而且即便是参战,也请杨秀清考虑一下双方互相之间的指挥归属问题。
  写完了之后,张应宸终于壮着胆子把这份奏章给杨秀清发了出去。发完之后,张应宸本想给韦泽发封信,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安。把东王杨秀清发给张应宸的旨意抄了一份送给韦泽,张应宸继续等待吉文元派来支援的部队。
  等吉文元的部队一到,张应宸直接带兵出发。他没有选择按照计划进军仪征,而是按照杨秀清所命,直奔仪征西南的江心洲而去。张应宸觉得不管情况发展到什么地步,只要他能够打仗,能够打胜仗,那一切都好说。
  清军在江心洲北设了一个营地,有不到一千人在此地驻守。张应宸行军一日之后抵达清军营垒外,又是非常轻松的击破了清军的营地,全歼了这不到一千的清军。
  张应宸赶紧把俘获的清军军官,以及清军俘虏全部送往天京城。又写了一份送给杨秀清的奏折,告诉杨秀清说,他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要继续北上攻击仪征。
  此时天色已晚,张应宸并没有连夜赶路,只是派人连赶紧把奏折送去了一江之隔的天京城。有了上一份奏折的经验,张应宸觉得写第二封奏折的感觉就远比第一封的时候要好很多。
  天刚亮,张应宸刚睡醒,就被人唤醒。原来一水之隔的天京城里头的东王杨秀清下了旨意,要张应宸前往天京城里头接受命令。
  打了打胜仗,张应宸心里面非常安心。若是面对的韦泽,张应宸或许还得考虑一下自己打仗事后的指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是面对的是东王杨秀清,张应宸相信杨秀清是不会对这些细节一个劲询问的。命令部队再休整一天,张应宸高高兴兴跟着东王府的使者前往天京城。
  上次见到天京城的时候,张应宸只在城外看了看。这次能够亲自到了天京城,张应宸却觉得实在是大开眼界。如此恢宏的大城是永安城出身的张应宸想都想不到的。城内长长的街道,街道两边的建筑,都让张应宸根本无法想像。
  安庆是安徽的省会,比永安城要繁华太多,然而与天京城一比就根本不算什么了。张应宸是从来想不到,自己能在一座城里头连着走快十里地都没走到头的。
  到了东王府,张应宸被这宏伟的建筑给惊得一句话都不敢说。而此时东王没有回来,张应宸在门外等候。只等了一阵,远远就听到鼓乐之声。天京城的东王府外本来就没什么老百姓敢胡乱通行,此时更是在侍卫等的命令下,百姓们纷纷下跪。张应宸好歹是军帅,不用那么害怕,他只是在东王府的官员命令下跪下而已。
  过了一阵,只见一座巨大的轿子出现在张应宸的视野中。那轿子的豪华程度难以想象,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座缩小了的宫殿。这宫殿金灿灿,明晃晃,香喷喷。若是没有那四十八名抬轿的轿夫,就宛若天宫下凡一般的华丽。
  永安城出身的张应宸瞠目结舌的看着这四十八人抬的大轿,已经看傻了眼。他固然听说过排场,不过因为出身的限制,行军打仗讲得乃是效率而不是排场。在亲眼见到这四十八人抬的大轿之后,张应宸突然觉得自己以前见到的所有的东西都什么都不算了。
  见到张应宸这痴痴呆呆的模样,东王府的人说了句什么,张应宸是听而不闻。而太平天国只讲跪,不讲叩头。张应宸又是军帅,更是齐王韦泽麾下的将领。傻乎乎的盯着东王杨秀清的大轿看,对张应宸来说可不是什么罪过,顶多是看着挺傻。东王府的官员所幸也不说什么了。
  直到大轿消失在张应宸视线之外的时候,他才从敬畏中缓过劲来。又等了一阵,杨秀清传张应宸觐见。
  对着官员进了东王府,一见到坐在正殿中的杨秀清,张应宸立刻跪倒行礼。方才见到那轿子的冲击感依旧强烈,所以张应宸对待杨秀清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因为不用叩头,所以张应宸好像看到杨秀清的脸上有了一丝疑惑。
  然而这疑惑并没有维持太久,杨秀清开口问道:“张应宸,你知罪么?”
第83章
东进序曲(十五)
  “张应宸,你知罪么?”这句话从杨秀清嘴里头说出来,张应宸听的头嗡的一下,整个人都呆住了。因为过度震惊,他觉得自己仿佛被雷击一样定在当地,耳朵里头一阵阵的嗡鸣声,杨秀清的声音仿佛从极为遥远的地方传来,声音又细小又飘渺。
  不过张应宸毕竟是出生入死的军人,这种不适应的感觉消褪的比较快。片刻之后他就逐渐恢复了正常。可就这么一个很短时间内,质问张应宸的人就换了另外的家伙。张应宸并不认识此人,不过听次人所说的话完全围绕张应宸的奏章中所说的关于吉文元的事情展开。
  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严”。所以张应宸这就是以下犯上,在太平天国制度里头是要杀头的。张应宸一听这话,心里头大定。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理由。在太平军中,还真没有因为这个理由遭到惩处的人。至少在韦泽的部队中,这从来不是惩处人的理由。
  心里头一安定,张应宸就觉得自己很委屈。合着他立下了那么多功劳,包括昨天击破了江心洲附近的清军营垒的功劳就根本不算事,反倒是说了几句实话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孽。
  张应宸突然间鼻子一酸,眼圈红了,他喊道一声,“东王,属下委屈啊!”
  这一嗓子里头的确包含着极大的委屈,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让殿内的众人都是一怔。张应宸接着喊道:“东王!属下在齐王麾下,齐王经常对属下们讲,东王您乃是我们太平天国的第一人!为人公正、严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而且明是非,懂道理,什么都能看明白。属下并非对吉文元丞相不敬,属下只是在奏章里头说了实话。属下觉得比功劳,比能耐,属下都比吉文元丞相强,若是想打清妖,让吉文元丞相指挥属下,属下觉得不合适。所以属下这才在奏章上对东王这么讲。若是属下不用一定要归到吉文元丞相麾下,属下无论如何都不会这么说话!”
  这是张应宸的心里话,这么坦坦荡荡的直接说出来,杨秀清也好,负责质问张应宸的那个东王府的官员也好,都是愣住了,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特别是杨秀清,他刚看到奏章的时候大为恼怒。吉文元乃是林凤祥的重要副手之一,也是太平天国的老兄弟,西王的老部下。作为与西王结盟的东王杨秀清,更是需要赶紧把这帮人拉拢到手下。吉文元北伐失败的确是问题,不过这更多的乃是杨秀清战略上的问题。所以张应宸对吉文元的批评被杨秀清认为是对杨秀清的某种质疑。至少很可能是韦泽命令张应宸对吉文元等人发动的政治攻击。
  然而见到张应宸之后,杨秀清很敏感的觉察到,张应宸对杨秀清的崇拜与敬仰绝非是装出来的。也就是说,张应宸很可能不是对杨秀清本人有意见。而张应宸的那嗓子受委屈之后的呼喊,还有那番对韦泽对杨秀清的尊敬以及张应宸对整个事情的看法,都让杨秀清有些相信,张应宸只怕还真的如同奏章里头所说,的确是觉得吉文元不适合指挥张应宸。
  单纯的是觉得吉文元不适合指挥张应宸,与借题发挥试图攻击吉文元那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件事。杨秀清对此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是前者,杨秀清顶多骂张应宸几句,是绝对不能处罚张应宸的。若是有人对吉文元说了几句实话,杨秀清立刻蹦出来就处罚那人。杨秀清与吉文元之间到底谁才是权力的掌握者呢?
  负责指责张应宸的那名官员看杨秀清的神态,他已经明白杨秀清的意思。于是他换了比较温和的语气说道:“吉文元乃是丞相,你是军帅!你又何感如此说话?”
  一说起这军帅的身份,张应宸就更加不爽起来,在此情绪激动之下,张应宸答道:“属下虽然是军帅,那也是齐王从不给属下封官,而且齐王军中各军军帅名副其实,与那种领了五六百人就敢自称军帅的人大大不同。按照咱们太平军的军制,五卒为旅,设旅帅,一旅有五百二十五人;五旅为师,设师帅,一师计二千六百三十人;五师设军,全军共计一万五千一百五十六人。齐王麾下一军最少也有十旅,共五千二百五十人。属下一军有四师,共一万一千人。其他军帅带的兵在齐王麾下不过是个旅帅。他们就弄到了军帅,检点,将军。属下觉得那些人只怕还比不上属下呢!”
  这指责就显得过于直白,管封官的乃是东王府。这年头太平军里头的部队没什么特别的奖赏,所以给封个高官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倒是韦泽这种严格遵守军制的做法极为罕见。或者说是整个太平军种绝无仅有的。
  此时殿上再次沉寂下来,若是说道理,张应宸也未必完全没道理。更何况杨秀清听了张应宸的话之后,已经确定了张应宸的反应完全是个人行为。而杨秀清突然心念一动。这件事其实不太容易善了。
  不处罚张应宸是说不过去的,处罚张应宸也未必能够说过去。对于杨秀清来说,此时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升一下张应宸的官,然后把张应宸给调到杨秀清手下来。
  这在政治上是一种手腕。张应宸方才所说的内容让杨秀清有些吃惊,他固然知道韦泽在皖中建立起的势力,也知道了韦泽的战略构想,不过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韦泽。
  轻易的在一日内击破六合,一日内击破清军千人的营垒,这都是超出太平军其他部队的战斗力。张应宸带领了一万军队就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么韦泽麾下的三四万精锐应该是更加厉害。杨秀清虽然知道让韦泽不会把自己麾下的真正精锐交给林凤祥等三位丞相,但是他没想到韦泽手下的精锐竟然能够精锐到如此地步。
  张应宸这么冒头,就给了杨秀清极大的机会。杨秀清神色严峻地说道:“张应宸,你既然以为你比吉文元还要强,那我就给你个机会。你现在暂且归于我手下打仗。若是你真的如同你所说的那般能耐,你且放心,我绝不埋没你!若是你没有你说的那般能耐,那就数罪并罚!定然让你知道厉害!”
  听到了杨秀清的命令,张应宸万分激动,他自信满满地说道:“属下定然不让东王失望!”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韦泽那里,总参谋部的众将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韦泽闭着眼睛揉着太阳穴,沉默不语。
  韦泽当然知道张应宸的性子,不过韦泽万万没想到张应宸这好事的程度居然到了如此地步。为了显摆自己的能耐,张应宸是毫不迟疑的试图向杨秀清证明自己的能耐。
  杨秀清的这把戏玩的相当好。韦泽把部下们的官职压得很低,这在已经开始胡乱封官的太平天国中算是另类。在一个到处都是疯子的国度里,正常人才是疯子。按照道理来说,这已经是韦泽的错,而不是其他人的错了。
  再说,韦泽知道自家事,这么做的确是有私心的。越是培育起自己的部下,韦泽就越是不舍得把这些人分给别人。但是若是这帮总参谋部的人都得封了丞相、将军、检点,那这帮人对于功利地位的追求欲望肯定会大大增加。
  这年头官位含金量大大降低,丞相还好,将军还没有受到侵蚀,而检点是多如狗。例如最新的左前检点都到了三十五,就是说有了三十五个左前检点。这位三十五就是张应宸。
  韦泽顶多推荐丞相,可若是这帮手下有了自己的追求,那么他们绝对不会满足于丞相,他们也希望能够封王。能够给他们封王的,只有杨秀清。所以韦泽极力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可没想到的是,张应宸还是第一个打破了这个门槛。
  再向收回这些也是不可能的了。韦泽叹了口气说道:“我把话说头里,你们中间若是有人想投靠东王,那现在就说出来。东王知道咱们兄弟到底有多能打仗,那是一定会努力把咱们拆开拉拢的。”
  这话算是挑明了关键,大伙一个个目光闪烁,而韦昌荣立刻说道:“我说一件事,大伙的这身能耐的确是大伙自己苦练了。不过若是没有我四叔教,大家觉得你们得多久才能学到这些能耐?”
  兄弟们都沉吟不语,韦泽作为老师的确是给了大家引路。若是没有韦泽力排众议,强行向大家灌输那么多原来想都想不到的知识,大家伙也不可能到今天的地步。首先一条,大家看到月亮的时候是绝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满月,为什么会有半月的。
  “我觉得大家还是留下来的好!”韦昌荣带着些威胁的语气说道。
  “我愿意留下来!”柯贡禹第一个表态。
  一个接一个,总参谋部的人纷纷表态愿意留下。
第84章
东进序曲(十六)
  张应宸所部被东王杨秀清接掌之后,总参谋部的众将们开会的时候都是一脸的紧张。不管张应宸本人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故意或是有意,总之他已经不再归属于韦泽的麾下,而是成了东王杨秀清的直属部队。总参谋部的众将都愿意跟着韦泽继续干,大家在乎的已经不仅仅是东王杨秀清已经弄走了韦泽的一个军,而在于东王之后会怎么办。是继续从韦泽这里剥夺部队,还是到此为止?
  韦泽不再任由总参谋部的众将们自己制定作战计划,此时根本不适合任何与放权有关的行动。“我们现在继续作战,既然没办法实施两面夹攻,那我等就单独作战。”
  这话说完,没有任何人应和韦泽。原本总参谋部计划里面的四边形在东王杨秀清的管理下,转眼就只剩了右上角的一个点,占据了右上角扬州这个点的韦泽主力此时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原本韦泽在长江以北有极大影响力,不仅有张应宸的部队,还能有效调动吉文元的部队配合作战。
  现在这些优势条件都随着张应宸的行动灰飞烟灭。杨秀清已经直接命令吉文元所部与张应宸所部合并一处,两人各有一万部队,合并之后的两万多部队皆是齐装满员。掌握了这支部队之后,韦泽知道的消息是这支部队已经渡过长江回到了天京城。原本天京城就有三万精锐,有这两万多新部队加入之后,杨秀清直接指挥的部队数量高达五万多人。单靠这支军队,杨秀清只怕就能解决江南大营。
  柯贡禹乃是韦泽的铁杆,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齐王,东王这事情做的不地道,你现在还要这么供奉着他。你不觉得窝心,属下还觉得窝心呢!”
  众将心里头都是这么想的,有柯贡禹带头,大家目光灼灼的盯着韦泽。这视线里头固然有愤怒,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解。在平日里韦泽所说的东王杨秀清乃是一个绝对的明君,而且大伙都知道杨秀清乃是“天父附体”的人物。即便是大家不是真的信,中国对鬼神那种非常宽泛的态度也让大家心里头有些认同。所以杨秀清干出这等事之后,大伙的讶异感觉也是发自内心的。
  看着这帮家伙们的表情,韦泽心中大怒起来。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你们就没有在大型国企混过!”
  想在大型国企混的好,自己的能耐固然是第一位的,同时也得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整顿好自己的情绪。这些日子以来,韦泽也一直在考虑自己所处时代,也一直试图在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思考也有了些结果,不过结果并不乐观。
  韦泽现在生存在一个封建制度内,封建制度的特点就是一层层的权力完全被层层的特权阶层给把持着。工业化时代开启之后,社会制度逐渐向着工业化社会发展,其结果就是特权阶层逐渐被消灭。韦泽听说过一句欧洲政客的话,“民主就是不断消除特权的过程。”这话比那种“民主就是好啊就是好!”强出去太多。
  可韦泽所在的1854年,杨秀清就是拥有了无数特权的特权者。自打韦泽接上祁玉昌的线之后,各种消息开始不断传到了韦泽这里。韦泽不知道祁玉昌到底是情报的天才,还是别有用。关于杨秀清在天京城内非常“跋扈”的消息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其中一件事是以前杨秀清曾经对韦泽说过的事情。洪秀全把怀孕的宫女活活打死,杨秀清为了阻止洪秀全如此暴虐的行为,搞出了天父降临的把戏。先是斥责了洪秀全这种恶行,余怒未消的杨秀清勒令杖责洪秀全。目的是让洪秀全涨涨记性。
  而祁玉昌提供的消息中却与杨秀清向韦泽说的版本大不相同,首先就是这宫女一直没有被洪秀全临幸,就这么怀孕了。很明显,如果洪秀全认为宫女怀的是他的孩子,天王洪秀全喜当爹了。
  圣经里面就一个非常著名的喜当爹的故事,玛丽亚怀孕了,别人问她“谁干的!”玛丽亚就答道:“是耶和华干的。”
  如果洪秀全的这名宫女如此炮制的话,那么洪秀全就会出现一个弟弟或者侄子。这绝对不是洪秀全能够接受的事情。洪秀全最怕的就是有人这么搞一家伙。
  祁玉昌写这件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到的情报,这话里面还有点很那么阴险的暗示,看得韦泽忍不住摇头。
  这姑且不论,杨秀清要求杖责洪秀全的时候,北王韦昌辉等人也在。此时洪秀全已经被按倒,北王韦昌辉连忙扑倒在洪秀全身上,他请求“天父”放过洪秀全,杖责他韦昌辉好了。最后杨秀清还真的把韦昌辉拖下去打了一通板子。
  这消息并没有让韦泽多惊讶,混蛋领导他也是见过不少的。令韦泽惊讶的是,杨秀清到现在才对韦泽动手,这说明杨秀清对韦泽已经非常客气了。
  很明显,韦泽手下这群家伙们并没有这样的认知。他们还有些理想破灭的受伤感,这不能不让韦泽感叹,农业社会的人真的比工业社会的人更愚蠢,更无知。
  思忖了片刻,韦泽斟酌着语句说道:“我们想让东王不再动我们的人,那只有一个办法,我们一直在打仗,东王实在是没有理由动我们的人。”
  这话一出,大家更加惊讶了。阮希浩满脸不解的问,“为何以前东王不动我们呢?”
  没等韦泽解释,韦昌荣已经解释起来,“那时候咱们干的都是别的人干不了的事情,东王根本不相信咱们能办到这些,可除了咱们之外,也没有别的人肯去干那些事情。他自然得等着看咱们能不能干出个结果来。东王又不傻,若是一件事需要半年才能办完,他也会给咱们半年时间。”
  好在总参谋部里头的兄弟都是久经锤炼,他们为了完成韦泽勾画出的设想,都是经历过很多锤炼。所以东王对韦泽的部队只是充分利用的残酷的现实被扔在面前,大家倒也没有暴跳如雷,或者是大失所望。所有兄弟再次盯着韦泽,都等着他说话。
  韦泽见到局面至此,他也干脆爽快地说道:“兄弟们,我现在身为齐王,将来肯定有我自己的地盘,大家跟着我干,我不会让兄弟们失望。你们若是觉得跟着我干有前途,那就留下来。若是觉得跟着别人有前途,那我也不拦着大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