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失败以后(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191

  转头就奔着那什么丰安新郡来了亭州城!还敢将自己的名姓大模大样登记在官府!各位乡亲!明明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如今我家那头春耕都过了,白白抛费一年伤了田!请都护大人和司州大人给我家做主!!!”
  说着,那大汉抛了铜锣,就在都护府外碰碰磕起头来!
  他身后,五花大绑的数人被踢得踉跄倒地,他们个个衣衫褴褛,瞧着便是常年在地里劳作之人。
  这情形,只叫这些原本排队登记的佃农们情不自禁抱团发抖,有的甚至转头就跑,竟是不敢再在此处排队登记。
  这喧嚣并没有太久,都护府的大门中出来一个威严的官员,一瞧这架势,竟只是冷笑一声:“既然已经来了,状纸呢?还有,孙大人,刘大人,想必二位也在左近,你也一并通知了吧。”
  那跪着的人乃孙洵的亲侄儿孙勇,只他是庶出,素来对这位伯父言听计从,在孙洵看来,反正他们与镇北都护府已经撕破了脸,索性也懒得遮遮掩掩寻个与孙府没关系的人,干脆便叫了自己用着最顺手的这个侄儿来了。
  孙勇抬起头来,带了些小小的吃惊,要状纸?这是要直接开始审讯的意思?对方竟这般有恃无恐?
  要知道,这一番案情,孙府可是千辛万苦,才寻了一个周全缜密,绝无瑕疵的案子,除非都护府是拼着公正名声不要,一个劲儿地拉偏架,否则必是要判那佃农败诉,归他带走不说,还要吃板子。
  届时,他们定会将这案子宣扬得阖州皆知,这般一来,众目睽睽之下,镇北都护府那什么丰安新郡就是吹上天,这些佃农也绝不敢再去。就是那些已经在丰安新郡安顿下来的佃农,有了这样的案子作为前车之鉴,想必也会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一日就会被自家佃主找来带走。
  这般人心惶惶之下,那什么丰安新郡还能有多少搞头呢?这镇北都护府届时又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此案断了之后的结果,孙勇不相信镇北都护府会不知道,可现下,他们竟然还敢这般大张旗鼓?
  不只是孙勇,就是隐在暗处的孙洵与刘靖宇二人,对视一眼之后,也不由面色沉重:以那陆岳氏的能耐,绝不可能看不出这一步棋背后的险恶用意。可她居然就这样大剌剌地接招了?没有半分拖延转寰?
  不知是不是在她手上吃过了太多的亏,一时间,不论是孙洵还是刘靖宇,对于要不要走下去,竟不约而同充满了犹豫,总觉得,对方这样从容不迫,似乎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黄云龙仿佛已经知道他们就在现场一般,冷笑着直接道:“孙大人,刘大人,司州大人说了,此案便在门外,当众审理,二位,一道吧。”
第142章
江氏兄弟
  孙洵面上犹疑道:“刘兵曹,
这黄云龙的态度太过蹊跷……”
  看着眼前这座截然不同的亭州城,热闹繁华,
入城竟连籍簿都不再需要,
这意味着什么人都能混进来……刘靖宇缓缓眯起了眼睛:“孙大人,事已至此,
不论你我出不出去,这案子都是要断的,你我又何必在一个小女娘面前矮下身子?要是咱们不出去,
还不定会被别人取笑成什么模样呢!”
  孙洵立是醒过神来,暗骂自己真是被那陆岳氏给吓住了,孙勇他已经派了出去,别人还不能不知是他的授意吗?就像刘靖宇所说,此时躲躲藏藏根本全无意义,
还会叫人小瞧了去!
  他咳嗽一声,
起身道:“那便请吧,
刘大人。”
  刘靖宇起身笑了笑,让孙洵先行半步,孙洵亦不再推让谦逊,
昂首挺胸走了出去,刘靖宇打了个手势,
与一旁待命的刘靖川交换了一个眼神。刘靖川握紧腰间长刀,
缓缓点了一个头,目送孙洵与刘靖宇向镇北都护府大门走去。
  此时的镇北都护府门外,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
如今在亭州城,丰安新郡实是再热门不过的话题,都护府门口许多来登记的佃农又因此案关系己身利益,无数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严实实,孙刘二人自有护卫开道,护送他们走到都护府门前。
  镇北都护府门口那宽阔的街道上,竟有衙役搬了桌椅,百姓的议论声嗡嗡响成一片:
  “这是怎么着?要在外边断案不成?”
  “一成的赁资,那和不收赁资也差不多少了,这些人怎么这般想不开,叫这些赁主都闹到了都护府来。”
  “什么想不开,要我说,一成的赁资我也愿意去丰安哪,今年是一成,明年呢?能不能赁上还两说,赁资如何谁又能说得明白?终究还是自己的地放心哪。”
  登时一片不赞同之声:“虽是这么说,可白纸黑字签好了契又反悔,不是这么个理儿啊!”
  便在这时,镇北都护府的大门中,冯贲等一众黄金骑拥着一人走了出来,一众围观的亭州城百姓忽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司州大人!”“司州大人!”“司州大人!!!”
  ——今日这案竟还要岳欣然这镇北都护府司州亲自出面不成!
  刘靖宇与孙洵对视一眼,俱是神情凝重。
  百姓却哪里晓得这些暗潮汹涌,兀自欢迎不休,不时有人向身边人兴奋地问道:“这原来就是司州大人吗!”“你看黄金骑亲自护卫着,除了都护大人还能有谁哇!”“啊!司州大人!”
  这样的热闹与欢迎,就是岳欣然自己也颇觉有些意外。
  岳欣然上任之后,一贯的十分低调,可是整个亭州城的变化是在百姓心中的,先是以工代赈,城中活不下去的百姓,也多有临时去城外做工养家糊口的,再是米粮入城,外边来的那些商会,他们所开的粮铺粮价就是比亭州本地粮铺便宜,硬生生将粮价给降了下来,又有整个都官系统狠抓治安,将那些趁乱的混混小偷之流猛抓了一批。
  这才有了现下亭州城的繁华景象,这些亭州城本地的居民,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地记得,镇北都护府成立之初亭州城的凋敝与萧条,与如今简直是天上地下,现在,随便一个亭州百姓,不论是做些小买卖,还是有门好手艺,在亭州城都能活得非常滋润了,这是原先差点饿死在城中时,怎么也无法想像的。
  百姓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给谁拍马屁歌功颂德,可谁真的做了什么,他们的心中一清二楚,这位从来形色匆匆忙忙碌碌的司州大人,哪怕是位他们从来没见识过的女官儿,给他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日子,也叫他们无比拥戴。
  只是,身为镇北都护府司州,岳欣然公务之繁重,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她却在此事发生之后,这样迅速地出现在当场,越发叫孙刘两方的人马心中惴惴。
  看着眼前这一幕,刘靖川面上杀机再也没有遮掩,他冷哼一声,杀气腾腾地道:“走!”
  别管此案到底审出个什么结果,他刘靖川想要的结果,从来都靠自己手中这把刀去取!
  这群边军中的精锐很快上了马,混入亭州中的滚滚车流之中。
  岳欣然看到孙洵与刘靖宇,只微微一笑:“孙簿曹、刘兵曹,一段时日未见,近来可好?”
  这甫一见面,由岳欣然这位上峰主动问候,放在官场上,不论是哪个场合,都要叫下属受宠若惊,却偏偏孙洵与刘靖宇想到近来自家地盘上的鸡飞狗跳,不约而同面色扭曲,一个“好”字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
  岳欣然似是全然不见般,笑道:“给二位大人看座吧。今日这案子,事涉丰安新郡招募的百姓,亦涉及到原亭州赁地的赁主,都护府还是十分看重的,便由黄大人亲自来审,请二位与我一道陪审,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这番话说得这样不偏不倚,谁还真能有什么意见不成?
  刘靖宇与孙洵交换了一个眼色,与黄云龙一道行礼应是。
  一礼已毕,各人入座,黄云龙坐在主审之位上,面现讥讽之色朝堂下道:“主告何人,所为何事,可有状纸,一一呈上来吧。”
  见着孙洵坐在堂上,孙勇心中登时大定,回禀道:“在下乃是雍阳绍丘人士,我孙氏见这江家两兄弟奉养双亲与祖父母,算得上孝顺,便将家中田地赁予他们租种,也是怜惜他们家中贫苦,只收他们一成租赁。
  谁晓得春耕之时,忽然一日他们竟一家皆消失不见,先时我们还怕是他家中出了什么好歹,谁知后来却听说他们竟图着丰安新郡的良田,竟不顾租契,径自朝亭州城来了!我气不过……请诸位大人为我家主持公道!”
  孙勇递上状纸,底下登时嗡嗡响成一片:“原来是孙氏!难怪赁资定得如此之低,果然是仁厚世家。”“孙家分明是一片好意,却是这江家兄弟不识好歹了!”“就是!若换了户人家,肯不肯把地赁予他还两说哩!”
  孙家在亭州经营多少年,这大庭广众之下将名号一报,果然引来围观者的口头支持。
  黄云龙接过状纸,只朝底下吩咐道:“来人,先给这江家的松了绑,好叫他们待会儿回话。”
  自有衙役去解开他们身上的五花大绑,只是这江家兄弟却是神情灰暗,面色黯淡,周遭百姓对他们指指点点,他们也只是垂着头一语不发,全无辩解之意。
  人群之中,战战兢兢的葛王两家人看到这情形,葛父忍不住抖着嗓子问郭怀军:“郭大人,若是这江家兄弟真是签了契又跑来亭州城,是不是要要要……要下大狱?”
  说到后来,他面上的害怕再也掩不住。
  不只是葛王两家人的眼神,周遭许多佃农都情不自禁向郭怀军看来,那眼神中十足的畏惧害怕,如果江家兄弟因此获罪下了大狱,那岂不是意味着,他们这些逃离了故土的佃农一样有罪,一样会被下狱?谁人能不害怕?
  郭怀军意识到此时舆论的微妙,立时收束了心神——那江家兄弟是他们隔壁队中的流民,有时一块做工还打过照面,他可从来没听隔壁队的安民官,他那姓郑的同僚说过江家兄弟赁地租种之事,这其中必是有诈!
  但眼下并不是他细细思索的时机,看着这一双双害怕的眼睛,郭怀军郑重道:“诸位乡亲,都说故土难离,我相信,你们千里迢迢奔波到亭州城,必是因为原本生活遇到了极大的碍难,否则谁会这样辛苦周折?
  都护府绝不是那等不近人情之地,司州大人更是处处以百姓饥寒为先,若非触犯大律,作奸犯科,她是断不会轻易将谁投入大狱之中,我原就是捕快出身,这点我可作担保,镇北都护府自成立之日,投进去的俱是奸恶之徒,还没有哪个百姓因为不得已的缘故入狱的。”
  郭怀军的话叫这些佃农心中略松了一口气,郭怀军又道:“至于堂下受审的江家兄弟,大家伙不必着急,因是有赁主告了上门,相信黄大人与司州大人必会给他们两边一个妥当交待的。”
  郭怀军口上这么说着,心头却也打着鼓,孙家那位簿曹与都护府隐约的不睦,他们这些安民官也是隐约知道的,更不要说最近越来越多的亭阳、亭安、亭丰三郡佃农投奔新郡之事,叫他们隐约晓得了边军待百姓的态度已经叫司州大人极为不悦。
  现在对方这样大张旗鼓找上门来,必有充分的倚仗能够嬴下这官司,一方面,司州大人绝不可能拉偏架,在证据充足的前提下强行偏向佃农,这定会被在场的孙洵与刘靖宇二人攻诘,另一方面,若是江氏兄弟败了诉,不论下不下狱,这周围许多听到这官司的佃农定会吓破胆子,他治下的那些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流民定也会心中惶恐,这并不利于丰安新郡。
  只听黄云龙问道:“江大,江二,方才孙勇所述可是实情?你们有何为难之处,不必害怕,只管说出来,本官可为你们作主。”
  这口气中满是为佃农撑腰,要他们说出自己不得已背弃契约的缘故。
  只见那江氏兄弟垂着头,好半晌,江大才开口道:“孙爷所说的,都是实情,是我们兄弟贪慕新郡田地,才背弃赁契,投往亭州城。”
  一听此言,人群登时一片哗然。
第143章
上半场~
  黄云龙听了江大的话,
再次强调道:“江大,你所言俱是实情?你可要知道,
你若是认了此事,
按照我大魏律法,你签契在前,
毁约在后,可是要挨板子,坐大牢的!”
  江大却是面如死灰:“确是小民兄弟一时被田地迷了眼,
才做下这等鬼迷心窍之事。”
  众人议论纷纷:“原来真是贪图新郡的田地,真是贪心不足!”“枉费孙家还那般照顾呢!”
  孙洵与刘靖宇递了一个得意神色。
  数日前,刘靖宇向孙洵提议,由孙氏出面来选这样一个投往丰安的赁户,刘靖宇也不怕自曝其短,
直陈了几条原因:第一,
雍安等三雍之郡距离亭州城远比亭安三郡要远,
丰安新郡的影响力实是有限,操作空间比较大;第二,孙林二氏行事,
不论怎么说,比之刘氏兄弟,
还是更注意声誉,
少有竭泽而渔之事,即使对簿公堂,也不太会给岳欣然留下真正的把柄。
  而刘余陈赵几家如今控制的亭安、亭岱、亭丰三郡,
丰安新郡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不时有佃农逃往丰安新郡便不说了,边军中素来不甚讲究,除了克扣佃农,那等逼良为娼、鱼肉佃民之时亦是擦不干净,难免节外生枝。
  孙洵因此自然也大大嘲笑了刘靖宇一番,却不得不承认,刘靖宇的提议却是正中下怀,若真叫镇北都护府将丰安新郡做起来了,岂非真的撇开他们另起了一摊?抛开昔日恩怨不谈,这点利益上,他与刘靖宇一致,都不乐见都护府做大,不过一户易控制的佃农而已,于他们孙氏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这样一桩注定天衣无缝的案子,必定是那些佃农败诉,不论其中细节如何,谁对谁错,只要案子的结果一出,他们立时便能借机将之在整个亭州城大肆宣扬,务必叫那些佃农好好看看,想背弃他们的赁主会是个什么样下场,叫他们看清楚,在公堂之上这都护府究竟会不会护他们。
  这些佃农,大字都不识几个,又怎么会弄得懂断案中这许多细节与弯弯绕绕,只消被这些传言一带,必会对丰安新郡之事惊惧交加。
  孙洵如何看不出来,这看似一个小小的案子,实则是精准打击了镇北都护府在亭州百姓,特别是流民心目中的威望与信任,都护府新立,能经得住几次这般的消磨?甚至用不了几次,只要这个案子一判,保准下一次都护府的任何政令就只能叫那些蠢民将信将疑了。
  这样的便宜买卖,孙洵岂会错过,故而才有今日孙勇状告江氏兄弟一案。
  看着堂下认罪不讳的江大,黄云龙神情间却没有多少懊恼,却见他不知为何,没有再问,而是低头看起了手头的状纸与另一边的似乎是卷宗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