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失败以后(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191

  只听余七也趁势附和道:“正是呀!岳大人,这实是顶顶要紧的事,要把我们辛辛苦苦准备好的名单交给文大人这样的官儿,我们实是放心不下啊!”
  文采华看了余七一眼,竟情不自禁转头看向盾戈兵阵旁指挥的余兆田,更觉口干舌燥,心慌得厉害,此事上头,难道边军中如今掌权之人已经与孙家达成了共识?
  文采华只觉得头晕目眩,他当然冤枉,刘氏兄弟倒台也没能连累他,他原本以为,这段时日他老实办事,最差的下场不过是革职而已,却没有想到,卷入孙氏联合边军与镇北都护府的这场擂台中……
  只听一道清越女声却在这惊心动魄的当口不疾不徐地道:“狼烟误点,文大人确有失职之处,但其中隐情,孙大人真的以为是文大人之过?”
  林镛嘴角一翘,老东西,还真以为你做的事情首尾收拾得很干净呢,瞧,定是被人拿住了把柄!
  孙之铭面色未色,岳欣然却已经挥手道:“这样吧,文大人虽有过,但念在初犯,郡守之职更为权郡守,将功补过,与其余两位郡守一道,务将此次佃农之事查个清楚。”
  孙之铭蓦然抬头道:“岳大人执意如此?”
  半分谈判的余地都不肯给孙氏?
  岳欣然眼神渐冷,贪心不足,还真想把持三亭之地不成!
  场中气氛一时肃杀,仿佛比先时那些滚滚演武的场面更要冰寒。
  便在此时,一骑远远而来,滚落帅帐之前,一身铁甲的余兆田重重叩首,才抬头大声道:“都护大人!将士们奋勇杀敌,所为不过是家园得安,如今追回佃农之事一是关系亭州大计,二是关系将士家园,若令这等昏聩庸碌之辈处置,叫将士们如何能安心在前线浴血?!司州大人一介女流,如何受这些蠡虫的蒙蔽,恳求都护大人肃清!”
  轰隆一声金木相交之声,所有盾戈兵竟齐齐立盾插戈:“恳求都护大人肃清!!!”
第151章
一头撞上铁板的孙大人(四)
  “肃清!”“肃清!!”“肃清!!!”
  盾戈兵的呼喝伴着盾戈交击之声响彻武场,
刘靖宇不由胆战心惊地看向陆膺,他没有想到,
余兆田竟有这样的野心,
真练出了盾戈兵不说,竟在这全军大阅的当口,
喊出了肃清二字,非但是在攻击文华采,更是直指岳欣然不能明辨政事!
  “肃清”二字,
与历朝那些所谓勤王的乱军口中喊着的“清君侧”,只差那么一星半点的距离了。
  林镛面色微变,孙之铭好辣的手段,眼前又哪里只是为了肃清三亭的官场,更是孙之铭挟余兆田这盾戈兵的威势,
逼迫陆膺在拉拢边军与回护岳欣然之间做一个选择!
  这步棋,
不只是在陆岳二人之间钉一枚钉子;更阴险的是,
纵使陆膺选择回护岳欣然,不论他如何说,如何做,
亭州官场上再说起岳欣然,都会说今日之事全赖都护大人处置妥当,
谁还会当她是堂堂司州?大家只会笑话她一介女流,
不过是仗着夫君威势才坐上这位置吧,威望既失,今后又要如何主政?
  此事不只是岳欣然的危机,
更是陆膺的大危机,若叫孙之铭谋划得逞,岳欣然只困囿于后宅,陆膺岂非等同是断掉一条臂膀?真真是好险恶的手腕!
  孙林二氏隐约相争,林镛自是不愿孙氏陡然坐大,他宁可都护府强势崛起,孙林二氏依旧维持原本相依又相峙的微妙平衡,也绝不乐见孙之铭此时得逞,一时心中不由焦急。
  只听余七跟着大声朝陆膺道:“都护大人,您听听,这都是咱们边军子弟的一片心声哪!”
  陆膺淡淡一瞥,余七登时噤若寒蝉,不敢再言,他心中已动杀意,这样阴损的手段,敢这样针对阿岳……他已经决意要更改计划,却听岳欣然欣然笑道:“既然余将军和余乡绅都说了,追回佃农、肃清三亭官场乃是边军上下的心声,文大人,你便也最后给自己辩驳辩驳吧,便是死囚,也要有个说话的机会,余将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数千盾戈兵站在身前这样杀气腾腾的逼迫,她却闲庭信步般立时给了提议。便是余兆田,心下也不得不夸一句好胆色,听到岳欣然点名相询,他冷哼一声,抬了手,呼喝顿止,冷冷朝岳欣然与文华采一瞥,这便是他倒想听听的意思了。
  孙之铭却心中咯噔,刚要出言阻止,余兆田这武夫哪里晓得岳欣然的厉害!
  文华采已经猛然上前一步,牢牢拦在孙之铭的身前,对上这资历地位手段远远在他之上的大人物,文华采生平第一次分毫不让!
  文华采心中再清楚不过,此时已经没有半分畏惧避让的余地,脚下便是万丈深渊,对方想叫他尸骸无存……呵,就是野兽,到了绝境还要拼死一搏呢,何况他还是个人!
  岳欣然一挥手,黄金骑将那打开的木盒捧到文华采面前,最上面的一张,便是余府的佃农之契,所赁之地、租赁日期、佃农姓名籍贯俱是清清楚楚,文华采却是怔了一怔。
  孙之铭阴恻恻地低声道:“文大人,今日之局不是你能掺和的,我劝你识些抬举速速退下,丢了官,好歹能保住性命,否则想想你的家小……”
  这样恶毒的威胁之下,看着那木盒,文华采却无端心中一轻,原来这三日司州大人叫他忙碌,便是为了今日!
  文华采非但不退,反而大步上前,双手接过那木盒,略略翻阅,他便朗声道:“启禀都护大人、司州大人,下官不敢为自己官声轻辩,但追回佃农一事,诚如余将军所说,关系亭州大事、将士福祉,不可不慎!此事下官查证另有内情,请二位大人准许传召民女杜春花!”
  余兆田皱眉,什么,还要召个民妇前来?这是要闹什么妖娥子?
  孙之铭心中亦是一时不解,可文华采一改先时的畏惧,忽然这般强硬,其中必有问题,他当即出声道:“此乃边军检阅大事,岂容你唤那闲杂人等来扰乱秩序……”
  文华采大声道:“先扰乱检阅的到底是何人?孙大人心中没有数吗!下官绝耽误不了一柱香,孙大人便不敢听下官说说真相么!”
  孙之铭不敢相信这文华采是吃了什么熊心豹胆,竟敢这般当面怼他!
  陆膺却冷冷瞥了他一眼:“传。”
  这一个字,真是孙之铭噎得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大恨余兆田坏事,武夫果然不堪与谋!
  不多时,一对衣衫褴褛、畏畏缩缩的孤儿寡母便被带了上来,那孩子已经是半大不小的年纪,眼神却有些呆滞,瞧着傻乎乎的,不知怎么,盾戈兵中竟有小小的骚动,就是余兆田也是皱起了眉毛,似在隐约回想什么。
  文华采此时已经尽找回身在亭安大衙的从容气度道:“堂下所跪何人?”
  “民……民女杜春花。”
  文华采自木盒中抽出一页纸,问道:“你与余家在去岁春月签了赁契,上面约定,你与你家小子赁余家在亭安郡胡桐子村东三亩地,三年为期,每岁缴四成收成作为赁资,但你们母子二人却在前些时日想逃往丰安新郡,结果却被余家给拿住,是否属实?”
  杜春花卑微地佝偻到尘土里,小声呜咽着应是。
  余七大声道:“就是这样的逃农坏事!回头害了地里的收成,将士在外吃什么喝什么!各位大人,你们定要严惩,把那些逃了的都抓回来啊!”
  乡绅们纷纷点头附和。
  孙之铭眼露疑惑,到底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文华采想以临场相帮边军各族来交换得留任?
  岳欣然却神情不动。
  乡绅们的叫嚣声中,文华采看着杜春花瘦削的身躯、苍白的头发,眼中却有深深悲悯:“杜春花,亭安郡胡桐子村东三亩地,三载之前,你却是有田契的,是也不是?”
  不待那尘土中的人抬起头来回话,余七已经猛然叫道:“你问的这是什么!什么叫她有田契!那地分明就是我们余家的!你这颠倒黑白的狗官!都护大人哪!你可快把他拿下问斩吧!!!”
  文华采的身形却稳稳站在那里,稳如山岳,他的声音无悲无喜,仿佛全然看不到余七的上蹿下跳一般:“杜春花,你家小子叫什么?”
  那一直卑微到尘埃里的妇人猛然抬头,眼中的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他叫李得胜!大军得胜!旗开得胜的得胜!”
  余兆田猛然转头朝这对母子看来,然后下一瞬间,他已经拔出了手中长刀,几步蹿到余七面前:“你这混账!!!”
  若非是他身后盾戈兵反应迅速,立时抱住他,只怕他早冲上去砍了余七。
  余七早就吓傻了:“二兄!”
  这出戏不只众人发懵,就是孙之铭也目瞪口呆,这到底是哪一出?!
  文华采却缓缓开口道:“李三牛,亭州边军余字营下步卒,积功而得余将军赏三亩地,亡于景耀十四年腊月亭岱郡外战阵之上……”
  这剩下的故事,根本不再讲。
  文华采看向余兆田,再看向孙之铭:“余将军,孙大人,二位口口声声皆是想肃清下官,换一位官员来追回佃农,可他们所赁之地的真正主人到底是谁,这所谓赁契到底有多么荒唐,佃农们又到底是因何而逃……便是将下官裁撤斩首,真相与公道却绝不会就此湮灭!
  英烈亡故于前线,却留下遗孀孤儿被人夺地签契,想逃往丰安而不得……下官身为此地父母官,竟不能早晓得这等人间惨事,空叫英烈憾恨九泉,确是昏聩无能,下官不冤!只教这世上烈士遗孤再也莫受屈待,下官百死何惜!只求都护大人、司州大人为他们寻一个公道!”
  说着,文华采摘了官帽,向陆膺与岳欣然重重叩首。
  余兆田闭目仰天,胸膛起伏,没有再说一个字。
  十万铁甲,一时只闻悲风肃肃,怒云嘶号。
  孙之铭的身形微微颤抖,今日这一局,竟是这般一败涂地!
  孙之铭的视线不由朝底下的那些士卒看去,变了,一切全变了。
  先时,他们站在这些将领身后、为这些乡绅呐喊,可现在,他们已经闭紧了双唇,盯着那些将领的眼神里,已经有了动摇。
  这些士卒身后,谁没有妻儿老小,谁能保证,他们亡故之后,家中不受这样的欺凌!他们今日在为这些将领的田地呐喊,他年谁为他们的孤儿寡母呐喊呢?
  人心,是有向背的。
  他孙之铭今日起这一局,仰仗的是余兆田等人手中边军于镇北都护府十分重要,可岳欣然回的这一手,却狠狠踩在了余兆田一干将领与他们手下的士卒之间——余兆田是重要,可他的重要却是仰仗在李三牛这般肯马革裹尸的士卒身上!
  若是士卒离了心,余兆田等人又何足轻重?
  ……今日之局,当真是一败涂地。
  一片寂静之中,只听岳欣然开口道:“文华采,你前度差点贻误军机,与亭岱、亭丰的郡守三人更因失察、连累英烈遗孤受劫,确实有过,你们三人,撤除郡守之职,可曾心服?”
  文华采俯身在地,身形一颤,亭贷、亭丰的郡守亦上前伏首,三人皆低声应道:“下官心服。”
  地上跪着的杜春花、地上站着的十万双眼睛定定看着她,岳欣然只缓缓道:“三亭都官上下,玩忽职守,遗孤蒙屈,枉对英烈,不察不报,一并撤除。”
  三郡的都官颤颤巍巍出列,摘了官帽,亦未敢有一语。
  然后,岳欣然却是站在十万大军之前:“今日,这许多大人、乡绅想追回自家佃农,我却只想对各位将士说上几句。大家都自平凡百姓家中来,若非迫不得已,纵是丰安有田地,又有多少人会愿意背井离乡?
  各位,你们拿起手中的刀枪,除了挣一口米粮,难道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身后的妻儿老小?这些佃农,逃往丰安的、在此地蒙受冤屈的,都是你们的父母亲人,何忍见他们被追回来落得凄凉?至少我任司州一日,便不能叫任上百姓受这样的苦处!
  即日起,已往丰安的百姓,若他们不愿意回来,也不必再去追索。”
  不知为什么,场中所有将士都仿佛听到了身边人松了口气的声音,随即又不觉恍然,是啊,那些,都是他们的父老乡亲,若愿往丰安去过日子,他们为什么要站出来阻拦?
  岳欣然看向被扶起的杜春花母子二人,柔声道:“李烈士为国捐躯,你们母子绝不会再受丝毫屈待,若想去丰安,只管就去,这许多士卒,俱是你父你夫的昔日同袍手足,自今日起,他们便是你们的父兄亲人,他们绝不会阻拦!”
  盾戈兵中,许多人只觉得胸臆翻腾,似有什么在汹涌,只恨喉头哽咽,竟一字不得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