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失败以后(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91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平章书院的卢川、于恒山立精舍讲学的蒋中平、北川守孝结庐十载的冯清远等人,其中,尤以卢川最受尊敬,他乃“平章四君子”之一,虽不是平章书院的山长,却也是开授课程的饱学儒士。
  封书海原本以为平章书院能来几个在读的学生就已是非常不错,却万万没有想到,竟惊动了卢川亲自赶来。
  卢川不过四十许年纪,肤色白皙,此时难掩自关中赶来的疲惫,看到封书海来,他立时起来,双目中炯炯有神:“学生见过州牧大人。”
  平章书院那样的地界,天子亦有驾临,绝不至于因封书海州牧之位就如何,果然,只听卢川立时问道:“听闻州牧府中有当年高崖先生所注《左传》?此事可是当真?”
  封书海不好作答,只看向身后。
  卢川顺着他目光看过去,只见一个年纪并不大的小娘子站在那里,闻声出来盈盈一礼,语气并没有闺中寻常小娘子的羞怯,态度落落:“卢先生,先父不过阅先贤之作后,偶将心得书上,未敢言‘注’。”
  岳峻一生,都在大魏朝堂呕心沥血,晚年挂了相印,倒是闲来批过几本先贤之作,却谈不上注,概他并不追求著书立说,不过兴之所至,写写心得。
  卢川看着岳欣然先是一怔,向封书海询问道:“这位小娘子是……”
  封书海颔首:“正是高崖先生独生爱女,如今嫁于陆氏。”
  封书海是益州州牧,他的话,应该是有可信度的。如果岳欣然的身份可靠,那这批州牧府的书册,其来源与真假便亦足当可靠……
  而卢川也并未多追问岳欣然的身份,他只劈头问道:“依高崖先生之见,《左传》是否为《春秋》作传?是否可列入诸经之列?”
  蒋中平、冯清远等余人听到这个问题登时都不再发问,一双双眼睛直直向岳欣然看过来。
  封书海当时就顿了一顿,这些博学鸿儒的发问,真是叫人牙疼,这两个问题,从三朝之前,就有无数大师前赴后继,从朝堂吵到著述,三朝以来,争议不绝……先不说岳欣然知不知道岳峻是如何想的,就算知道,可叫她怎么回答呢?
  封书海相信,这个问题不论抛出哪一面,现场定会有人立时折桌翻脸,马上就能吵起来。
  岳峻人已经不在世,若他的论点岳欣然说出来,再被这些博学之士攻诘,若岳欣然不能压服他们,岂不是拖累岳峻的名声?若要真正令眼前这些人全部心悦诚服……皆是名儒,岂是那么好易与的?一个不好,反要背上“牙尖嘴利”“矫词诡辩”的骂名。
  这却叫岳欣然如何回答是好?
  岳欣然却是微微一笑:“先父并未与我说过先生所问的问题。”
  岳欣然确实也不知道,在她与老头儿相处的短短时光之中,他并没有强令她学什么四书五经,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给了她更深刻的人生至理。
  岳欣然:“诸位先生肯千里迢迢赶来,相信除了观书册辨经义,亦是肯相信先父为人,故愿赶来一阅他留下的书册,我先在此谢过诸位先生。”
  她一礼之后缓缓道:“此次,我以先父生前所藏典籍请诸位先生前来,亦并非只是为了明辨经义。”
  到得此时,卢川才挑了挑眉,听了下去。
  他们虽都是做学问的读书人,有时不过是不屑与世俗计较,可也不是对世情全然不知,他们当然知道益州州牧府拿出这许多藏书请他们前来
,不只是请他们看书这么简单,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先贤早就在纸上写得明明白白。
  岳欣然一指州牧府中临时所建藏书楼:“我观先父生平,心中有四件事,却只做成了一件半……今日请诸位先生前来,便是为完成他未竟之事。”
  卢川闻言,心中一凛,高崖先生生平,天下谁人不知,儒生生平所望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岳峻能助大魏开国定鼎,这样的赫赫功勋才能做成一件半的事情,如今召他们这些儒士前来,却是要做成什么事?
  一时间,卢川口气不由罕见的慎重:“敢问岳娘子,是哪四件事?”
  岳欣然微微一笑,出口却重若千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69章
曲水流觞
  益州城外十数里,
这是靳府另一处别院。
  与岳欣然参加“重锦宴”所去的别院流光溢彩、锦颜丽色不同,这一处别院,
看起来颇为简单雅致。
  但也只是看起来。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环绕之中,
看起来确是野趣质朴、自然归真,可是,
当宾客每踏出一步,便发现眼前景致变换,或是假山自成亭台、飞瀑垂坠然成画,
又或是曲水之上伏木成廊,步移景换,目不暇接,便会知道,这许多看似自然的景致中暗含多少匠心巧思。
  要在一处人工院落中将这些景致细细设计、一一实现,
其靡费之处,
虽在暗处,
却远胜于那“重锦宴”。
  这自然盎趣的景致中,今日却颇是热闹。
  身着儒衫的老老少少闲谈阔步其间,或说老黄,
或言先圣,竟是无一白丁。
  靳图毅在高处的亭榭中将一切尽收眼底,
忍不住抚须而笑:“群贤毕集,
三郎此番辛劳于我益州功莫大焉!”
  这番双关,既说在说张清庭此次筹备这次集贤会,亦是在说张清庭这些年经营三江书院为世族攒下的家底。
  周遭一圈士人,
个个皆是益州政坛或文坛中的人物,要么是益州官场中的官员,要么是三江书院中的饱读儒士,闻言亦连声称赞张清庭这些年于益州文坛中的影响,为益州政坛培育了多少苗子。
  人前张清庭自然不敢居功,:“哪里哪里,皆是有赖靳大人在魏京不忘关怀益州之事,多亏大人指点才是!”
  这许多人自有玲珑之辈,张清庭与靳图毅是郎舅,最好的夸赞自然是夸二姓的血裔后人,立时便道:“说来虎父无犬子,又有外甥肖舅,十四郎自当山长以来,亦是兢兢业业,他年必又是如张山长一般立德树人,似靳大人一般成为国朝栋梁!”
  这般说着,便人问起如何不见靳十四郎。
  靳图毅不动声色,只道是他在魏京有事,令十四郎代父跑一趟。
  魏京,那是整个三江大大小小世族、却只有靳氏能触达的天上人间,听闻靳十四郎这样的年纪已经开始接触魏京中的人事,登时人人只有夸赞的。
  这群人夸谈之中,下边风景中,几个读书人聚在一处,慢慢跟在人群后边,他们中有叫丁朝晖的读书人局促地悄声道:“少章,我们不若回去罢?待会儿就算中正大人要召见,也不能召见到我等头上……”
  这群读书人闻言,原本因为这新奇景致而好奇的面上登时黯然下来。都不必如何仔细瞧,就能看出他们与别人的分别,身上的衣衫好一些的洗到了泛白,个别人甚至还打了补丁,脚上没能文雅地似别人那样登着木屐,只是踩着芒鞋,能凑出这样一身行头,他们已是尽了全力了。
  领头的陈少章却是一脸倔强:“为什么不会召见我等,这‘集贤会’说得分明,是所有读书人一起参加的。”
  他的声音没有刻意放低,前边便有大袖飘飘的学子闻言回过头来,看到陈少章身上的衣衫,对方忍不住嗤笑一声:“这位兄台,恕我直言,实在是未曾见过您这般的学子。”
  陈少章一身短褐,他家中确是无钱买儒衫,此时被人这般耻笑,面上便不由涨红了,脚步却不肯停。
  他身周,似冯三朝等人都畏缩了一下,走得更慢,与前头的人分得更开了。
  他们本就与其他人分得开,又刻意走得慢,抵达中央的曲水流觞宴时,已经没有坐位,这群穷书生便只局促地在边上席地而坐。
  陈少章说的:“咱们来都来了,自然是要好好看看的。”
  冯三朝便也不再劝,而是跟着坐下来,睁大了眼睛看过去,随即油然而生一种自惭形秽来。
  在他看来,陈少章还好些,有个是读书人出身的父亲,只是父亲早逝,叫他只能在家中自学,而他冯三朝确实是当不得什么读书人的,他连识字都是在陆府茶园中扫盲班学会,因为确实喜欢书本,跟着邻居陈少章多读了几本书,这次群贤会,听闻是中正大人召集整个益州所有读书人,若不是陈少章死命拖了他,他是断不敢来的。
  如今放眼看去,曲水之旁尽是高冠博羽,谈笑间尽是华彩辞章,叫冯三朝更不敢出声,只默默缩在一旁。
  整个益州的读书人有多少呢?多到靳府这偌大的别院都塞得满满当当;又少到一个靳府的别院都能装得下。
  看到不少人似他们这般,衣衫破旧,不敢上前,冯三朝才略止了忐忑的心情。
  随着一阵仿佛天上悠扬而来的丝竹之声响起,一人头戴进贤冠、身着一身鸦青罩纱袍,在十数位先生的簇拥下款款自亭榭而下,所有书生登时都知道他是谁,他们个个心情激动,情不自禁站起了身,然后齐声问好:“中正大人!”
  靳图毅微微一笑,颔首道:“老夫此番身负天命自魏京而还,现下见得我益州这诸多英才济济一堂,便觉不负此番肩上重负啦。今日召集群贤至此,便是为履行中举贤荐能之职,还请诸位英才不吝华彩,定要叫老夫‘满载而归’才好啊哈哈!”
  亲自听到一位中正大人这样亲切地勉励他们展示才华,这许多读书人岂能不激动,登时个个涨红了面孔轰然应诺。
  然后,便宣布是曲水唱和的环节,将由报名官报上一个个姓名,他们在曲水之旁举觞而饮,或诗或文,向中正展露才华,这便是自荐,由中正大人点评挑选其中英杰,再荐以官职鹏程大展。
  曲水之旁的才俊们个个摩拳擦掌,只待一展锋芒。
  冯三朝此时心中的欣羡简直无以复加,他看得分明,流水之旁,也有许多他的同龄人,只是他们个个雄资勃发,高冠华赏,气度不凡,在流水之旁马上就要向中正大人侃侃而谈介绍自己……与他这局促坐在地上的家伙简直是云泥之别。
  然后,他心中沮丧又难过,忍不住悄悄拉了拉陈少章:“咱们要不还是回吧?”
  对比太鲜明惨烈,何必在此自取其辱?
  陈少章没有作声,却忽然在第一人站起来要说话之时,陈少章蓦然起身,大步向前:“中正大人!”
  冯三朝先是一怔,随即面色一白,他瞧得分明,少章打断的那一个,分明是邢氏的嫡出子弟!
  靳图毅不由皱眉朝陈少章看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今天不知怎地,也混了进来,他不由责备地看向别院管家,不知今日之事的重要么?怎么什么人都放进来了!
  陈少章却一指曲水之畔,行了一礼之后朗声道:“大人,只有曲水之旁的人有资格唱和吗?我等不可以吗?”
  曲水畔,第一个站起来的邢氏青年被打断便有些生气,族中切切叮嘱过,此次十四郎不在,他务要代表三族子弟站出来,展示风采,于他个人而言,虽唤靳图毅一声大伯父,却也甚少得见,是个难得的机会,此时被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家伙打断,哪里能不怒!
  他登时道:“你是何人?今日是怎么混进来的!”
  陈少章挺直背脊:“我等也是读书人,集贤会不是召集所有读书人吗?为什么不能来!”
  邢姓青年简直气笑了:“读书人?我在书院中就没有见过你!哪里来的读书人!看看你的模样,哪里有半分读书人的模样?简直是笑话!管家,还不将此人赶出来!”
  陈却只看着靳图毅道:“中正大人,是不是读书人,难道是由身上的衣衫来定的吗!”
  靳图毅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经开始不悦,今日之事,实是十分重大,容不得半分差错,他便温言朝陈少章笑道:“看着你们这些少年人朝气蓬勃,老夫便觉我益州未来有望。少年郎,你是在哪里读的书?师从何人?”
  陈少章听到这两个问题,便涨红了面孔,却依旧行了一礼答道:“我在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家父早逝,却留下几卷经册……”
  不待他说完,曲水之旁登时哄然大笑。
  “难怪他身上穿着短褐,原来是个农夫!识得几个字就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哈哈哈哈!”
  “喂,你父亲姓谁名何,是哪里的大家呀嘻嘻嘻嘻……”
  陈少章咬紧了牙关,却只定定盯着靳图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