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236

  翁夫人并无主见,但想这人故意挑无人看见时上门,并无要挟求饶之心,可见磊落。
  翁少公子和那位老夫子颇有眼光,心想与其杀了这个糊涂虫,还不如留个有用之人,对家族将来的助益更大。于是翁少公子次日便上疏皇帝,表示冤家宜解不宜结,第五成既是受人诓骗,罪不在他,何必枉造杀孽。
  这份奏折写的漂亮极了,既明辨是非又宅心仁厚,从皇帝到朝野纷纷对尚处弱冠之年的翁少公子表示赞赏,可谓名利双收。
  如此这般,谁也没料到,这个来时气势汹汹的案件,会以这般温情脉脉的结局了结。
  宫外和风细雨,宫内却凄风苦雨。
  以前为了让少商别老督促自己休息进食,宣太后总玩笑自己大限将至,不过这回,是真真正正的大限已至了。从那日起,宣太后已昏迷数日不醒,除了偶尔能迷迷糊糊的吮吸汤水,别的什么也吃不进去,不用听苦瓜脸的侍医报告,少商就知道这个日子还是来了。
  这段日子,皇子公主们来来去去,但霍不疑只要得空就来永安宫帮忙,看着少商为宣太后喂食擦身不得停歇,累的人瘦了一大圈,他很是心疼,但从未阻止。
  昏迷到第六日,宣太后忽然醒了,而且神志清楚,笑意柔和。
  “我想见陛下,少商,帮我去告诉岑安知。”她如是说道,少商心中咯噔一下——这是回光返照了?
  自六年前废后起,皇帝虽远远见过宣太后,但从未进过永安宫一步,此时听闻传报,立刻知道情况不好,顾不得还在商议政事,急匆匆赶了过来。
  踏入内寝,看见宣太后面颊塌陷,蜡黄病弱,皇帝不禁悲从中来。他坐在榻边,低声道:“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告诉朕,朕总要替你办到。”
  宣太后微笑道:“我这辈子都替别人活了,前半辈子顺着母亲舅父,后半辈子顾着幼弟儿女,到了这个时候,若还要替别人说话,也太没意思了。……我想说说我自己,说说陛下。”
  皇帝含泪静听。
  少商默默走开,安静的退到屏风后头,谁知看见越皇后不知何时站在那儿,眼眶发红,想出去又不敢的样子。
  宣太后道:“小时候读书,读到始皇帝某日出游,车盖云集,骏马健儿,高皇帝和楚霸王见了,对那气派艳羡不已,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唉,这是生来要争夺天下之人啊——可我知道,陛下不是这样的,陛下从不艳羡人家的气派权势。”
  皇帝破涕为笑:“朕自小就被邻人说胸无大志,只惦记着门口一亩三分田。”
  宣太后微笑着摇摇头:“陛下不是胸无大志,而是安于平凡。这世上的大能分成两种,一种如高皇帝楚霸王这般,雄心勃勃的要改天换地,还有一种,如陛下,虽然文韬武略无人可及,却并无心争雄天下。”
  “我在陛下身边待了几十年,我知道陛下心中依然是那个喜爱耕读的磊落少年郎。若不是天下大乱,若不是陛下的兄长非要扯旗起事,我知道,陛下是愿意一生闲居乡野的,然后迎娶越妹妹,生几个宁馨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此平淡一生。”
  皇帝热泪盈眶,紧紧握着宣太后的手:“知我者,神谙也。”
  宣太后伸出枯槁般的手,轻轻抚摸皇帝的脸颊:“陛下,你没有对不住我,你待我情深意重,我这辈子都报答不了。我不敢反抗舅父,幸亏遇上陛下这样仁厚温柔的英俊少年豪杰,不然就是个大腹便便凶暴卑劣之人,我怕是也嫁了。”
  “陛下,遇上你,是我此生有幸。”
  “神谙……朕,朕……”皇帝哭倒在宣太后膝前。
  宣太后吃力的抬起皇帝,四目对视:“陛下,您这一生,对得起江山社稷,对得起功臣百姓,更对得起我,唯独越妹妹,您辜负了她。”
  皇帝挂泪而笑:“你不是说今日不说别人么,还是忍不住了?”
  “我与越妹妹壁垒分明的过了几十年,她也算不上别人。”宣太后无奈的笑了下,抬头正视皇帝,认真道,“陛下,于我而言,当年不论是不是陛下,舅父要我嫁,我终归会嫁的,可越妹妹不一样。陛下是皇帝也罢,是农人也好,飞黄腾达抑或是田园牧歌,她要嫁的,只是陛下这个人。”
  屏风后,少商侧头看去,越皇后用锦帕紧紧捂着嘴,泪水滚滚而下。
  “陛下为天下安宁舍弃了许多,越妹妹何尝不是。”宣太后有些续不大上气,“不能因为她泼辣爽直,大大咧咧,陛下就以为她不会往心里去,不曾痛彻心扉。我知道,她暗里流的泪,只有比我更甚。”
  皇帝哽咽难言,只是用力点头。
  宣太后虚弱道:“以后的日子里,陛下要与越妹妹好好的,就如你们还在乡野时那般亲密,就如我从不曾来过……”
  越皇后再也无法忍耐,一阵风般从屏风后奔出,痛哭着扑在宣太后塌前。
  宣太后抚着越皇后的头发,柔声道:“本来我也要去请你,你自己来了,倒省下少商再跑一趟。……陛下,叫我与越妹妹说说话罢。”
  皇帝点点头,步履不稳的走了出去。
  越皇后满脸是泪的抬起头:“阿姊放心,只要有我在一日,保管宣氏无恙。”
  “谁指望你了。”宣太后喘着笑起来,“有子端在,他稳重能干,我放心的很。现在我要说别的。”她深吸气,一字一句道:“阿姮,东海王十九岁那年遇刺,我从未疑心过你。”
  越皇后定定看她:“我知道。当年西宁悼王夭折,我也从未疑心过你。”
  两人对视许久,同时坦然而笑。
  越皇后拭泪笑道:“我知道你的为人,所以才不顾有心人撺掇,将孩儿们都交到你手上。”
  宣太后道:“我也知道你从未猜疑过我,才不怕外面风言风言,敢于放手彻查宫闱,找出前朝潜伏下来的鬼祟之人。”
  “神谙阿姊……”越皇后将脸贴到宣太后枯瘦的手掌中。
  宣太后用另一手轻轻拍她:“我知道,我知道。若你不是你,我不是我,若你我只是寻常相识的小姊妹,那该多好……”
  她们两人,性情迥异,立场相反,却暗自欣赏对方,数十年不曾猜忌。
  说了这么多,宣太后明显疲乏的厉害,她歪歪靠倒在隐囊上,费力道:“少商,你在哪里,快过来!”
  越皇后发觉她目光涣散,竟有些看不见了,心中难过不已。
  少商赶紧从屏风后出来,跪倒在榻前:“娘娘,我在,您吩咐吧。”
  “少商,吹一曲罢,我想听你吹笛了。让越娘娘也听听,对了,让陛下和孩儿们也都进来……”宣太后上气不接下气。
  越皇后心急,不等少商出去传报,自己哒哒的跑出去将皇帝拉进来,后面随着默不作声的众皇子公主,霍不疑也跟在其中。
  少商调试了几下短笛,徐徐吹了起来——基调还是当年桑夫人教她的那支《竹枝调》,不过后半段被少商重新编过,轻快欢悦的前调后是沧海桑田的怅然,听的人百般感慨。
  宣太后无神的望着虚空,气若游丝的呢喃:“……其实阿父也爱吹笛,可总吹不好。陛下,我的身体是要入葬皇陵的,能否允许我割下一束头发,让少商烧成灰,带回到我年幼时随父隐居的山坡,顺着风势洒出去。我自小羡慕阿父那样随心自在的日子,可我这一生总不得自由,事事由人主张。”
  “但愿来生得逢太平盛世,使我免于颠沛之苦,但愿来生父母既康且寿,使我免于忧患之苦,但愿来生能青春作赋,山野颂歌……越妹妹,我的愿望是不是太贪心了。”
  “子昆,你不要老是戒慎恐惧,荣辱又如何,豁达些活着才能长久。翟媪就由淮安王奉老罢,他现在长大了,我很是欣慰……子晟,我没有怪你,你是好孩儿,你也苦的很,你一直很孝顺我,待东海王也很好。”
  “少商,你被我拖累了这许多年,最后再劳烦你跑一回罢……”
  床榻上的女子在悠扬低徊的笛声中结束了一生,侍医取回在宣太后鼻端试探的绒毛,跪在皇帝面前禀告结果。皇帝溃然坐倒,老泪纵横,越皇后在旁无声流泪。
  周遭的皇子公主连同宫婢宦官们同时大哭,发出轰然声响。
  少商跌跌撞撞的从内寝出来,像个迷路的孩童一般,漫步目的的乱走一气。
  在很多人看来,宣太后都不是一个好长辈,她自怨自艾,沉迷往事而疏忽管教儿女,可对少商而言,她要的就是这样不理智的庇护,毫无缘由的信任。
  这是她一生期盼而不可得的溺爱。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那个温柔的声音修补她荒芜粗粝的童年,宽容的将满身缺点的她笼在自己袖中,再也没人会那样无条件的给她遮风挡雨。
  从今往后,她必须自己撑起来了。
  最后,霍不疑在一处墙角下找到了蹲在地上的女孩,她正无声嚎啕。他心头一片酸软——她最不爱在人面前哭泣,这习惯至今未变。
第168章
  今年的夏季性子急,来的早去的也早,数日前一场暴雷轰鸣的骤雨宣告其落幕,被疾厉雨点打落的花朵还未散尽,初秋凉风就徐徐而至了。
  从酣甜的午睡中醒来,被褥散发着晒饱了阳光的温暖香味,少商懒洋洋的躺着,一动不动,连思想都慵懒的放空——这是她一个月来的常态。
  她生性活泼好强,积极进取,小时候扔泥巴都要扔到第一名,这么长时间的闲散状态她从未体会过……嗯,似乎蛮舒服的。
  醒了半个时辰的神,照旧躺到腹内微鸣,她才从绣花纱帐中伸手出去拉悬于榻旁的绳铃——再也没有紧迫的学习任务,也没了近在眼前的婚配需求,家人们如今都用一种近乎温水般的柔软包裹着病弱归来的她,于是少商空前的善待起了自己。
  睡要睡到自然醒,吃要吃到心满意足,每日吃饱喝足就是摊在干燥的木质窗廊下发呆晒太阳,活像她从宫里带回来的那只老年狸花猫,露着圆滚滚的肚皮悠然自得。
  少商吃完阿苎亲手料理的补养午餐(没错,她又睡到了中午),对着窗外的清爽秋意出了会儿神,忽然起意要出去走走。于是阿苎给她披了件外袍,让莲房扶着出去了。
  初秋微凉,庭院此时的景色别有一番风情,枝头的花朵还不曾开始凋零,叶片翠绿透光,不似春季的烂漫热烈,亦不复夏日的喧嚣繁闹,而是一种幽静雅致之美。
  少商忽道:“娘娘最喜欢这时的景色了,我原以为她好歹能熬到这时候的。”
  跟在旁边的阿苎心头一惊,忙道:“女公子快别想了,宣娘娘已经仙去了,你若再为她伤怀,她在地下也不放心啊。”
  少商笑道:“傅母想到哪去了,我只是随口一提。这么多年,娘娘的身体什么样我还不清楚么,宿疾已深,早早晚晚有这么一天的。好在她去的平静,我也少难受些。”
  因为夏季不耐遗体保存,一应所需物件礼仪规制又早就准备好了,宣太后过身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丧礼,入藏预先建好的邙原北陵,据相士们说,那是一处风水上佳的吉壤。
  少商身心麻木的走完所有流程,还得赏赐遣散原先服侍的宫婢与宦官,锁下永安宫门匙,向越皇后奉还宫令的节符与令牌,最后虚脱的回到家。
  这一躺下,就是一个月的猪头生活。
  她知道这期间霍不疑屡次来找自己,然而都被萧夫人一口回绝了,说要让女儿好好养身体。不过霍不疑也没许多功夫来缠她,宣太后辞世不久,各地大姓兵长反抗度田的行动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武装叛乱,于是去年刚刚刀兵入库的军队又要集结出征了。
  太子气的嘴都歪了,最近他的表情只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肃穆,或是更加肃穆;还是久经考验的皇老伯沉得住气。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人家好端端的当着土皇帝,田地越兼并越大,家奴越收拢越多,连县令郡守都要看他们脸色。如今官府非要插手进去,他们自然不肯罢休。”皇帝镇定自若,“不要紧,打上一顿就好了。”
  就在少商瘫成一团时,皇帝已发兵几路去镇压叛乱了,然而事情并不顺利,皇帝一怒之下,便将闭门思过的吴大将军又召了回来。朝堂上一时众口狺狺,纷纷表示吴大将军屠城杀降,凶名在外,一旦将他放出去平乱,恐伤了无辜被卷入的百姓啊!
  皇帝道:“如此,卿等以为当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