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世界大穿越(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4

  “我这圆筒里,还能再发一次穿心透骨针,你拿着它,足以救出你的父母!”陈昂笑着看着他,把圆筒递了过去。
  林平之感激淋涕,激动的接过去,“先生大恩大德,平之没齿难忘!日后必定粉身相报!”他看着手里的圆筒,想起父母音容,不由得落了泪。
  陈昂只是轻轻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向阳老宅,横梁之上,避邪剑谱!”说完再也不管他,留下林平之一个人震惊的呆在原地,自己大笑着回了刘府后堂。
第十六章
武学修养
  《衡山吐纳法》是衡山派的入门心法,修炼的最高成就也不过能养生延年,按照江湖上的划分,随便一个练过两年拳脚的三流武师,都能将《吐纳法》修炼数十年的大成者,打得满地找牙。
  衡山弟子入门时,也并不主要修炼这个,而是跟着师傅扎马步,熬根骨,《吐纳法》仅仅是用来调节呼吸,培养气感的基础法门。
  听到陈昂要学这门功夫,刘正风有些为难,他直言道:“恩公,这吐纳法门不过是一些粗浅的练气之术,各大门派甚至是街头武馆的传承,几乎都差不多,如果恩公有意,我家传的《三阳心法》,甚至是衡山秘传的《衡山心法》都可以传给恩公!”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昂幽幽的叹息一声,回头看着刘正风,“内修之术,源于上古!吐纳、服食、引导、观想,自从《行气铭》以来,已有数千年历史,从黄帝算起,更是浩然五千年!”
  “武学之道,非在于争强逞胜,对捉厮杀,这是禽兽之道,而非武学正途。若是我想逞威斗狠,自然是内功越玄奇,越厉害越好,但我要求大道,寻求上古武学正道,与天争命,超越自我,则非得从先贤智慧中寻找答案!”
  刘正风听了这话,不由得愣了一愣,发呆道:“先生之前让我寻找受碟的道士,精修的和尚,也是这个原因吗?”
  陈昂笑着看了他一眼,“你可知道《九阴真经》?知不知道少林寺七十二绝技?”
  “《九阴真经》隐隐有些听闻,据说是绝顶的武学宝籍,与五位被称为五绝的前辈高人有所关系,曾经在江湖上掀起过好大的风波!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更是如雷贯耳!”刘正风老实回答道。
  这些东西普通的江湖中人未必知道,但衡山派也是传承数百年的大派了,这些江湖旧闻,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也证实了陈昂的一个猜想,《笑傲江湖》的世界,果然和《天龙》之后的四部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半是一个时间线上的世界。
  “《九阴真经》分为上下两卷,是北宋时大内编修黄裳,从万寿道藏中领悟出来的一套绝世武学,在当时的武林中,称为天下第一武学宝籍也不为过。而这份惊天动地的武学下卷,曾经落入两名混号‘黑风双煞’的桃花岛弟子手中。”
  刘正风幽幽听着,面上显露出惊奇之色,这等武林秘闻,以他的身份也是闻所未闻,或许只有少林寺千年传承下来,会有明确的记载,这让他对陈昂的身份,越来越感到神秘了。
  “这其中的过程,颇是发生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与我们无关,就不必多言了,只说那黑风双煞中的梅超风,苦练了《九阴真经》二十多年,双腿因为走火入魔而瘫痪,就是一门好好地《九阴神爪》,让她练成了《九阴白骨爪》这等不伦不类的东西!”
  “九阴白骨爪!”刘正风骇然道,脸上露出了极度动容之色!令陈昂不禁失笑,好多武学奇功没能传承下来,都默默无名,而偏偏一门练废了的邪门武功,倒比正牌的《九阴神爪》威名更大。
  “你只需知道,《九阴神爪》比梅超风练的《九阴白骨爪》厉害十倍,若是梅超风遇见了真正练成这门武学的人,只怕两招都走不过去,就要被抓成白骨!”陈昂淡然道。
  “七十二绝技也一样,很多少林高僧,要花一辈子时间,来琢磨一套绝学,有的人一口气就能练上十几门,北宋时期的慕容博、萧远山两位,便是如此。但他们晚年,却不得不拜入少林门下,精修禅学!你道为何?”陈昂反问道。
  “或许是少林藏起来一些关键诀窍,使他们练得功夫有所隐患?”五岳剑派出身的刘正风,对少林果真没什么好感,毫不客气的揣测道。
  “哈哈!诀窍!”陈昂大笑道:“你这样说,就太小看达摩、张三丰这样的武学高人了,他们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武学诀窍,大道领悟,何来隐瞒这种说法?”
  “可你这样说,也没有什么问题!这其中确实有秘密。”陈昂看着刘正风欲言又止,摇摇手阻止他,继续道。
  “无论是走火入魔的《九阴真经》,还是失之精髓的《七十二绝技》,虽然表面上是著述者词汇艰涩,暗藏代指,实际上是练习者的武学修养不够。”
  ‘武学修养’这是一个极为隐晦的名词,许多人以战力衡量武林高手的高下,却不明白,为什么扫地神僧、独孤求败厉害一生,却只有达摩、张三丰,能担得起一声“大宗师”的名号!为什么北冥神功技压群雄,六脉神剑威名赫赫,但只有《易筋经》《太极》能成就武学至高之名。
  ‘武学修养’这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在陈昂的理解中,武学修养就是一切关于武学智慧、悟性和知识的结合,它像一张巨大的大网,将武学与先贤智慧的方方面面,联系了起来。
  而《太极》《易筋经》这等秘籍,则是这种智慧的最高体现,就如学《老子》者未必懂得《道德经》的智慧,学《孔子》的人,也未必晓得‘仁’一样,与其说这种智慧是一本秘籍,不如说它是一本读书大纲。
  张三丰学道,著《太极》,达摩悟佛,写《易筋经》,大概是只将他们武学的思想梳理出一个纲要,真正的内容,还要去佛经,道书,典籍中去学。黄裳能从《万寿道藏》中,领悟《九阴真经》,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所以,陈昂从未指望过,从武侠世界中,带出一两本‘绝世秘籍’,然后勤修苦炼,就能成为超脱超越了,相反,他决定沉下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去阅读这种氛围,吸收一个世界的底蕴,这才是一个世界真正的价值。
  学习秘籍,是高手之道,而学习武学,才是进化之路。
  陈昂辛苦行医三个月,救治过无数的武林中人,学习和了解过数百本活秘籍,精通武林中大部分三流武学,就是为了积累出一份比较厚实的武学修养,这才开始修行。而刘正风,则是他预定的领路人。
  他也曾想过,将后世科学对人体的研究和认识,以武学之道表现出来,但想一想,还是暗道可惜,没有足够的科学积累,就算他创造了这样一套武学,也不过是《北冥神功》《六脉神剑》这样的奇功绝学,比起启发一个道统的《太极》《易筋经》来说,差的太远。
  就连有着天下剑法积累的《独孤九剑》都未必能比得上。
  可能从威力上来说,能达到天下无敌,但如果陈昂追求力量的话,为什么不留下一把激光武器,或者人体改造药物,那样,拿到它的人,也能成为天下第一的强者。无法促进人生命本质进化的武学,对陈昂来说,毫无意义。
  陈昂没有再说下去,他提起一本泛黄的宋本经书对刘正风笑道:“如果我说,我能从这些经书里领悟出《易筋经》来,你信不信?”
  刘正风被吓了一大跳,他小心翼翼的看了那本《法华庄严论》一眼,确定这只是一本普通的经书之后,小声问道:“别人说来,我一定不会相信,但恩公说了,我心里还是有七分的怀疑。”
  “达摩著书之前,有真经百卷,讲述他学习的道理,达摩著书之后,又有万卷经书,讲述他领悟的道理。学习了这些达摩的智慧,难道连一本《易筋经》也领悟不出来吗?”陈昂大笑道。
  刘正风看他说的轻巧,心里只是暗暗苦笑,“达摩的智慧,分散在浩瀚如烟海的佛经典籍里,想要整理出来,不知要何等的通天智慧和惊人毅力,或许只有神魔才能做到吧!”
  当即不在多问,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积累多年,对武学方方面面的了解,甚至一些故事典故,师傅练武时的一两句提点,还有他认为是真传的几句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陈昂,结果陈昂对他认为是真传的法门,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指点出一两处错误,甚至是不完善的地方,反而对一些细枝末节,武林中人尽皆知的东西分外感兴趣。
  甚至和他讨论过,中医对“气”的理解,还叫他找一位见识渊博的医生来,好么!和尚、道士、大夫、教书先生、游学士子,要不是他人脉广阔,还真凑不齐陈昂要的人。
第十七章
海纳百川
  掌尖微微的下垂,肢体成半松半紧的状态,陈昂屏气凝神,一掌缓缓推出,速度不快,却自有一番渊临岳峙的宗师气度。
  曲非烟虽然年纪小,但她在武林中厮混的时间并不短,对武学气息的感觉,自有她超乎常人的一面。当看到陈昂打拳的背影之时,她就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明明是一套门外汉的五禽戏,也就只有一些大夫会去学习,但在陈昂的手里,却有股冲虚道长手中太极拳的味道。
  她曾经见过一位练大圣劈挂拳的高手,那人行走坐卧间,都像一只大猴子,但同样是模仿动物动作的拳法,五禽戏在陈昂手里,却隐隐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有一种云卷云舒的流畅感,一举一动,都是发乎人体自然。
  看到他的拳法,非但不会让人想到动物的运动,反而是人的肢体舒张,更具有冲击力。一块一块分明的结实肌肉,柔顺的贴在陈昂的身上,随着这种动作起伏不定,这种匀称的身材舞动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那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体悟!曲非烟甚至很难用言语表达,只能说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曲非烟甚至能想象出,那种人体极度健康的完美状态。从头到脚,每一寸都不是最强大的,但联合起来看,却是极致的健康和完美,是人最巅峰的状态。
  如果说稍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陈昂眼中的神光太过旺盛,破坏了这种和谐的感觉。但比起之前那种掩抑不住的惊人神采,又有所进步。
  陈昂引导着身体内的内力,通过一手普普通通的五禽戏,在超频状态下,细微的调节着人体,让内力的流转更顺应自然,他并没有强求内力按照最优化的运行方式运转,反而顺其自然,依乎天时,按照中医里时序生发之理,以身体的运动带动内力。
  这种被华夏先人称之为‘引导’的练气方法,早已不被江湖人所用,效率更高的‘打坐’,已经成为了江湖上通用的练气方法,反而是一些不入江湖的名医,还在以这种方法锻炼身体。
  但陈昂却对这种调节身心的练气方法,钟爱有加,这种效率不高,但更贴合人体自然的练气法门,练出来的内力中正平和,有效地补充了人体的精气。
  一般来说打坐练气,会让人精力疲惫,因为内力来源于人体的精力,炼化精力,衍生真气,自然会让人感到疲倦,这也是老江湖一直强调,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冒进的原因。就怕年轻人气血消耗太大,损伤了根基。
  然而这种引导之法,非但不会损伤精气神任何一方,反而有滋补进益的作用,一套拳打完,不但内力有所进步,精力更加的充沛,精神也会好很多,这也是内家拳师们常说的养身拳,养神拳。
  “果然,内力,不,应该是‘气’,在人体中的地位惊人的重要,我这种精神太过强大,压迫肉体,让身体摇摇欲坠的症状,有了‘气’的调节,果然好了很多。我感觉身体正在迅速的健康起来,精神现在非但不是身体的累赘,有了‘气’作为中转,反而有滋养肉体,调节身体的作用。”
  “精气神,为人体三宝,人之三才,果然不是虚言,我现在的身体,有‘气’和‘精’两个支柱,已经能承受住超频状态的日常化了!”陈昂的眸子微微发蓝,但很快就恢复了平时的模样,只是稍微显得精神一些,目光也很有压迫感。
  “超频二度的压力对我来说,也不是问题了,精神力外泄的问题还是有,但已经可以控制,内力虽然我有意放缓修炼的速度,但在精神的补充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就相当于一个练了十三年的三流高手。”
  陈昂摇了摇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下去,‘气’的强大速度,会推动精神的快速发展,只怕不到六年,他就会自行开启超频三度,大脑开发百分之三十的状态。到时候,他又将面临精气神不平衡的问题。
  “哎!”陈昂缓缓叹息一声,别人都是担心升级太慢,唯有他,却只怕升级太快,没等他自我强大起来,就被迫成神。到时候,没有情感,没有欲望,自我过度稀释,就会成为一位真正的无情无欲的神明。
  那时候,原来的‘陈昂’和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寂寞啊!”想到这绝对称不上光明的未来,陈昂不由得叹息一声,修真之路,是真是假?蜕凡成仙,又是否只是一个传说呢?以人之躯,真的能上达天道,不磨不灭吗?
  身体中的内力运转,仿佛在肉体中打开了一眼泉眼,每时每刻都在滋养他,给他提供不竭的精力,比起武林中人,陈昂的内力更像一种组成他的存在,无时无刻的不在运转着,没有运力和提气这种说法。
  看着清澈的蓝天,陈昂心里忽然多了一种触摸它的冲动。
  他脚尖微微一点,整个人就仿佛失去了重力,轻轻的飘起一丈多高,内力灌注于宽大的袖袍上,轻轻一震,眼前一个闪烁,下方的小院,就化成了一个巴掌大小的灰影。
  感受着风力吹鼓的感觉,宽大的衣玦烈烈作响。
  陈昂顺着风势,高高的飘起,整个人仿佛压在风上,被轻轻的托了起来。他眼里蓝芒微闪,关于风的每一丝气息,被他清晰的感知到,然后内力操纵着衣袍,利用风的每一丝力量,像一个巨大的风筝一样,高高的飞起。
  陈昂任由自己的身体,在空空荡荡的高空中忽起忽落地飘浮着,看着下方的景物迅速的缩小,又看见天边的大地,飞速的靠近,身体失重的感觉越来越强,一只飞燕灵巧的从他身旁闪过,陈昂探手去抓,却只跟触摸到它掀起的气流。
  下方的曲非烟看傻了眼,她呆愣愣的在院子里注视着陈昂,嘴唇有些微微的颤抖,“这,这,这,我还没睡醒!我在做梦吗?”她喃喃几下,忽然狠狠的捏了自己一下。
  “啊!”她痛苦的弯下腰来,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半空中的黑点,忽然冲着天空大喊道:“仙长,仙长,求求你收下我吧!你带我走好不好!我能洗衣,会做饭,仙长你听到了吗?”
  她干脆利落的跪在地上,朝天空大喊:“师傅,受徒儿一拜!”
  “没用的!我这只是轻功,而且是独门轻功,教了你,你也学不会!”曲非烟眼前一花,就看到陈昂缓缓落在了自己面前,没等曲非烟反应过来,陈昂又轻轻的飘出数丈远,原地只留下一声,“我去藏书阁了,你自己玩吧!”
  飞翔果然是人类最初的梦想,陈昂捧着一册《永乐大典》,高高坐在飞檐之上,心里的激荡感还没有平复下来,好在手上的这卷《大易象数钩沉图》是现代早已失传的版本,陈昂很快便沉下心来,细细的思考品味。
  这几天,对于道藏的学习越来越深入,陈昂每天都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和思考,同时还要与刘正风请来的道士们激辩,现如今,在道学上已经少有人能他媲美,有位全真道士甚至还想劝陈昂,去大内当供奉。
  陈昂还真的考虑过一番,别的不说,光光那22977卷永乐大典,就有十分的诱惑力,只是考虑到时间因素,陈昂还是决定,等到有了快速储存设备的时候,再去纪录这些珍宝!
  大量的藏书,数百位江湖人的武学造诣,陈昂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并发着智慧的火花,每一天都有数不清的灵感和收获,这些东西,以一种说不要轻道不明的状态沉淀下来,从知识化为智慧,从积累变成底蕴。
  陈昂早就推演出了《紫霞神功》,但他却没有修炼它,反而让《紫霞神功》代表的智慧,沉淀在了底蕴中,化为自己的武学修养,还是一套普普通通的吐纳、引导、打坐、坐忘相结合的基础功法,但却多了一些东西。
  如果张三丰还在世,他一定能从中看到自己太极的影子,同样,各门各派的武学高人,但凡把功夫练到了骨子里,都能在陈昂的身上,看到自己绝学的影子。
  这些来源于黑虎拳、急流剑、武当入门剑法、五岳剑派的内功心法、洪拳、铁头功等流传已广的三流武学中的智慧,配合着深厚的人文积累,让陈昂一步一步的朝先贤们靠近,让一套练气诀,有了海纳百川的宗师气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