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世界大穿越(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834

  复原下茅山道法传承,到了现在,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但时间已经等不及了,当王辰演示完的时候,东方已经泛白,师长宫老道士虽然激动,但这一刻终于想起了催命的麻烦来,他对王辰说:“少祖师,复原了一门九公祖师留下的赶尸秘诀虽然值得贺喜,但因为小徒无意泄露,恐怕上清宫的人已经知道我们师徒的几分来历。”
  “以上清宫对祖师遗宝的垂涎,他们必然不会放过我们,现在撑他们的人还没到,先把少祖师您的棺材埋起来,我等先避避风头,等到上清宫的扔无功而返,在找机会将法宝取回!”
  王辰却皱眉道:“你跟我说了那么多道法神妙,法术万方……我们把铁棺埋起来,难道上清宫那些有大法力之辈,会没有办法找出来吗?”
  师长宫迟疑道:“上清宫等人虽然能猜到我师徒几分来历,但小徒泄露祖师遗宝之事,他们也并非尽知,祖师遗宝乃是一口棺材一事,我下茅山也少有人知,他们探得我们手中有祖师遗留的法宝,但当年下茅山如此辉煌,宝贝不在少数,上清宫只怕也不会为此大费周章。”
  “只要我们小心谨慎一些……应付过去,应该不难。”
  “这只是可能之一而已,若是没有这些如果,上清宫派出有大法力之辈来义庄搜寻,我们留下的小手段,能起几分作用?到时候,这份祖师遗宝有失,谁能承担这个责任。而且铁棺是我之物……我是绝不可能放弃此棺的!”
  对于王辰来说,维生仓可能隐藏着他穿越,乃至回家的秘密,在维生仓中,绝少有东西能伤害他,有着这个退路,王辰绝不可能冒着失去维生仓的后果,避免与上清宫的正面冲突。
  师长宫面色几经变化,显然十分的挣扎,他看着王辰坚定的表情,只好低头道:“谨遵少祖师法旨!”
  “反正到时候要是打不过上清宫的道士,我就往维生仓里面一趟,休眠个百八十年的!”抱着这样的想法,王辰斩钉截铁道:“上清宫来人,我们避不过,也不能逃……为今之计,唯有……斩尽杀绝!”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绝上清宫来人,为我们转移‘上古法宝’提供时间!”
  王辰这话说的杀气四溢,就连师长宫这等和上清宫有仇之辈,也不由一惊。
神鬼大明9
  听了这话,师长宫老道沉吟许久,他脸上一时闪现恐惧之色,一时又狰狞万分,犹如坠入心魔一般,他的回忆仿佛回到了十九年前的那个晚上,而他的小徒弟着一脸懵懂,似乎还没反应过来王辰是什么意思,王辰只是冷眼旁观,但在师徒俩看不到的地方,他捏着枪的那只手,沁透了冷汗。
  只等师长宫说出一个不字,就拔枪射杀两人在此,然后想办法把维生仓藏起来,躺进去,睡到二十一世纪。
  因为王辰在心里计算过,如果师长宫不肯舍命一搏,那么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小的可怜。
  而另一条退路……抛弃维生仓,仗着自己是茅山少祖师的身份闯荡天涯——他早已不做考虑,王辰这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做出了选择,就决不允许自己犹豫不决,当机而不能断,所以既然深思熟虑的否决了这条路,那就不再做考虑。
  所以,要么和师长宫等人团结一心,在上清宫派人前来的时候,斩杀来者,要么杀了师长宫师徒,逃进救生舱内,既然救生舱落在下茅山九公祖师手中这么多年,都没有事,未必不能在上清宫中继续等待时机。
  有时候,人的道路,不是由自己选择的,但能不能做到最好,却是自己能做到的。
  这时候的情况,对于王辰来说就是如此,师长宫的态度决定着他是行险一搏,还是退守后路,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都要做到准备十足。
  若是行险一搏,击杀来敌,那就要首先要创造内因,通过消除内部矛盾,解决外部矛盾——这是王辰在大学马哲原理中学到的,不知为何,在这种紧要关头,这些记忆反而特别的清晰。王辰隐隐约约记得,在某个政党早期的斗争历史中,由一位领导人提出过一系列战术思想。
  其中就提到,世界上的矛盾,大部分都是有内外因构成的,一般通过解决内因消除,而解决内因的方法,在于不断清晰和细化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如果一个问题需要一百环来解决,那么一环一环的做下去,完成这一百个步骤,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个方法,从哲学上来说,就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简单的说,就是实事求是。
  如果师长宫摇摆不定,不能下定决一死战的决心,那么王辰在情报,组织,执行上都有着致命的要害——只要师长宫在关键时候犹豫那么一下,都会把他拖入无底深渊。整个计划执行的基础,就不存在了。而即便师长宫意志坚定,也依然要在具体环节中,仔细,认真的收集情报,制定计划,一步一步落实,那样哪怕事情向最坏的情况发展,王辰也能全身而退。
  若是师长宫动摇了!那么王辰也有要做的工作——消除自己的一切情报和信息。要保证维生仓里的自己最大程度的安全,最好不能让上清宫的人知道真相,特别是自己曾经苏醒过的事情。
  如果那样,得知了关键情报的上清宫很有可能会花费极大的代价,去想方设法将王辰从维生仓里面弄出来——尽管他们极大可能是在做无用功,但王辰不能给他们这个理由,去承担这种风险。
  那么这样,师长宫师徒就必须死……王辰仔细观察着师长宫的一举一动,心里冷酷的计算着自己突然袭击,杀死这师徒二人的可能性和计划,他默默的构思躲闪的路线和退路,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对师长宫老道进行分析。
  师长宫老道现在完全无法想象这个无害……起码他并未表现出来有多大杀伤性,神秘的上界‘仙人’,刚刚还受他参拜的下茅山少祖师,心里是如此冷酷的在思考如何杀死自己,事实上,他没有思考过的事情,王辰却全部考量过,特别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建立起师长宫老道的心理盲区,让他死的更加措手不及。
  师长宫已经陷入梦魔,他浑身冷汗津津,显然十九年前的事情还如噩梦一样缠着他,他两眼发白,浑身颤抖,忽然大叫一声,激的王辰几乎拔枪,但他喊出来的却是:“杀了他们!”
  师长宫含着泪叩拜道:“少祖师要杀上清宫的人,师长宫当仁不让,只要下茅山香火还在,就算死了我一介残躯又如何……早在十九年前,我就该死了!现在每天活得跟鬼一样,死又如何……我早就不想再逃了!”
  “只是下茅山传承,重于我命,才苟且偷生到今日。”
  “如今下茅山传承百不存一,重振之望,几如风中残烛,就算我再逃,又能逃几回?我还有师兄师叔所受法箓,有下茅山法力,而小徒只有我勉强传授的法箓,法力驳杂,就连残余的几门法术都练不成,今日丢了祖师法宝,明日再丢几门法术传承,用不了几年,等我死了之后……下茅山就亡了!就亡了!今日少祖师有重振之望……弟子自当舍命相陪!”
  “那好!”王辰松了松手里的枪,按在扳机上的手指没有离开,只是改为虚扣,他看着师长宫的眼睛,沉声问道:“既然你有如此决心,可敢在我面前,对九公祖师立誓?”
  师长宫毫不犹豫,指天为誓道:“九公祖师再上,弟子师长宫,今日为下茅山传承,与上清宫绝死一战,亡则魂魄登天,追随祖师泉下,虽无言以见,但必显忠义,不使我下茅山颜面有失,即使侥幸得意偷生,亦要拼此残躯,彰显下茅山道统于世。愿祖师保佑!若违此誓,永不超生!”
  “果然是忠义之辈!”王辰赞叹道,这时候他知道该给师长宫一个承诺了。
  “苍天在上,我王辰今日立誓,必尽我所能,使得下茅山大兴于世,若违此誓,叫我身死一巷,魂魄不能归!”王辰起誓道。
  他和师长宫目光交叉,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消除了两人中间,互不信任的最大矛盾,王辰决议一一解决剩下内部因素,首先他对师长宫道:“你那徒弟口舌不严,才导致下茅山此难……我知道他和你相依为命,感情极深,但心性不定,终不能托付大任,日后传承道统,还要百般考验才行,如今大事在即,你需把他看管起来,不能托付与重任。”
  师长宫叩首以诺!
  王辰继续吩咐道:“你此地十数年的经营,必有一些人脉和可以信任之人,对左近的上清宫这等仇敌,也必有了解,你把人手和情报给我交代清楚,如何警戒布置,探听上清宫来人的消息,掌握他们的动向,还需我一一安排。”
  “对于道门的法术,我也不清楚,你需尽托所知。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到两军对阵,小到我们这般的厮杀冲突,后勤物资得要收集具备,你十几年存下来的银两,是此次我们最大的依仗,须知在这世间,银子用好了,比法力更加强大。所以,无论坑蒙拐骗,还是烧杀抢掠,都要把我要的银子给筹齐了!”
  师长宫从未见过如此干净利落的王辰,莫名的,对这位一直表现的不靠谱的‘仙人’,突然又有了信心。起码这时候,王辰表现的可靠,坚定,大大消除了师长宫的后顾之忧。
  他回答道:“弟子经营数十年,能拿得出的银子有一千八百五十九两,若是不够……还有左近几家大户,我也都知根知底,到时候杀他们全家,几万两银子也不再话下。”
  这时候,师长宫面露凶光,倒是表现出了一些茅山道士,旁门祖庭的狠辣和决绝来。
  王辰眉头一挑,有些不适应这般杀伐果断,但他也是经过末世历练的人,这等跟他前25年所受社会舆论和教育影响确定的世界观冲突的事情,他眉头一挑,也就过去了,甚至还有意让自己更残忍自私一些,只是平常道:“大敌当前,若无必须之要,也不需多生此波折。”
  “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师长宫点头道:“是!”
  “但凡兵法斗争之要,首在情报。其次在于执行能力。再次在于准备程度。师长宫,你能控制的人,都给我找来,根据可以信任的程度,让他们看着通往此地的各个道路,一旦有上清宫来人的消息,便发各种信号。”
  “情报之要,分别敌我……我们的优势在于,上清宫的人来自外地,不知你的底细,在此地也没有耳目,但若是让他们和本地上清宫别院汇合,便有了耳目渠道,多出十分的难缠来。而且我们对上清宫来人,是谁,几人,什么境界,会多少法术,一无所知,此乃兵家大忌。”
  “若要得此二势,首在铲除上清宫别院,一为逼问情报,二为断其耳目!”
  “对于上清宫别院,你应该所知甚是详细,所以我们只探听这段时间,他们是否有异动,确定上清宫的人未到,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拿下!”
神鬼大明10
  “上清宫别院的方丈俗家姓江,人称江道士,他和弟子一样,都是受箓开光境界的道徒、道士,上清宫的法术不多,多是九公祖师传授的部分,或许十九年前,得了我们下茅山的一些秘传。”说到这里,师长宫恨得咬牙。
  “但上清宫自诩名门正道,我们下茅山秘传的几门真要——毒、蛊、尸、咒、符,他们估计只敢收纳符箓一道,不过道士境界的道法中威力最大的雷法,在掠夺我们下茅山真传之前,他们就有所精通。江道士与我邻居十几年,具我打探,他除了会几手符箓法术,就是剑术不错,倒是未听说他精通雷法。”
  “凤凰山上清宫别院是一处小道观,共有道士三位,除了江道士还有两位受箓道士,都不过习练一些武艺,会几手驱邪符箓,道门仪轨之辈,不足为虑,除此之外,他们还养着八名打手,唤作道兵、外门弟子,习练武艺,粗通刀兵拳脚,剩下几名火工道士,扫洒道士,只是普通人而已!”
  王辰让师长宫把他知道的一切情况都细细写在直上,更是画了凤凰山道观的地图来研究,他发现最难的不是杀死江道士,而是不走漏风声,就凭他们两个人,想要抓住上清宫别院的全部道士,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或许只有大军封锁凤凰山全山,才有十分的把握。
  但偏偏王辰最缺的就是人,师长宫糊弄的那些愚夫愚妇,探听一些消息,监视道路还可以,要想带他们去杀人,四个字——不足为用!
  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师长宫沉思片刻,忽然抬头道:“道门每日早晚,有两刻,特别是早课,全观人员都要到正殿,念经做课,听主持训话。”
  “那就在那时候,一网打尽!”王辰拍板道。
  至于防备,道观又不是军营,上清宫的道士绝对难以想到师长宫这般下茅山余孽敢杀上门来,防备必然不足,这也是王辰抢先下手的优势所在,只要准备完善,他相信此事必然不难。
  沉思片刻之后,王辰又问道:“上清宫别院的外门弟子,武艺娴熟,除去他们,便如同断去那江道士一臂,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师长宫略为思考,便答道:“可用雷法!”
  他知道王辰不通道法,便详细解释道:“古方士丹炼火药,能如雷响,道法显圣之后,便以药石为基,佐以法力炼制,火药成雷者,称之火雷,发出火雷,便是雷法,除魔卫道无不便利,道士用雷法,甚至可以轰杀道人,朝廷以火药为军,设道官统御,便是镇压天下之军。”
  “昔年哱拜叛变,李如松以三百神威军,携火枪,火雷,三月平定叛乱,倭国入侵朝鲜,又是李如松、麻贵等人,以平波镇远神火天雷炮,道官发癸水、归元、玉枢、神霄、大洞、仙都、北极、太乙等神雷,在海战中一举泯灭数百里,陷倭国战船无数,方使得倭国丧胆,倭国国王上表称儿臣,函其大将军丰臣秀吉之首,请降。”
  王辰听得有些晕,这种道士们纷纷成为火器行家,道观转而成为军火商的神奇变故先且不表,这些道士,真人们对历史这个小姑娘上下其手,做了什么,他也可以以后在追问,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些在明朝学神族搞砰!砰!砰!的道士们,把火药升级到了什么级别,那些‘法力’又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王辰觉得一时千头万绪,说不清楚,得从头问起:“你可会雷法?”
  师长宫恭谨道:“粗通一些,雷法乃是朝廷禁法,五行雷中我下茅山独精癸水神雷,火雷乃是雷法基础,人人都会一些,但剩下甲木、庚金、戊土三行雷法,我却不知。”
  “癸水神雷如何炼制?”王辰沉声道:“现在,你可有把握炼制出来?”
  师长宫低声道:“癸水神雷炼制之要,首重真水,癸水者,真水之雷也。其中以万化雷水为基,佐以蚀骨真水,以法力统御两种真水,炼制棉花,可得玉晨真雷。以万化雷水,炮制油脂,可得北极真雷。以万化雷水,炼制地阴真水,可得内景真雷。”
  这些‘真水’听得王辰有些糊涂,但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师长宫取来炮制神雷的原料。
  师长宫有些为难,言说:“真水制备困难,保存更加不易,还需少祖师宽限一些时间,容弟子买来所需的金石外药,在炼制而成。”
  王辰只是淡淡的道:“可!只是你需记得,你们师徒的性命,都系于此事,若是慢了一步,不需我来惩戒,自有上清宫的人收拾你!”
  师长宫知道好歹,他修炼所需的金石外药都自有渠道,当下拿着银子就去了,等到天色大亮的时候,他带来一辆马车,上面拉了许多金石矿石,甚至还有两片猪肉,师长宫吩咐跟着来的两个神色畏惧,缩头缩脑的愚夫愚妇削去两扇猪肉上的肥肉脂肪,拿去炼油。
  自己提着一桶神神秘秘的液体,小心翼翼的抬到屋子里面,掀开盖子,王辰便闻到一股刺鼻之味,再问师长宫,这便是适才他说的‘蚀骨真水’,师长宫解释道:“蚀骨真水古称绿矾油,只因在道法显圣之前,只有以米醋合绿矾石才能制备,后来蚀骨真水渐渐为人所用,成为道家一味重要的外药之后,才有真人以秘法从铁矿中提取此真水。”
  说道铁矿,王辰才恍然大悟,这浓稠的液体,看似没有味道,但却淡淡存在的特殊刺激性感觉——不就是硫酸吗?
  王辰脸色木然,指着那一桶带杂质的浓硫酸问:“这就是你们说的蚀骨真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8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