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万元户(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263

  楚瑜把自己写的几个命题找了出来,大部分都是她根据后世的考卷出的题目,出好后,她拿着题目找到了那些才华横溢的文科状元,因在学校小有名气,开出的价码又很动人,一篇文章10块钱!赶上一个月工资了,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差事!大部分人都同意了她的要求,楚瑜还承诺等后期出书时,按照销量给他们少许的补贴,大家不要太高兴,不少人当晚就把一篇高质量的稿子交给了她。
  楚瑜读完,热血沸腾,手里这篇稿子写的颇有后世《赤兔之死》的味道,古代的才子才女们果然很牛掰!
  洪雪涛拜读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服了这些人了!这种作文得满分妥妥的!”
  “咱们北大人才真多!”
  “话说楚瑜你自己就是状元,你为什么自己不写?”
  楚瑜笑道:“谁告诉你我没写?我会告诉你我自己写了五篇,分别化用不同的笔名。”
  “……”
  不论如何,楚瑜很快收集满了满分作文的样文,不仅如此,还多了不少篇出来,楚瑜打算如果收到的稿子多,直接出上下册,她拿到稿子后把钱给了这些状元,大家拿了钱笑着让她下次遇到写文章的事还去找他们。
  期末考试前,楚瑜终于把《满分作文》给交了上去,主编审过稿子,激动坏了:“我就没见过市面上有类似的作文选,林老师,你又是开创了满分作文选的先河!不得不说这个创意很棒,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知道满分作文该怎么写。”
  楚瑜笑道:“我书里分析了很多方面,也采访了一些改卷老师,让大家说了评分标准,我相信,这会让我们的作文选更有现实的参考意义,销量我是不担心的。”
  “好!好!”主编连说好几个好字,激动地让底下的人去印刷了。
  这时候,国家的出版行业和后世比并不发达,倒不是民众需求少,主要是资源难得,纸张很少,为了出楚瑜的书,出版社已经推了很多其他的书册,专心致志做楚瑜的参考书。
  -
  一场雪之后,房顶全是厚厚的积雪,马路上的雪能没脚踝,楚瑜搓着手,坐在公交车上,路过故宫的时候,往外看了一眼,却见故宫的屋顶和房檐上堆满积雪,让北京有了老北平的味道。
  北京几乎每年都要下大雪,大学之后湖面的冰更厚了,人们的乐趣也就多了。
  楚瑜最喜欢雪后的北京,总觉得这时的北京更有味道。
  “嫂子。”左逸飞笑着走过来。
  跟楚青谈恋爱后,左逸飞春风得意,每次见面都是容光焕发。
  楚瑜笑道:“你早到了?”
  “没,也才刚到,我寻思着嫂子你没车,就早点来等你。”
  “谢谢。”
  他俩进了车子取暖,左逸飞回头问:“陆战今年过年回来吗?”
  “应该回吧?我最近忙,他来了好几封信,我都没来得及回。”确实是忙,又要出书又要上课,周末教课准备考试,还得忙工厂的事,她恨不得能有三头六臂,也就不必这样辛苦了。
  左逸飞偷笑:“我战哥也有今天?得!下次一定要损损他。”
  楚瑜笑问:“那孙诚还没来?”
  “喏!那不是来了?”
  说话间,孙诚从雪地里过来,这刚下完雪,正是冷的时候,孙诚缩着身体道:
  “林老板,您让我收的古董我已经收了一些来!”
  自从上次香港卖古董之后,楚瑜一直有让少安帮忙收古董,孙诚认识的人多,为了抽水头,经常给楚瑜介绍卖古董的人,楚瑜也陆续收了不少小古董来,这些东西,大部分都被她卖给了香港的玩家,只是这半年来,有两件事让她心里不舒坦,一件就是这半年运气背,没收到特别贵重的古董,都说收古董也讲缘分,楚瑜已经很久没留下古董自己收藏了;这第二件事就是,她一直想着从国外收些古董进中国,并同时搜罗圆明园失窃的旧古董,却一直没有成功。
  楚瑜笑了笑,颇有些提不起劲来,她道:
  “孙诚,你最好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否则再像之前那样,我真要怀疑那好东西是不是被你自己扣下去的!”
  “哎呦!我的姑奶奶!我哪敢?再说了,有钱不赚你以为我是傻子?”孙诚急忙表忠心,他可不是傻子,就是他不给楚瑜收古董,以楚瑜的实力,愿意为她做事的人还少了不成?可他不一样,他依赖楚瑜生活,这半年来,他靠着抽油水,抽了四五千块钱,天知道他这辈子都没赚过这么多钱!
  “我保证!这次我带你去收的绝对是个好东西!”
  楚瑜哼了一声,道:“但愿如此!”
  很快,车子停在一个胡同口,楚瑜跟在他们身后进了一间瓦房,见他们过来,里面的人站起来说:
  “孙诚,你来了?”
  “老九,我把林老板带来了,还是那句话,有好东西尽管拿出来!林老师可不是没钱的人!”
  老九似乎听过楚瑜收古董的事,忙激动道:
  “久仰大名!林老板,左先生,我要卖的古董在里面,你们跟我来!”
  楚瑜疑惑着进屋,那老九见状,笑着指着地上的几尊泥人儿说:
  “林老板,您看看,这都是保存极好的陶俑,我刚从农村收来的!您看看这个色儿,素色的!没有一点颜色,人头鱼身,这样的陶俑很是少见!我琢磨着这肯定是好东西!”
  楚瑜微愣,蹲下来仔细查看,却见眼前这个陶俑确实长得很奇怪。
  一般的陶俑都是殉葬品,是模仿着人的外貌,根据人的比例缩小的,可像这样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的陶俑,楚瑜也是第一次见,更重要的是,她那批古董里,确实还没有过陶俑。
  楚瑜一时来了兴致,仔细查看,发现老九说得不错,这批陶俑保存得很不错,收藏价值极高,更重要的是,这批陶俑共有四个,倒像是一个系列的。
  摆在家里,倒是很美观。
  楚瑜淡笑道:“品相还可以,只是这东西也不值什么钱,不知你打算要多少?”
  老九知道她也是行家,自然不敢瞎要价,只说:
  “林老板,不瞒您说,这四个陶俑共花了我二百块钱,您怎么着也得给我二百吧!”
  楚瑜笑了:“朱先生,您二百收来,转手还卖我二百,照您这样说,您不是亏了么?”
  老九干笑一声:“亏倒不至于,最多不赚钱,您看我怎么也不至于赚您林老板的钱啊!”
  楚瑜嘴角噙笑,低着头专心看着古董并未说话。
  孙诚见状,当下道:“朱老九,你也给我差不多点!还二百呢!你怎么不要二百五呢?就你这几个破你罐子要二百块?我看值二十就不错了!你重新报价!不行我现在就带林老板走!”
  “别别!”朱老九呵呵笑了一声,道:“有事好商量!大不了我再给让点。”
  “你说最低价!”
  朱老九思忖片刻,试探性问:“要么……一百八?”
  “还一百八?我看最多一百二!不能再多了!”
  “别!孙诚,一百二我真不赚钱!”朱老九急了。
  孙诚哼了一声:“这下承认你这东西不是二百收来的了?我就说你这人不实诚!就一百二,你卖就卖不卖就算!”
  朱老九故意做出咬牙的表情,一副装作忍痛割爱的样子,最终还是以一百二的价格,把这四个陶俑卖给了楚瑜。
  楚瑜笑了笑,这四个陶俑是一套的,看起来蛮有意思,收去就是不卖,留在家里做个摆设也是好的。
  “朱老九,你这没别的东西了?”
  朱老九拿到现钱小赚了一笔,心里舒服不少,才又道:“当然有!”
  说完,打开一个木箱子,把自己看家底的东西都给弄了出来,楚瑜微愣,凑过去一看,却见巷子里放了不少文房四宝!尤其以砚台和印章居多!
  其中砚台有五块,印章多一些,有十几块,其他的也都是书房的用品。
  楚瑜一愣,拿起砚台看了一眼,朱老九忙解说:
  “林老板,像您这样的大老板,哪能没一块好砚台?都说高古砚台不如明清砚台,只因明清时候,砚台做工和砚石工艺都更成熟,您手头这几块,都是我收来的明清砚台,就说这一块长方形,形状像远山,颜色通透,所刻的石鼓文十分精致,石头上还刻着几尊弥勒,每尊都是表情入微,功夫了得!这些砚台您买回去,送人自用都行!还有这些印章,那就更了不得了,这些印章可都是乾隆皇帝的……”
  其实这些砚台和印章和陶俑比起来,价值差多了,只因为后世的砚台和印章成交价格一直不高,常常有保利秋拍放出很好的东西,最后却拍了个低价,最贵的也不过几百万,这还是几十年以后,但是人要是喜欢一样东西,怎么都觉得好,楚瑜自己就喜欢写字,见了砚台心里欢喜,觉得以后终于可以不用吃饭的碗盛墨水了。
  楚瑜爱不释手,看了好几块,都觉得满意,其中有一块竹绿色的,造型精致,很适合她用。
  “嗯!我买来自己用!”
  朱老九闻言,笑意更深了。
  楚瑜随手拿起几个印章问:“对了,你刚才说这些都是乾隆皇帝用过的?”
  “可不是!”朱老九笑道:“这都是皇帝的圣物,您看这块印章,缠丝南红玛瑙石头的,色泽正宗!是‘丛云’御笔扁,乾隆当时很喜欢这印章!还有这块,田黄石质,玉石圆润,手感上乘,关键是上面刻着这三只子母狮,刻得十分细致,表情到位。”
  楚瑜拿起看了一眼,不愧是乾隆用的东西,材质都是上乘的,说起来乾隆这人也够霸道,据说他一生有1800余枚印章,楚瑜前世参观故宫博物馆时,记得博物馆里收藏着近千枚印章,其他地方级博物馆也有几百枚,有好几百枚流落民间,没想到她也能拥有其中的十几个印章。
  果然是圣物,件件都是精品,楚瑜越看越激动,十分喜欢。
  “不错!这些我都要了!”
  朱老九这次不敢瞎报价,直接说:“林老板,孙诚也在,我就不给你来虚的了,您看这样行吗?这13个印章和5方砚台,以及其他的笔架等七七八八的,就按照四百的价格打包给您!”
  楚瑜沉默片刻,收古董收了这么久,她对古董行情大概有了些了解,北京这边股东价格要高一些,只因为老干部多,因此价格要贵一些。
  左右价格能接受,她因此笑道:“行!四百就四百!”
  朱老九乐了,忙说:“哎!我这就给您全部包好了!”
  孙诚笑道:“林老板这眼力越来越好了,四百买了不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2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