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穿书](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1

  锦西和她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到后来越来越深,难以修复。
  人总是矛盾的,哪怕很多时候都不是锦西的错,可锦西却会经常质疑自己,是否她真的不孝,而母亲总一口咬定说她不懂孝顺为何物,说早知道当年就把她给打了,生都不要生。
  窗外的风景渐渐模糊,以前总觉得不见面也很好,现在真的见不到了,心里倒不是滋味。
  锦西回神后开始想别的,虽说她前世是财经记者,名头听起来唬人,也采访过很多知名人士,可理论是一回事,实践起来却完全不同,否则她要真有能力轻松成就大事业,后世也早就成为成功的商人了,可她没有。
  如今来考察市场,听起来挺高大上,实则她对自己的想法毫无把握。
  下了火车,俩人找了酒店,放下身上的行李便出门了。
  祁静疑惑道:“我早就想说了,下次你出门好歹带个像样的旅行箱,拎着麻袋算怎么回事?你是带了红薯啊还是带了地瓜?也太不摩登了!”
  锦西挑眉,打开麻袋给她看。
  祁静立刻瞪圆了眼,这麻袋里竟然有她昨晚给锦西的八万块钱!
  要命的是,整个途中,麻袋就这样放在锦西脚底下,被来往的人猜来猜去,锦西却看都不看一眼。
  “…………”祁静无语后连说佩服。
  锦西带着她去了当地的市场,到了那,祁静见锦西一直在看毛线,不解道:
  “你打算做毛线生意?倒卖毛线确实能赚点钱,可利润实在有限!”
  锦西没做声,她来到档口问价格,对方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回:“这种彩色的一斤八十块!”
  八十?申城一百多,稍微颜色好看点的还能再涨几十块钱,这一斤毛线就能赚几十块钱,利润还算可观,毕竟这年头的几十块钱含金量很高。
  “不错啊!我知道这个毛线一百多一斤呢,要么咱们批发点回去,卖给那些织毛线的人?”
  祁静也欲欲跃试。
  锦西摇头,不行!一斤的利润才几十块钱,太低了!也就是说她进一卡车的货也只能赚几万块。
  多吗?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很多,可对她来说却远远不够。
  说她胃口大她是承认的,不论如何,锦西是绝对看不上这种死板板赚差价的生意,广城的货很多,从广城进货去申城卖,确实能赚点钱,可问题是,这种生意费心费力,现在不算旺季,对方或许有货供给你,一旦到了旺季,全国女人都在织毛线,供不应求,上游供货商一定会拿捏下游,涨价是小事,供货不稳定才是大事,更何况,利润真的太低了。
  祁静看出她的想法,她有些难以理解,一斤赚几十块钱难道不算多?为什么锦西像是根本看不上一样?
  锦西赚了几圈,市场上的价格差不多,可这年头出行不便,倒卖物资查得也严格,像锦西这样的人虽然有,却还是少数,因此整个市场很少有锦西这种从申城来的人。
  锦西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正要走,却被对面的人绊了一下,撞倒了一个毛线摊。
  锦西连说对不起,把人的毛线捡起来,当下她捡起一团毛线,捏了捏,眉头轻蹙:
  “老板,这是什么毛线?”
  老板开始时脸色不好,但看到锦西长这么漂亮,到底没好意思发火。
  “安哥拉羊毛的!就是马海毛!”
  锦西当然知道这是马海毛,“颜色怎么这么浅?”
  “没染色呗!”
  还有没染色的毛线?“那这没染色的多少钱一斤?”
  老板这才觑了她一眼,“你要多少?”
  “多是什么价?”
  “多的话,二十一斤。”
  二十?锦西的心扑通直跳。
第15章
  批发价超过120的彩色马海毛线,
本色的竟然只卖20一斤,
那么中间这将近一百的利润仅仅仅是因为染了个颜色?在广城,染色也不至于需要这么高的成本,不,应该说,就是二十年后,一斤毛线染个色也不需要那么多,这又不是染金子。
  锦西按照后世了解的知识,简单核算了一下成本,
随即道:
  “我要大量进货,
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
  老板打量她片刻,
心里没底,
说实话这小姑娘看起来年纪轻轻,
也不像是生意人,她嘴里的大量未必真的是大量。
  “真的是底价了,
要不是我们工厂压了一批货,
也不至于这么低就出售。”
  锦西笑笑:“那我再去别人家问问。”
  “哎!你回来!”老板话说出口才意识到语气有点不妥,他忙道:“你还没说你要多少呢。”
  锦西比划了个数字,
老板明显有些讶异,随即道:
  “那再聊聊吧!您看17怎么样?”
  转过身的锦西笑了笑。
  锦西很快跟老板谈好合作事宜,
并在最短时间内把一卡车的货装箱,这货车算是市场上能找到的最大的了,
但因为毛线有体积,
最终只装了三千斤左右,
锦西又把剩下的钱也全部买了毛线,找了一辆小货车送去。
  祁静观察很久,总算明白她的意思,可她不明白的是,锦西为什么把所有钱买了货。“你找人染色不要钱吗?再说买了这么多的货,风险太大了。”
  锦西低声道:“染色就在本市进行,可以跟老板谈,迟点结款,你看哪家工厂不要债的?而广城离得远,又是第一次合作,老板肯定不会赊账给我,等下一次……”
  等下一次也是要赊账的,生意场上都是这样,哪有每次都有现金的交易,只是锦西不会欠人家钱,会在最短时间内把钱还上。
  货车拉着锦西的货先她一步出发了,祁静帮忙联系了人,在申城那边帮锦西找了仓库,并帮她把货卸下去。
  “对方是我妈的老朋友,安全上你不用担心。”
  “我当然相信你。”
  下午,锦西又跑去广城的图书馆逛了一圈,她不是为自己买书,而是给孩子挑点早教的书,再买点英语分级教材,前世锦西帮闺蜜买过书,也经常看闺蜜在朋友圈分享,那时候有很多知名的分级阅读教材,比如Raz、红袋鼠、培生、海尼曼等,广城这边货物流通快,又靠近港城,英文教育方面的书应该比内地要多一些,但让锦西失望的是,她没有找到合心意的书,可能是眼下国内对幼儿英语还不够重视,并没有针对幼儿早教英语的绘本,锦西找了很久,才勉强找到几本关于动物、颜色、形状这类简单英语的书籍,倒是勉强能用。
  回去时,锦西和祁静买了夜里的车,如此到了火车上就可以睡觉,会比之前好很多,不过长途火车旅行依旧累得够呛,回到申城时,锦西和祁静都接近虚脱状态,缓了很久才好一些。
  回去时货已经到了,看着仓库里堆放着的本色马海毛,锦西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前所未有的安心,原本看不清的前路似乎渐渐有了方向,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做一个下流的批发商只能任人拿捏,也发不了大财,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让她掘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眼下锦西已经连付仓库的钱都没有了,好在祁静知道她的窘境,帮她垫付了租金,锦西又找人做了货架,货架需要一段时间的制作,等制作完再付钱,锦西也因此有时间得以喘息,她刚到申城,连家都没有回,便跑去郊区找印染工厂。
  这年头信息不发达,想知道什么必须自己去跑,锦西找祁静借了辆自行车,便一家家跑工厂去了,好在祁静向杨月华请教,杨月华告诉锦西几个地点让她去找,有人指路锦西找起来快多了,当天下午就找到一家规模中等的印染厂。
  锦西推门进去,让她意外的是,这家工厂里并没有机器运行的声音,更没有工人忙碌的声音,整间工厂静悄悄的,院子里看起来也十分破落,就连门口的几颗冬青看起来也不太精神。
  锦西敲了敲门,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打量她一眼,道:“你找谁?”
  “询问印染的事。”
  “印染?我是老板骆一海,有什么事跟我说。”
  骆一海显然没有把锦西放在心上,态度漫不经心,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锦西笑笑,也没说话,默不作声地把整个工厂参观了一下。
  这家印厂规模不算大,可这家印染厂有个优点,印染机器很是先进,锦西参观对比过后,认为这家厂虽然不如大厂有优势,可胜在规模小没什么生意,加上印染机器比大厂还好,收费还低,可以说完全符合锦西的需求。
  只是老板这消极怠工的样子,可真不讨人喜欢。
  锦西笑笑:“小单子我自然也不会找老板你了。”
  骆一海怔了怔,态度认真了些:“您想染什么?”
  “毛线。”
  “毛线?哎呦!方小姐,您真是找对人了。”骆一海拿出几捆毛线对锦西说:“您看看,咱们这什么颜色都染得出来,更重要的是技术先进,从日本那边引进的这机器,要不是生意不好……”
  言外之意,如果生意好的话,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局面,可骆一海打通不了合作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机器再先进,工艺再好,没有单子上门,生意依旧做不起来。
  锦西看着他们厂的毛线,忍不住摸了手感,手感跟市面上的差别不大,毕竟底子都是一样的,要说差别,也只能说这家工厂的颜色比其他工厂要亮一些。
  锦西很喜欢这种颜色,颜色丰富的毛线更适合春天。
  “这种造价多少?”
  骆一海报了价格,价格低到令人无法想象,分担到毛线里的话,真的近乎没有,也就是说,印染根本没有为毛线增加太多成本,想来也是,本色马海毛一斤也不过17块钱,印染费用绝对不可能超过底料,那又能有多贵?
  可眼下还有个问题,锦西必须预防一些事情,比如她能想到这个主意,别人能不能想到?万一别人也想到了,也去广城进本色马海毛来染色,那她的毛线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她总要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优点才行。
  “颜色可以自己调制吗?”
  “这个的话也不是不行。”骆一海沉吟道:“但您至少得给我样板,我根据您的颜色,试着去调色,您也知道,这调色是门技术活,深了浅了都会有色差,尿素比例也得控制着,总之这个还得咱们再琢磨,最后定下一个配方。”
  “行,回头我拿给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