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英雄志(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266

  徐汝愚看到蒙亦赞许顾铭琛,会意的笑笑。
  三百步见方的营寨除了修建官厅、兵房、库房三种建筑之外,还修建了一批住房,但是远远不够五六千人居住,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下山。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修建城池,但是顾铭琛在营寨东南圈下一个周围十六里的平地,作为城池用地。在这片地面上修建两横两纵四条长达四里驰道作为日后城池的主干道,在驰道两边修建五百步见方的坊院,坊院四面开门,坊墙高达丈余,砖石结构,将院门闭合,每个坊院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防御单位。民居、匠房、商铺就修建在坊院里头,每个坊院可以入住二百户人家一千六七百人,住满一个坊院可以再修建另一座坊院,以致将整座城池填满。并且在这里空地上,保留各种公共职能部门的用地,如官衙、军营、商业区、校场、学校、卫生等用地,最后只要在外围建上高高的城墙就建成了一座可以居住四万余居民的功能完善的城池。
  这点让许伯英看了深感佩服,说徐汝愚凭空得了一个极具才华的营造官,他的这种方法将修建城池的时间提前到现在。现在除了河口的营寨之外,在东南还修建了三座防御稍弱的连在一起的坊院。现在正马不停蹄的修建第四、第五座坊院。徐汝愚估计在春耕之前,大约有二万平民会下山来。那样才能有效的缓解台山的压力。
  徐汝愚认真想了想他关于在低陵区外缘建堡的建议,觉得在那里建堡有利于吸引云桥寨的寨民走下山来,在那里形成较大的集镇。但是张续、子阳秋在场,不便将这个想法当众说出来。
  徐汝愚说道:“就按铭琛的意见,在低陵区高棠溪口外缘建堡,这样可以降低高棠寨的戒心,修堡的同时,修建一座简易码头,到时出动水营封锁低陵区十里溧水,这次昧生与魏禺会从雍扬带回一批小型战船,就可以投入到那里。”
第七章 宣城都府
  徐汝愚决定在台山低陵区的边缘,溧水与高棠溪的交汇处修筑坞堡,以期在那里形成新的聚居点,一来弥补溧水南岸的防御弱点,二来尽快推动台山上的寨民下山定居。
  许伯英却有另外的担忧:“宿卫营虽然有五百人的编制,但是要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仍需三个月以上的时间,修筑坞堡也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等到那时再迁民下山,垦荒耕种,今年时间就过于伧促了。”
  溧水河谷已经有十多年无人耕种,长满茂密的灌木林,早期的垦荒就需投入相当的人力才行。拥有四万平民的台山四寨现在还没有下山的决心。
  徐汝愚看着张续,徐徐说道:“子续兄,四寨今年准备不准备分流山民下山?”
  张续心想:你还不如直接要我们投附你算了。徐汝愚在溧水河南岸立寨近一个月了,慑于青凤将军的威名,各路流寇只在河谷边缘进行试探性的扰袭,并无大举进犯的意图。这令在山中煎熬了这么多年的山民生出无限的希望来,纷纷下山投附青焰军。
  山寨为了抵抗流寇的侵袭,寨中军民的比例相当高,往往一处千人规模的小寨,寨丁就高达二百余人。至今为止投附徐汝愚的六千余人中有寨丁一千三百名,徐汝愚从中精选五百人组成宿卫营前锋三哨。但是这五百人在青焰军众人眼中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张续见识过青江骑营凌厉无坚不摧的战力。徐汝愚组织过几次军演,宿卫营往往在清江骑营集群冲锋时斗志就涣散了,根本就组织不了有效的防御。每回都被百余名骑兵冲得七零八落。那些投附徐汝愚的寨主们原想将兵权抓在自己手中,看过几次军演,信心丧尽,对徐汝愚的安排再无异议。
  徐汝愚有心招纳张续,让他知闻较多青焰军的要事。青焰军虽然在短期内人数突破千人,但是核心战斗力还是保持在五百人左右,并没有实质的增加。张续心想:此时四寨投附徐汝愚,在青焰军中定能获得极为重要的地位。若是等到日后徐汝愚在溧水河谷羽翼渐丰,四寨再顺势投附过来,就不会再受重视,或许相比现在就投附过来的千人小寨更加不如。但是让拥有四万寨民、六千寨丁的四家联寨去投靠一个月前还只有五百民众、五百精兵的势力,怕会有许多人想不通。张续已经清楚襄樊会与青焰军微妙的关系。
  张续三番数次的暗示两家结盟之事,徐汝愚总是说:“结盟?我们不是正结着盟吗?”
  在山中熬过这么多年来,现在有机会下山,自然不容错过。借助清江水营的战船与星罗棋布的水网,在溧水河谷不难实现纵深的防御。若能与青焰军结盟共同经营溧水河谷,自然是四寨最乐意见到的结果。
  四寨常年据险以守,尚能抗拒流寇的侵袭,但是数千寨丁来到平地之上,还能保持几分战斗力,实在令人堪忧。徐汝愚自然不愿再与别人分享溧水河谷南岸的土地,四寨如果自行下山,保不定徐汝愚会将清江水营从溧水河道撤出,停止向四寨供应粮草物资。
  没有徐汝愚的支持,没有势力能够在溧水河岸立足,除了徐汝愚自己。
  张续避过徐汝愚的眼神,轻叹道:“台山四寨从来都共同进退,升云寨也不能惘顾公议。”
  徐汝愚抹了抹鼻头,望着铺在地毯上的军事地形图,六尺见方的地形图将宣城大大小小的河流山丘都标注一清二楚。
  徐汝愚说道:“宿卫营集训、筑堡、开荒同时进行,我们不能等四寨的人马下山再进行开荒。这一时期如果发现流寇意图进入溧水河南岸,我们要抢先出击,不惜代价的在他们进入南岸之前将之击溃。另外,即刻成立演武堂,由十二教习职掌,教授军事与武学等,教导骑营、以及其他各部小令以上军职除了当日训练,不出勤者都要进入演武厅修习。南岸民众想进入演武堂修习者,只需经过十二教习的确认。”
  张续讶道:“青凤将军是说平民也有机会进入演武堂修习?”演武堂是世家培养族中子弟的机构,世家为了有效的控制民众,严格控制平民接触军事、武道的途径,哪会想到徐汝愚轻而易举的将这个惯例废除。
  “有何不妥?营寨西侧这片房子就是为演武堂准备,初期可以容纳三百余人,军中学员大约有二百二十人,留给平民的名额只有八十个,日后还会增加一些。”
  自从徐汝愚低价售粮以后,张续就知道无人能够阻止徐汝愚在溧水河谷崛起的步伐,却也没想到徐汝愚做得如此彻底。张续出身平寒,父兄张剩、张继在台山结寨招揽民众,抵抗流寇侵袭,逐渐成为一方豪霸。张续比那些世家宗族更知道下层平民的愿望,他们不仅希望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还希望获得出人投地的机遇。
  张续当夜返回升云寨。张剩六子只有张继、张续活到成年,张剩死时,张续才十八岁,虽然才华彰显,百里台山无人能及,张剩还是将寨子交给老成持重的张继。
  张继黝黑的脸堂,额头深皱将眼睛挤成一条缝,低沉的声音似乎从喉管里吼出来:“父亲将寨子交到我手中,让我保护万余山民不受贼扰。现在青凤将军能否在溧水河谷立足,还是两说,你让我举寨相投,不是将寨民置于险境吗?”
  “徐汝愚的宿卫营,统领一衔空悬,就是为我四寨所留。倘若四寨举棋不定,日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定会变得极轻。徐汝愚曾跟我言及,在宿卫营外成立轻甲步营。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在轻甲步营成立之前,四寨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表现,日后青焰军中就不会有我四寨的地位。”
  “可是……”
  “有什么可是的,当初父亲成立升云寨,就是要保护民众不受寇袭,可是数十年来,寨子又是怎样的一番状况,新朝四十二年,升云寨寨民是一万八千人,现在是多少,一万一千六百二十八人,另外七千人呢,他们离开寨子了吗?战死二千二百六十一人,其他人都是饿死在寨子中的。我们不能观望徐汝愚能否立足于溧水河谷,我们应当助他在溧水河谷立足。徐汝愚若是被流寇逐出溧水河谷,那我们还要花十几年、或者数十年,等待另一个强者出现,或许永远不会再有了。”
  “你能确定徐汝愚会是这样的人?”
  “我让张彪去了一回雍扬,你问问他吧。”张续走到门口,将一脸精明的年轻人唤进来,对他说道:“张彪,将你这些天在雍扬府打探的情形详细跟大当家说说。”
  张继听过之后,挥挥手让张彪退下去。思虑片刻,说道:“这么说,有关青凤将军的传闻虽有虚传,但基本上都是可信的?”
  “不错,能做到他这样,不是心中有奇志,就是悲天悯人,光是他雍扬流民两策就足以让我们追随他。”
  “可是,他现在的势力太弱,万一在溧水河谷站不住脚,那时我们又如何自处?”
  “哈哈哈……”张续朗笑起来,指着张继笑道:“大哥,云逸那几个老家伙是否也这么认为,你们公议这么多天,难道就是担心这个,还是不甘心让徐汝愚一下子吃掉我们?”
  张继不以为忤,说道:“我们升云寨主要是担心徐汝愚实力不足,毕竟下山是我们多年来的心愿,在山中做饿肚子的大王,我是没什么兴趣。”
  难得听到大哥如此轻松的口气,张续知道已经将大哥的心思说活络了,“大哥,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别人只看到眼前的徐汝愚,我却看到与雍扬府联系在一起的徐汝愚。没有雍扬府的支持,徐汝愚凭什么在溧水河谷立足?”
  “青凤将军舍雍扬而就清江,必有奇志,难保我们不是他手中一枚棋子。”
  张续脸色凝重,说道:“这也是我迟迟未敢表明心志的原因,但是在营中二十多天,这样的顾虑逐渐打消。徐汝愚将投附的寨子里面的兵士都编入宿卫营,又从教导骑营抽出人手来,充当宿卫营的各级军职,此举无疑了加强对宿卫营的控制。但是宿卫营的战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有了突跃性的提高,可以看出徐汝愚此举并非完全出于私心,实乃山寨将士的战力太弱。并且徐汝愚举荐军职时不避平民,允许平民进入演武堂修习军事、武道,日后还会设立县学,更广泛教授平民。”
  “你说的都是细枝末节,土地,土地,青凤将军对土地、租税有什么说法?”
  “土地、租税?”
  张继叹道:“你呀,权势心太重,普通民众不就关心土地与租税吗?徐汝愚会不会继续坚持在溧水河谷推行《流民安置令》与《战后荒地处置令》吗?明日我亲自下山去,会一会这个名动天下的青凤将军。”
  翌日午时,徐汝愚与许伯英等人乘马沿溧水河堤来到台山脚下,春寒吹风,流云卷掠,白日飘忽。徐汝愚望着堤下灰黄的灌木林,说道:“直道只有五十余里,沿河堤却足足有七十里,还不能策马急驰,大半日的时间耗掉了。”
  “这种心情出来踏春倒也不错,在营地足足有一个月不敢稍稍松懈,做你的部属,无疑会很命苦。”许伯英笑道,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心旷神怡。
  晨间从山中传来消息,升云寨大当家张继欲下山相会,徐汝愚便急急拉了许伯英来到七十里外的山下相迎。
  堤下不远处是有一处废墟,方圆里许,残垣断瓦,随处可见,还有几缕茅草四处飞滚。徐汝愚指着那个镇子说道:“八年前,我与父亲来清江,那个镇子还有一二十户人家,现在完全败落了,成了兔窝鸦巢、狐冢蚁穴。”
  “我看到的却是炊烟袅袅、浣衣清溪。”
  “伯英信心十足啊,看来伯英有信心说服张继下山来。”
  “张续捎来口信,说其兄张继最紧张我们的土地策令,看来此人乃是心系平民的至诚至性之人。若真是如此,我哪用说服他,只需将你的打算坦诚相告就是。”
  “清江府都是无主之地,祝家、樊家不与我们争,我们就能自主决定。但是不论我们在溧水河谷实施了什么策令,日后在雍扬府也要逐步的推行,才能保持策令的完整性、有效性。土地策令一经颁布就不能轻易的更改、废除,否则民心向背难测。可想而知,有效连续的土地策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张继既然能看到这点,我们不妨听听他的意见再确定吧。”
  茫茫林海中,不时露出一两个身影。徐汝愚指着山上,说道:“他们来了。”
  游哨禀报徐汝愚与许伯英俩人在山下相迎,这让张继、张续兄弟深受感激。张续昨夜派人下山通报时,也未曾料得徐汝愚会远行到此处相迎,深深为他的气度折服,说道:“大哥,这样的人不追随,你还要怎样?”
  张继轻叹一口气,心想:能让公良友琴折戟而返,气度怎会弱于旁人?也不说话,却刻意放缓脚步,将突然凌乱的心绪稍稍整饬。但是看到徐汝愚热诚真切的眼神,张继还是没能安之若素。
  “子继兄,本当我亲自上山拜见,只是营寨初创,汝愚不敢稍离,还望子继兄原谅则个。”
  “怎敢怎敢?”张继快步走上前,将徐汝愚就要躬下去的双肩扶住,张续判断没错,徐汝愚正需要升云寨这样的大寨子支持才能缓解北岸襄樊会的压力、尽快在溧水河南岸立足。
  为了防止世家宗族的反感,给日后的扩张带来难以预测的麻烦,徐汝愚并未旗帜鲜明的在溧水河谷进行土地配给,而是采取军户与军屯相结和的形式,保障下山平民的利益。
  山寨普遍的兵士比例较高,基本上达到一户一丁的水平。维持这么高的军民比例,会给财政上造成极大的压力,也不符合精兵之路。许汝愚将投附的寨民都编入军户,配给足够的良田与农具,征收极低的田税。原先庞大的寨丁,精选三分之一编入常制正规营军,其余一律编入预备役,实行军屯,以补允田租的不足。预备役进行适当的训练,作为正规营军的兵源。
  张继知道这是一种务实的策令,溧水河谷南岸可拓得良田四十万亩,按照每户二十亩计算,可容纳二万农户,蓄兵二万余人。
  徐汝愚与许伯英讨论集权的实现问题时,发现土地兼并在税收、户籍妨碍集权,抑制土地过度兼并,是必须要实行的策令。但是极低的税收,使得官僚体制无法完善,必然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溧水南岸虽然可以蓄兵二万,但是以十二抽一的田税,养兵二千人已是财政的极限。如果宜观远或是邵海堂相助,徐汝愚在政务上就会轻松许多。但是宜观远远在汾郡济宁,推行置县策,而邵海棠因为襄樊会的因素,变得扑朔迷离。
  日前,弥昧生、魏禺从江津传来消息,邵海棠改变行程,在拜见东海郡守陈预之后,又突然前去吴州会见祝家当代家主祝连枝,雍扬聚集二千名襄樊会精锐战力,三千名马帮会众也毫无征兆的都聚集到江津了。
  徐汝愚猜测邵海棠连续行为都是针对青焰军在溧水河谷极速发展而采取的行动。按照襄樊会以往的迁徙计划,徐汝愚完全有信心在襄樊会立足之前,将台山、武陵山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邵海棠突然会见祝连枝,徐汝愚乍看到这条消息,内心一震。自己在宣城极速的发展定然瞒不过祝、樊两家的人。祝连枝与邵海棠相会,无疑是看透襄樊会受制于青焰军的弱点。
  二月五日,清江水营的六艘战舰返回溧水河口,后面拖曳而行的数十艘各式船只将溧水河口挤得满满当当。
  邵如嫣娇小的躯挤在邵海棠的身边,徐汝愚连刻意的笑容都懒得装,阴沉着脸看着八艘大翼战舰与十六般千石运输船驶入宣城废弃河港中。
  “襄樊会虽有战舰,却无水军,在清江之上,仍旧无力与我清江水营抗衡。”
  “陈预既然能支援襄樊会八首大翼战舰,又怎么会不为他训练水军呢?我支持襄樊会进入清江,陈预就看准我不会将之驱逐出清江,让我自吞苦果。襄樊会不仅得到东海陈族的支持,显然也与祝家达成某种协议,这个协议对我们同样是极其不利的。”
  青焰军众人在第二天就知道邵海棠与祝家达成了什么协议。邵海棠带来许景澄出任宣城都府的策书。许景澄以宣城都府的名义宣称对溧水河谷的统治权,要求台山寨民到宣城周边聚居。
  同时,邵海棠要求暂时编入清江水营护军的三百襄樊会子弟归制宣城水营。
第八章 两岸对峙
  邵海棠要求暂编入清江水营护军的三百名襄樊会子弟归建宣城水营,这要求是用宣城都府许景澄的行文传达的。徐汝愚将浅黄色的帛书揉成一团,狠狠掷在书案上,睁目看着台下众人,嘴唇血色褪尽,只留下愤然的苍白。
  台山四寨除了升云寨一如既往的向溧水南岸河谷迁民外,其他三寨都停止与徐汝愚的接触,游哨探得三寨昨日都秘密派人去了北岸。
  宣城水营与宣城都府的委任书,使得溧水河谷溢离出徐汝愚的控制。徐汝愚到宣城一个多月的努力,极可能为襄樊会做了嫁衣。虽然南岸最终会有三四万的迁民,但是会有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到北岸聚居。青焰军的势力将会被压制在南岸而不得向北面发展,徐汝愚崛起东南的计划可能会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许伯英、蒙亦、叔孙方吾、敖方、梁宝、明昔、魏禺、张继、张续、顾铭琛都摒气凝神的端坐在案前,为突如其来的局势愁结眉头,苦思无策。
  襄樊会拥有水营建制,不仅打破青焰军对清江水道的垄断,还会与之争夺清江与溧水的治江权。
  许景澄从祝家获得宣城都府的委任,名义上对台山、溧水河谷、武陵山一带拥有治权,现在襄樊会势力尚不足以形成威胁,但是他们占居更有优势的北岸沃土,会吸引更多的山民到北岸发展,襄樊会羽翼丰满之后,自然不容他人榻下安睡。那时许景澄要求实现这些治权,两方的冲突就无法回避了。
  许伯英低声说道:“父亲决定留在商南,相助丁政经营商南商道。他在信中说,军师此举无疑背恩弃义,令人寒心,嘱咐伯英追随青焰军之心不可动摇。我带入宣城的二百名马帮子弟都是父亲的左右,父亲请汝愚放心编入青焰军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