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路商途(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672

  就是这个青年今年来将邮电部搞得狼狈不堪,不仅从邮电部手里硬生生的抢走四张手机生产执照中的一张,眼下还整出这么一个数字手机技术促进协会。都无法想象这个协会日后将对整个数字手机产业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要不是在成立协会过程当中锦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野心,他是不会允许这个协会最终出现的。
  “一直都想与你见一面,上回在北京开会时,遇到外经贸部的叶臻民,还与他谈起过你。”
  张恪与耿重阳握手致意:“听耿部长您这么说,真是惶恐,希望锦湖没有给耿部长您添麻烦……”心里却想:要真是想相见,上回在北京时,就不用指使着易云飞副部长跑来跑去了。耿重阳这次到海州也并非完全出自他的本意,今天到海州来,纯粹是因为成立数字手机技术促进协会的意义与影响重大。张恪与宋培明等人在私下里说笑,锦湖拿出全套的数字手机技术来搞这个促进协会,就算来个国务委员或者副总理到海州揭牌剪彩都为过,耿重阳还再留在北京岿然不动?就像耿重阳在观察他,他也在观察耿重阳。联重阳身材高大,是典型的北方汉子,国内媒体对政治人物的专访极少,没有接触过,很难对其为人与性恪能琢磨出个蛛丝马迹出来,只能从他执掌邮电部这些年来的施政轨迹上推断他的性子。与邮电部前任部长周学庆一样,耿重阳是电信垄断经营思维的坚定拥护者与实践者,是个性格鲜明的政治人物,他的电信垄断思维是彻底的,不仅严格限制外资、私营企业介入电信业,甚至也抵制其他部委下属企业进入电信业,不惜为此与电子工业部的官员撕破脸皮。锦湖以民营企业的身份从邮电部抢走一张手机生产执照,这是极难得的成就,张恪并不以为锦湖做到这一步就会得到耿重阳的刮目相看,也知道自己不会讨他的喜欢。
  张恪也不喜欢耿重阳这个人,但是以后还要不断的跟这个打交道。不晓得历史的轨迹会不会发生变化,不管怎么样,邮电部电信业务部门与电子工业部合并成信息产业部是大势所趋,而耿重阳则是信息产业部部长这个位子最有力的竞争者,葛建德之流的资格尚差一些。
  虽然张恪很不希望由这么一个顽固而性格鲜明的政治人物去主持信息产业部,但是这个层次的官员任命,不是锦湖能干预的,锦湖真要不自量力的去干预这个层次的官员任务,也是自寻祸事。
  虽然不喜欢,表现出来却还是亲热得很,就连跟李远湖、罗君他们寒暄问候时,张恪还与耿重阳亲热的握着手不放。
  姚文盛也曾在邮电部任过职,自知不讨耿重阳喜欢,这时候就没有凑上去自讨没趣,在远处看到张恪与耿重阳这番表演,肚子里憋着笑,摇头苦笑着与陈静说道:“这家伙啊……”
  陈静却是要很努力将目光从张恪的身上移动,看到张恪又伸出一只手与李远湖紧紧握住的时候,她也忍不住笑了,倒真是越是生疏的人他表现得越是亲热,还一本正经都不露一点痕迹,谁能相信这家伙不满二十岁?
  李远湖执着张恪的手,说道:“锦湖这次是做了件大事情,唯一的不好,就是没有跟大家提前打声招呼,看看大家都让你搞得很狼狈……”眉眼藏笑,哪里有责怪的意思?当然,要真当成他话里没有责怨的意思,那也是错的。这话要看怎么听,也要看听者有资格怎么听。张恪将这话当成玩笑话,那就是玩笑话了;换作别人听了这话,只怕要惶惶不可终日了。
  张恪听了也是心里一笑:要真提前打声招呼,省里、建邺市要是按捺不住的提出意见,是听好,还是不听好?只说道:“也是临时起意,当时就是气血冲头,拍了一下脑袋就决定这么做了,后来想想也有些后悔,但是大话已经当着媒体的面说出去了,也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靠部里、省里的大力支持……”
  李远湖微微一笑,在国内对私有经济体制还刚刚松绑的时候,他没想到锦湖有这么大的气魄玩出这么大的手笔来。
  这不仅仅是财富的问题,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私人财富的积累不再是需要讳言的话题了,但是私有资本对一个相对重要的产业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到国家对这个产业的控制,还是国内之前未曾有过的。难免就有些人会产生其他一些念头:是不是与国家的既有的体制有所冲突?就是省里也有些冷言冷语,李远湖当然清楚自己的选择,改革开改都这么多年了,只能昂首挺脑继续走下去,深化下去,既然省里没有能力将高新产业新战略这条路走下去,也没有一家国有企业能挑些重担,交给锦湖这家民营企业又有什么不可?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把以前体制中不合理的成分改革掉,难不成还要回头走旧路不成?未但如此,还要极力弥补年初因制浆项目争执所导致的裂痕。
  李远湖对这些问题看得很清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朴素的道理,张恪也不会不明白,却不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锦湖就放弃发展,非但不能退缩,还要做得更出色。锦湖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需要太担心来自国内同行业者的直接竞争,体制的障碍却是最令人头疼的。
  李远湖、耿重阳、罗君是酒会受关注的焦点,不晓得有多少跑过来献殷勤。今天的酒会,锦湖又不用充当主角,与众人寒暄过,张恪就与陈信生、孙尚义等人走到角落里聊天,不挡其他人的风光,站在角落里问陈信生:“一路上还顺当?”
  “还顺当,”陈信生笑着说,“我还将人都带到海州来感受一下明天经销商大会的气氛,你有空见一下?”
  半个月前还是在北京相聚,央视广告招商大会过来,陈信生就直接从北京飞往美国了。
  数字手机技术促进协会成立之后,锦湖从德仪手里收购过来的数字手机技术就算彻底公开了,拿张恪自己的话说,这是在“养狗咬兔子”,国内电子产业的基础虽然薄弱,但是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吸引、消化的速度就相当的迅速,这与国内雄厚的人力资源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这时候,锦湖还想要长期的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不至于给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干翻掉,就一定要卯足全力的去奔跑才行。
  陈信生飞往美国,一方面是与德仪总部就此次的数字手机技术公开进行进一步的磋商,这件事不仅要得到德仪的首肯,更希望德仪能积极参与进来,这毕竟对德仪扩张在华的市场份额有莫大的好处。另外,张恪甚至希望德仪能入资中晶微芯,共同参与建邺的晶圆厂项目,避免未来在芯片制造上与德仪直接竞争,说到底,更希望能中晶微芯能消化德仪的中低端技术,中晶微芯要真正发展起来,要走的路太遥远了,不是仅靠两三条制程线就能走上良性发性轨道。
  陈信生飞往美国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将ESS实验基地的研发团队分流一部分人带到国内来开展研发工作,橡树园几个重点实验室就要正正式式的开张了。
  这些人,张恪都视为瑰宝,也将锦湖未来崛起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张恪即使有超越时代的产品设计理念,但是要实现,却离不开这些人,他当然不会吝啬一见。听说人都跟陈信生来到海州,张恪就不想在这边的酒会上浪费时间,再说今天的酒会,锦湖又不是主角,非常不是主角,还要刻意的保持低调,要一直的表明对数字手机技术促进协会没有控制的野心才行。
  张恪侧过头跟晚晴说道:“晚晴姐,我要溜走了,你与蔡姐留在代替我们在这里扛一下吧?”要是锦湖的人都溜走了也不像话。
  “哦!”晚晴点头答应下来。那边王维均眼睛尖,看到张恪有中途溜走的意图,走过来喊住他:“怎么了,这么早就走?”
  王维均现在全面负责建邺高新区的工作,他心里再清楚不过,真正将数字长廊构想撑出框架来的,就是橡树园计划、中晶微芯的晶圆项目,现在再加上数字手机技术的授权计划,数字长廊构想能不能成功,倒有一半的希望寄托在这个还不满二十岁的青年身上。王维均非常迫切的想找他谈一谈,希望是那种彻夜抵足的交谈,而不是交际场合的偶尔相遇。
  “公司那边还有客人要招呼……”晚晴替张恪解释道。
  王维均晓得这两年谢晚晴一直都很不活跃,将她个人的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运营上,但是在场的人对锦湖崛起的轨迹都了如指掌,晓得她的作用至关重要,再说借着锦湖的崛起,她的身家也是累积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要说国内拥有财富最多的女人,不晓得还有谁在她之上?
  王维均心里奇怪锦湖还有什么重要的客人会让张恪他们匆忙离开这里的酒会,也就没有拦着,还陪着张恪去跟耿重阳、李远湖、罗君他们打过招呼才送他退场,约好近期一定要好好的谈一回。
第700章
开场白
  市区的宾馆酒店都已经爆满,陈信生将人都安顿世纪锦湖在象山北麓的假日酒店里。
  那家酒店原来是象山北麓的一个别墅区楼盘,奈何象山的风景是美,只是前两年别墅楼盘的气候还没有起来,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差,开发楼盘的公司差点就没有撑过去,后来给世纪锦湖接过手改造成别墅度假村式的假日酒店。
  张恪与陈信生没有在文山饭店耽搁,与耿重阳、李远湖、罗君等人告辞后就直接乘车赶到象山北麓。
  “三星现在对我们研究很透彻了,还要给他们惊喜,以后就要注意藏拙了……”车子停在象山假日酒店里的停车场,张恪走下车,与陈信生边走边说。
  “即使身为锦湖的一员,对你在技术扩张上的决心,也是相当的‘震惊’,三星要想研究透我们,就要先将你的决心研究透,这似乎更困难,”陈信生说道,“我想他们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震惊’中,发现我们一次次的进逼过去了,因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可能是最艰难的路在走……”
  听陈信生这么说,张恪笑了起来,说道:“但是你不能否认,这也是一条最光明坦荡的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这条路受体制限制的程度最轻,反而会成相对轻松的一条路,关键是前期这一段路程要咬着牙走下去……”
  陈信生点点头,虽然艰难,但是他也愿意走这样一条路,不过换作是他,就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去做这个决定。
  苏津东与丁槐看到他们下来,从宴会楼前的台阶上走过来:“还以为你们不能这么早到,这边开饭就没有等你们。”苏津东、丁槐没有参加文山饭店的酒会,就在这里陪同这次从海外回来工作的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们。
  “不用等我们,随便找两个位子插进坐下来就是了……”张恪不介意的说道,又继续与陈信生说刚才的话题,“锦湖要尽可能不受体制的限制,外部的工作要做,但是我更看重内部的工作,也方便藏拙。技术上的资源,一旦我们拥有了,就算有那些人看锦湖不顺眼的,也不能在这上面卡锦湖的脖子……”
  陈信生微微点头,就像中晶微芯的晶圆厂项目,总投资规模高达百亿,越秀控股为什么有资格去主导这个项目?不是说越秀控股拥有大量的资金,而是越秀控股拉拢了柳志成、郭松延控制着最重要的技术资源。换成其他项目,如钢铁制造这类资源型的项目,就算投资规模高达百亿,私有资本去主导项目就会处于很明显的弱势。在刚才的酒会上,张恪能有如此高的姿态,也无顾忌的提前离场,说到底还是锦湖的发展模式受当前体制的限制较少的缘故。这或许也是张恪要让锦湖卯足了劲进行技术扩张的一个缘故吧。
  张恪年少得志不愿锦湖受太多的约束那是肯定的,关键不受拘束并不是你自己想就行的。
  张恪抬步走上台阶,说道:“我这些天,一直在考虑体制的障碍问题。这两年来国内有民营企业重型化的趋势,国内多家大型民营集团都有向大型石化、大型钢铁制造发展的渴望。在轻工业领域,有些民营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了,这个瓶颈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而且轻工业的门槛低,竞争者多,同行就是对手,品牌差异化还没有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价格战就成了割喉战。多元化扩张时,有能力进入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领域,成为工业领域的寡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冲动了。当锦湖手里拽着四十亿的时候,要说我没有同样的念头,也是骗你们,就拿钢铁工业来说,少说也有十年的黄金期,特别是国内市场遭到的竞争对手都是那些国有企业,技术上要克服的难度也低,要是没有体制的阻碍,投资钢铁项目,或许将比我们选择走的这条道路要轻松一些。但是这些资源型、能源型的产业领域,民营资本受到的限制太多,给你一道政策的坎,就能让你愁死。到时候不要说是部长了,就算司长、局长跑过来,你就要装孙子伺候着,你们干不干?换我肯定不乐意给那些大腹便便、油肠肥脑的家伙装孙子……在消费电子领域,只要最终面对的是消费者,政策上能给咱们设的坎不会多,国有企业能与我们竞争的也不多,虽然要面对众多海外厂商的直接竞争——大不了光着膀子上,至少不用受什么窝囊气。”
  陈信生笑着说道:“难怪你要将今天过来的人当成宝……”
  “这会儿当成宝,之后就要当成牲口使唤,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是希望他们的能量转化成生产力的……”
  陈信生、苏津东、丁槐他们听了哈哈一笑。
  为了安置陈信生这次从美国带来的研发人员,象山假日酒店东北角一片的别墅楼与一座举办宴席的专用楼都包了下来,假日酒店北面有座人工湖,宴会楼就在湖边,张恪与陈信生他们走去,宴会大厅里挤挤挨挨坐着一百五十人。
  锦湖电子技术研究院以及泰忒光电技术研究院、爱达视听技术研发中心的主任工程师们都给拉过来做陪,技术与技术走到一起才有共同语言。
  丁槐要张恪在入席之前说两句,张恪没有走到主席台前,就站在餐桌之间,说道:“祝酒辞,开席前大家都听过了,我要长篇大论,肯定有人会抱怨我耽搁大家用餐,锦湖未来的希望寄托在诸位身上,也请诸位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锦湖身上……在座的很多人,都刚刚从国外回到国内,虽然我们都信誓旦旦的做出很多的承诺,相信大家心里的疑虑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国内有一个现象,中国虽然有着一流的高校毕业生,但是他们要在国内成长为一流的工程师、一流的科学家难度很大,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转移的限制。国内企业在电子工业领域没有什么核心的技术,在基础研究做的工作很少,就算有,也落后其他国家很多。诸位会担心进入锦湖能不能继续从事基础的、高端的研发工作,这关系到各位在职业生涯上的成长与发展。橡树园实验基地,主要从事基础与高端的技术研发,虽然在技术转移的问题,锦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锦湖一定在努力突破这些限制,一方面是直接的技术引进,另一方面就是寄希望于在座的诸位……我想大家心里还有一种担忧,就是应用环境的问题。我们都清楚,目前消费电子产业的高端市场在欧美、在日韩,在国内还是一个相对低端的市场。低端的市场差不多就意味低端的技术需要,大家就会担忧橡树园实验基地会不会没有动力去开发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别人都在跟我说,这家是锦湖的竞争对手,那家是锦湖的竞争对手,但是在我心里,在消费电子领域,锦湖只有三个竞争对手,韩国三星,日本索尼,美国GE,其他都是注定要给锦湖超越的,不需要太留意。说到这里,我可不希望上面的话给大家造成什么压力……”
  作为这个领域的一流技术人才,留在海外工作生活也会相当滋润,他们更关心在职业生涯上的成长,这也是他们当初到海外留学后没有再回国内的一个重要原因。张恪站出来说话时,大家心里的好奇要多过其他,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青年真正能洞悉他们的担忧,没有开口闭口谈什么薪水待遇的问题,当然锦湖开出的薪水以及股权激励也是很有诱惑力的就是了。
  “我想锦湖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在座的诸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并得到有效的体现,锦湖会提供这样的一个舞台……”张恪拿这句话结束他的开场演讲,也算简短,没有长篇大论过多的去畅述什么,也没有必要刻意的去竖立什么权威。在技术的领域,只怕自己永远都成不了权威。这时候国内谈经营思想还刚刚开始大谈特谈领导者魅力,领导者魅力对刚刚进入起步阶段的企业是有作用的,在一切都混乱的情况下,领导者的素质与魅力能有效的将资源整合起来,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仅靠领导者的魅力就会变得极端危险,这时候更需要一个有效的体制与公司文化将所有的资源都整合在一个前进的方向上。一旦这个体制与公司文化形成,就没有必要去担心“一旦没有重生的优势该怎么办”的问题。
第701章
橡树园技术班底
  苏津东、丁槐那桌已经坐满人,丁春健与丁磊站起来要让座位让出来,张恪拦着他们,说道:“加两张椅子挤一挤才热闹……”又要对丁春健说道,“我表哥梁文江这两天也在海州,你有没有跟他联络……”
  “哦,刚通过电话……”丁春健与梁文江是清华计算机系校友,丁春健两年前加入锦湖,以他在制成电路研究领域卓越的才华,将担任微电子基础实验室的首席工程师,是谭云松手下两名首席工程师之一,地位要在其他主任工程师之上。丁磊原是德仪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工程师,锦湖与德仪合资成立泰忒光电技术研究院之后,他就给拉到海州来,实行首席科学家制之后,他就担任泰忒光电技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在锦湖的技术研发体系里,只要进行基础技术研究的实验室才实施首席科学家制,目前就成汉璋兼任ESS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谭云松担任橡树园微电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当然,成汉璋还有其他的职责,是大项目部的成员,参与到公司的战略决策,地位要高许多。其他最高级别的研发人员就是首席工程师或首席研究员,丁槐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整个技术研发体系的管理上,统辖全局,不会去做具体而微的项目研发。
  坐在这一桌的人,除了苏津东、丁槐之外,其他人都是首席科学家或工程师。
  ……
  陈信生这次从美国带来的研发人员分三类。
  一类是并购ESS之后就由丁春健率领前往美国对M-1、U-1进行技术攻关的研发小组成员。这一部分研发人员,是自爱达电子成立之初就努力积攒下来的核心技术力量——锦湖在之前甚至将海州市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给兼并过来——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参与新一代解码系统的完整开发工作。他们给抽调去美国之后,锦湖电子技术研究院的人数虽然没有减少多少,但是技术力量就立即相形见绌了,从而将工作的重心彻底的转移到比较浅层次的应用技术的研发上。这也是近一年时间来,外界所看到的,锦湖在技术研发上的实力,似乎也代表当前国内较为有实力的技术力量。给抽调去美国的人虽然不多,陆陆续续加起来,还不到五十人,这些人绝大多数之前就由于杰出的研发工作获得股权激励,也是橡树园实验基地可以依重的中坚力量。
  一类是这次“百人行动”计划在海外招募到华人科学家。橡树园实验基地的基建直到近日才完成,之前没有开展研发工作的条件,除了在创业园区内成立实验室筹备处留少部分人开展前期筹备工作之外,这次招募到的大多数华人科学家都暂时送往ESS的实验室。在那里,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到当前的研发工作之中。这类人中,也包括从欧美地区招聘到华人科学家。成汉璋正式加盟锦湖之后,就一直积极的在欧美地区为锦湖物色高水准的研发人员,这些人当然有愿意到国内来工作的,也不愿意回国就继续留在ESS的实验室,毕竟ESS以后将锦湖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最主要通道。这些年来,国内许多优秀人才到海外留学后大多选择留在海外工作。他们在国外受重视的程度比不上当地人,但是国内又没有他们施加才能的平台,不得不一直滞留在海外。这些海外留学生在欧美电子工业的研发体系内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德仪将除基带芯片之外的二流数字手机技术与相关研发团队都剥离给ESS,八十一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华人工程师就有二十五人——这部华人工程师大多愿意回国内工作,也将由他们与一部分派往内地的欧美工程师撑起橡树园数字手机实验室的骨架来——由此可见“国内的教育体系都在给欧美国体培养人才”的话并非是无的放矢。
  还有一类人,就是锦湖近期在国内大批招聘后择优选送ESS实验室进行培训的新晋研发人员。这部分人数最多,有两百四十多人,大半还是今年夏天刚从各大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当中有许多硕士、博士,但鉴于国内电子产业的基础薄弱,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脱节太多,这些人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淬练才堪大用。张恪倒是很期待他们成为锦湖未来依重的技术力量。
  这三部分人将是第一批进驻橡树园实验基地的技术力量,锦湖将主要依赖他们卯足劲向前奔跑。
  陈信生这次带到海州来的人,主要是“百人行动”计划招聘到的华人科学家,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到海州、到锦湖总部来过,还有丁春健他们给外派到ESS进行技术攻击的研发小组成员们,一共一百四十多人。那些给送往ESS参加培训的二百四十多名新晋研发人员就留在建邺,他们还要完成最后的培训。不然浩浩荡荡四百多人就太惹人瞩目了,张恪还是要求低调,以不引起三星及其他外资电子厂商的注意为佳,今天的招待活动,也仅仅是锦湖内部举行,外界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
  ……
  晚宴结束后,有些人旅途劳顿,会先回房间休息;有些人精力充沛,酒店里娱乐设备完备;甚至有人提议夜游象山,这边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张恪则与陈信生、苏津东、丁槐他们跟谭云松这些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移到一间雅室喝茶聊天。
  “这是小江源头上的山茶,看上去形碎,卖相不好,喝起来还不错。我喜欢喝这茶,不管跑到哪里,只要是请别人喝茶,都喝这茶,不晓得你们喝不喝得惯?”这些山茶之后还是许鸿伯每回经过洪致林场带回来一些,车里有备,每回要喝茶,张恪都让傅俊从车里直接拿出来就是。
  做研究的人,性格都很淡,喜欢喝茶的不少,谭云松端着茶杯闻着香气,说道:“这香气不比吓煞人香差,茶形不好看,倒是让它明珠蒙尘了。”
  张恪微一笑,坐下来也不是专门谈茶,在座的这些人,差不多都是相关领域顶尖的专家,之前就一一见过、面谈过,有是通过“百人行动”计划招揽过来的,也有丁春健、于博洋这些锦湖“老人”,端起茶杯与大家抿了一口茶,就将话题转移到正题,说道:“今年在座的十二人,可以说是十二金刚,都是在相关领域有着很高成就的专家,橡树园实验基地、锦湖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就依赖诸位的领导与努力。你们当中,进锦湖时间最长的是于博洋,他随苏津东、丁槐一起进入锦湖,从最早的第一款碟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他就参与进来了,一直在搞研发工作,丁槐你是不是视他为左膀右臂……”
  “是啊,当初要将他派到美国参与M-1、U-1产品的技术研发,也是咬着牙狠心才同意的,”丁槐笑着说道,“说了左膀,就要说右臂了,丁春健九五年年底都确定进德仪了,我赶在春节前坐飞机赶到清华,走到他宿舍,在他宿舍里,他还慷慨的请我吃了一碗方便面……”
  丁春健嘿然一笑,自嘲道:“做技术的,对人情世故总不是太熟悉,要是这时候丁总找我谈工作到深夜,宿舍要有方便面,也就凑合着当夜宵了……”
  大家都莞尔一笑,想必这些事,大家都做得出来。
  陈信生说道:“当时小丁都是德仪的人了,我给老丁缠不过,答应放人,这次去达拉斯遇到安吉伯先生,他还说放小丁到锦湖是我最早‘投靠’过来的证据……”
  大家哈哈大笑,开发M-1、U-1产品,丁春健发挥出重大的作用,虽然年纪很轻,但是获得如此的称赞也是应当。
  丁春健、于博洋是锦湖原先技术力量里唯一获得首席工程师头衔进入橡树园实验基地工作的研发人员,他们将领导数字音乐、音频编解码、音频处理等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
  丁春健、于博洋两人的突出表现,也从侧面突出锦湖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技术工作上的成就。没有锦湖对技术研发领域的极端重视,没有锦湖千方百计的派技术人员参与到德仪、斯高柏的高端芯片技术研发工作去,是无法培养出这两名一流工程师的。
第702章
技术发展的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6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