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精校)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757

  “年初时燕胡大肆入寇青州、登州,只是前哨战而已,”林缚说道,“其意义在于破坏援军从胶莱河进入青州的河道、陆路以及摧毁青州所能提供的补给能力。燕胡在东线聚结的兵马总数,足以让燕胡在围困阳信的同时,分兵先夺临淄、青州。届时,梁家战则不利,不战则整个侧翼都暴露在燕胡的兵锋之下——最坏的后果就是整个河淮防线很可能经此一战就彻底崩溃掉!”
  楚铮也知军略,初时只是身在其中,看不到大凶险,这时候听林缚、高宗庭分析局势,吓出一身冷汗。
  “要是梁家一开始能果断与青州联兵拒敌,还能趁其立足不稳,将其击退。然而梁家此时只顾着加强自家的地盘,河淮四镇彼此间又互相猜忌——如此恶形,若能幸免,或许仅有十分之一的机会,淮东对此局面也是束手无策,”林缚指着地图说道,“但我与高先生研究形势,认为虏兵在围实阳信之后,分兵先夺临淄,梁家在济南、平原两府的兵力,一定会给吸到东面来。在攻陷阳信或击溃梁家兵马之前,燕胡分兵先夺临淄的兵马,并没有从容清除周边城寨的宽裕时间,青州军未给围困的残余兵力仍有最后一线逃脱进沂山、昆俞山的机会——河淮此时危局换了谁都不能力挽狂澜,但我们最终还是要齐心协力将胡虏逐出中原。此时能做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河淮地区的抵抗实力。你离开青州时,跟程唯远见过一面,我想问你,淮东此时派人跟程唯远、张晋贤联系,能不能说服他们在形势崩坏之前,果断弃城撤入沂山,保存一些实力……”
  楚铮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子,林缚这个问题实在叫他难以回答。
  程唯远、张晋贤受顾氏父子排斥,得幸都不在阳信城里,但是在青州形势没有崩溃之前,就叫他二人先一步弃守城池退入沂山,说得好听是为将来反攻保存实力,说得不好听是不战先逃,追责起来是抄家问斩的大罪。
  这里面的是是非非,不是一张嘴能说清楚的。
  张晋贤、程唯远都是爱惜羽毛的人,要他们从容就义容易,要说服他们弃城保命反倒困难得多。
  张晋贤、程唯远与淮东关系亲近,但实际上他二人与淮东密切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林缚也不大清楚他二人的品性,所以才找楚铮过来询问。
  看楚铮的神色,林缚晓得自己的想法怕是不能实现。
  林缚也不能强求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去走,心想对张晋贤、程唯远二人来说,也许死于守土、留名青史,更符合他们个人的意愿,拍了拍楚铮的肩膀,便想将这事揭过不提,说道:“宗庭推荐你进军情司担任指挥参军,先熟悉淮东的情况,你觉得如何……”
  “大人,楚铮有一事相求……”楚铮蓦然站起,单膝跪在林缚跟前。
  “有什么事情,站起来说。”林缚说道。
  “程张二位大人爱惜羽毛,未必肯在形势崩坏之前弃城保命,”楚铮说道,“但照大人所推测,虏兵会分兵先攻临淄。在临淄失陷之后,程大人在广饶,手里不过千余县兵,也难挽回危局。到那时候再劝程大人放弃广饶南撤,程大人也非拘泥顽固之人。虽凶险,但仍有一线机会撤入沂山。楚铮想回青州搏此一线机会!”
  “是有一线机会;不过我会写信让斥候潜去青州捎给程、张两位大人,不需要你亲自走这一趟。”林缚说道。
  “事情非撤入沂山就完,还要从山贼手里争夺得在沂山立足的地盘,还要面临虏兵残酷的围剿,”楚铮说道,“程大人带去广饶的十数小校,我都熟悉,相信我回青州能助程大人一臂之力……”
  林缚将楚铮搀起来,看向高宗庭,询问他的意见。
  高宗庭思虑片刻,说道:“不管兵力多寡,不管最后能守住沂山几座山头,对将来在河淮地区的拉锯战事都极有好处——当然,与梁氏未交恶之前,淮东不能公然派兵过去,但可选派一部精锐脱出兵服先潜入沂山。此时梁家也希望董原能出镇淮东,以牵制淮东在淮泗地区的兵力,也唯有如此,梁家才能放心将沂南兵马调往北线增援济南。只要梁家抽空沂南的兵马,对沂水控制力必然减弱,淮东则可以通过沂水向沂山输送一部分补给,也可以将民众沿沂水南撤安置……”
  高宗庭建议,林缚心想:这不是志愿军加游击队吗?
  由于当世是冷兵器作战,游击战术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沂山位于山东之中,能在沂山之中保存一部分军事力量,意义重大,值得一试。
  想到这里,林缚也打定主意,转身跟周普说道:“你速去询问诸卫,有无熟悉沂山情况之人,有无人愿意暂时脱下淮东兵服,随楚铮北上青州,进沂山潜伏?再令军情司,将附近能调集的斥候哨探都令到岛上听令——跟他们说清楚,在淮东与梁氏正式交恶之前,淮东不会承认他们的存在。有愿意北上者,淮东必善待之……”
  也许从全军选人,能轻松凑足数千精锐随楚铮北上,但时间不等人,青州局势万分危急,随时都会全线崩溃,要立即送楚铮他们北还青州。
  走陆路已是来不及,甚至要冒险走海路。好在“小公主级”超大型海船抗风浪的能力要远远强过普通帆船,只要不给飓风卷进去,还是相当安全的。
  周普转身走出去,将此行护卫林缚来昌国岛视察的半营侍卫召集起来,选召一批志愿者随楚铮北上。
  林缚又跟楚铮说道:“此回青州,诸事艰难,但国人必会记住尔等的功绩;我会将你的家小从家乡接来淮东安置,眼下也只能先挑一部分人随你北上……”
卷九
逐鹿
第130章
驱狼为虎
  沂山地处鲁中,巍然耸立,山峦重叠,群峰竞秀,松林茂密,地势西与泰山相接,又名东泰山,合称沂泰山脉;南接蒙山,又合称沂蒙山,山势从青州临朐延伸到蒙阳、沂南、平邑等县;东接昆嵛山,位于登州府境内,地势一直延伸到黄水洋之滨。
  有鲁中门户之称的破车岘关,也位于沂蒙山系之间的大岘山之上,为青州与临沂分野。
  胡族侵土,实有亡天下之忧,兼之胡骑先后两度侵掠山东,烧杀掳掠,山东的士民军卒都有较强的抵抗之决心,在沂山之中能在一部军事力量存在,不管强弱,意义重大。
  林缚没有指望楚铮率少部精锐潜入沂山,能击退胡兵,逆转山东危局,而是希望在山东局势崩溃之时,那些给击败、但不甘心降虏的兵卒士民能有一个撤退容身之处。
  燕冀形势崩溃之时,成建制降虏的边军总数并不是特别多,即使成建制降虏的边军之中,大同、宣府守军都是在粮尽困绝的情况,坚守到最后才被迫弃城投降。
  林缚希望楚铮能在沂山之中夺得落脚之地,在山东局势崩溃之后,能引导、帮助不甘心降虏的兵卒士民退入沂山落脚,进行整合,形成存在于鲁中地区的山东抵抗军事势力,进而牵制燕胡控制鲁中,杜绝虏骑从鲁中借道进攻淮东的可能。
  敌我之争,无非是此消彼涨之事。
  山东历来都是人口大郡,崇观九年之前,山东九府八十七县辖户二百二十七万,口一千一百余万;此外也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田,田册所载水旱田逾五千万亩。
  由于藏丁隐田是历朝以来各地难治之顽疾,山东郡所辖丁口、田亩之数,应要超过官方记载一大截。
  即使多年来战事不断,使得山东人口税减,而田亩大量抛荒,但据淮东多方抽查,估算山东丁口总数,仍然在千万左右。
  燕胡已尽得燕冀、晋郡之势,再使其轻易占得山东全境,得山东近千万人口、数千万田亩,淮东未来要面临的形势将异常的险恶。
  林缚之前与淮东诸人商议,考虑到梁家在鲁西即使溃败,仍会有相当多的兵力往鲁西南曹州、济宁、荷泽及鲁南临沂等地撤退,仍不失为一支与燕胡在山东进行拉锯争夺的抵抗力量。
  为防抵抗并最终将燕胡逐出中原或赶尽杀绝,淮东所筹划的,是与燕胡在河南、山东等地进行全面、长期拉锯作战的计划,是要将河南、山东两郡变成血腥战场,绝不会容忍燕胡彻底控制山东、河南两郡并从这两郡源源不断的抽取兵力、粮草来攻打淮泗。
  淮东有人担忧梁氏父子会降东虏,林缚与高宗庭、秦承祖、傅青河、叶君安等人反复权衡,以为未到山穷水尽、退路断绝之时,梁氏父子投降东虏的可能性较小。
  梁习位居国公,差一步就能封王,梁成冲、梁成翼兄弟二人,也都封县侯、郡侯;降燕胡即使能得礼遇,高厚封爵也不过如此。
  梁氏父子不降,率残退守鲁西南、鲁南地区,背依淮阳、徐州,自然免不了要顶在前面,跟燕胡兵马死拼恶打;梁氏既便降了燕胡,也必然会给燕胡驱使攻打淮泗,依旧要面临九死一生的恶战、险战——至少在江淮形势没有出现崩溃瓦解的势态之前,在梁氏父子没有到山穷水尽之处,梁氏父子主动降燕的可能性甚微。
  事实上,林缚更担心一旦燕胡从东线楔入的兵马袭夺临淄之后,梁氏父子很可能会顶不住压力,主动放弃黄河以北的平原府,收缩侧翼,届时青州军主力给困在阳信,失去梁氏从平原府出兵援应的可能,自然是十死无生之局,而梁氏兵马仓促南撤,在混乱中有给燕胡打奔袭的可能。
  梁氏最终能带出多少残兵溃卒南逃以守鲁西南,这点很难事前预料。
  让楚铮率部潜入沂山,尽可能说服程唯远、张晋贤等人在青州形势崩坏之前先一步撤入沂山,在沂山之中组织抵抗势力,要比被动的等梁氏父子率残兵败将退守鲁西南要好得多,要积极主动得多,也更能限制燕胡控制山东。
  沂水源出沂山,出临沂而入淮河,实际是淮东与沂山相接的一条命脉。
  楚铮主动请返青州,林缚与高宗庭、叶君安等人商议,也觉得事有可为,连夜不寝,商议细节之事。
  待到天明,又将孟心史请来行辕,林缚强忍着一夜未睡的疲倦,跟他说道:“陈相所言,我昨夜思索,以为就当前之形势,确实需要董大人到淮西主持防务——我即日便去明州,召集兵马,攻入会稽;也会使高宗庭代我前往杭城,面见董大人,以陈述此时形势之危急,劝董大人以大局为重!”
  “好,好……”孟心史连声呼好。
  陈西言等人都担心淮东不愿意在东线承担更多的军事责任,那杭嘉的形势就离不开董原,如今淮东不仅同意立时集结兵力对会稽用兵,还主动派高宗庭去杭州劝董原,那是正好不过了。
  在富阳惨败后,董原就失去对浙北的控制力,吴党借势渗透,以陈明撤为首的一批吴党官员填入嘉杭湖三府,实际上使得董原失去在浙北拥兵自重的基础。
  当前针对浙闽叛军的战事,又是以淮东为绝对主导;淮东与吴党共同敦请董原离开浙北,董原就更没有选择。当然,董原服从朝廷的调遣,朝廷也不可能亏待了他。
  孟心史又说道:“圣上及陈相还托我问林大人,谁代董原守浙北为好?”
  “孟大人适合,”林缚说道,“孟大人为宁海老将,兵事娴熟,又知江浙地略形势,为时人所重,在士子里又有声望。除孟大人之外,本侯也不晓得谁能胜任。”
  孟义山本就是宁海镇主将,旧时辖管平江、丹阳、维扬、海陵四府的防务,用兵虽无奇彩之处,但也老成稳健——林缚不指望浙北军能对奢飞熊所率浙西兵力造成致命打击,但求浙北军能守住杭湖不失,孟义山的确是合适的人选。
  而吴党很显然也只会推孟义山上位代替董原,林缚举荐孟义山,不过是顺水推舟。
  “好,林大人的意思,我会一字不漏的转呈给圣上、陈相知道。”孟心史说道。
  “请孟大人回馆舍稍作休息,我这边准备好船只,即送孟大人从杭州登城,宗庭也会同行去杭州。”林缚说道。
  孟心史离去,其他事情也由高宗庭、叶君安、周普等人安排,林缚先回起居处稍作休息、以养精神。
  宋佳伺候他就寝,听林缚说及董原事,轻叹道:“这是驱狼为虎之策,淮东竖一强敌矣!”
  “虽说诸事要从远处着眼,但形势之下,也不得不行权宜之计;即使是引鸩止渴,有时候也是形势迫之。”林缚说道。
  割地制霸讲究一个时势人地,董原四者皆失——董原又非顽固不化、不识时务之人,既不能割地制霸,封一个将相王侯,也不失为人杰。董原自始至终都没有暴露出过于张扬的野心,所以永兴帝及吴党虽将他调出浙北,但也能容他、在别处重用他。
  董原如今已是兵部右侍郎的高位,这次江宁调他北上,很可能以尚书一级的高官厚爵来安慰他——董原若在淮西再立战功,不是没有入朝拜相的可能性。
  董原是浙西仙霞县籍举子,以地籍分,与吴党能扯上关系;当董原失去割地制霸的机会,不能不说存在他转而投向吴党怀抱的可能。
  此时淮东与吴党联合将董原从浙北逐走,董原一旦投向吴党,进而入朝拜相,很可能就是淮东将来逆取帝权的巨大障碍。
  当前江宁诸公,林缚最忌惮的是岳冷秋,看来将来很有可能还要郑重其事的将董原的名字添加上去。
  不过也管不了那么远,眼下江宁还是先要维持一团和气的局势抗奢灭虏,将形势稳定下来再说。
  高宗庭、孟心史午时即乘船离开昌国,直接驶入钱江前往杭州去找董原。
  在昌国岛,从侍卫及召集来的斥候里,林缚挑选一百八十余人,先期随楚铮北返青州。
  虽说楚铮此行北上,暂时不扯淮东的名号,但林缚自然最终要去领导、控制将来在沂水蒙山之间的抗虏运动,当即就授楚铮指挥参军的武职,将这名份之事先定下来。随楚铮北上,包括之前随楚铮南下的五名扈从,共一百九十二人,分授营、哨、参军事、都卒长等武职,实际给楚铮带了北上的是完整的一旅武官编制。
  命令胡乔中率领淮东水营驻明州府军中仅有两艘小公主级战舰,运送楚铮等人及部分马匹、兵械直接走海路北上到即墨登岸,并紧急从明州府调一万两黄金给楚铮随身携带见机行事。
  潜入沂山落脚,有时候用金银收买的效果不见得比武力强占要差。
  同时随楚铮北上的还有两艘信船,过长山岛之后,就与楚铮所乘的两艘小公主级战舰分道,转向东行,往海东向赵虎、林景中,传达林缚紧急军令。
  这时节海上风暴甚烈,为防止意外,信船都是两艘、两艘的启用。
卷九
逐鹿
第131章
怨有必因
  董原在内宅得知高宗庭与孟心史同来杭州城,脸色瞬时变得铁青。
  陈西言虽有心要将他从浙北调走,但顾虑杭湖形势,不敢轻易妄动。但淮东将东线战事的责任都担过去,使陈西言无后患之忧,形势就由不得董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