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精校)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757

  入暑之后,林缚就在这八角凉亭里署理公务,秘制的驱虫香点燃着,但从南阳传来的战报,看着叫人心烦意乱,恨不得将手里的炭笔拗成两截。
  林缚早就签发枢密院令,撤消池州行营,改立池州军,委邓愈、岳峙为正副指挥使,调入扬子江北岸、进入枞阳、黄梅,负责与鄂东地区的敌军作战。
  池州军撤消行营改立军镇,驻镇改迁到黄梅、枞阳,原池州行营所辖的秋浦、宜城等县,单独设池州、宜城两府,由中枢直辖,防务则并入庐州——答应这些条件,也就意味着池州军从此放弃对地方的治权,税权,转变受枢密院直辖的较为纯粹的军事编制。
  前朝鄂州所辖范围极大,除了今鄂州府所辖区域外,江夏、汉津以及汉水以东、淮山以西,一直到随州的区域,都是古鄂州的范围。这时除南岸的鄂州及江夏外,原鄂东、鄂北地区,都给奢家残部及陈韩三所部占据。
  岳冷秋仍保留枢密副使之位,留任中枢,在枢密院内分管池州军及鄂东战事。
  看上去池州军方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池州军依旧掌握在岳冷秋、邓愈、岳峙等一系人员的手里,但独立性大为削弱。
  这是六月上旬得知梁成翼弃河中南撤的消息之后,林缚与岳冷秋做出的保留池州军的妥协——与此同时,林缚着令周同率崇城军唐复观、刘振之两部从都昌开拔,走水路从庐江登岸,进驻庐州休整。
  梁成翼弃河中之后,曹家亦无意在渭水南岸再作挣扎,其兵马、军眷也紧跟着分批南撤,整个西线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在燕胡大军南下之前,从南往北逐次剿平盘踞在鄂东、随州、襄樊地区的奢文庄、陈韩三、罗献成等部,已经变得不现实。调兵马进入庐州,南阳或信阳告急时,可紧急调兵马走淮山西北麓进入信阳、南阳作战,犹能勉强保持西线不给燕胡彻底捅穿。
  这是岳冷秋对林缚在这时调淮东主力战卒三万余众紧急进入庐州的理解。
  庐州本为淮西的重心。
  从庐州往北,就是淮西行营的治所寿州。
  沿淮山北麓往西北,即为淮上信阳。
  从信阳府正阳县穿桐柏山谷道西进,即为南阳府沁阳县境内。
  燕胡夺得河中、关中之后,想要南下,还必然打下南阳,才能跟盘距在襄樊、随州及鄂东的罗献成、奢文庄等部连成一体。
  奢家残部渡江北逃进入鄂东之后,与陈韩三汇合,犹有兵马八九万众。罗献成号称拥兵二十万,实际能战之兵要低于此数,但关键是罗献成经营随州、襄樊有五六年之久,也算是在淮汉之间扎下根基,想要短时间内就将其势力连根拔起,极为困难。
  这种情形下,若能守住南阳,将燕胡与荆北的诸部叛军分割开来,对南北战局的发展就变得极为重要。
  岳冷秋暂时还留在豫章。
  林缚听到河中兵马在汝河北岸给陈芝虎打得大溃的消息,气急败坏的将炭笔摔在地图上,岳冷秋穿着一袭青衫,就站在一旁。
  林缚的气急败坏,岳冷秋感同身受。
  梁习无能,原以为梁习二子,当年梁门十虎中的杰出人物,总应该能在水淮之上。但河中军如此糟糕的撤退行动,实在由不得别人不失望透顶。
  说到撤退,淮东组织的津海大撤退,算是极成功的一个案例。
  虽说津海城最终失守,津海军战死沙场者将逾半数,但半年多时间里,淮东成功的将逃聚到津海的三十多万军民从海路撤出来南下安置,极大的加强了淮东的实力,不可谓不是漂亮的撤退。
  说到奢家残部渡江北逃,岳冷秋会为此终身蒙羞,但奢家在那种情形,还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将十数万军民迁往北岸,也不得不承认奢文庄这头老狐狸厉害之极。
  这两次撤退,说起来也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关键在于精心周密的计划跟准备。
  津海撤退前,淮东长期经营津海城及津卫岛。在战前对津海军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在战前将津海军迅速扩编一倍有余而战力不减。林续文、黄锦年、高宗庭、吴齐、敖沧海、马一功、陈定邦、耿泉山等淮东一系的重要人物,都坚守到最后一刻再撤退。大批海船以及撤离的路线以及沿途大量物资的准备,包括津海军民南下安置,淮东在战前都拟定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没有这些周密的计划跟准备,在燕胡十数万兵马压境的情形下,津海军民想要撤退得这么漂亮,绝无可能。
  奢家残部北逃,也是奢文庄早就认识江西形势难以维持,故而提前邀陈韩三残部南下进入鄂东地区,早早在北岸的黄龙岭进行布局,枞阳一战,打得池州军大溃,伤亡逾半,则勉强提振了奢家残部的士气,使渡江能在短时间里完全。
  相比较之下,河中兵马的南撤,则显得混乱无序,全无准备,将卒及眷属不过六万余人,队伍却给十数万随之南下的流民搅得混乱。而小小的北汝河上竟然因为提前准备的渡船数量不足,而白白浪费了关键的三天时间。
  殿后兵马与南撤主力离得太近,相距不足二十里,但断后兵马给打败时,在渡口的南撤主力军民还混杂在一起,大败实在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结果。
  按说河中兵马的溃败,将严重消弱太后一系的势力,但关键还在于南阳。
  梁成翼要是能顺利将河中军民撤到南阳,将极大增加南阳的防守力量。
  南阳本身若有六七万兵马,距城垒、险寨以守,东侧又有淮西十万兵马相依,此外淮东在庐州的精锐,还可以通过信阳、走桐柏山谷道随时接援南阳——燕胡大军即使在南阳北面集结二十万兵马,必然也不敢轻易强攻南阳。
  河中兵马的溃败,使得随梁成翼退到南阳的兵力不足一万,加上大量粮食辎重都损失在北汝河以北,叫陈芝虎得去。
  一方面是南阳潜在的防守力量给削弱了近一半,另一方面陈芝虎夺得河中军留在北汝河北岸的大量物资,将极大的加快燕胡大军南进的速度。
  不然的话,燕胡即使顺利夺得关陕,打开南击南阳的通道,但想要二十万兵马快速推到南阳北面,即使燕蓟、辽东以及晋地的物资充足,如此巨量的物资要运到南阳前线,怎么也要两三个月的周转时间。
  在南北对峙的战局里,梁成翼也许有些微不足道,但当前微妙的时刻,河中兵马的失利,却使得天平极大的往燕胡倾斜,这绝非林缚所愿意看到的。
  “南阳还是要守!”高宗庭声音沙哑的说道。
  从六月初八得知梁成翼弃河中府南撤,豫章这边好些人都连续十数日未能好好的消息,高宗庭作为林缚身边的主要谋主,自然更是辛苦。
  “曹家已经放弃长安,兵马撤到眉县以西,”傅青河说道,“叶济罗荣已经渡过渭水进入长安城,其步骑主力从长安往东南而行,走武关进击南阳西翼,只有六七百里路。叶济罗荣暂时还没有兵出武关,是曹家在渭水上游还没有完全撤出去,在渭水上游还有四万兵马威胁其西翼。一旦曹家从关中完全撤出,叶济罗荣从长安就能调十万步骑出武关西击南阳。此时还要守南阳,会不会有些晚?”
  林缚抬头看向岳冷秋,问道:“岳大人,你觉得呢?”
  如今江宁军政都由林缚一言决之,但毕竟还是枢密院的权力架构,岳冷秋以枢密副使的身份留在豫章,自然能参与军机。
  岳冷秋怀疑林缚故意将他留在豫章,是有意叫外人猜测他岳冷秋已经投附淮东,增加太后、皇上以及元归政等人的疑心。只是池州军虽然得以保存下来,但岳冷秋本人只身在豫章,多少也是身不由己。
  或走或留的决定权在林缚手里,暂时还由不得岳冷秋挣扎。
  岳冷秋只想林缚能放松对他的警惕,此时待林缚甚恭。只要能重归池州军,与邓愈、岳峙汇合,岳冷秋知道到那时他才能算重得自由身。
  “曹家从关中撤出,计划要比沁阳侯周密,”岳冷秋说道,“一旦曹家在渭水上游留在兵马断后,也威胁长安的侧翼,叫叶济罗荣占得长安,暂时不敢抽出兵马来出武关西南阳。再一个,为保证叶济罗荣占据长安不能衔尾追击,曹家对渭南地区的破坏较为彻底,长安也成残城,叫叶济罗荣从渭水两岸难以获得足够的粮草持续作战。其三,秦岭之间入暑之后,天气正值酷热难当之时,叫久居北地的燕胡骑兵难以适应作战。其四,梁成冲经营南阳也有三年时间,得淮东、淮西相助,城池坚固,猝然难攻,而梁成翼弃河中,曹家南撤,都应是梁成冲事先有所考虑,针对武关方向的敌兵,也应有重点防御……以上数点,我以为叶济罗荣短时间里不大可能会从武关大规模出兵西击南阳。”
  岳冷秋在豫章,从北地传来的军情,倒没有再瞒他。
  高宗庭说道:“岳大人所言在理,燕胡解除西翼威胁,又得完整的河中府,从武关出兵,应为偏师,不会集结重兵;其兵马主力,应调回到潼关以东,从河中、荥阳、大梁往南,沿伏牛山东麓展开,兵临南阳、信阳,更为合理。要守南阳,我们应该还有两三个月的缓冲时间。也是要怨河中兵马丢了那么多的物资给燕胡,不然至少还能再多两三个月的时间。”
卷十一
狂澜
第71章
袁州条件
  林缚抬头看了一眼岳冷秋,从他深如枯树的皱纹里,看不出他此时的建言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岳冷秋急于从豫章脱身是肯定的,谁愿意前程未卜的给别人掌握在手里?
  同样,在豫章使岳冷秋参与军机,给他知道的军事机密也是有限度的,要拿岳冷秋掩人耳目,必然要先将岳冷秋骗过去才成。
  “南阳要守,就不宜追究梁成翼汝阳失利之责,还要安其心,江宁应派人到南阳走一趟,以示抚慰,岳大人以为何人合适?”林缚问岳冷秋。
  岳冷秋思量林缚也不会坐看南阳陷落,南阳一旦陷落,燕胡就会跟荆湖连成一片,奢文庄、罗献成、陈韩三等叛军降燕,便使得燕胡在西线再多二十万兵马可用。
  虽说如今奢家、罗陈二人降燕的势态也日趋明朗,但毕竟给南阳分割,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有利于淮东从容部署,分而击之。
  一旦叫荆湖诸叛与燕胡连成一片,问题就会极为严重,一时荆湖的军事力量对比,将再度向不利淮东的方向发展;再一个,燕胡使奢家在荆湖为先锋,牵制淮东一部兵力,燕胡甚至可以调集主力兵马,重新集结到东线,攻击淮东在徐州的防线。
  眼下,淮东在徐泗布下重兵,可以抵御燕胡十万重兵的冲击;一旦燕胡在东线集结的兵力超过二十万、甚至达到三十万,淮东还能继续坚守淮河北岸吗?
  岳冷秋心想自己直接回池州军的可能性甚微,既然林缚不会坐看南阳陷落,自己到南阳走一趟,也算是对太后那边有个交待。
  眼下南阳的形势最为牵扯到太后、元归政一系人员的心思。
  岳冷秋思定,说道:“枢密使身边谋臣无数,我留在豫章也无良谋可献,但与淮西、南阳还算熟悉,愿往南阳走一趟。”
  南阳的防守,淮西也至关重要,也需要岳冷秋代表中枢走一趟。
  林缚蹙眉想了想,说道:“岳大人愿走这一趟,那是再好不过。想来向江宁请旨也快,岳大人可以先去庐州,待请得圣旨后,即行北上。岳大人到南阳,可告之南阳诸人:待袁州事毕,枢密院在江西还能调三万精锐北上,实无需虑燕胡能速陷南阳……”
  周同率唐复观、刘振之两部先行渡江去了庐州,才三万兵马,淮东在江西境内仅步卒还有四个镇师,满编制高达六万人。
  只是六万兵马在上饶战事时减员严重,此时还没有休整补充完全,又分散于江西各处。
  虞文澄部在江州,陈渍部在赣江,张苟部从抚州南下,攻邵武未果,留在豫章、留在林缚身边的兵马,仅张季恒所部及骑营周普部,不过一万四五千人。
  江西形势初定,但隐患还没有消除,除了奢家还有万余残军固守闽北不降外,黄秉蒿在袁州,拖到今日,还没有谈妥投降的条件。
  要是袁州黄秉蒿能安心不捣乱,林缚至少可以从江西境内将陈渍、张季恒两部精锐迅速抽出,调往庐州备战。这样,林缚在庐州就有六万精锐步卒及近万骑兵的机动兵力,就能随时支援信阳、南阳,形势就会变得乐观一些,而不会像现在这么紧迫。
  只可惜袁州拖到今日还是悬而未决,倒叫岳冷秋怀疑黄秉蒿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有投降的诚心?
  要是上饶战事之后,林缚能够咬一咬牙,调淮东军兵马主力西进,将五六万精锐集于袁州城下,说不定就能叫黄秉蒿迫于压力投降,而不会陷入今日的困境。
  如今燕胡大军南下在即,南阳岌岌可危,罗献成也有倒戈之势,林缚急于将兵力从江西抽出来渡江北上——眼下的形势对黄秉蒿来说,越往后拖则越为有利。
  黄秉蒿甚至可以不降,占着袁州观望形势,林缚又能奈他何?
  淮东兵马可以说是天下劲旅,野战难逢敌手,但攻城掠地跟野战不同。
  从豫章沿袁河西进,地势愈西愈险,到袁州一带,则易守难攻。林缚再托大,难道能用一万四五千兵马去强攻有三四万兵马防守的袁州坚城?
  在岳冷秋看来,林缚还不够果断,才叫他在处置袁州一事失当。当然,这些心思,岳冷秋都藏在心里,也不会不讨喜的说出来。
  林缚也不管岳冷秋心里想什么,让他先下去休息,准备北上南阳的事宜。岳冷秋作为枢密副使,要北上南阳宣尉劳军,非要向江宁请旨,这一切事都由高宗庭代为准备,奏折快马送进江宁,岳冷秋到庐州后等旨即可。
  岳冷秋离开后,林缚换了一副地图摊到长案上,地图上正是袁州周围的山川地理,林缚手按在地图上,与傅青河、高宗庭说道:“怕就怕黄秉蒿这时候还不够贪心啊!”
  “奢文庄焉会轻易叫黄秉蒿降了我们?”对黄秉蒿贪不贪心的问题,高宗庭则更为肯定,“主公许给他的条件,不可谓不宽厚,也无意立时解去他的兵权,又许他地、又许他钱银,他要是刻忍、不贪心,怎会拖到今日还不给回应?”
  “陈子寿曾为边将,黄秉蒿身边的谋主边策也曾在辽西为官,受陈塘驿战败牵累,给剥夺官位,才返回江州,给黄秉蒿招揽过去为幕僚,”傅青河说道,“黄秉蒿与燕胡应无直接的勾结,但受陈子寿及边策的影响,在淮东与燕胡之间,他也就难免会更看好燕胡,更何况奢文庄渡江北逃,投燕胡之心坚定,又怎么不想方设法将黄秉蒿一起拖上船?”
  “事临情怯,我是过于担心袁州了,”林缚笑道,“既然黄秉蒿不愿做人、便要做狗,在当前形势,怎么也要向将来的主人表一表忠心!”
  袁州的事情解决不好,淮东在江西给牵制的兵马就太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