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天无痕(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715

  然而赤眉所控制的叛军,人数众多是一方面,同时又始终将上千精锐教徒集中在一起,进退速度极快,陈海也无法率部出营作战,只能极尽一切手段,加强三座形成犄角之势的大营防御。
  对陈海来说,坚守到太尉府派援军过来,就是大胜。
  与叛军相持住,保留住西园军的颜面,这也是陈海最早就确立下来、率部北进潼北最为核心的战略意图。
  天师巩梁或许不舍得身边的精锐教徒受到太惨重的伤亡,但四五十万叛军将卒聚集过来,他就绝不可能毫无作为的对峙下去,不可能让陈海拖延到太尉府援军赶到,他们被迫撤入深山老林之中。
  除了加紧攻陷潼北府境内的城寨外,从第三天开始,叛军对三座大营的攻势就陆陆续续的展开。
  四五十万叛军,约有七八万人头裹黑巾,兵甲齐全,甚至还有大量的战马配备,战力要强过普通的地方武备。虽然这些黑巾兵还是不能跟陈海所率的虎狼之师媲美,但流民叛军里可以说是难得的精锐。
  这些黑巾兵,只可能主要来自秦潼山深处的匪寨,又明显有受到训练的痕迹,进退有序,骑卒、弓手、盾戟步卒的编制较为完善,兵甲都较为精良,甚至还有少量用于攻营拔寨的战车战械。
  可见赤眉教徒早几年就对秦潼山深的诸路匪寨进行渗透、控制。
  这令陈海想到玉龙山及池山城所见到的那几幕,赤眉教三五黑袍教徒挑畔数万乃至十数万流民叛乱,与地方武备经过一番血腥厮杀后,大股流民被剿灭,但犹剩小股的精锐随赤眉教黑袍教徒转移撤走。
  陈海怀疑此时在潼北地区聚集的黑巾兵,就有当初从玉龙山以南撤出的一部分兵马。
  叛军对西园军三座大营发动进攻时,身穿明黄色道衣的天师巩梁亲自千余赤眉教精锐教徒压阵,以黑巾兵为中军进逼西园军营寨,但真正压上来直接进攻营寨的,则是两翼大量手持木盾铁矛、都没有几副甲具的流民将卒。
  陈海自然能意识到天师巩梁还是要借残酷的攻营战事来锤练流民军,而流民军想要快速成长起来,血腥战事的锤炼虽然残酷,却是最为快速有效。
  面对天师巩梁的残忍算计,陈海却无可奈何。
  赤眉教叛军不乏精通用兵之道的人;这也不足为奇,英王赢述率部南征云梦藩乱时就吃过赤眉教的大亏。
  而在有些足够的戒防与准备之后,赤眉教精锐教众、黑巾兵精锐及流民将卒的攻营部署极为缜密。陈海即便是率部出营反击,在剥开外围的流民军后,面对内部的黑巾兵精锐及赤眉教精锐教众,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相持十数日,陈海都抓不住叛军的漏洞进行凌厉而无情的反击,更不要说去击溃黑巾兵精锐与赤眉教众,只能任战事无谓拖延下去。
  为了防止天师巩梁集中赤眉教精锐教徒施展术法神通,陈海才分三座营盘防守,尽可能将营地的范围扩大,才会有足够的缓冲区域。陈海也将岑云飞、陈青等人以及南归的部分溃逃武将组织起来,组成一支上百人的精锐玄修队伍,以应付赤眉教精锐随时可能会有的突袭。
  这时候陈海在辎重营编入大量匠工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所有资源都动员起来,辎重营每天都能改造出十数架射距在千步之上的三弓床弩来,还就当前的简陋条件,造出更多重在防御的偏厢车、铁梁车、移动栅墙等战械放置在营地里,以防赤眉教精锐教众的术法攻击。
  天师巩梁不顾惜流民将卒的性命,每天都催促成千上万的流民,攻打西园军的营寨,血腥厮杀没有一日或停。
  即便西园军将卒,肉身修炼的底子要远远强过流民,但人数毕竟是一大劣势,经受流民军的轮番大战,难免将乏兵疲,而赤眉教精锐数量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即将在后面压阵,相隔七八里也能将驭使大量的落石掷入营地,间夹大量的烈焰、冰锥,撕裂大地,或制造狂风暴雨席卷西园军的大营。
  虽然陈海他们出发前储备了不少的符篆,但赤眉教众每天初曦时分都能炼天地灵气为真元,每天都能集中施展一轮术法神通,西园军这边的符篆消耗极快,有时候防备不过来,出现疏乎,很容易就会出现成片的死伤。
  西园军很快也积累不小的伤亡。
  而流民叛军的伤亡更是惨烈,每天都要成千上万人倒下,填满简陋寨墙前挖开的壕沟,填满术法神通撕开了大地裂缝。
  血流成河,都已经将左津谷北片的大地染成赤黑。
  由于叛军中有天师巩梁这样的强者存在,而叛军的人数又远远多过西园军,很快绕到左津谷以南的山岭建立哨岗。
  如此一来,陈海他们就被叛军彻底包围,也无法通过天师巩梁及赤眉教大祭酒级的强者封锁,与外界联系;青鹏鸟等灵禽也无法飞出大营的范围,去侦察外围的敌情。
  后续,屠重锦所部、姚启泰所部,在经过最初的混乱之中,特别是那些精锐将卒看了除了守住营盘没有其他退路之后,渐渐更好的磨合起来,即便每天都有伤亡累积,但整体战力始终没有太大的削弱。
  始终都如坚不可摧的礁石,矗立在左津谷北部,任叛军风打浪摧。
  曹奉等人预计太尉府十天半个月就会派援军过来,但实际上他们足足坚守到第五十六天,一直等到益天帝七十三年腊月的第七天,叛军才丢下近十万死尸,往北面的山岭撤走。
  樊春派人越过被断崖堵死的左津谷,进入大营,陈海他们这时候才知道除西园军所余三万精锐外,太尉府另从京兆府卫戍军调五万甲卒,统归宿卫将军樊春及监军使、散骑常侍文勃源两人统率驰援潼北,这时候才抵达左津谷以南的洮水河。
  大营这时候就只剩三天存粮。
  屠重锦等将不明白援军为何拖到今天才到,心里难免怨愤,唯有陈海、屠子骥、赵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太尉府从青龙峪大营征调虎贲军精锐,无疑是动作最为迅速的,但西园军从今往后不要说没有与虎贲军并肩齐驱的可能了,甚至就连独立性都难以保持。
  而虎贲军也未必愿意过来给西园军擦屁股——这时也不单单就京畿以西的秦潼山里暴发民乱,作为战力最强、兵将最多的虎贲军还要同时负责其他三个方向上的军事镇压。
  最终由宿卫将军樊春、散骑常侍文勃源统率西园军留守所剩的三万兵马,以及从京兆府卫戍军抽调五万甲卒驰援潼北,这也应该是朝中及太尉府诸多官员反复争执之后才最后确定的结果。
  而陈海、屠重锦率部最终守住左津谷北部的大营,与数十万流民相持近两个月,未但没有让流民叛军有机可乘,还在左津谷北部留下流民叛军近十万尸首,这一战自然还不算是大败。
  也是宿卫将军樊春、散骑常侍文勃源能率西园军留守主力驰援潼北,继续保留西园军而不是直接裁撤的最关键筹码。
  到这时候至少西园军的战力已然得到证明,说明过去一年时间编练西园军是卓有成效的;而至于雷阳谷大溃,导致西园军将卒伤亡两万多、地方武备死伤超过十万,那都是卫於期作为主将察敌不明的责任。
  随同樊春到左津谷的,还有太尉府的军使,携符诏撤消卫於期西园军主将之职,由樊春接任。
  卫於期即时返回燕京,接受太尉府的审查;后期平剿秦潼山叛军的战事,也都宿卫将军樊春、监卫军文勃源负责。
  陈海这时候才知道“文先生”的正式官衔乃是执掌英王府内府事务的散骑常侍。
  帝宫及诸侯王府都设内府掌管钱粮支度等事务,通常都是由帝群及诸王的近臣部将或宦臣担任,授散骑常侍衔。
  散骑常侍等内府近臣,是一个品秩不高、地位却相当重要的官职,有时候也常代表帝君及诸王监掌军政。京郡八族的子弟共掌朝政,帝君用散骑常侍这些近臣来压制京郡八族的势力,是大燕立国以来就有一个传统。
  这一次文勃源直接出任西园军的监军使,想也不用想就是英王赢述在幕后进行一系列运作的结果,这才代表太子赢丹正式同意由“嫡系”英王赢述直接插手掌控西园军。
  陈海不知道英王赢述是如何赢得太子信任的,也难以想象等太子赢丹知道英王赢述真正的立场之后,会是怎样的暴跳如雷。不过,那一切应该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第171章
战功奖惩
  左津谷坍塌得没有秦潼关那么彻底,两边一起努力,花费五天时间就清理出一条通道。
  除了西园军三万留守兵马、京兆府五万卫戍军甲卒外,董潘作为客军将领,也受宿卫将军樊春及监军使文勃源的邀请,率一千河西道衙兵随大军驰援秦潼。
  董宁等百余河西子弟,也随同董潘、吴雄一起进入秦潼山。
  陈海他们最后近两个月所经历的战事,虽然艰难,但还谈不上是十死无生的绝境,毕竟赤眉教并不愿将难得的精锐教众,都无谓的消耗在与西园军的对抗上,甚至黑巾兵精锐出动的次数都极有限。
  然而董宁等人看着左津谷北部壕沟裂谷里积满死尸,还是深深的被震惊了。
  西园军在左津谷北部的营地,在双方术法神通的对峙下,地形也几经改易,甚至就连营地就不断小范围的腾挪,山岭崩裂、在左津谷北面出现一座千余亩水面的裂峡山湖。
  到处都流有烈焰岩浆烧灼的痕迹,还有一根根尖锐的石刺突兀的刺出大地,上面偶尔还有没清理的将卒死尸。
  到处都是剑光戟芒劈斩过的痕迹。
  难以想象陈海他们一支孤军,竟然依靠简陋的营寨、几十辆炼有防御法阵的轻型战车,能在数十万叛军的重围支撑下来。
  卫於期接到太尉府的符诏,黯然交出主将兵符,但在两百余扈卫的簇拥下,踏下返程之前,面对送行的诸将,单单对陈海揖手致礼。
  卫於期乃是修行逾百年的道丹境人物,他单单对陈海致礼,自然是令众人动容,但大家也不觉得多意外,恰是陈海的北援及坚决防守,不仅保住西园军的根基未毁,也保住卫於期的一世名节。
  董宁也站在相送卫於期的人群之中,看陈海还是略显得臃肿的大阔脸上伤疤交错,密茬茬的络腮胡子,给卫於期回礼时,他深琥珀色的眼瞳看上去还是那些的坚毅铁血,难知他面对卫於期所给他的这份荣耀,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陈海心里却有惆怅,心想要是等卫於期知道英王赢述的算计以及他与屠子骥、赵融都是英王赢述手下的爪牙之时,对他是否还会存有半点感激之情?
  ……
  卫於期在扈卫簇拥下乘车而去,西园军迎来新的主将以及以往未曾设置的监军使,算是可以重新翻过一页了。
  由于此前陈海处于叛军的重围之中,与外界断了联系,文勃源、樊春也不清楚这两个月来,陈海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大的罪责都由卫於期一人扛了下来,那剩下就是击退叛军的战功,但也还要捋清楚这两个月来陈海他们经历了什么,才好具文上禀太尉府逐一封赏。
  文勃源、樊春也需要进一步捋清楚左津谷西园军的战力,才能制定下一步的作战策略——陈海他们在左津谷坚守了两个月,也需要进行休整,短时间内都无法追击叛军的能力了。
  封堵左津谷以绝退路,表明决死之心志时,左津谷西园军及民勇,兵员共有四万三千余众,战亡及重残彻底失去战力的人数,合计有一万七千余众,还剩下两万五余众,分归陈海、屠重锦、姚启泰三部统领。
  陈海所部承担最艰巨、凶险的出营反击重任,损伤也最重,但战力依旧最强,还剩一万四千悍卒。
  屠重锦整合民勇及此前的溃逃残卒,加上当初随他从秦潼关逃出的部将,还有九千战卒,过去两个月,战事虽然艰苦,但民勇及残卒已经完成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相信也将一支虎狼之师。
  姚启泰及华哲栋、刍容等从雷阳谷溃逃出来的将领,整编一部,最初只得编入五千残卒,这时候就剩两千人左右。
  “西园军虽有雷阳谷之大溃,但皆是卫於期察敌不明,西园军编练一年,战力已得检验,英王殿下有意建言太尉府在西园军正式编建三大营,也有意将此番征调的京兆府五万卫戍军都编入三营,确保后续的战事能顺利进行,尽快剿平秦潼民乱,为国分忧。”
  散骑常侍文勃源声音略显尖锐,在大帐内坐在樊春的下首,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他才是英王赢述的真正代言人。
  “陈海修为虽然略弱了一些,但他战功彪炳,以车骑都尉衔执掌第一大营,相信诸将都不会有什么疑问。屠重锦戴罪立功,但他将职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太尉府议决,第二大营只能说暂时交给他节制。姚启泰,你将两千残部将卒都交给屠重锦节制,而原西园军第五、第八、第九都将卒都编入第三大营,你除了兼任军司马之职外,还兼掌第三大营,以及刍容、华哲栋等将都悉数编入第三大营归你节制,你意下如何?要是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我们就拟文上禀太尉府……”
  姚启泰对他能执掌第三大营,是没有意见,但他更想将两千悍卒作为嫡系编入第三大营,而不是交给屠重锦。
  这两千将卒的底子都不差,又经历血腥战事的考验,人数虽然少了些,却可以说都有虎狼之师的根底了,姚启泰自然不愿交出去。
  只是文勃源的安排也令他难以反驳,毕竟暂时受屠重锦节制的第二大营实力最弱,需要得到加强;而第三大营有原第五、第八、第九都将卒整编并入,理论上可以说战力最强的。
  这一次太尉府的回应速度特别的快,卫勃源上呈的条陈很快就通过决议,七天后太尉府就遣使入潼北,宣读西园军重整诏令,京兆府五万卫戍军也都正式编入西园军。
  现在赤眉教在各地频频掀起民乱,虎贲军精锐有半数调出京畿作战,但战事都谈不上有多顺利——西园军能在秦潼山遏制住民乱,战绩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在近一年来诸郡从频频爆发的民乱里,赤眉教所展示的实力有些惊人,京郡大族意识到赤眉教的严重威胁,太子赢丹与益天帝的帝权矛盾就稍稍缓解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7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