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天无痕(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715

  这批饿俘此前都是流民军将卒,无论是此前受过一定的操训,还是被抛弃在野狐岭之后濒死麻木,都注定他们的服从性要比招募的民勇高得多。
  陈海从开始就知道,他要造出所设想、在罗刹血腥战场之中都能冲锋陷阵的那种强悍机关战车以及真正强大的战争傀儡,绝非三五百人规模、辟灵境匠师不足十人的铸造场所能完成的。
  陈海在过去半年时间,陆续将曹、丁等氏三四千族人迁徒到聚泉岭来,却摒弃以往编民入户、宗族化管理的传统做法,而是完全纳入工场化管理。
  所谓的工场,并非单指铸造工场。
  除了聚泉岭最为核心的铸造工场外,陈海还成立造船工场、矿场、采石工场、伐木工场、屯田农场及渔猎队、建造队、商船队等等;在各座工场附近建造围院、围楼,将诸氏成年族人作为诸多工场的雇工打散了安置进去,还兴建多座学堂收留诸氏族的未成年子弟,进行更系统化的培养。
  陈海这是借鉴国营大厂的管理方式,要在聚泉岭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生产体系,以便他的计划能尽可能少受外界干扰的进行下去。
  为此,陈海在扈卫营仅保留百余精锐扈卫,其他百余嫡系都安排去负责各个工场的事务……
  新的生产体系已经大体形成,现在就等着一批批战俘陆续调养过来,就会及时安排到各个建筑队、渔猎队、屯田营以及各个矿场、伐木场、采石场里补充人手的不足。
  虽说扈卫营仅保留百余精锐,但诸工场都会组建三五十人或一二百人不等的民勇队,保证必要的操训不松懈下去;特别是猎渔队,在聚泉湖以及聚泉岭以西的深山里,通常要面对凶悍的妖兽,所编入的都是千挑百选的精壮健勇,装备也极精良,完全就是扈卫营的后备战力,随时能调上战场使用,这时候却也不怕有小股势力敢来侵扰聚泉岭。
  而基础拳法、掌法、步法、腿法等等,陈海也会通过诸多嫡系,一步步的传授下去。
  陈海不会将他的全盘打算说给董潘他们知道;就算说出来,他们也未必能明白,甚至一切都摊到他们眼前,他们也都猜不透陈海要干什么;即便跟他们解释明白了,他们也未必认为陈海的这种做法能成事;毕竟聚泉岭正进行的一切,与当世人的惯性思维差距太大了。
  ……
  半个月后,百万蓟阳流民军东出进入河阳郡境内。
  黑巾军虽然伤亡也很惨重,但这时候能衣时从其他流民军补充精锐将卒,在短时间内兵力甚至扩编到十五万众,而战后又能得到虎贲军遗弃在黄麋原的大量兵甲、战驱、战械、战车,装备迅速的得以更新换代。单纯以兵员战力而言,此时的黑巾兵已经不在同等数量的虎贲军及诸宗阀部曲精锐之下了。
  除了十五万黑巾军精锐,其他自号黑燕军的流民军兵马招蓦分散各地的义师,也迅速扩充到百万众。
  蓟阳郡几经屠戮、摧残,已经彻底打残了,地方宗族再没有对抗流民军的力量,要么投降,要么惨遭屠戮灭族,蓟阳郡的形势迅速就被流民军掌控。
  却也因为蓟阳郡被彻底打残了,农耕生产体系已经被完全摧毁,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恢复过来,而地方上的储粮也差不多耗尽,超过百万规模的流民军就不可能长久滞留在蓟阳郡内休生养息。
  北有强大的苗氏,南有万夫莫开的武胜关,黑燕军东进河阳,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只是燕京风雨飘摇,太尉府虽然传诏天下,勒令诸郡兵援河阳,但这时候谁会出兵?
  河阳一郡,又如何抵挡百万兵势极盛的黑燕军?
  虽说此前有一部虎贲军精锐在河阳郡境镇压民乱,但面对来势凶猛的黑燕军,三万虎贲军将卒哪里还敢正面拦截?
  三万虎贲军仓皇南撤,河阳地方既然没有董氏这么强悍的宗阀,也没有太微宗这么强悍的宗门,地方兵备哪里会是兵锋极盛的黑燕军的敌手?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河阳就已经丢失大小百座城池,地方中小宗族、宗门或逃或降,而随后黑燕军又迅速往北面的雁门郡推进。
  此前在雁门郡平叛镇乱的五万虎贲军猝不及防,被兵力短时间就暴增到近两百万、有如蝗群一般的流民军团团围困在雁都城里,插翅难飞。
  雁门五万虎贲军及二十万地方兵备就坚守了二十天,与据雁行山立宗数千年的雁门郡首宗虚灵剑宗,同时选择叛节、向黑燕军投降,一时间天下震惊!
  这时候其他郡被地方宗阀及虎贲军镇压得喘不过气的流民军,纷纷跳出包围圈,快速往河阳、雁门转移,使得聚集在河阳、雁门、蓟阳等郡的流民军兵势一天强过一天。
  坐镇北域赤云等边郡、拥兵百万的强藩苗氏,此时又派军使进京传报集结于瀚海沿岸的妖蛮诸部此时也蠢蠢欲动、有集结妖兵的迹象,如果帝国不能及时出兵镇压三郡流叛,大燕帝国都有可能一朝倾覆……
  谁也没有想到,立国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大燕帝国,竟然顿时间就陷入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倾覆的境地,谁也没有想到形势的逆转,会是如此的轻易跟措手不及。
  也是黑燕军这支强敌的突然崛起,令太子赢丹与益天帝及英王赢述之间的对峙并没有僵持多久。
  包括宁氏在内的京郡八族心里都清楚,要是太子赢丹率驻守青龙峪大营的十万虎贲军与十九王所率的西园军拼个两败俱伤,短时间内将没有人能阻拦黑燕巾直入京畿。
  到时候边郡几家强藩尚能自保,但京郡八族除了从贼,就没有其他选择了。
  鱼死网破并不符合诸族的利益,该妥协就妥协,该媾和就媾和,这时候京郡八族潜伏在水下的大佬们看到桌子都要彻底掀翻掉了,再也不敢继续懈怠。
  太子赢丹持政以来的第一道帝旨,终于在益天帝七十四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顺利的从燕然宫颁出传诏天下,诸郡都不再唯太尉府的令旨马首是瞻了。
  帝旨封屠氏阀主、平凉侯屠缺出任太尉,负责协调诸郡兵马;封益天帝第十九子赢述为天枢副使、卫尉、柱国将军及西园军中郎将,执掌西园军,接管京畿及武胜、秦潼等关的防务,并负责北出武胜关对蓟阳郡的战事;而文勃源则以散骑常侍街,兼任宿卫军中郎将,执掌宿卫军……
  自此,京畿防务及兵权落入英王及屠氏一脉的手里。
  而为避免鸡飞蛋打的局面发生,双方进行必要的媾和及妥协,太子赢丹及宁氏自然也不会受到多严厉的惩罚。
  赢丹虽然请辞太尉之职,但依旧以太子之位兼封柱国将军、虎贲军中郎将等职,掌握着虎贲军的兵权,但因此也要承担出京镇压黑燕军的重担。在帝旨传到潼北府的时候,太子赢丹就诸郡兵马大都督的身份,统率十二万虎贲军从青龙峪大营出发东进……
  太子赢丹东进后,在京畿以东地区,还有近十万虎贲军都将回归到他的旗下,同时河阳、雁门等郡的地方抵抗军以及从诸郡征调过来的援军都要听从他的节制。
  太子赢丹这时候依旧掌握着大燕帝国最重的兵权。
第204章
董侯东至
  持续数年之久的帝权之争,虽然以太子赢丹统兵东征、退出燕京暂告一段落,但由于太子赢丹依旧在宁氏子弟的辅佐下,掌握着帝国最精锐的二十多万虎贲军,犹拥有节制东部、北部诸郡的大权。
  宁致泽、宁成志等宁氏的核心人物,因黄麋原之败,保留封爵,但削去此前的将职,暂时留在太子赢丹帐前听侯调用、以观后效,说起来也没有实际的惩处。
  而太子世子、太孙赢余,则因黄麋原之败,被帝君责罚入学宫,潜心修行三年思过,不得离开燕京。
  此事过后,在潼北府就被文勃源以莫须有罪名扣押下来的姚启泰、姚轩父子等人,这时候也都不清不白的无罪释放了;这时候没有人会追究文勃源、樊春擅自扣押将领的罪名。
  姚启泰、姚轩父子放出来后,并没有随太子赢丹出征,而是受封散骑常侍,侍俸太孙赢余入学宫修行。
  除了姚启泰、姚轩父子外,姚氏的其他子弟并没有明确投靠十九王或太子,而是在宗族封邑之地嫘河征募将勇,组建一路援军进入河阳郡,参与对黑燕军的战事;也仅仅是名义上接受太子赢丹的节制。
  赵无泰、屠重锦、屠重政、屠子骥、樊成都跟陈海一样,都受封宿卫将军;樊春册封亭侯,食邑千户,封邑就设于潼北府雷阳谷;受十九王赢述信任的樊氏、屠氏、赵氏等族子弟,这时候开始大量编入西园军占据重要将职。
  西园军除了负责京麓防务,还同时负责北出武胜关、对蓟阳郡的战事,在短短一两个月,从诸族选拔精锐子弟及部曲私兵进行扩编,兵员已经提升到二十五万众,正式设立秦潼大营、西园大营、武胜大营、南岐大营。
  西园军还是重新回到重用京郡八族子弟担任将帅、排斥客将的旧路上,但十九王赢术还是做一些很重要的改变,最为核心的,就是不再以修为境界的高低衡量、选拔主将。
  樊春、赵无泰、屠重锦、屠重政、赵融、屠子骥等人,虽然都没有道丹境修为,但在西园军都依旧占据核心将职,而诸氏宗族新加入西园军的那些道丹境强者,则以监军使或参军事的身份编入军中。
  到这时候,西园军就已经与陈海没有太大关系了;也由于西园军主力都已经调出秦潼关,潼北大仓就变得可有可无,不再重要。
  十月底,陈海写信给文勃源,希望辞去潼北大仓司丞一职,能回学宫潜心修行。
  文勃源没有立时应承下来,而传信要陈海到燕京城与他进一面。
  ……
  河西那边照董潘的推荐,安排厉向海进入秦潼山,担任狮城岭道院的监院,而醉心修行的裴晋华以及孙不悔等人都留在狮城岭道院。
  十月下旬时,董潘、吴雄、董宁等人,则已经返回梅坞堡。
  从燕然宫颁布传诏天下的第二道帝旨,就是邀除京郡八族之外的其他二十八家王侯之族,出兵增援京师,剿灭流匪。
  河西那边计划要派出两万援军,虽然还不知道谁会担任援军主师,但董潘、吴雄都要回梅坞堡提前做些迎接河西援军的准备。
  陈海将周景元、丁爽、葛同、沈坤他们都留在聚泉岭,他带着苏绫、吴蒙及齐寒江三人,分乘两头黑羽巨鹫,就直接飞渡重重关山,赶往燕京城。
  秦潼山东麓的绝岭也是高逾万仞,凌厉的寒煞罡风吹刮过来,有一种神魂都要被吹灭的剔骨痛楚——这时候,陈海也顾不上会大量消耗真元,与苏绫、吴蒙、齐寒江摧动灵甲及护身法宝的防御禁制,将寒煞罡风抵挡在人与脚下的灵禽之外。
  这样,他们即便是要在深山里歇上一天,也要远比乘马从南樟府绕走秦潼关快得多。
  进入京畿,陈海还是先到梅坞堡,与董潘见面。
  铸造场从桃花坞迁入聚泉岭后,桃花坞这边就并给梅坞堡了;这样等河西援军赶到,在燕京城外才有驻扎的地方,无需太尉府那边另作安排。
  冉虎、周钧、岑云飞等人作为客将,在西园军的地位迅速被边缘化,这时候都陆续辞去将职,拿着还算是不菲的赏赐回到梅坞堡,等河西援军过来。
  看到陈海过来,大家都十分的高兴,夜里将陈海、吴蒙、齐寒江拉下来喝酒。
  虽说都得到不菲的赏赐,但冉虎、岑云飞他们对后期在西园军的地位被边缘化,还是满腹牢骚。
  夜里趁着酒意,冉虎在酒桌上就劝陈海道:“你就应该坚决辞去将职,董侯这边率河西援兵过来,以你的才能,必得重任,到时候我们都还到你的帐前听候你的调令——每一战都能放开手脚,那才叫一个痛快。”
  除了陈海、董宁外,冉虎与杜镛是上届学宫闱选,河西最杰出的两名天之骄子,他看着相貌粗鲁,与陈海一样都长得五大三粗,这两年在军中却要早过陈海、董宁,成功开辟祖窍识海,踏入明窍境。
  冉虎就佩服陈海治军及用兵的本事,并不觉得自己都已经踏入明窍境了,就该高人一等,内心还是愿意到陈海帐前为将。
  西园军建立都不到两年时间,所经历的战事有限,但最畅快淋漓的两场战事,都是陈海指挥的。
  虽说陈海后期将练兵实录交出去,西园军将练兵实录与太尉府颁布的操典结合起来编训兵马,但冉虎并不觉得别人就已经能将陈海治兵的精髓学过去了,多少有些走形。
  要说谁能学到陈海治兵的精髓,赤眉教潜伏在河西十数年的奸作乐毅可能要算一位,冉虎觉得他与周钧、岑云飞都还学得不够。
  “董侯?”董氏封侯有近二十人,陈海一时间没搞明白冉虎所说的“董侯”到底是董氏哪位大将。
  “我父亲会率河西援军过来进剿流叛。”董宁坐在旁边解释道。
  “哦……”陈海应了一声,他这才知道原来是秦穆侯董帮会亲自率河西兵马增援京畿。
  董潘此前当然没有必要专门写信告诉陈海这些事,这时候就跟他们略加解释,此次河西援军的将领都有谁。
  除了秦穆侯董侯外,此前被世子从燕京调走的马场总管杜峻峰也会回来。这倒不是针对陈海,毕竟河西援军增援京畿,还是要尽可能任用熟悉京畿的将领,除了董潘他们外,河西的诸多将领里,确实没有比杜峻峰更合适的人选。
  “九爷这次还特意用昭阳亭侯为副将……”董潘高兴的跟陈海说道。
  “啊,舅父他这次也再度到燕京来。”陈海想到相别两年后能与舅父再次相见,也十分高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7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