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天无痕(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715

  然而对这四魔的处置,众人意见又有所不同,有人主张当场格毙,但还有不少人主张暂时保留其性命,然后将计就计,将南下魔兵主力引入埋伏圈里予以重创。
  “是杀是擒,皆不重要,但当务之急,还当尽快当众公布诸魔罪状,稳定军心,再而请帝君禅位,以便殿下尽早登基主持大局,联络天南、越国携手清除魔奸、御魔——这诸多事,最为重要,无一刻或缓……”符思远力排众议地说道。
  要是能将计就计,将南下魔兵主力引入彀中予以重创,自然是好,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囚禁帝君、另立新帝,又将南黎柱国将军朱温直接扣押下来,倘若不将一切缘由跟下面的将卒说清楚,还想着将计就将,恐怕南下魔兵还没有入彀,安泽城内的兵马跟南黎防卫军就已经先崩溃了。
  雍京陷落,崇国境内残存的人族势力,军心士气就已经是岌岌可危,处于随时就会崩溃的边缘,当务之急还是稳定军心、人心最为紧要。
  “陈侯,你以为呢?”秦冉看向陈海,问道。
  “一切但请陛下吩咐。”陈海对秦冉改了称谓,也以此表示流阳宫以后仅仅是大崇帝国治下的一脉势力而已。
  说实话,到这一刻,犹有不少人怀疑北陵军及七宗拥立秦冉为帝的诚意有多少,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当下时局唯一能消除内耗、暂时彼此能够信任、协同作战的办法。
  大崇帝廷之下设北庭、安西、南诏、南黎四藩国,即便在熬过魔劫后,大崇帝廷及秦氏帝族的权势也会被大幅削弱,但由于安西、南诏、南黎三藩的牵制,也不虞受流阳宫残余势力影响最深的北庭藩国,会对大崇帝廷、秦氏帝族以及玄元上殿的诸族不利。
  而将受流阳宫残余势力控制及影响最深的北庭藩国继续纳入大崇帝廷之下,天南国、越朝也不会受到直接的威胁,从而能安心继续派兵进入大崇境内继续御魔。
  “那就剥夺四魔身骸,炼其魔血以弱修为,将元胎禁锢起来,再细细拷问魔族还有什么机密之事,是我们所不知的,同时鸠、季、姬、朱四族子弟、兵马,分由符思远、嵇元烹统御……”烈王秦冉也当即决断说道。
  鸠山河、季无欢、姬嘉年以及朱温虽然乃魔胎异种,但这些年潜伏在玄元上殿,修炼、参悟的却又是正宗的玄门真法,即便诱使秦世民修炼血炼魔法,但他们却一点都未敢沾,就怕露出破绽。
  也就是说,从他们元胎之中所炼取出来的仙胎灵血,还是这世间一等一的灵药。目前就缺乏这最顶尖的灵药,烈王秦冉怎么可能会对鸠、季、姬、朱四魔心慈手软?
  而鸠、季、姬、朱四魔,虽然没有走神魔炼体的路数,身骸远不能跟同境界的魔物相比,但对于那些在恶战中、身骸意外受损的道胎境以上强者而言,当成临时的身舍,也是有比没有要强得多。
  秦冉一身令下,亲自主持九天十地困魔大阵以防意外的嵇元烹,这一刻便与暗藏后殿的阵法师们一起摧动大阵。
  就见束缚于鸠、季、姬、朱四魔的四道龙形虚影,便直接陷入他们的身骸之中,将他们的元胎强行从颅顶抽取出来,然后从他们元胎之中再强行炼取四到六滴不等的仙胎灵血,最终使得鸠、季、姬、朱四魔连胎体都无法保持,最后降为四道元神被嵇元烹收入一只锁魂钟里,可以说修为完全废掉了。
  就待嵇元烹闲下来之后,再以搜魂之法,严加拷问魔族最近有什么动态。
  秦冉未必想留下秦世民,但也不想担下弑父的骂名,当即将其随身法宝都收缴过来,令扈卫送到后面一座偏殿休养,然后用法阵将那座偏殿禁锢起来,以嫡系重兵看管,严禁外人与此接触。
  接下来,等符思远、嵇元烹等人拟好传位诏、用上大印,烈王秦冉才下令打开大殿的铜门,放守候在大殿外的其他将领、官员们列队进来。
  守候在大殿外的三百将领、官员们,绝大多数都有道胎境修为,可以说是雍京残剩势力最后的中坚力量,与魔族激战时,天位真君顶到第一线的情形少之又少,是他们统领兵将,在第一线承受着最大的战力跟牺牲。
  曾几何时,雍京及中州诸阀所拥有的道胎境强者多如过江之鲫,有三五千人之多,此时仅剩十之一二;而明窍境、道丹境修为的精英将臣伤亡比例更高,完全可以说是十不存一。
  守候在大殿外的将臣,刚才近在咫尺,自然能感知九天十地困魔大阵突然启动,而且是作用在大殿之内,他们又惊又疑,都准备联手强行破开大殿,看里面到底发生什么变故。
  这时候他们被请进大殿,得知四魔受擒而新帝登基,目瞪口呆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当然了,大部分将臣看到自家老祖都安好,还参与其谋,心里再惊讶,但接受现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姬、季、鸠三族的子弟及嫡系将领,以及随朱温而来的六名朱氏将领,这一刻也只能惶然跪地,极力撇清跟四魔的关系。
  姬、季、鸠、朱四族,很多子弟就是鸠山河、季无欢、朱温、姬嘉年的血裔子孙,这些人不能直接当成魔族处理掉,但他们体内又有魔族的血脉,秦冉也不可能将其视为心腹的,权宜之计就是集中起来交给符思远、嵇元烹两人统领。
  消息一层层传递下去,对军心士气的影响自然是难以估算的,特别是朱温乃是魔奸,对南黎防卫军的士气打击格外惨烈,秦冉不得不派嵇元烹统领他的侍卫亲兵控鹤军,在两名南黎真君的陪同下,赶到南黎柱国将军府的临时驻藩地潜月谷安定形势。
  普通将卒的士气再差,但无法退入天南国避难的高层将臣心里还是清醒,南黎诸族很快就推选出新的首领李嗣源,赶到安泽城商议封藩之事。
  为了安顿人心,烈王秦冉在正式登基之前,就将魔奸一事,传告天下。天南国由太子、崇政院使宋喆所统领的百万精锐驻兵就在一万里之外,宋喆很快也遣使过来询问究竟。
  当然,陈海是希望在大崇帝廷之下分封四大藩国就好,但烈王秦冉跟嵇元烹显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天南国太子宋喆所遣特使,也没有跟陈海直接接触的意思,到安泽城三天三夜,都是跟秦冉、嵇元烹他们躲起来秘密商议要事。
  等到天南国特使离开后,陈海才知道他们想着让分封变得更彻底,以便流阳宫残余势力将来能彻底难对秦族及玄元上殿的遗族产生威胁。
  新的封藩之策,就是在帝廷之下,设北陵、南黎、南诏、安西四大郡国,而在四大郡国之下,除了郡王所直领的封邑之地外,再分封若干等大小不一的侯国赏授功勋之族。
  陈海因功授北陵郡王,郡国可设国尉、左右丞等职掌握军民政务及宗门事务,管辖西到坠星海东岸、东到室韦山西麓、南到万涛河、北到天呈山的广袤地域,但陈海直领封邑以天罗谷为核心、仅有五千里方圆之地,大概仅占到整个北陵郡国疆域的百分之一不到。
  元周、秦虎山之秦氏、姬江野之姬氏、奚同光等等,也是在北陵郡国境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分封一到五等不一、七十余家的侯国。
  除此之外的区域,才设郡县受北陵郡国直接管辖。
  实际上受北陵郡国直接设郡县管辖的区域,仅占到北陵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且还都在紫柏山以西,要等驱逐魔族之后花费时间重新治理。
  侯国之内也分直领封邑(产出皆归其族)以及受侯国直辖的郡县(产出归入公库)。
  这么一来,流阳宫将来再坐大,将来也只能直接控制北陵四到五分之一的疆域,还要先保证流阳宫内部一点都不分化。
  就像沙天河、余苍、姜晋、卢少商、姜沛、雷阳子等人都得以领封侯国以养其族,在熬过魔劫后,其族都将得到相当的利益,最后还能有几人继续跟着流阳宫造大崇帝廷的反,那就真不好说了。
  实施如此彻底的分封之策,说白了就是秦冉考虑到秦氏一族的实力已经是极度衰弱,他要彻底削弱诸藩的势力,万仙山、元阳宗、玄皇殿以及紫虚宗等最终都难逃肢解之局,也就没有一家势力,能对秦氏一族造成威胁。
  陈海心里一叹,行这样的分封之策,只会为将来埋下内乱的祸根,但就眼下之局面,他也只能接受;再说他压根就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野心。
  除了这个之外,秦冉还将符氏一族的侯国分封到北陵境内去,鸠、姬、季三族拥有魔族血脉的直系子弟,差不多八万人,也将由符思远率领北上,这大概是目前对北陵最为直接的增援。
  陈海没有时间带着八万人马慢腾腾北上,诸事谈定之后,他与符思远、符少群以及符少郡之妻武阳公主秦思恣四人以及魔血三族里道丹境以上的子弟百余人,直接先行北还北陵。
  而其他八万人马由符氏其他子弟约束,绕道南诏、安西境内,再到万涛北岸跟他们会合;那可能差不多是一两年之后的事情。
  与烈帝秦冉、嵇元烹等人告辞之后,陈海先往西走,要绕过南下魔兵的主力,才再寻找机会北上,以免魔族会派出大批强者半道拦截他们。
  一天之后,陈海他们飞到安泽城以西五千余里外的固城山,在一座山嵴前停下来休整,陈海将鸠、姬、季三族子弟召集过去,说道:“我知道你们的惶然心思,也担心到北陵后受到歧视跟排挤,最终只能作为炮灰战死的御魔战场之上——然而我也不妨告诉你们,在我看来,人魔之别,在心不在身,我麾下也有诸多魔将效力,并无人视他们为魔。你们到北陵,安心在我麾下任事,也可以先安排到一部分子弟到海外择岛栖息以存宗族……”
  要不是陈海、符思远以及计都三人修为太高,要不是更多的直系子弟还在后面缓缓而行,三族体内有魔族血脉的百余道丹、道胎强者,早就哄散逃走了,这时候听陈海答应他们,可以先安排一部分子弟到海外择岛存族,心思才算是稍稍安定下来,决定先到北陵再看情况。
  安定人心之后,陈海他们就昼伏夜出,一个月后赶到丹霞渡,与姬江野、元周、秦虎山、奚同光以及左耳、龙帝苍禹他们相见……
第1010章
郡国
  丹霞渡位于紫柏山脉的最南端,北面就是紫柏山脉南麓的丹霞岭,丹石如霞,遂名丹霞岭;而赤丹色岩层,从山岭一直延伸到万涛河底,使得上下百里延伸的河段也是丹赤如霞。
  丹霞渡除了作为大崇西部区域横跨万涛河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外,更是因为连通安西、北庭、西北域、中州四域,而尤其显得重要。
  雍京强盛之时,西北兵马虽众,但御魔于北线,丹霞渡及附近的城池仅有少量的地方治安兵马驻扎。
  还是在建兴三十九年魔劫暴发之后,数以百万的魔兵经东北域进入中州,西北三宗担心雍京不守,魔兵主力有可能绕到万涛河的南岸进攻西北域,才使姜晋率部进驻丹霞渡来修筑防线。
  从丹霞渡往西,万涛河曲折流淌六万余里,从横断山脉的东北麓入海,是为万涛河的下游河段。
  万涛河下游河段南部是安西柱国将军府的地盘。
  照理来说,万涛河下游河段夹在西北域与安西两个柱国将军府的辖区之间,是崇国人族的腹地,不用担心会受到魔族的攻击。
  不过,在塔山防线崩溃之后,安西境内的宗阀世族也都人心惶惶的仓促西逃、撤入横断山脉,最后在越朝的威逼下,被迫在横断山脉东麓重新整顿兵马、构造防线,但从丹霞渡往西、三四万里的万涛河流域就完全暴露出来。
  这实际上使得西北域所面临的防御压力倍增,南面仅仅守丹霞山已经不够,还要将丹霞渡往东到横断山脉东麓山岭之间四万里长的河段都防守起来才行。
  然而不管怎么说,作为万涛河、紫柏山两道防线的衔接点,丹霞渡的地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陈海从安泽城北返的第一站,也是赶到丹霞渡,跟姬江野、元周、秦虎山、苍禹、左耳、姜晋等人会合。
  符书传讯,姬江野、奚同光、元周、秦虎山等人也早就知道陈海彼时安泽城见烈王秦冉的结果,虽说分藩跟最初所预想的有很大的不一样,但眼前当务之急,还是要化解分歧,使南北能够联合起来御魔。
  陈海也就在丹霞渡就藩,正式更改西北域及北廷地域为北陵郡国。
  除了紫柏山东面有鬼奚老魔统领的玄阴谷、天呈山五六百万魔兵外,莘山老魔也率四百万轮回殿魔兵从雍京北上,往丹霞渡进逼而来,天罗谷以北所面临的压力反倒最小。
  大战一触即发,封藩就藩之事自然也是一切从简,就算是陈海的北陵郡王印,也只是在利用之前的西北域柱国将军印除字重刻而已。
  其他侯国王佐将臣的印信,也都是陈海这边炼刻好,再在符书中向安泽城报备;汹汹魔劫之下,大崇帝廷窘迫到这等程度,也可见大崇人族的凶险了。
  越过万涛河,并没有险峻山岳将南面而来的魔族挡住,因此丹霞渡实是北陵必守之地。
  照烈帝所推行的分封之策,北陵郡国的王都,应该建在陈海的直辖封邑之内,以便陈海治理直属封邑时也能同时治理郡国广袤的疆域,也就是说王都需要安排在魔獐岭到天罗谷之间四五千里范围之内,同时包括一整套军事、行政以及管辖宗门的体系,也都需要在王都建立起来,然后才有可能行之有效的管辖东到室韦山、西到坠星海、南到万涛河、北到天罗谷、包含燕州、血炼场两座小千天域的广袤地域以及六十多亿凡民。
  然而即将暴发的大战,重心在东南,而不在北线。
  陈海一方面将北陵城定为王都,使左耳担任王都留守、元周担任北镇大都督,共同统领从魔獐岭到天罗谷及燕州的军政及防御事务。
  除左耳、元周,北线仅留卢少商、沙天河、余苍等十位天位真君。
  董宁、苏绫则随杨巧儿都回燕州,负责统辖燕州的军政事务;这时候天位境、天魔境强者不能进的燕州,自然是最安全的,天营学宫也已经暂时迁入燕州,在黑山附近跟天机学宫、神陵山学宫进行合并。
  没有多余的天地防护大阵,这也是防备魔尊级的魔族强者突然潜入到北陵郡国的腹地滥杀一通,重创北陵郡国的后备力量——这时候也只有军中才不怕魔族强者的突袭。
  除此之外,陈海与众人商议,决定将在丹霞渡以北、丹霞岭以西一座叫延庆的小城之中驻扎,并将延庆小城更名陵州,作为南镇驻地进行扩建。
  陈海亲自兼领南镇大都督,统辖紫柏山、万涛河两条防线的守备。
  符思远担任掌握宗门事务的天枢院使、姬江野担任署理郡府侯国政事的崇政院使,以及秦虎山、奚同光担任辅佐防备军务的左右国尉,加上元周,可以算是北陵郡国除陈海之外的五大巨头——左耳、苍禹倒更像是陈海的家臣,除了协助陈海处理封邑事务、执掌侍卫亲兵外,在郡国之中的权柄,却是不如符思远、秦虎山、奚同光、元周、姬江野五人。
  这也是烈帝秦冉的任命安排。
  接下来就是兵马的调整。
  原北陵军部分,再从西撤北庭防卫军及西撤宗族子弟里抽征将卒,凑足一百五十万人马,编入北镇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7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