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22

  江都郡主气恼的将手中的残瓣狠狠往池塘一扔,然后簌的一下站起身,哼道:“为何不能去?莺儿说过,女人的幸福,自己也能争一争的!我偏去不可!再说……哼!再说我是去看皇弟,与他何干?我……只是顺便问问皇弟他手下的臣子为人品性如何,做姐姐的关心一下皇弟,不行么?”
  一番自欺欺人的解释过后,江都郡主银牙一咬,终于下了定了决心。
  “墨玉,墨玉!死妮子,又跑哪儿去了?”
  “郡主殿下,奴婢在。”侍女墨玉自花间轻俏转出。裣衽礼道。
  江都郡主俏脸已恢复了文静的模样,清冷道:“去,准备车马鸾驾,我要去东宫……看看皇弟。”
  “是。”
  波光粼粼的池塘,数片粉色的桃花瓣儿随着微漪徐徐轻曳,池水桃花相映红……
  ※※※
  东宫偏殿。
  朱允炆穿着一身明黄便服,正在等着萧凡。
  朱元璋决定暂缓削藩之议,这让朱允炆有些不安,他怕削藩从此搁置下来,待到朱元璋百年之后,这个问题若由他去解决,可就比现在麻烦了百倍千倍。
  朱元璋是诸王的父皇,他有这个魄力一纸令下,诸王俱从。
  可他朱允炆即位后算什么?他只是诸王的侄子而已,有什么底气给皇叔们下命令?皇叔们会听他的吗?皇祖父若龙御归天,诸王们兵强马壮,各镇四方,很难保证他们会真心奉他为主,特别是前些日子燕王朱棣在御花园内对他如此不敬之后,朱允炆对藩王的警惕更高了。
  削藩!一定要削藩!藩王弊病太大,必须要尽快解决它,不然将来他若为帝,必将处处受制。届时君不君,臣不臣,皇家威严恐尽丧他手,臣子诸侯皆可欺他,他这皇帝还怎么当下去?
  远远的,萧凡的身影出现,神态恬然的在偏殿外的花间闲庭信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黑亮的眸子正笑意盎然的瞧着朱允炆。
  朱允炆神色一喜,顾不得等萧凡进殿,反而自己嗖的一下蹿了出去。一把拉住萧凡的走便往外走。
  “萧侍读,走,陪我进宫见皇祖父……”
  “殿下,没事进宫干嘛?”
  朱允炆急得跺脚道:“还能干嘛?劝皇祖父下定决心削藩呀!你昨天说得很对,削藩不难,难的是皇祖父能否下得了这个决心,咱们一块儿去劝他……”
  萧凡手一挣,摇头道:“要去你去,我不去……”
  “为什么?”朱允炆愕然问道。
  “时机未到,去了也是白去。”
  “时机怎么未到?如今诸王皆在京师,只消皇祖父一句话,令诸王不准离京,自行撤销各自藩地,不就可以了么?他们人在京师,无兵马随侍左右,谁敢不从?这分明就是最好的时机呀!”
  “我说的时机不是指藩王,而是指陛下现在下不了决心。”
  朱允炆急道:“咱们去劝劝皇祖父,他不就可以下决心了么?”
  萧凡摇头道:“你觉得陛下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劝得动的人吗?”
  朱允炆气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你是我的朋友,又是东宫侍读,你心都不向着我,太不够意思了!”
  萧凡也渐渐失去了耐心,皱眉道:“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不向着你向着谁?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谁都劝不了陛下,多说反而会令陛下心生反感,你有必要把事情越搞越糟吗?”
  “我是皇祖父的孙儿,他怎会对我心生反感?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愿帮我……”
  “诸王还是陛下的儿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叫陛下怎么做?”萧凡压着火气道。
  “我不管!我是最受皇祖父疼爱的,他肯定会偏着我,咱们一劝他就下决心了……”
  “你……”萧凡不由气结,这家伙怎么跟个任性的孩子似的?一点道理都不讲。
  “啪!”
  熟悉的力劈华山在朱允炆脑门顶拍落。
  朱允炆捂着额头,眼睛眨巴两下,泪水在眼眶打转转。
  “挨打的滋味儿熟悉么?”萧凡出了气,和颜悦色多了。
  朱允炆委屈的瞧着他,抿着嘴点点头。
  “现在咱们可以冷静的坐下来说道说道了?”
  朱允炆含泪点头。
  萧凡欣慰的笑了:“这就对了,举凡天下大小事情,都脱不了一个‘理’字。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呢?咱们要以理服人嘛。”
  朱允炆瘪着嘴,抹着泪,委屈的将萧凡领进了偏殿。
  “知道要以理服人,那你还打我……”
  “臣嘴笨,讲道理讲得很烦,就喜欢动手。”
  “……下次不许打人啊!”
  “……听话就不打。”
  “……”
  ※※※
  偏殿内。
  宦官奉上清茗后,悄然退下。
  萧凡左右四顾,道:“你急着进宫劝陛下,该不会是黄先生撺掇你的吧?”
  朱允炆翻了翻白眼,道:“什么叫黄先生撺掇?我自己就没主见么?人是会长大的,长大后当然可以自己拿主意了……”
  萧凡笑道:“一拿主意就风风火火上赶着往宫里跑,我以前怎么看不出你是这种急性子呀?嘿嘿,你别瞒我,我知道黄先生就躲在这儿……”
  说着萧凡站起身,在偏殿内四下寻找起来,嘴里大声道:“黄先生,出来吧,你别躲了,世上有先生躲学生的道理吗……”
  朱允炆气得跺脚道:“你怎么老不信我呢?”
  萧凡没理他,犹自四下搜索,搜到后来,连殿内的桌子,椅子都不放过,找了一大圈儿,还是没发现黄子澄的踪影。
  朱允炆冷眼看着他,道:“这下死心了吧?黄先生乃当世大儒,怎会跟学生玩这种躲起来不见人的把戏?”
  萧凡点了点头,终于放弃了寻找:“好吧,我相信了,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不会被别人当枪使……”
  朱允炆得到萧凡的肯定,顿时眉开眼笑。
  接着,萧凡忽然伸手端过身旁桌上的茶盏儿,揭开杯盖后,一脸肃然的朝冒着热气的杯子大喊道:“黄先生!别躲!我看见你了,你就躲在这杯子里,出来吧!小心淹死!”
  朱允炆脸黑,擦汗:“……”
  ※※※
  笑闹一番后,二人恢复了正经。
  朱允炆一脸疑惑道:“萧侍读,你所说的时机,到底是什么意思?”
  萧凡道:“我觉得陛下可能不想削藩,至少不愿他的治下削藩。”
  朱允炆惊讶道:“为什么?皇祖父现在已知道藩王之策的种种弊端,怎么还不愿削藩?”
  萧凡笑道:“削藩之事,事关大明社稷国祚,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此话怎讲?”
  “藩王代天子守牧天下各地边境,掌一地之兵政大权,集兵权政权于一身,可以说是藩地里最高的统治者,陛下当初为何要给藩王如此大的权力?”
  朱允炆想了想,道:“为了更彻底的掌握天下,仿汉高祖刘邦,以藩任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萧凡点头道:“不错,与历朝帝王不一样的是,陛下起事之前,并非豪门望族,并非门阀世家,他起于草莽江湖,没有广袤的人脉,没有坚实的家族基础,更没有影响深远的各门阀盘根错节的支持,打下江山之后,若要他对那些靠读书出头,出仕为官的臣子们产生信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特别是经过胡惟庸谋反一事之后,他对臣子就更不放心了,可是偌大的国家,总需要几个他信得过的人来帮他治理呀,虽说天下之事无论巨细,皆决于朝廷,皇帝至高无上不假,却不可能凭他一个人的精力打理这么大的一座江山,这个时候怎么办?天下的臣民中,谁最值得陛下信任?”
  朱允炆眼睛一亮,道:“当然是藩王,我的皇叔们,皇祖父的诸位儿子。”
  萧凡笑道:“对,藩王之策的推行,实因当时时势所迫,除了朱家的子孙,陛下还能相信谁?只有将各地的军政大权交到朱姓藩王手里,然后陛下又以皇帝和父亲的身份掌握和命令他们,陛下才会感到放心,这天下谁都有可能造反,但总不可能有儿子造父亲反的道理,对吧?这便是藩王之策推行的必要性,在陛下春秋鼎盛之时,这个政策是正确的,不能说他做得不对。”
  朱允炆默然半晌,道:“可是现在……”
  萧凡笑着接口道:“可是现在不行了,这世上没有永远行之有效的国策,国策的改变和废立,皆决于当时天下的形势,形势变,则国策变,藩王之策也是这样。如今陛下春秋已高,年渐老迈,说句犯忌的话,恐怕用不了几年便会……所以,藩王之策的益处渐渐消退,而弊端已现端倪,它逐渐出现了隐忧,甚至会形成大患,于是,削藩便势在必行了。”
  “那你为何说时机未道?”
  萧凡叹道:“时机确实未到啊!殿下,削藩之事,恐怕真的只能等你即位后,再缓缓图之了。”
  朱允炆迟疑道:“是……皇祖父不愿伤了与诸皇叔的父子感情,所以犹豫不决么?”
  萧凡摇头道:“不愿伤了父子感情是一方面,但陛下是个很冷静很理智的人,他所思者,不仅仅于此。我问你,藩王若被削除,你让陛下如何安排他们?”
  朱允炆脱口道:“当然是令他们解除兵政大权,举家回京师居住……”
  萧凡盯着他,淡淡道:“那藩王原来的封地怎么办?交给谁来治理?藩王有不臣的可能,那些外姓臣子岂不是更有可能?历朝历代臣子夺皇帝的权,废帝自尊九五,他们是怎么做的?三国时的董卓,曹操,唐时李渊太原起兵,宋时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他们怎敢如此大胆妄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