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422

  愕然回头望去,却见马车的另一面人影闪动,燕王朱棣一脸铁青的出现在萧凡面前。
  萧凡吃了一惊,接着泪流满面,默默的将踢歪了的车辕扶正,还顺手掸了掸车厢外的灰尘,态度毕恭毕敬之极……
  扭头眨着泪眼,萧凡无限哀怨的问锦衣百户:“……你怎么没告诉我,燕王殿下还没进宫呢?”
  “大人身手太快,迅雷不及掩耳,属下这不是没来得及说嘛……”
  朱棣铁青的脸色一直到进了武英殿还未消去。
  萧凡则臊眉搭眼的跟在他身后,不远不近的走着,他觉得今天的使坏使得很失败。
  二人就这样一路沉默而尴尬的进了武英殿。
  给朱元璋见过礼之后,萧凡立马很低调的往兵部左侍郎齐泰身后一闪,然后不显山不露水的保持沉默。
  抬眼环视众人,见大家脸上都没什么表情,只有朱允炆面色平静却仍调皮的朝他挤了挤眼。
  朱元璋缓缓道:“人都到了……棣儿。”
  朱棣上前一步,恭声道:“儿臣在。”
  “北元乞儿吉斯部落五万人马兵围北平,此事你可知晓了?”
  朱棣躬下身,眼中闪过一抹惊喜的光芒,然后飞快消逝,急忙用一种愤慨激昂的语调惊道:“什么!北元鞑子居然又敢犯我大明疆境!父皇,断断不可轻饶鞑子!”
  萧凡一听朱元璋叫众人深夜进宫竟是为了这事,心里便有了数,朱棣眼中的惊喜被他一人看见,心中不由冷笑数声。
  朱元璋注视着朱棣脸上的愤慨之色,冷凝的神情渐渐和缓了一些。
  不论皇子们对皇位的野心有多大,但在面对外敌入侵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颇具风骨的,不枉自己教导多年。——在传给子孙江山社稷的同时,朱元璋更希望将自己一生的信念和坚持也传承下去,不向强敌低头,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便是朱元璋的信念,相比江山和皇位,这些无形的东西对朱家子孙更为重要。
  “诸位爱卿,北平被围,如何处治乎?”朱元璋抬眼扫视众人,缓缓问道。
  黄子澄往殿中走了两步,目注朱棣道:“燕王殿下,北平府乃殿下封地,下臣敢问,北元乞儿吉斯部只是一个人数不满十万的小部落,他们为何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犯我大明疆界?殿下于北平戍守多年,可知其中缘故?”
  朱棣神色凝重的摇头,道:“本王在京师日久,北平防务一直交给大将张玉打理,北平府在本王的治理下向来对北元各部落采取的是攻势,按说他们应该不敢主动来攻,北平府究竟出了什么变故,本王却是真的不知。”
  萧凡冷笑不已,朱棣话里说得无辜,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待在京师太久,他一离开北平,北元部落便来攻打,足可见他对北平府的重要性,意思就是说,父皇该放他回去了。
  黄子澄见问不出个结果,不由有些失望的退了回去。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道:“北平被围,看似小事,实则恐怕其中另有原由,诸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朱棣闻言直起身,双目直视朱元璋,大声道:“父皇,儿臣不敢妄自菲薄,儿臣治理北平府多年,对封地的上下将士一应熟知,可谓知兵知将矣,北元鞑子兵围儿臣封地,这是对我大明的挑衅,更是对儿臣的莫大侮辱!儿臣若不报此兵仇,将来有何面目再见父皇,堂堂昂藏男儿,有何面目再立于天地间?儿臣向父皇请命回北平领军,击溃鞑子,在此愿向父皇立下军令状,若然不能竞功,儿臣愿以一死相报父皇养育之恩!”
  朱棣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殿内众人不由微微动容,朱元璋更是捋着胡须,面带微笑,赞许不已。
  朱允炆则一脸忧色,默不作声的站在朱元璋身侧,不时复杂的抬眼瞟着朱棣。
  萧凡一见朱元璋的反应,心中不由咯噔一下,心道坏了!老朱被朱棣三言两语说得动了心,真要放朱棣回了北平,无异于纵虎归山,天下谁还制得住他?朱允炆将来的皇位还如何坐得稳当?
  萧凡顾不得自己职低言微,当下急忙站出来,躬身道:“陛下,臣有一点点不同的意见……”
  朱元璋一楞,笑道:“萧爱卿尽管说来。”
  “臣以为,区区北元数万鞑子,派燕王殿下回北平领军,实在是杀鸡用牛刀了,北平府驻有精兵十万,大将张玉更是我大明难得的将帅之才,若说他连区区数万鞑子都击溃不了,实在让人不敢相信,所以,臣以为不必再派燕王殿下回去,只需令五军都督府抽调河南,山东,大宁等地的千户所官军,开赴北平,派一得力大将带领,与北平府的张玉将军里应外合,鞑子自然一击而溃,燕王回不回去,已无多大意义。”
  朱棣闻言脸上顿时浮现怒色,他目光阴沉的盯着萧凡,眼中的杀意凌厉而凶狠,令人不寒而栗。
  “萧大人,你只是区区锦衣卫同知,弱冠年纪,有何资格妄言国事?”朱棣阴沉的问道。
  萧凡和煦的笑道:“陛下命臣来武英殿商讨国事,既然臣已列班殿内,所谓在其位而谋其政,燕王殿下,臣觉得自己有资格说话。”
  朱棣神色愈发阴狠,道:“你说话是你的事,可我们这里议论的可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你年纪轻轻,不知兵家之事,不懂排兵布阵,你什么都不知道,无德无才之人,御前胡乱说话,你就不怕担上误国误君的千古罪名么?”
  萧凡沉声道:“殿下,误国误君恐怕另有其人吧?”
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第一百三十八章
御前激辩(下)
  萧凡此言方落,殿中众人顿时一楞,接着目光纷纷投向朱棣,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之色。
  朱允炆则一脸平静的注视着朱棣,看来他已明白萧凡话里的意思。
  朱棣老脸唰的一下涨红了,他捏紧了拳头,缓缓往前走了一步,怒目圆睁道:“萧凡,说话说清楚,谁误国误君了?”
  萧凡一拂官服的袖子,面朝朱元璋淡淡道:“陛下,自我大明立国,北元鞑子深惧陛下天威,向来都是远避草原大漠,只在每年入冬之前,部落生存出现危机的时候,才以小股部落壮丁集结的形式在我大明边境劫掠一番,从未出现过开春以后倾部落全族之力兵围我城池之事,陛下不觉得此事另有蹊跷吗?”
  朱元璋面色沉静,不言不语,苍老的面孔根本看不出喜怒。
  朱棣因愤怒而涨红的脸色瞬间又慢慢消退,甚至隐隐带着几分苍白。
  萧凡接着道:“事出反常必有因,北元鞑子并不蠢,他们不惜冒着被我大明天兵追剿的风险,倾举族青壮之力,出兵攻打北平,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燕王殿下,据臣所知,乞儿吉斯部落离你的封地北平城相距并不远,殿下在北平领军多年,此番北元鞑子兵围北平,殿下难道一点原因都不知道吗?”
  朱棣板着脸,语气生硬道:“本王刚开春便奉诏进京朝见父皇,北平防务尽数交给燕王府左护卫指挥张玉打理,乞儿吉斯部为何攻打北平,本王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怎会知道?”
  萧凡笑道:“殿下不知道,臣倒是可以猜测一番,无外乎两种可能,其一,有人暗中勾结了乞儿吉斯部,制造出兵围北平的假象,其二,有人派小股劲旅,潜入大漠,以挑衅的手段故意激怒乞儿吉斯部,并引得该部落不惜举全族之力来攻打北平……”
  朱棣冷笑道:“黄口小儿,妄谈兵事,说话信口开河,若按你的意思,是我北平驻军有了内奸?就算有了内奸,这样做对我大明有何好处?”
  “当然有好处,不过得到好处的并非我大明朝廷,而是个人,我一直觉得,不论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总有他的目的……”
  朱棣眼角跳了跳,冷声道:“那你说,我北平府的人这么做有何目的?”
  萧凡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起了另一个典故:“战国时,齐国与魏国桂陵之战,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田忌纳孙膑之计,避实就虚,趁魏国精锐尽数围困赵国,内部空虚之际,遂率军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大惊,匆忙率军回师自救,赵国之危遂解。”
  朱元璋闻言微微眯起了眼,道:“萧爱卿所说的,莫非是‘围魏救赵’之典故?”
  “陛下慧眼如炬,正是。”
  朱元璋语气平静道:“你将这个典故用在今时今日,必有缘故。朕且问你,何人是‘魏’?”
  “自然是北平城。”
  “何人是‘赵’?”
  萧凡微笑不语,只是仿佛不经意的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被萧凡这一眼看得心神大震,面色唰的一下变得苍白起来,抬手指着萧凡怒道:“你……萧凡,你竟敢黑口白牙诬陷本王!”
  萧凡气定神闲的笑道:“殿下,臣只是说了一个典故而已,既没指名又没道姓,殿下如此主动的跳出来说我诬陷你,是不是有点儿……嗯,做贼心虚的味道?”
  朱棣气得身躯剧烈颤抖了一阵,接着一掀王袍下摆,朝朱元璋扑通一声跪下,泣声道:“父皇,儿臣为大明社稷立功杀敌无数,儿臣对父皇的忠心天日可鉴,数征草原大漠时,北元鞑子被斩下来的首级可鉴,这萧凡对儿臣指桑骂槐,暗指儿臣有不臣之心,儿臣今日百口莫辩,父皇若不信儿臣忠诚,只求您赐儿臣一死,然后把儿臣的心挖出来给满朝文武面是不是刻着一个‘忠’字!”
  说罢朱棣一个头狠狠磕在地毯上,浑身直颤,已是泣不成声。
  萧凡见机不可失,急忙道:“陛下,要不就按燕王殿下说的试试吧……”
  众人满头黑线:“……”
  殿内众人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在朝中当官能爬到这个位置的,当然都不是蠢蛋。
  之前乞儿吉斯部兵围北平,事出太过蹊跷,大臣们心里已开始犯起了嘀咕,后来萧凡将围魏救赵的典故一说,殿内众臣顿时便恍然明白了。
  朱元璋神情渐渐凝固,目光狐疑的打量着伏地哀哀哭泣的朱棣,又扫了几眼神色平静的萧凡,他的表情越变越复杂,眼中闪烁着任谁也看不明白的光芒。
  长长叹了口气,朱元璋无限疲惫的将头靠在椅背上,缓缓闭上了眼,道:“此事重大,众爱卿回去仔细参详一番,是派燕王回北平领军,还是另派大将调集北平府周边千户所官军围剿乞儿吉斯部,你们都好好考虑一下,然后写在奏本上送呈御览。”
  众臣纷纷齐声道:“遵旨。”
  朱棣脸色一片苍白,连嘴唇也开始不自觉的抖了起来。
  世上的事情,成也简单,败也简单,精细谋划的围魏救赵之计,原以为能轻松逼得朱元璋不得不放他回北平就藩,却不料半路杀出了一个萧凡,三言两语就戳穿了他的用心,胜券笃定的事情如今已充满了变数,变得波澜重重,扑朔迷离起来。
  朱元璋若不放他回北平,今生他所谋划的大业尚有何希望?眼看朱元璋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若待他驾崩之后,朱允炆登基,就算新皇不忍对他这个皇叔下杀手,可他身边的重臣萧凡难道不会变着法儿的杀他吗?以他们结下的仇怨来说,萧凡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朱棣瞬间觉得手脚冰凉,一股寒意从头顶一直蔓延到脚跟。
  众臣陆陆续续走出宫门,朱棣一言不发的上了马车。
  车厢的精致木门刚关上,朱棣便捏紧了拳头,狠狠在镂空镶玉的车厢壁上砸了一拳。
  砰的一声巨响,木屑飞溅,车厢壁被他砸出了一个大洞。
  马车外,燕王府侍卫大惊,纷纷问道:“王爷,您怎么了?”
  朱棣铁青着脸,眼中散发出阴毒的厉光。
  “萧凡,你一定要死!”
  萧凡走出了宫门,他的心情很沉重。
  燕王朱棣若回了北平,朱元璋一死,朱棣必反。
  只有把朱棣留在京师,让他终其一生做个无权无势的逍遥王爷,这场兵灾才能避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