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422

  二人一前一后托住朱元璋的双腿,将这位虚弱的老人艰难的扶上了马鞍。
  朱元璋骑坐在马上,望着眼前这片属于他的土地,一股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朕,当年皇觉寺中一个三餐不济的和尚,淮西村间一个衣食无着的乞丐,一晃数十年过去,濠州城中始发奋,鄱阳湖畔火冲天,草原大漠饮虏血,古都金陵创帝业。这天下,是朕打下来的!
  岁月催人老,可抹不去朕开创大明盛世的赫赫辉煌!心旌激荡的朱元璋,此刻灰暗的脸上又布上几许迷茫。
  当年风华少年,如今年华渐老,这一生,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当年的敌人,王保保,陈友谅,张士诚……他们都倒在朕的刀剑之下。
  当年的战友,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傅友德……他们也都倒在朕的刀剑之下。
  朕之一生,错了多少?对了多少?
  骑坐在马上久久无言的朱元璋,神色间布满了迷茫和悲怆。
  忽然,他哈哈一笑,苍劲的笑声透着无限轻快和洒脱。
  是非对错,凭后人说罢了。
  我就是我,我是朱元璋!天下只有一个朱元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迷茫之色尽去,朱元璋仿佛病愈了一般,浑身充满了力气,抖索的手指抓稳了马鞭,狠狠朝后一抽,马儿吃痛,拔足向辽阔的马场飞奔而去。
  众臣一惊,看着朱元璋孤身单马的奔向远方,凄凉中仿佛带着无比的悲壮。
  大臣们眼睛渐渐模糊,他们忽然感到了一阵心酸,然后众人不约而同朝远去的朱元璋伏地跪拜下来。
  萧凡也感到了心酸,这位老人,胸藏宇宙,富有天下,开创了万世伟业,可他,仍是个孤独可怜的老人。
  沉默半晌,萧凡也撩起了官袍下摆,推金山,倒玉柱,跪在马场边沿,望着远方已只剩一个小黑点的朱元璋,心情沉痛万分。
  朱元璋拖着沉重的病体,耳边只听到呼呼的风声,身体虽已虚弱无比,但他的心情却无比的畅快。
  这是一位执拗固执了一生的老人,到死他都在用固执任性的方式,向这个属于他的世界告别。
  眼中的景色在飞快倒退,这一刻,他耳中仿佛听到了当年金戈铁马,刀剑相碰的厮杀声,他眼中仿佛看到当年剑舞黄沙,血染征袍的惨烈景象。
  如此的熟悉,如此的激荡,原来我朱重八,天生是属于战场的!英雄纵然迟暮,可我还是英雄!
  英雄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猛然勒住马头,朱元璋喘息着望向天际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缓缓回首,向身后跪了满地的大臣,还有远处连绵不尽的壮美河山投去最后一瞥。
  锵——朱元璋抽出了腰侧的仪刀,雪亮的刀身直指长天,他仰天豪迈大笑,笑声壮烈激荡,声动九天。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第三卷
水深波浪阔
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大行(下)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夜。
  戎马一生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京郊马场回宫后,再次病倒昏迷。
  太医院的太医们紧急救治,犹未将其救醒。
  朱元璋浑身高烧不退,昏迷中无意识的说着胡话。
  太孙朱允炆悲痛无以复加,进京诸藩王虽说早有心理准备,此刻却也禁不住慌了神,诸王于东宫外请命,求见朱元璋最后一面,朱允炆即允。
  萧凡担心诸王于内宫有变,暗命锦衣卫严密监视,诸王于朱元璋龙榻前三丈拜见,不得靠近朱元璋身体,不得与宫内宦官有任何接触。
  好在诸王深知身处皇宫大内,此时又是敏感紧要关头,他们倒也不敢造次,依次在昏迷的朱元璋龙榻三丈外磕头哭拜,倾诉一番父子情深,儿臣不孝之类的话后,诸王皆大哭离宫,其中未发生任何事情。
  萧凡由衷松了口气。
  从古至今,皇帝临终前,王爷假传圣旨,矫诏篡位的事例实在太多,他不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在朱允炆身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间绝对不能出一丝差错,朱允炆失败不起,萧凡身负重任,有朋友有家庭,更失败不起。
  夜间的京师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如豆大,一泄如注,给凝重沉闷的京师气氛更增添了许多压抑。
  朱元璋回宫之后便再次昏迷,萧凡随即命锦衣千户袁忠率京师镇抚司麾下锦衣校尉配合五军都督府和应天卫军士封锁九门,任何人不得进出。又命曹毅领麾下校尉增补入宫,加强戒备。
  朝中大臣被允许入宫,于武英殿前的广场上静侯消息。以黄子澄为首的清流派,还有以萧凡为首的奸党派泾渭分明的分成两部分,其后有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不偏不倚的中立派,还有站得离殿门最近的功勋公侯,以及二十余位入京朝见的藩王等等,百余人各成派系,隐隐分成好几部分,朝中势力分布一眼便瞧得分明。
  广场四周,祈祀风灯高高挂起,灯内火光闪烁摇摆,一排排的灯火将广场照得通亮,照映出大臣们一张张灰暗沉郁的脸。
  天空倾泄着大雨,大臣们冒着风雨,站立殿外,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殿内来往穿梭不停忙碌的太医和宦官们,雨水湿透了他们的全身,他们却毫无所觉。
  人人心头如同压了一块重铅似的,空气仿佛被抽空,众人皆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窒息。
  朱允炆立于殿门外,哭得像个孩子一般悲伤欲绝。
  萧凡站在他身边,默然无言的拍了拍他的肩,朱允炆回头,通红的眼睛望着他,哽咽道:“萧侍读,皇祖父怕是……怕是……”
  “太孙殿下,人的生死有命,皆是注定,陛下若真的醒不来,殿下也不可悲伤过度,你是我大明王朝的下一任君王,是天地一人,唯我独尊的大明皇帝!若不能强忍悲伤,朝堂的大臣,天下的子民将如何看你?”萧凡语气沉痛道。
  朱允炆深深看着萧凡,良久,他朝萧凡用力点了点头。
  二人相视一笑,笑容虽苦涩,但充满了真诚。
  呆立雨中静然不动的黄子澄远远看见二人亲密的神态,黄子澄浓眉一挑,目光中露出阴沉之色,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渐渐笼罩上他的心头。
  不知过了多久,殿内忙碌的一名太医满头大汗地跑了出来。
  众臣皆惊,不由自主往前走了几步。
  朱允炆忘形的一把抓住太医的手,急声问道:“皇祖父怎样了?可曾醒转?”
  太医抬头看着朱允炆焦急的神色,浑身不自觉的哆嗦了一下,面色苍白的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太孙殿下恕罪,臣等无能,陛下天年已尽,怕是……怕是熬不过今晚了……臣等万死!”
  众臣远远听到太医对天子的宣判,不由大惊失色,面面相觑间,各种难言的情怀涌上众臣的心头。
  朱允炆眼泪唰的一下流了下来,他抬脚将太医踹得打了几个滚,嘶吼哭叫道:“你们这群废物!朝廷白养你们了!皇祖父延寿万年,怎么可能会死?定是你们医治时没有用心。我……我要杀了你们!”
  太医大惊,忙不迭不停磕头求饶。
  萧凡见朱允炆情绪失控,当下一把按住朱允炆的肩膀,沉声喝道:“太孙殿下你醒醒,冷静一点,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赶紧进去看看陛下,……送他最后一程吧!”
  朱允炆挣扎了几下,转头看着萧凡沉静的面容,渐渐平静下来。
  “皇祖父可曾醒转?”朱允炆哽咽问太医。
  “陛下醒转了,殿下若欲探视,请抓紧时间,晚了怕是……”太医惶然颤栗道。
  朱允炆回过头扫视殿外广场上站着的大臣,然后恨恨跺了跺脚,抹了把眼泪,独自冲进了武英殿。
  萧凡站在殿外,看着朱允炆像个无助的孩子般进了殿,背影那么的孤独,惶恐,还透着几分对未来的茫然,跌跌撞撞的消失在殿内暖阁,不由沉沉叹了口气。
  朱允炆……还是太小了啊,他根本没做好当皇帝的准备,他瘦弱的肩膀根本担不起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皇帝,他能将接下来的建文朝廷带到多远?
  萧凡使劲甩甩头,将这个严峻的问题暂时抛到脑后,现在他要做的,是守护好这个宫殿,让这对祖孙做最后的话别。
  “锦衣卫听令!”萧凡站在殿前,吐气开声大喝。
  站在大殿外四周的锦衣校尉同时抱拳行礼:“在!”
  萧凡的目光缓缓扫过黄子澄和一众清流大臣的脸,沉声道:“关闭殿门,严加防守,任何人不得靠近殿门十丈以内,违者,斩!”
  “是!”
  站在广场中间淋着雨的黄子澄闻言一双眼睛愤怒得似喷出火来,清流大臣们,包括那些六部的尚书,侍郎们纷纷怒视萧凡。
  萧凡冷冷一笑,转过身面对大殿,负手而立,一派权臣当道,一手遮天的嚣张模样。
  你们既然把我当奸臣,我若不摆出点奸臣的威风来,这奸臣的名号岂不是白受了?
  武英殿内。
  祖孙俩正在做着最后的告别。
  朱允炆跪在朱元璋的龙榻前痛哭失声,双手不停的捶着地,此刻的他,心中的悲伤哀痛确实无以复加。
  一直倚以为天的祖父,今晚便要离他而去,从此天人永隔,留下他一人在世上,孤独的面对朝堂大臣,独自担负起朱明王朝的兴衰重任,而这位一直疼他爱他的祖父,他的音容笑貌,以后只能活在朱允炆的回忆里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愈发悲伤难抑,哭泣声更大了。
  朱元璋早已醒转,可他明白自己时间不多了,他感觉到身体里的生机正飞快的离他而去,很快,他就只剩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从此永瞑于地下。
  含泪看着榻前大哭不止的朱允炆,朱元璋心中泛起许多的不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