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422

  萧凡一喜,急忙道:“具体的措施是,首先,朝廷兵马不必调动,更不可动小藩,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朝廷军中的军事人才问题,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军事素质优秀,对大明皇室忠心的中下级军官,将他们分散投入到朝廷各千户所,才能保证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对我大明的彻底效忠,征战之时如臂指使,如此方可战无不胜,不论解决任何事情,提升自身的实力都是最重要的。”
  朱允炆若有所思道:“这就是你曾跟我说过的改革军制吧?兴军备,开武举,办军校,这是你的初衷吗?”
  “是的,陛下,这是强国之根本。朝廷强,藩王则弱,北元则弱,藩外万邦皆弱,此消彼长,方可令我大明威震天下,号令宇内。”
  朱允炆想了想,苦笑道:“想法是好,可这是抑文而兴武,黄先生他们必然……”
  话没说完,朱允炆便摇了摇头,道:“这条先放着吧,我会记在心里,择机而行便是。你继续说……”
  萧凡也叹了口气,受人掣肘的滋味,实在很不好受。
  “其次便是针对藩王了,我认为,削藩不可妄动,要么不声张,静无声息,朝廷可以各种方式对藩王进行赏赐笼络,并暗示各藩王朝廷国策不变,诸王各守藩镇,朝廷绝不干涉半分,以慢诸王之心,一旦朝廷做好了准备,天时地利人和皆备,那时派一得力大将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扑向北平府,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入燕王府,擒贼擒王,燕王入朝廷之手,北平削藩可以算成功了。”
  朱允炆嘴唇嚅动了一下,忍不住道:“萧侍读,你别忘了,燕王还有三个儿子,拿住了燕王,他那三个儿子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父亲被拿入京师吗?”
  萧凡奇道:“先帝驾崩之前,燕王不是已经派了他的三个儿子进京,现在已快到京师了吗?”
  “对呀。”
  “那不就得了,他那三个儿子进了京,还由得他们吗?”
  朱允炆张大了嘴:“……”
  沉默了一下,萧凡也睁大了眼睛惊道:“你该不会还想着放他们回去吧?”
  朱允炆嘴巴立马闭上,神色却有些尴尬,合着他还真有这种想法。
  萧凡瞪大了眼睛,目光充满了乞求:“陛下,告诉我……你不会这么蠢的,对不对?对不对?”
  朱允炆顿时骑虎难下,干笑道:“……当然,那当然。开玩笑,我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萧侍读你太小看我了,嘎嘎……”
  萧凡释然笑道:“我就说嘛,陛下就算是蠢,也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啊,纵虎归山,哪怕是纵三头小老虎,那也是心腹大患,陛下定然有数的……”
  朱允炆继续干笑,目光闪烁不已:“……”
  萧凡也笑,趁着朱允炆没开口,先拿话把他挤兑住,以后黄子澄那帮老家伙再说什么扣押燕王世子非仁义之举这样的屁话时,自己就有底气反驳了。
  萧凡继续道:“第三嘛,朝廷现在很有必要派一个钦差大臣北上,向各藩王,主要是燕王表达朝廷的善意,以慢其心,顺便探听他的实力,麾下各将领的为人脾性,察访藩王封地内的民生风俗等等,这些都是很有必要做的,锦衣卫虽然在北平布置了密探,但很多消息没有明面的身份,是很难打听和感觉得出来的……”
  这一点朱允炆却是颇为认同,闻言不停点头。
  可是,派什么人去呢?
  君臣二人大眼瞪小眼,陷入了为难。
  沉默很久,萧凡满吞吞的开口:“派去北平的钦差大臣嘛,首先……”
  朱允炆两眼一亮,期待的盯着萧凡。
  萧凡看了他一眼,悠悠道:“……首先,他至少应该是个人,对吧?”
  朱允炆脸发黑,咬着牙冷冷道:“废话!我派条狗去能办事吗?”
  萧凡俊脸有些尴尬,干咳两声接着道:“其次,这个人对陛下你必须要绝对忠心,绝不能是朝中那些墙头草似的大臣,否则到了北平被燕王收买,反过来又回朝廷当燕王的间谍,那可就闹笑话了……”
  为什么委以重任前第一关必须要审查政治成分?这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重要的任务只能交给那些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对天子有着一颗红彤彤的赤心,而且相对而言不那么蠢的大臣。
  朱允炆若有所思:“你说得很有道理……”
  “第三,这个人要有过人的胆识和智谋,北平,虎狼之巢穴也,若无胆识和智谋,怎么能完成陛下嘱托的重任?”
  朱允炆叹气道:“这样的人……上哪儿找去?”
  萧凡很有同感的叹道:“确实不好找啊……他既要有荆轲刺秦王般的无畏勇气,又要有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还要有智计百出赛诸葛的超凡谋略,可谓有勇有谋,当然,更重要的,他还得有比常人好很多的运气……”
  朱允炆两眼有些发直,愕然道:“运气?”
  “对!运气。”萧凡一副权威专家的口吻,道:“喝凉水塞牙,放屁砸脚后跟,吃饭被饭噎,走路被花盆砸……这样的倒霉蛋你能指望他可以活着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
  朱允炆闻言两眼大放异彩,心悦诚服道:“萧侍读的话果然很有道理,运气真的很重要。”
  接着朱允炆一脸苦恼道:“这样的人,上哪儿找去呀?朝堂上那么多大臣,数来数去,能担此大任的人,一个也没有……”
  萧凡心道:当然没有,有本事的人早被你爷爷杀得干干净净了,给你留下的尽是一些废物,你找得出有本事的人才怪……
  眼珠子转了转,萧凡忽然堆出满脸阴险的笑,像个给皇帝进谗言的奸佞一般,凑到朱允炆耳边嘿嘿笑道:“……要不陛下干脆把黄子澄派到北平去,黄先生忠心耿耿,有勇有谋,而且屡次在我的暗算下生存下来,运气也不是一般的好,派他去北平,大小长短正合适……”
  “嘶——”朱允炆倒抽一口凉气,然后吃惊的瞪着萧凡。
  萧凡的笑容渐渐凝固……
  二人沉默良久,萧凡终于揉着鼻子沮丧道:“……好吧,当我没说。”
  朱允炆表情立马恢复,他上下打量了萧凡一番,接着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眼睛越睁越大,神色越来越兴奋。
  “萧侍读,我发现满朝上下,好象只有你最适合去北平……”朱允炆兴奋的道。
  “嘶——”这回轮到萧凡倒抽一口凉气。
  朱允炆掰着手指道:“你看啊,论胆识,论智谋,论运气,满朝文武当中,谁比你更出色?你注定就是为了去北平而生的呀……”
  萧凡眼睛瞪得如铜铃,楞楞的看着兴奋中的朱允炆。
  一阵沉默之后……
  萧凡忽然仰天长笑:“哈哈……陛下你可真逗……臣家中贤妻给我炖了汤等我回去喝呢,臣告退。”
  说完萧凡拔腿就走,头也不回便跌跌撞撞逃命似的往殿外跑去。
  ——以后再也不在背后说人坏话,更不要陷害忠良,报应来得太快了,奸臣果然不是那么好当的!
第三卷
水深波浪阔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以德服人
  萧凡往文华殿大门急步退去。
  他退得很快,像一个习惯吃败仗的将军逃跑似的,一溃千里的动作那么的驾轻就熟。
  逃跑,是一种生存技能,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若学不会它,送命的可是自己。
  ——比如说现在,朱允炆就提了一个让自己有送命危险的想法。
  当钦差大臣,奉皇命去北平安抚朱棣?
  萧凡很奇怪,朱允炆那个天才脑袋怎么会想到自己身上去。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跟朱棣结下多大的梁子吗?
  真去了北平,估计半路就会被朱棣派来的杀手干掉,制造意外事故对那位玩惯了阴谋诡计的王爷来说,实在太容易不过了,钦差大臣又怎样?人家都准备造反了,连当今天子都没放在眼里,哪会在乎杀一个钦差大臣。
  总而言之,要自己当钦差大臣去北平安抚朱棣,绝对是个让自己送命的阴险主意,如果提这个建议的人是黄子澄,萧凡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一拳揍得他满地找牙,但提出这个想法的是素无心机的朱允炆……
  打皇帝是不对的,算了,原谅他,下不为例。
  萧凡走得很快,生怕背后的朱允炆叫住他,他甚至考虑最近要不要请个长假,在朱允炆打消让他去北平的想法之前,最好不要出现在他视线内,免得唤醒他沉睡的记忆……
  反过来说,现在也是个报复政敌的好机会,请黄子澄最近多在朱允炆面前多转悠两圈,或者让他多在朱允炆面前念叨什么“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煮粥……”之类的屁话,朱允炆一烦他,肯定把他派北平去了。
  好主意啊,借刀杀人,上策也。
  萧凡不由为自己的高智商暗暗得意……
  削藩之策在萧凡的鼓吹下,朱允炆终于放弃了黄子澄的观点,同意了萧凡的几条建议。
  这是个胜利,但只是小胜而已。
  萧凡看得出,黄子澄的话对朱允炆影响太深了,他之所以放弃黄子澄的观点,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很看重与自己的友情,不愿因为这事让友情产生裂缝。
  对萧凡来说,有这么一位重情义的朋友,是好事。
  对整个大明来说,有这么一个感情用事的皇帝,是悲哀。
  以感情为砝码的认同,是萧凡不愿看到的,削藩是国家大事,是关乎整个大明王朝兴衰的重大国策,不是讲究礼仪客气虚套的时候。睿智的头脑,冷静的判断,以及果决的作风,才是一个皇帝应该具备的素质。
  很明显,朱允炆欠缺得太多了。
  当然,还有一个祸害大明江山的死老头儿,——黄子澄。
  这个顽固迂腐的老头儿若不消失在朝堂,建文朝廷在他忠心耿耿的祸害下,多半会走回原来的老路,历史再一次重复,而萧凡这个穿越者,也将成为史上最无能最窝囊的穿越者……
  萧凡忽然想跟黄子澄好好谈谈。
  这个想法很莫名其妙,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敌,怎么谈?谈什么?站着骂街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