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422

  “怎么样?足够把他弄下去了吧?”萧凡俊脸略带几分得色。
  曹毅深深看着他,忽然道:“你刚刚说你是好人?”
  “对呀。”
  曹毅慢吞吞道:“你能不能摸着自己的良心再说一遍你是好人?我很喜欢看你无耻的样子。”
  “……”
  隐忍许久的萧凡,终于决定主动出击了。
  随后的几天,京师朝堂市井间悄然流传着这样一条传言。
  天子登基,帝师擅权,曾于府中酒后失言,言称欲效汉末曹操,宋之蔡京,趁天子年幼孱弱,以帝师之尊,独霸朝堂,把持朝政,天子凡言行不得其法者,皆受帝师训斥,天子贵为共主,然小到起卧行走,大到国政民生,皆不可自主,凡朝廷内外事皆决于帝师,朱姓天下几成黄姓江山矣。这条传言很要命,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是要命。
  传言没头没脑,按说这是个很普通的伎俩,很没有技术含量,可自古以来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一句谎言一两个人说,自然是谎言,但它若经千万人众口一词说出来,谎言便成了真话。——很要命的真话。
  自古哪个皇帝容得下自家江山变成别家的?不管这话是不是谣言,恐怕皇帝心里都会生了提防。
  传言由民间市井而起,几日之内慢慢传到了朝堂金殿,朝堂大臣顿时一片哗然,黄子澄闻知更是脸色大变,如同被人重重扇了一耳光似的,惶然在金殿之上,当着朱允炆和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主动提起此事,然后跪地指天发誓,说自己绝不敢有丝毫擅权,此心天可鉴之表明心迹还不够,黄子澄老泪纵横,于金殿上连连磕头,言道,为了回避擅权嫌弃,他愿辞官告老,不问任何政事。
  朱允炆自然早就通过锦衣卫听说了这个传言,他听了以后半晌无言,久久未发一语,但脸色却变得有些阴沉。
  面对黄子澄泪流满面在金殿上磕头表忠心,朱允炆心中又泛起不忍,于是温言宽慰几句,对他的辞官坚决不准,言道朕甫即位,正是需要德高望重老臣辅佐的时候,黄先生乃帝师,朕素知先生高义忠诚,岂会因民间谣言而猜忌忠臣云云……
  黄子澄感激涕零,但态度异常坚决的要求辞官告老,以避权臣之嫌,朱允炆自是不允,二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打了一番有情有义的太极推手,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皆赞君圣臣贤,盛世开明之象也……
  最后黄子澄实在拗不过朱允炆盛意挽留,半推半就留了下来。
  但黄子澄又立马站出来主动请缨,希望能为君分忧,离开京师往北一行,安抚藩王,传达天子对藩王的善意。
  朱允炆借坡下驴,假惺惺的客气两句后,便顺势答应下来,命黄子澄为朝廷钦差,代天子巡狩北境,慰犒边军,奖赏藩王,三日后离京启程。
  黄子澄流着老泪磕头谢恩,退回了朝班,深知人言可畏之后,对朝政国事再也不敢胡乱开口了。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含笑看着黄子澄退了回去,想到最近这些日子,黄子澄在他面前诸多不敬之处,朱允炆的心头却渐渐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黄先生……真欲效曹操吗?那自己是什么?汉献帝?
  一道看不见的沟壑,在这个年轻天子的心中悄无声息的产生,越裂越大……
  功勋班里,萧凡面无表情站在各国公侯伯中间,眼中却划过一道兴奋的光芒,如同一颗石子投进平静无波的湖水中,荡起圈圈涟漪。
  退朝时,朱允炆在众臣山呼万岁声中,负着手面无表情转过龙椅后的屏风,往华盖殿走去。
  萧凡出了皇宫,与众公侯大臣们含笑一一寒暄几句,也上了马车,往家中行去。
  马车的车帘刚放下,萧凡脸上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容。
  今日在朱允炆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待到这颗种子渐渐生根发芽,只差最后一步,便可将黄子澄顺利赶出朝堂,黄子澄若能从北平活着回来,等待他的,必然是罢官或贬职地方,京师朝堂,已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少了首领的清流大臣们,也必然是一盘散沙,不足为虑。
  想到这里,萧凡兴奋的握紧了拳头,还差一步,只需最后再烧一把火,黄子澄这个祸害建文朝廷的忠臣便可彻底告别京师朝堂,而萧凡再也没有掣肘,他思量已久的理想抱负也可以一一实现。
  历史不会重演,朱允炆不会逃亡半生,建文朝廷,也不会是短命的朝廷……
  一切都将改变。
  ——该给这次赶走黄子澄的行动取个什么名儿呢?
  扫黄行动吧。
  回到家已是近午,萧凡刚跨进前院,张管家便迎上前,殷勤的帮萧凡掸灰拭尘,神情分外恭敬。
  “老爷,今日燕王世子来拜访您,可您上朝去了,世子被夫人请进了内堂,哎哟,这兄妹俩一见面就抱头痛哭,老朽在一旁看得都心酸呀……”
  萧凡一楞,随即叹息道:“这几年确实苦了她啊……世子还在府里吗?”
  “世子见老爷不在,留下一些礼品便走了,礼品搁在前堂,还没来得及收进库房呢……”
  萧凡皱眉道:“燕王殿下一家子都很客气啊……可我乃两袖清风的清官,怎能收人贿赂?”
  神情痛苦的挥挥手:“……管家,把礼品退还给人家吧。”
  张管家呆了一下,急忙点头道:“是,老朽这就派人还回去。”
  说完张管家扭头便走。
  萧凡急了:“哎——慢着,你真还回去呀?”
  张管家转身茫然道:“老爷,是您自己说要还回去的呀……”
  萧凡跺脚道:“我不就是那么一说嘛,你还当真了?留下都留下……指挥使家也没余粮啊。”
  张管家:“……”
  说着话,萧凡与张管家已走进了前堂,见前堂内大大小小堆满了箱子,人还未至,一股浓郁的铜臭之气扑面而来,看来朱高炽这回下了血本,送的礼品价值不菲。
  萧凡高兴的咧了咧嘴,心中有些兴奋,钱嘛,谁会嫌钱多?自然是越多越好,当奸臣就得有个奸臣的样子,贪污未免流于下乘,但别人送上门来的银子,不收白不收,不收贿赂的奸臣不是好奸臣。
  萧凡看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心里乐开了花,眼睛一瞟,却见箱子上面搁着一卷画轴,萧凡皱眉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张管家急忙掏出礼单仔细核对了一遍,道:“这是南唐徐熙的《玊堂富贵图》,老爷,这可是真迹呀,值不少银子呢……”
  此时萧凡眼中只有那堆装满了金银的箱子,他又不是懂得风雅的文士,对那卷真迹自然没看在眼里,闻言想了想,淡然道:“你到城南,把这幅画送给泰丰米行的陈掌柜,就说是我花了千金买下来特意送给她的,切记别说是我转手送的,人情要记到我头上,知道吗?”
  张管家忙不迭点头答应。
  “……顺便让她把上半年的银子结了,朝里一半大臣眼巴巴等着分红呢。”
  城南泰丰米行。
  陈莺儿一袭素色衣裙,乌黑的秀发松松披散在肩上,翩跹的裙摆下,一双雪白粉嫩的玉足裸露着踏在铺了地毯的地上,婀娜的身姿带着几分慵懒如猫般的成熟风情。
  此刻她正坐在房内的铜镜前,痴痴看着镜中那道消瘦的朦胧芳影,两行清泪悄然滑落脸庞。
  又是一年春去,绚烂芳华不知不觉又消逝了一岁。
  女人,有几度春秋可以蹉跎挥霍?今年,她已整整双十年华了。
  那个狠心的人,如今已是高高在上的朝堂权臣,他如神灵般俯视众生,于云端顶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柄日益深重,他……可曾想过一个苦命的女子日夜在等候着他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
  萧凡,你真的如此狠心,连看我一眼都不屑吗?
  一年时间,陈家商号已是大明境内最富有最有实力的商号,在锦衣卫的暗中保驾护航和陈莺儿自己不断努力下,陈家商号如今分号遍布南北各地,其重心已渐渐偏移到了北方,各种明暗生意如米行,车马行,绸缎庄,青楼,赌馆等等,如滚雪球一般,资金和势力越滚越大,有了锦衣卫这块金字招牌做靠山,生意发展得顺风顺水,不论官场还是江湖,敢找陈家麻烦的人,早已不知不觉被锦衣卫合理合法的清理得干干净净。
  不得不承认,除了当官儿,萧凡还有一颗善于经商的头脑。在陈家商号愈发壮大时,萧凡又适时的将商号里的股份分成了二十来份,除了她和萧凡本人占了大头,其余的都白送给了朝中一些掌握了极大权力的重臣,那些尚书,侍郎们拿了陈家的股份,他们自己的利益也与萧凡和陈家紧紧绑在了一起,陈家有了这些朝廷大臣和锦衣卫做后盾,发展势头愈发不可遏止,如今已然称得上富可敌国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陈莺儿想要的。
  她想要的很简单,只求能在萧凡心中占到一个位置,立锥之地足矣。
  这个愿望,一年来竟一直不能实现。
  萧凡很忙,他太忙了,忙得根本顾不上看她,连她自己厚着脸皮去衙门找他,却经常扑了空,或者见着人了也匆匆忙忙说两句便打发她走。
  陈莺儿满腹幽怨,空对铜镜,镜中人孤影只,无处话凄凉。
  为何别人过得美满幸福,而我陈莺儿,注定一生孤苦,飘若浮萍?
  萧凡,我多想在我人生最美丽的时候为你披上嫁衣,你为何一直不肯回头看我一眼?女人韶华如昙花,待到我年华老去,那时你纵肯娶,我又怎配嫁你?
  铜镜中的倩影微摆,瘦弱的肩头轻轻抖动,陈莺儿俏面泪已成河,涓涓而下,如带雨梨花,再也不复平素女强人的模样,此刻分外惹人怜惜。
  她盯着镜子看了许久,盈盈站起身,纤细的手指轻轻一勾,衣带顿时松落,雪白的丝衣顺着肩头悄然滑下,露出她傲挺的酥胸,白皙赛雪的胸前,两颗粉红的蓓蕾如寒梅般绽放在晨风中,迎风微微颤动。
  这是一具充满了成熟风情的娇躯,干干净净,纯如雪莲,不曾受到一丝玷污。
  陈莺儿含泪注视着镜中赤裸的自己,眼中的幽怨如一汪黑潭,深不见底。
  二十岁的处女……陈莺儿自嘲般笑了一下。
  微风透过红木窗棂的缝隙悄然拂来,吹起妆台上一纸雪笺,笺上是陈莺儿昨晚凄然写就的一阕《一剪梅》。
  “孤影琼楼锁清江,泪入愁肠,难解愁肠。
  杜鹃枝头忆檀郎,爱也情伤,恨也情伤。
  犹悔旧年多思量,欲进西厢,怕进西厢。
  望断秦淮落日长,酒饮千觞,还饮千觞。”
  风拂过,又寂然。雪笺之上斑斑泪痕,浸湿了纸,模糊了墨,相思句子混杂着泪,幽怨之情,皆蕴小词中。
  楼下,蹬蹬蹬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陈莺儿一惊,急忙穿上素裙,系上衣带。
  珠帘叮当脆响,贴身丫鬟抱琴梳着双丫髻,手里捧着一卷画轴,蹦蹦跳跳跑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