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422

  “回北平,你可以回去见你父亲,恭喜你,你自由了。”
  朱高炽睁大了眼睛:“为什么?”
  萧凡沉默了许久,语气低沉道:“你一直随我朝廷大军出征,眼下的战况你也看到了,说实话,你父亲的胜算很低,白沟河一战虽然朝廷小败,可我们很快便收拢了败军,济南一战燕军久攻不下,朝廷各方面也反应过来了,以北平一隅而战倾国之兵,若朝廷派了个昏庸无能的主帅,你父亲或有胜算,但很不幸,你父亲的对手是我,我萧凡不昏庸,而且颇有才干,与你父亲交手数年,占了不少便宜,现在又占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你父亲绝无成功的可能,谋朝篡位,终究不过黄粱一梦而已……”
  朱高炽双目盯着萧凡,仍旧问了一句:“为什么放我回去?”
  萧凡轻笑:“以长子的身份劝劝他,梦,该醒了,他赢不了,更当不了皇帝,他没那个命……”
  朱高炽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你要我当你的说客,劝父王投降朝廷?”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我为何要帮你?”
  萧凡正色道:“不是帮我,是帮你父亲,这是在救你父亲的命!”
  朱高炽沉默,萧凡话里的意思他很清楚,眼下的战况,朝廷步步紧逼,燕军节节败退,保定府若失,燕军只能退守北平,北平后面便是山海关,无法再退了,除非父王愿意领着燕军将士草原大漠,与鞑子们沆瀣一气,依父王那宁折不弯的脾性,是死也不会愿意的,父王若不投降,北平府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
  朱高炽不傻,他看得很清楚,朝廷大军一旦发起攻击,是绝不可能留情的,人人都杀红了眼,为了争军功可以不顾一切,届时乱军阵中,萧凡纵然是三军主帅也不可能救得了父王,问题是,萧凡为何要救父王?
  “你与父王不是死对头吗?为何要救他?”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萧凡严肃地道:“因为我最近在吃斋念佛,不想杀生……”
  朱高炽:“……”
  “好吧,其实我救你父亲是为了自己,毕竟他也是画眉的生父,我的岳父,将来我和画眉的孩子懂事后若问我,我的外公在哪儿?我该怎么回答他?……不好意思啊儿子,当年你外公人品不好,吃宵夜时喝酒猜拳居然耍赖,被我揭穿后翻脸了,我们拉起人马干了一架,后来打得太开心,你老爹我一不小心把你外公干掉了……”
  朱高炽满头黑线:“……”
  萧凡一摊手:“很明显,这个扯淡的理由没有说服力,对吧?”
  “没错,太扯淡了。”朱高炽的表情很僵硬。
  “天意无常,我不知道我的子孙后代是否还能大富大贵,但我至少要教他们一些人生的道理,比如亲情的宝贵,爱情的美好等等,这些道理比金山银山更值钱,我要告诉他们,亲人,爱人,朋友,永远值得自己去保护和守卫,邪恶或善良都无所谓,这些道理才是做人的最底线,现在我若杀了自己的岳父,这些道理将来怎么有脸跟自己的孩子说?”
  朱高炽肥肥的大脸浮现感动之色:“……我没想到,你是如此重情重义的人。”
  萧凡急忙摆手:“千万别误会,我不杀你父亲跟重情重义没任何关系,让你父亲活着无非是给我将来的孩子当个道具,证明他们的老爹是个善良有人情味儿的老爹,只要不把我惹毛了,一般情况下不杀岳父……”
  朱高炽:“……”
  这家伙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没心没肺的坏人?
  “你想保我父王的性命,有什么条件吗?”
  萧凡点头:“条件肯定有,第一,你父王必须交出兵权,马上停止造反,十万燕军投降,第二,王爷他是当不成了,自缚双手随我去京师请罪,发配边疆还是软禁京师,那得看天子的意思……”
  “还有吗?”
  萧凡沉默了一会儿,抬眼盯着朱高炽,一字一句道:“第三,赐死道衍和尚,这妖僧留不得,在你父王身边始终是个祸害。”
  朱高炽眼皮一跳,垂下头没出声儿。
  萧凡安慰似的拍着他的肩,语重心长道:“这也是为你父王的名声着想,你父王毕竟是体制内的人,凡事要注意影响嘛,外面的风言风语传得很难听,说他和道衍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有损天家清誉,男风这东西说起来高雅,其实挺恶心,你父王若实在舍不得道衍,我可以叫人把道衍的屁股割下来,弄个钩子挂在树丫上,让你父王天天对着那只屁股赏菊,赏菊树丫下,悠然见……屁股,雅!简直雅不可耐……”
  朱高炽脸色泛青:“……”
  现在手中有把刀该多好啊,真想一刀捅死这王八蛋!父王和道衍的事纯粹就是你制造出来的,现在你又跟我说注意影响?注意你妹啊……
  朱高炽离开了真定府,孤身前往保定的燕军大营,他担负着一个使命,这个使命关系着燕王一脉的性命。
  萧凡站在大营辕门内,巡逻走过的一队队将士朝他行礼,萧凡淡淡点头,眼神却盯着前方骑马远去的朱高炽,肥大的身躯压得战马步履有些蹒跚,速度也不算太快。
  萧凡轻轻叹了口气。
  朱棣,这是给你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能不能把握它,看你自己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少造点杀孽吧。
  劝朱棣投降不是一时的仁慈,也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萧凡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打定了主意,不论他和朱棣之间有多少恩怨,他毕竟是画眉的父亲,自己的岳父,这是铁一样的事实,眼下燕军已露败势,萧凡实在对他下不了狠手,位极人臣的风光背后,多少都有些肮脏的手段,可手中的刀子若连亲人都捅,人性岂不是泯灭殆尽了?
  萧凡不希望给自己的人生留下这个污点,也不想将来孩子眼中的完美父亲竟然存在瑕疵,未来的萧家或许显赫百年,极受荣宠,但它绝不是无情无义的冷血门阀。
  还有一个原因,朱棣这人或许冷酷残暴,或许野心勃勃,但不能否认他是个有气节有担当的汉子,前世的历史上,朱棣成功篡位称帝,凭本事打造出一个煌煌永乐盛世,那时的大明朝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达到了巅峰,人品虽然差了点,但他是个合格的皇帝,就冲这一点,萧凡舍不得他死,英雄也好,枭雄也好,总有令人敬佩的一面,一个有优点的人,死了总是可惜的。
  只希望朱棣别逼自己背上这个不义不孝之名,否则还是那句老话,他敢死我就敢埋。
  夕阳西下,一个胖子骑着一匹马,在大营外的古道上渐行渐远,身影那么的萧瑟,孤单……
  不知什么时候曹毅走到萧凡身边,望着前方延伸到尽头的古道,忽然问道:“朱棣有三个儿子在你手里,你为何偏偏派朱高炽游说朱棣呢?其他两个不行吗?”
  萧凡脸上淡淡的微笑消失,沉默了一会儿,幽幽道:“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曹毅愕然:“啥意思?”
  “这个胖子重达三百多斤,你知道他每天要吃我们多少粮食吗?我三十万大军被他吃垮了怎么办?”
  “……”
  朱高炽走后,萧凡当即下令,全军于真定府安顿,暂不追击叛军。
  原本是个大好的局面,军中将领们都清楚,眼下燕军已呈败势,朝廷大军挟真定大胜之余威,此时正是乘胜追击,彻底平灭叛军的大好时机,萧大人为何却下了这道命令?
  军令下达后,前锋官平安,平逆左护卫指挥盛庸,右护卫指挥瞿能,后军都督耿炳文等将领急忙赴帅帐求见萧凡,欲探究竟。
  萧凡没有解释,只是微笑,招降朱棣的事现在说还不是时候,如今情势对朝廷有利,这些将领正是急待征战厮杀,为自己博取军功的时候,必然不大赞同招降,朱棣一投降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上哪儿找军功去?这话说太早恐怕麾下这几位将领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可是无缘无故的,一军主帅竟然按兵不动,总还是要给个解释吧?不然何以服众?
  萧凡被络绎不绝的将领们问得急了,只好学着太虚神神道道的模样,掐着手指翻着白眼儿,“卦云:午马冲卯兔,岁煞北方,大凶。”
  “什么意思?”众将愕然。
  “意思就是说,我大军将士人人印堂发黑,面带煞气,不宜出征,征则必败,散会!”
第六卷
沙场月色寒
第二百九十一章
雪上加霜
  保定府。
  燕军在城内驻扎,自从燕军进城后,城门便一直紧闭,随行出征的百余门洪武大炮全部被架上了城头,各种守城用的巨石,桐油,硝石,火药等军械也在城墙马道上摆得满满当当,从北平大营运来的粮草络绎不绝的进了城内的官仓,一切与守城有关的东西物件全都准备齐全。
  燕军中的将领如张玉,丘福等人一看这架势,自然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王爷这是打算死守保定了。
  按地理位置来说,保定府紧邻北平,是北平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城若失,只能退守北平,那可真是被人打到老窝了,北平若被朝廷大军围困,基本算是大势已去。
  接连几场大战,除了白沟河之战因为老天爷帮忙,让燕军多少占了点小便宜,其余的几场皆被朝廷打得灰头土脸,济南城攻了十几天没攻下来,真定府一战数万燕军将士战死,燕军也因真定一战彻底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朱棣麾下的将士们都很清楚,现在的情势不容乐观。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造反这种事是在赌博,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所有人的身家性命已经被朱棣蛮横的押在了赌桌上,赢了,造反篡位的丑恶面将被后世的史官美化,这是真正的“奉天靖难”,是王爷反抗昏庸朝廷的正义之战,输了,造反就是造反,十万燕军将士在史书里的身份必然是乱臣贼子,被后世唾骂几百上千年,当然,这些已经不关他们的事,如果输了这场战争,等待他们的,必是朝廷无情的屠刀,自古夺嫡争位,失败者几个有好下场的?
  战场上从来都是靠双方的实力说话,容不得半点取巧,古来征战虽然不乏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那些无一不是深谋远虑,天时地利人和占尽的前提下才取得的胜利,那些战例不可复制,逆天这种事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偶尔一闪而逝的奇迹,不是任何战争都能发生奇迹的,绝大多数时候,战争靠的是双方的实力,谁的拳头硬谁就能赢,人多一定能欺负人少,这是真理,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颠覆不破的真理。
  现在的情势,朝廷的人多,朝廷的拳头硬。
  燕军中每个人都清楚,如今的情势怕是有些不妙了,济南一战被萧凡的无赖招式逼退之后,燕军憋着的一口长气仿佛被针戳破了似的,一泻千里,不可挽救,一路高歌猛进的好运气仿佛也用光了,济南败退之后燕军一败再败,终于被人逼得退到了家门口。
  朝廷大军眼看就要压上来了,这一战还会败吗?
  所有人的目光盯向了大营中间最显眼的帅帐,眼神中透着慌乱和恐惧。
  帅帐内。
  朱棣呆呆的注视着帐内书案上一盏昏黄的孤灯,久久无言。
  空气中仿佛萦绕着一股末日的气息。
  错了,这场战争一开始就错了。
  这是朱棣得出来的结论。太仓促了,成大事者谋定而后动,而他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太急了,膨胀的野心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也能让一个人变得冲动,久经风浪的朱棣很清楚,成大事就像炖汤,用文火慢慢熬制才能炖出最鲜的味道,火大了,炖的时间少了,这锅汤必然是一锅失败的汤。
  造反也是一样,平日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则动如九天神龙,对敌人施以雷霆一击,时机不对,火候不到,都必然导致惨痛的失败,汤炖坏了可以重新再炖,造反失败了难道还能重新再反一次吗?
  当然,朱棣有他不得不反的理由,朝廷慢慢向他亮出了獠牙,萧凡更是针对他而推行了军制变法,这一切举动令朱棣坐不住了,不反只能等死,反了也许还有坐上龙椅的希望,只可惜,他太小看了朝廷的军队,也小看了萧凡的帅才。
  萧凡,似乎是老天特意派来压制他的克星。
  如今自己一败再败,已被逼退到了保定府,下面的路该怎么走?
  昏黄的灯光摇曳不定,朱棣长长叹了口气,神情落寞沮丧。
  数年交手才知萧凡这人的可怕,如果能回到当年,朱棣发誓一定不会得罪这个年轻人,更不会几次三番派人刺杀他,现在的失败其实是在为他当年种种轻率的决定买单。
  帅帐的帘子掀开,道衍和尚脚步匆匆的走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