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422

  接着他突然发觉不妙,不假思索将那冒着青烟的黑蛋朝景清怀中一塞,然后飞起一脚将景清踹出门外。
  “送给你了!”
  门外景清也反应过来了,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想也不想便将黑蛋使劲朝内堂左侧的花厅一扔……
  轰!
  巨响伴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花厅在火光中化成一堆灰烬。
  房子被炸塌了,纪府的上空升起一朵美丽的蘑菇云,在夜色中分外眩目……
  纪纲的耳朵被巨响震得暂时失去了听觉,内堂上方的瓦片也嗖嗖往下掉落,他整个人木然站在内堂中间,无神的眼睛望着门外已成一片火海的花厅,渐渐感到手脚冰凉,如同掉入了冰窖。
  这是警告!比恐怖分子还恐怖的警告!
  “景……景清,马上去诏狱,把齐泰放了,一根手指都不准碰他!快!现在就去!”
第六卷
沙场月色寒
第二百九十三章
当仁不让
  京师应天最近事件频发。
  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得势之后露出标准的小人嘴脸,开始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培植党羽,朱允炆对某些大臣的唧唧歪歪本就有些不满,再加上萧凡不在,纪纲又曾经是朱允炆的救命恩人,于是朱允炆对纪纲的所作所为一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或许假手纪纲给大臣们一点教训也好,大明王朝姓朱,他不需要那些迂腐酸儒对他指指点点。
  不过身居深宫的朱允炆并不知道,他想给大臣们一点教训,而纪纲却差点把他们逼上了绝路。
  从纪纲上位掌权到现在,半年时间过去,大臣们被纪纲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缉捕,流放,甚至诛杀,纪纲摸准了朱允炆的脉,如今正是朝廷大军平定藩王叛乱的时候,朱允炆对“藩王”这俩字很敏感,所以纪纲只要随便罗织一个“暗通藩王”的罪名,朱允炆通常会龙颜大怒,这个罪名抽痛了他脆弱的神经,罢官,流放,或诛杀,朱允炆毫不手软,丝毫没怀疑纪纲竟瞒着他排除异己。
  京师的大臣们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昨夜纪纲府上一声轰然巨响却惊动了全城,很多大臣匆忙登上自己家的阁楼,也看到了纪府上空那朵冉冉升起的蘑菇云,眩目,美丽,甜到忧伤……
  谁干的?太他娘的解恨了!
  饱读诗书的大臣们纷纷爆了粗口,很爽。
  大臣们抬着袖子,抹着幸福的眼泪,激动的观赏着纪府的火光和骚乱,那模样就跟除夕夜看烟花似的,一脸喜庆。
  别的大臣幸灾乐祸,弹冠相庆的时候,兵部尚书茹瑺也站在自家的阁楼上,远远瞧着纪府的骚乱,别人不知道谁干的,茹瑺却是清清楚楚,因为向萧凡求援的信本就是他派人送去真定府的。
  这位在朝堂摸爬打滚二十多年的官场老油条,这一刻泪流满面,萧侯爷果真仗义啊!求援信送出去不到一个月,马上就做出了回应,而且是最直接最震撼的回应,奸党有这么一位讲义气的首领实在是大伙儿的福气,茹瑺深深感到自己没有跟错人,萧凡值得他卖命。
  纪纲府上爆炸的当晚,京师满朝文武都失眠了,一边高兴一边忐忑,众人心中都萦绕着两个疑问,这事儿到底是谁干的?更重要的是,——纪纲那王八蛋被炸死了没?
  这两个疑问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终于揭晓。
  朝堂如江湖,根本藏不住消息,大臣们聚集承天门外等待上朝的这段时间,互相交头接耳一番,所有答案都浮出了水面。
  萧凡!
  竟然是他干的!联想到纪府爆炸后,兵部左侍郎齐泰第一时间被放出了锦衣卫诏狱,众臣终于都明白,这是萧凡对纪纲的警告!敢把手伸向朝中奸党,萧侯爷不高兴了。
  得知这个结果,大臣们暗爽在心,厚道的大臣暗暗赞叹萧侯爷仗义,有了这一次警告,纪纲那王八蛋至少会消停一段日子,让大臣们喘口气儿了。不厚道的大臣也在心头念叨一句:恶人果真需要恶人磨,这叫什么?以毒攻毒。
  早朝上,朱允炆也问起昨晚爆炸的事,这回连那些平素自诩正义与智慧化身的御史言官都没吱声儿,算是默许了萧侯爷在京师制造的恐怖袭击。
  朱允炆召来了纪纲一问,平日飞扬跋扈的纪纲今日显得特别颓然,神色中夹杂几分惊惶,跪在金殿上嗫嚅了半晌,终于讷讷解释,臣素喜岐黄丹术,闲来无事想在家里炼几炉长生不老丹献于陛下阶前,不料火候没控制好,炸了半套房子……
  这番牵强的解释说完,朝班中当即有不少大臣噗嗤喷笑,皆暗道你纪纲也有今天,满朝文武中总算有一个能治你的人。
  千里之外的萧凡隔着老远伸出了手,狠狠扇了纪纲一耳光,清脆响亮,火辣辣的疼。
  朱棣与萧凡准备谈判了。
  谈判的地点位于行唐县,隶属定州,正好处在真定和保定两府的中间,这里地势开阔,四面平原,对谈判双方都有利。
  谈判的主题当然是关于朱棣投降一事。
  不过很显然,大家都没把这事当真,朱棣暗怀鬼胎,萧凡也好不到哪里去,两人半斤八两。
  九月末,南军和燕军紧急调遣兵马,燕军出保定往南,南军出真定往北,两军缓缓朝行唐县靠拢。
  南军前锋官平安领五万兵马列阵于行唐南面五十里处扎营,燕军前锋官丘福领三万兵马列阵于行唐北面五十里,两军距离百里,遥遥对峙,本是关于投降的谈判,还没开始却透出一股剑拔弩张的意味。
  两天后,行唐县衙三堂内摆了一桌酒宴。
  ——鸿门宴。
  与楚汉时的鸿门宴不同的是,谈判的双方都把自己当成了项羽。
  午时,县衙的知县,县丞,衙役一干人等被赶出了衙门,连大门都不准进,两方所属数百人马分别控制了衙门,整个衙门完全封闭,连只耗子都不准在里面待着。
  午时三刻,行唐县一南一北两拨人马飞驰而来,隆隆如雷鸣般的马蹄声穿过县城简陋的街市,直驱县衙。
  两拨人同时在衙门前停下,萧凡动作利落的抛镫下马,今日的他穿着一身正式的绯色官服,胸前绣着麒麟补子,大明立国后,朱元璋主张恢复中原礼仪,官服颜色与补子分别对应品级,这其中有着严格的规定,一品到九品的文官武将官服都有着各自的补子,而朝中公,侯,伯等勋爵皆须缀麒麟补子,比如萧凡,他是一等诚毅侯,侯爵的官服上绣的便是麒麟,但他同时又有“荣禄大夫”的勋号,荣禄大夫是虚衔,属于文官从一品,所以事实上萧凡还有一套一品仙鹤补子的官服。
  下马后萧凡潇洒的将马鞭往后一抛,曹毅一伸手稳稳接住,萧凡看着一身便服的朱棣,顿时露出了笑容。
  “王爷今日气色不错,脸色红润矍铄,皮肤滑若凝脂,下官艳羡不已……”
  曹毅听得差点喷出来,放眼天下,敢吃一个手握十万重兵王爷的老豆腐,恐怕也只有萧凡一人了。
  朱棣显然没那么好的气量,见萧凡一副笑眯眯欠扁的模样,朱棣只觉得这副笑脸分外讨厌,恨不得一刀活劈了他。若不是这奸诈无耻的家伙挡在前面,现在的燕军恐怕早已打进京师了吧。
  重重一哼,朱棣理也没理萧凡,当先一撩衣裳下摆,神色不善的跨进了行唐县衙,跟在朱棣后面的道衍也不怀好意的瞪了萧凡一眼,跟着朱棣走进了衙门。
  萧凡撇了撇嘴,朝曹毅不满道:“你瞧瞧,他这什么态度?这是要投降的样子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向他投降呢……”
  曹毅安慰道:“人家打了败仗心里不高兴,他不懂事你多让着点儿……”
  萧凡和曹毅走进衙门后,大门立马被关上,按双方的约定,谈判时不准带兵马侍卫,只准带一名随从。
  朱棣和道衍已先进了三堂,萧凡和曹毅走在后面,曹毅低声道:“昨夜子时,我已命人布置好了百名刀斧手,在三堂外埋伏下来,只待你摔杯为号,他们就会冲进来,活捉朱棣,诛杀道衍。”
  萧凡点点头,忽然抽了抽鼻子,皱眉道:“曹大哥,你闻到了吗?”
  “闻到什么?”
  “杀气。”
  曹毅莫名其妙:“不会吧?我怎么没察觉?”
  萧凡想了想,接着惊怒道:“莫非朱棣也埋伏了刀斧手?他不会这么卑鄙吧?”
  曹毅呆了一下,道:“你能这么卑鄙,他为何不能?”
  “我真的很讨厌跟这种人打交道,人品太值得怀疑了!”萧凡忿忿道。
  “你在说你自己呢还是在说朱棣?”
  “朱棣!”
  三堂内摆好了酒宴,朱棣和萧凡双方在桌边一南一北坐定,道衍和曹毅没有入座,分别站在二人身后。
  萧凡端起酒杯,站起身朝朱棣敬道:“王爷,下官先敬你一杯。”
  朱棣眉目不动,淡淡道:“为何敬我?”
  “下官这杯酒敬王爷,就藩北平十九年,守御国门,数征蒙古,率百战边军拒强敌于山海关外,不使大明国土一分一寸有失,王爷功在江山社稷。”
  朱棣眉毛一挑,沉默了一下,哈哈笑道:“这杯酒本王当仁不让!”
  说罢朱棣端杯,一饮而尽。
  萧凡静静一笑,又端起杯,道:“王爷,这第二杯酒,下官仍旧敬你。”
  “为何又敬?”
  “下官敬王爷坐拥十万重兵,虎踞幽燕,雄视天下,不愧当世枭雄,更难得的是,北平府在王爷治下,百姓安居,百废俱兴,王爷倡农桑,举商事,兴水利,修路架桥,广布仁德,善莫大焉,王爷功在北平黎民百姓。”
  朱棣豪迈大笑:“天下皆言我朱棣是乱臣贼子,而本王最大的敌人却明白我并非一无是处,难道这混沌世上只有你萧凡才配做本王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难矣,更难的是,如此肝胆相照的知己居然互为强敌,造物安排,果真妙极,哈哈,这杯酒,本王亦当仁不让!”
  朱棣豪迈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悲怆之意,萧凡不由一阵恻然,人皆言朱棣狼子野心,只想篡位当皇帝,可是,朱棣难道真的只是想当皇帝么?除了篡位称帝外,难道没有别的原因了?富国强军,创建盛世,谁敢保证他一腔野心贪欲的里面没有藏着如此热血蓬勃的理想?
  时也势也,只可惜,他的身份不对,这些理想本不该由他来完成,他逾越了规则,善就是善,恶就是恶,理想不能成为篡位造反的借口,丑恶披上了大义的外衣,它的本质仍然是丑恶。
  萧凡再端杯,盯着朱棣的眼神却有些变了。
  “第三杯酒,恕下官无法敬你了。”
  “为何?”
  萧凡盯着他,一字一句道:“这杯酒,敬彰德,汝南,沁州三府死于燕军刀剑下的无辜百姓,王爷攻破三城,纵兵屠城抢掠,百姓死伤无数,千里沃野,冤魂不散,王爷所造杀孽,何人来偿?”
  朱棣闻言神色一变,终于又忍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