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422

  瞧着解缙那副激动的模样,萧凡气不打一处来,茹瑺,郁新他们是尚书,他们反对倒也罢了,你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也敢唱反调,是不是欠收拾了?
  咬了咬牙,萧凡涨红着脸,当着众人的面站起身,一把揪住解缙的前襟,把他从椅子上拎了起来,然后使劲摇晃了几下,压低了声音怒道:“姓解的,你最近修大典修昏头了?敢威胁我?是不是觉得日子过得太舒坦,想找点刺激?”
  高高在上,温文儒雅的国公爷突然露出街头痞子收保护费的嘴脸,群情激愤的众人顿时惊呆了,花厅内一片寂静无声。
  解缙被萧凡使劲摇晃了几下,激动的情绪顿时冷静,像被人敲了一棒子似的,整个人清醒过来了,冷汗唰唰的往外冒。
  这位可是英国公当面呀,自己居然敢跟他叫板,当初萧凡还只是锦衣卫同知的时候,便狠狠收拾过他好几次,现在人家己经是锦衣卫指挥使,其爵位更是位列所有国公之上,权势早已非当初吴下阿蒙,他如今能够位列九卿,也是靠抱住了萧凡的大腿才上位的,自己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顶撞他,难道真如国公爷所说,自己最近修建文大典修昏头了?
  当下解缙态度立转,很识时务的表现出读书人的乖巧本质,颤抖着声音飞快道:“国公爷饶命!下官错了!”萧凡继续恶狠狠道:“你还想在我家门口吊死?打了这几年交道,本国公是什么人你不清楚?我是被吓大的?你要上吊是吧?行!我给你递绳子,你现在就去上吊,吊死了我管埋,吊不死我帮你搭把手,一定让你往生极乐,死得不能再死!回头我往陛下那里一报,给你记个因公殉国,追封你一个枉死侯,糊涂公,一家老小朝廷帮你养。”
  解缙快哭了:“下官……下官就是那么随便一说……”
  “这么说,你改变主意,不想死了?”解缙急忙摇头:“不死了,说什么也不死了……陛下要下官修建文大典,如此重任在肩,下官怎能死?”
  萧凡嘿嘿冷笑,一边用璨璨发寒的目光不停扫视厅内其他几位大臣。
  另几位大臣被萧凡的目光盯得遍体生寒,忙不迭低下头,开始左顾右盼,茹瑺捧起手中的茶盏儿,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叫道:“咦?这只茶盏儿不错,景德镇官窑的柚上彩瓷,晶莹剔透,花鸟栩栩如生,真乃不可多得的珍品呀……”
  众人急忙凑过头去,开始对手里的茶盏儿品头论足,厅内顿时氛围急转,变成了一场瓷器品鉴大会,方才尴尬的气氛一扫而空。
  既然茹瑺这官场老油条把气氛缓和下来,萧凡也不想让大家太过难堪,怎么说大家也是站在同一个阵营的,立威这种事,偶尔为之,重拿轻放便好,不依不饶就过头了。
  扫视了一圈后,萧凡凌厉的眼神也渐渐缓和下来,于是平复了情绪,将定都应天的弊端,以及迁都北平的好处一一给众人细说了一遍,说了大半个时辰,萧凡这才端起茶盏儿慢条斯理啜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笑道:“迁都一事,本国公是经过周密思量的,此事我未存任何私心,完全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计,此乃国策,并非营私,各位大人与我守望相助,还望各位助我一臂,为大明江山贡献一份心力,将来青史之上,各位的大名亦将留下浓重一笔,足以告慰门楣祖上。”
  众人闻言顿时陷入深思,目光闪烁,分明有些意动。
  抽一记鞭子再给颗甜枣,这个道理萧凡还是懂的,于是接着笑道:“北方虽然贫瘠,可朝廷倾举国之人力物力,数年打造一个堪比江南的繁华国都并不难,更何况,各位大人举家搬到北平,朝廷也不会让你们吃亏,家宅自然由朝廷早早安排好,每位大人还可得到朝廷补恤的五千两银子,搬家之前先给二千两,落户北平之后再给三千两,这可不是笔小数呀……”听到朝廷补恤五千两银子,众人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脑子里仍旧在消化萧凡刚才关于迁都利弊的那番话。
  萧凡见众人没有反应,神色不由有些悻悻,眼珠一转,又笑道:“看来这个价码各位大人不怎么上心呀,这样吧,我便再向陛下请旨,搬家之前先给三千两,落户北平之后再给二千两,这总可以了吧?”
  众人很无语的瞧着他:“……”
  茹瑺品了口茶,向天翻了个白眼儿,悠悠道:“国公爷,咱们是朝廷大臣,何必把咱们当猴儿耍?”
  萧凡嘿嘿一笑,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群家伙左一个有违祖制,右一个造反老巢,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反对迁都,说到底,还是因为迁都牵动了他们的利益。
  举凡京官,哪怕官至尚书者,每年的俸禄也不过几十上百两银子,再加上各地官府的冰敬炭敬以及陋规火耗,这些合法的收入加在一起也不过千余两,数目虽然多,可分配到自己府里的日常开销,还有官场上的人情来往等等,千两银子其实根本起不了多大的用处,京官真正的油水还得跟京师的商人们挂钩,青楼楚馆赌档酒楼等等,官员提供保护伞,商人负责赚银子,每位官员手下都有一批错综复杂的商界人脉关系,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依附在这些商人的身上,吸取商人利益的养分来维持自己的开销,整个京师的官场和商界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异但合理的利益圈子,这些圈子有的各自独立,有的则与别的圈子产生交集或对立,京师的上层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圈子组成。
  萧凡提出迁都北平,无疑是将所有京官在京师内的那些利益关系一斩而断,到了北平只能靠着朝廷那点微薄的傣禄过日子,所有的关系也只能重新开始建立布局,萧凡的主张不可避免的触动了所有在京大臣们的切身利益,这还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触动,迁都北平后,朝堂的官员职司安排,权力的重新分配以及朝堂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等等,金钱与权力都被触及,谁会答应迁都?这也难怪连唯他马首是瞻的奸党们都异口同声反对了。
  有违祖制等等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真正的反对理由其实很直白:谁敢动我的奶酪,我跟谁拼了!
  早已明白其中关窍的萧凡自然也不便说破,官场上有的事纵然知道真相也不可揭穿,否则就是赤裸裸的扇耳光了,这帮家伙怎么说也是自己同一个阵营的,面子还是得给他们留几分。
  笑了笑,萧凡若有深意道:“朝廷补恤的这点银子只能算是一点心意,迁都北平之后朝廷必然会加大对北平的建设力度,凡我大明的商户商家,只要愿意在北平开店的,不论酒楼青楼还是绸缎庄瓷器店,朝廷都会给予适当的减免税赋政策,那时商家蜂拥而至,各位难道还怕少了进项?至于朝中各职司变动……”
  萧凡笑意更深了:“……有本国公在,终归不会让大家吃亏,做官如同过日子,总要往高处走才是。”
  最后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众人终于动容,千句万句,抵不过一句最实在的,金钱和权力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只要这两样没少,哪里都是天堂,迁都有何不可?
  心思一活络,厅内的气氛徒然轻松了许多,各人都在盘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萧凡的迁都之议,这时也终于被大家所接受。
  茹瑺到底比较老道,嗫嚅了一下肥厚的嘴唇小心道:“国公爷,迁都一事不知您是否与天子商议过?”
  萧凡肯定的点头:“昨日与天子细说过。”
  “天子是什么态度?”
  萧凡环视众人,缓缓道:“天子支持迁都!”
  众人心中大定,纷纷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
  ……送走了众位大臣,萧凡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
  第一步已经跨出去了,离目标更近了一步,只要奸党们愿意支持他,自己在金殿提出迁都一事,便不再是曲高和寡。
  实现理想的过程就像打群架,人多势众才能赢,赵子龙那样七进七出长坂坡的孤胆英雄变态高手毕竟只是少数。
  这一点上萧凡比较崇尚香港古惑仔的办事方式,人少就躲,人多就上,朝堂这种地方不适合个人英雄主义,一味乱冲乱闯,必然会落个被人揍得跟王八蛋似的下场,那才叫丢脸。
  回到内院的萧凡心情很不错,他今天收获不小,迁都之事已经埋下了伏笔,可以开始运作了。
  哼着小曲进了江都的厢房,萧凡正好看到江都捧着个小铜盆儿呕吐,侍女墨玉一脸紧张的轻轻拍抚着江都的背。
  萧凡呵呵笑了起来,江都身孕两个多月,害喜症状很严重,稍有个风吹草动就哇哇大吐,而且特别爱吃酸,原本是无神论者的萧凡也不由迷信起来,都说酸儿辣女,江都爱吃酸,莫非她真给我怀了个儿子?
  后来仔细想过之后,萧凡淡定了。
  现在是明朝初年,辣椒这玩意儿还没传进中国,上哪儿吃辣去?
  江都吐过之后,抬头瞧着萧凡,俏脸不由皱成了一团,一副可怜兮兮的可爱模样。
  “相公,好难受……”江都泫然欲泣。
  萧凡赶紧上前,轻轻揽着她的腰,手却不自觉的抚上她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条小生命,他的骨血。
  “害喜是正常的,撑过这两个月就好了,保持好心情,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才健康活泼,你是我的宝贝,一定要开开心心的把孩子生下来……”
  江都一撇小嘴,一向柔静的她竟闹起了小脾气,委屈的瞧着萧凡,沉默了一会儿,幽幽道:“我觉得肚子里的才是你的宝贝,我就是一宝盒……”
  萧凡:“……”
  怀孕的女人真的惹不起……
第七卷
一醉轻王侯
第三百一十七章
怒殴御史
  建文二年六月。
  在一个平静无波的早朝上,兵部给事中周戍站出了朝班,向金殿之上的朱允炆呈上了奏本。
  “……汉唐之盛,都临边陲,雄踞汜水以御狄戎,坐拥嵩岳以安天下,君王戒骄奢而吞吐天地,臣工尚贤能而忠信社稷,国盛兵强,君圣臣贤,遂制六合,威服八荒,河西拱手而取,狄蛮争而请降,此汉唐盛世之始也,何以故?盖都城临边域,君臣忧海内而振长策,故生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宇内之心,盛德惠民,兵服蛮夷,天下息矣……”
  周戍这篇名为《请迁国都疏》的奏本当廷宣念,平静的朝堂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振聋发聩之语,令满朝文武震惊。
  给事中只是一个小小的言官,明朝自洪武帝后,言官的言论渐渐宽松,朱允炆崇尚以仁治国,从不因言加罪,是故建文朝的言官们也活跃起来,捕风捉影,风闻奏事,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骂,风头之盛,鬼惊神惧。
  可周戍的这篇请迁国都的奏本却大不寻常,因为他提出的话题太过骇人,迁移国都?这王八蛋吃错药了?好好的干嘛要迁都,应天哪里不好了?非要迁到北平那个曾经是造反逆王的老巢去?
  一篇洋洋洒洒的奏章念完,周戍面无表情的退回了朝班,金殿上所有大臣都睁大了眼睛,久久不发一语,他们实在太震惊了,脑子里还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提议,是以周戍退回朝班半天,金殿内仍旧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篇奏章另外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周戍是兵部给事中,众所周知,兵部堂官茹瑺是奸党一派,是英国公萧凡的忠实走狗,今日周戍提出迁都之议,是否出自茹瑺的授意?或者更明确的说,是否出自萧凡的授意?
  如此一推理,所有人都在思量,目光不由自主的望向朝班中一言不发的萧凡,愤怒嘲讽皆有,一道道含义不同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全部集中在萧凡身上。
  迁都?
  真是可笑!
  萧凡这畜生到底想干嘛?
  迎着众臣愤怒甚至是仇恨的目光,萧凡阖目立于朝班中,面无表情的捧着象牙芴板,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如同庙里供奉的关二爷,一脸云淡风轻,虚无缥缈……
  朱允炆心里当然早有数,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他咂摸咂摸嘴,若有所思道:“周爱卿的提议,朕觉得嘛……这个,似乎颇有道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扑通!
  右都御史景清率先跪了下来,愤然道:“此议动摇国本,殊为荒谬,大明若迁国都,社稷危矣!周戍误国误君,居心叵测,此议断不可行!”
  这一道抗辩如同吹响了满朝文武反对的冲锋号,金殿上大部分大臣都跪了下来,炸了营似的纷纷表示反对,巨大的声浪几乎掀翻了殿顶,其中对周戍的咒骂参劾声更是掩盖不住,整个金殿比应天西市更鼎沸,乱成了一锅粥。
  跪下来的大臣自然是坚决反对迁都的,那些没跪下来,仍旧站着不动的,便是茹瑺,郁新,解缙,齐泰等等这些奸党派系,他们老神在在站在人群中,那么的鹤立鸡群,超脱世外。
  众人一见这情景,顿时愈发了然。
  果然是萧凡那帮奸党玩的名堂!
  王八蛋!你想害死大家吗?
  作为即得利益者,朝堂众臣很清楚迁都意味着什么,多年京师经营的格局将一朝尽毁,官员与京师商户,和各地方官府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将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迁都之后意味着朝堂权力职司的重新洗牌,今日高高在上的地位,也许他日便一落千丈,风光不复,朝堂是整个天下的权力中枢,今日能站在这金殿之上,都是抢破头皮,甚至是从无数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得来的高位,恋栈之心人皆有之,稳定平衡的格局怎甘被一句迁都而全部打破?
  殿内一片激烈反对声,大臣们愤怒了,迁都之议很明显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底线,为了维护利益,他们不惜以死相抗,人人慷慨陈词,将迁都说成贻误君主,祸害江山的弊政,所有人的话锋矛头全部指向提出这个建议的当事人周戍,金殿之上一片痛骂,周戍则面无表情站在朝班中不发一语,只是面孔不易察觉地抽搐几下。
  被骂的是周戍,大家的辞锋也非常含蓄的指向了奸党,指向了萧凡,很显然,萧凡这回捅翻了马蜂窝,迁都之议难以善了。
  刑部尚书杨靖出班跪在金殿正中,泪流满面,以头触地,朝着金殿的白玉台阶狠狠叩首,乞求天子千万不要违触祖制,轻言迁都,很快杨靖光洁的额头磕出一片触目惊心的血迹,鲜血浸染了白玉台阶的同时,杨靖也昏了过去。
  朱允炆吓坏了,他没想到大臣们的反应竟然如此激烈,见杨靖昏了过去,朱允炆急忙宣太医诊治,金殿之上愈发喧闹,吏部值日官几次高宣礼仪,要求肃静,仍旧弹压不住群情激愤的大臣。
  于是早朝便以杨尚书的血谏而终止。
  迁都之议暂且搁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