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22

  朱元璋起于草莽,他本身并没文化,以前战争年代,他对读书人是分外敬重的,他认为读书人眼界开阔,见识高远,往往读书人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可以抵得千军万马,那时第一个投奔他的读书人是李善长,他对李善长可谓是尊敬至极的,只差没把他当祖宗供起来了。
  后来他自己也意识到没文化很可怕,于是在战争中一边打仗一边读书,人往往因为不懂而对未知的事物畏惧,一旦接触了,开始懂了,也就渐渐去了敬畏之心,读过书的朱元璋开始觉得,原来所谓的读书人,也不过就那么回事,靠几句圣人的迂腐之言治理天下,朱元璋是绝对不赞同的,所以他对读书人的态度也慢慢变得强硬起来。以往求读书人出来做官,朱元璋低声下气,礼贤下士,后来立国之后,便用屠刀相请,如江西的夏伯启叔侄,苏州的姚润,王谟等等,不愿为大明出仕者,皆枭首诛族。毫不留情。
  虽然嘴上说如何尊重孔孟,如何提倡兴儒术倡仁政,那不过是朱元璋说给天下人听的,实际上他对所谓的儒家之言,心里很不以为然,以前的长子懿文太子,朱元璋就是对他只知现搬圣人之言,盲目行仁义之道很不满意,现在黄子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着太孙殿下如何调皮,如何在萧凡的影响下不认真学习云云,说实话,朱元璋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严重的,说到亡国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难道一味学圣人之言就不亡国了吗?古往今来多少尊崇孔孟的皇帝,照样昏庸不堪,丢了江山。
  不过黄子澄乃朝堂砥柱,是朱元璋留给太孙的辅佐之臣,黄子澄受了委屈,朱元璋不得不照顾一下他的面子。
  枯槁的手指不轻不重敲了敲龙案,朱元璋眉头越拧越紧。
  “这个萧凡……”
  “望陛下严惩!”黄子澄又开始老泪纵横。
  思量了一番,朱元璋终于下了旨。
  “东宫侍读萧凡顽劣不敬,骄纵无礼,着即受施廷杖十记,午门行刑,以示薄惩。”
  ※※※
  一柱香的时辰后,锦衣亲军进了春坊,拿住了萧凡,宣读了朱元璋的旨意。
  萧凡脸色变得惨白,扭过头问朱允炆:“挨了十记廷杖会被打成什么样子?”
  朱允炆也急了,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颤声道:“因人而异,有的大臣挨了没有大碍,歇息几日就好,有的大臣挨了两记就被活活打死,全看皇祖父的意思……”
  萧凡声调都变了:“我该不会是被活活打死的那一种吧?”
  朱允炆哭丧着脸道:“难说……,就是不知道皇祖父下这道旨意时有没有动怒。”
  “完了完了!吾命休矣!”萧凡哀怨的看着朱允炆,慨然长叹:“……赌博害死人啊!”
  朱允炆咬牙切齿的跺脚,转身对拿人的锦衣亲军道:“你们慢点行刑,我要进宫见皇祖父!我没来之前,你们不准动手,听到了吗?”
  说完也不管锦衣亲军答不答应,朱允炆撩起下摆便往皇宫跑去。
  “殿下!您可要快点啊,晚了只怕臣这条命休矣……”萧凡可怜兮兮朝朱允炆的背影喊道。
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第八十二章
先抑后扬
  廷杖,皇权威压臣权的产物。一种以野蛮碰撞文明的刑罚。最早始于隋朝,发展到明朝,廷杖便成了皇帝惩罚官吏最普遍的刑罚手段,凡有犯了罪或顶撞不敬的大臣,皆可受之。
  明朝最早死于廷杖的大臣,乃开国元勋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父子出镇广东时横行不法,受贿索贿,被朱元璋派人押解回京,活活打死,开了大明朝杖毙大臣的先河,很有纪念意义。
  萧凡哭丧着脸,他感到很荣幸,没想到他也有挨廷杖的一天,在他对明朝的认知里,没个四品以上的官阶,还没资格挨廷杖呢,朱元璋真看得起自己……
  朱允炆现在正在往皇宫飞奔,求朱元璋收回成命,萧凡对此不抱多少希望。
  “几位大哥,走吧。咱们去午门挨板子……”萧凡垂头丧气的对锦衣亲军道。
  锦衣亲军好奇道:“不等太孙殿下了?”
  “不等了,等来了也没用。”
  朱元璋是什么人?他是杀伐果断的洪武皇帝,一言出口,断无更改,朱允炆再怎么也求也求不了他回心转意,换句话说,这十记廷杖萧凡是挨定了。
  锦衣亲军乐了:“挨板子挨得像你这么主动的大人,倒是不多见。”
  “那是,我习惯闭上眼岔开两腿默默承受。”
  ※※※
  朱允炆拔腿飞奔,飞快跑进了承天门,身后大群亲军侍卫跟着他,前面守卫宫门的亲军力士不敢拦阻,纷纷打开皇宫侧门,任他长驱直入。
  此刻他心里很急,浑身不停的冒汗。
  皇祖父的廷杖下死过多少大臣,他记不清了,他只希望萧凡不是下一个,萧凡有什么错?陪太孙读书本来就是又学又玩的职分,他错哪里了?
  四周宫殿景物飞快倒退,武英殿的檐角已出现在他眼前。
  ※※※
  武英殿内。
  朱元璋的那道旨意令黄子澄止了哭泣,他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做错了事就必须受到惩罚,为了大明未来的江山社稷,萧凡哪怕是被杖毙他也不觉得过分,在他心里,萧凡是误君的逆臣,奸臣,理当受到这样的惩罚。
  朱元璋仿佛没看见黄子澄嘴角的笑意。他半阖着眼睛,头靠在椅背上,他的嘴角也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有个计划在他心里酝酿很久,时也势也,今日也该召集大臣们说一说了。
  这个计划若是说出来,恐怕大臣们多半笑不出来了。
  君臣二人就这样露出各怀心机的笑容,暖阁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诡异莫名……
  “皇祖父,皇祖父!”殿外人影一闪,朱允炆喘着粗气跑了进来。
  暖阁内君臣二人不约而同皱起了眉,一个是皇祖父,一个是老师,把好好的储君教得如此风风火火,实在很不成体统。
  朱元璋一抬手,阻住了朱允炆说话,朝黄子澄挥了挥手道:“黄爱卿且退下,你去承天门外召集六部尚书侍郎,还有大理寺,太常寺等九卿来朕这里,朕有事宣布。”
  黄子澄闻言微微一怔,接着心中一沉。
  陛下同时召集六部九卿官员,看来他要宣布的事情很重大。不知是什么事?
  “遵旨,陛下。”黄子澄老老实实退了下去。
  待黄子澄走后,朱允炆这才急匆匆的道:“皇祖父,萧凡无错,为何施以廷杖?求皇祖父开恩,饶了他这一回吧!”
  朱元璋看着神色焦急的朱允炆,摇头叹气道:“孙儿啊,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啊!”
  朱允炆不解道:“皇祖父为孙儿殚心竭虑,孙儿感激在心,可是……难道责打萧凡也是为了孙儿么?”
  朱元璋点头道:“用人之道,先抑而后扬,令他对皇威有了敬畏之心,行事之前想想皇威国法,不偏执,不徇私,侍君以忠,待民以诚,如此方可大用,你与萧凡私交相得,但朕要告诉你,你的身份是大明储君,是将来要统驭万千臣民的无上君主,你的身边若有一个公不公,私不私的臣子,试问天下人如何看你,满朝文武如何看你?萧凡的权势又将如何的不可一世?若对他太过骄纵,以至于他生出不该有的想法,你们这布衣朋友如何做得下去?”
  朱允炆一脸迷茫之色。
  朱元璋叹气道:“孙儿你还年轻。做事纵是任性一些,糊涂一些,也是说得过去的,可你不能一辈子都这么糊里糊涂过吧?你的肩上担着整个大明的江山社稷啊!萧凡此人,年纪与你相仿,本事是有的,他的赈灾之法给朕很多的帮助,他对皇家的忠心也是有的,你遇刺之时他挺身护驾,朕也知道,有能力又忠心的臣子,跟你的私交也不错,这样的人很难得,朕跟你一样,对他抱以厚望……”
  “越是厚望,就越要敲打他,萧凡毕竟太年轻,锐气太重,难免阳刚过甚,不知敬畏,若不在此时找个由头敲打敲打,以后你是君他是臣,你如何拿捏得住他?他若不对皇家生出敬畏。将来又如何忠心以君待你?难道你希望他将来变成一个权势熏天的像胡惟庸那样的权臣吗?你难道不知胡惟庸是个什么下场?”
  朱允炆闻言浑身一颤,顿时背后冒出一层冷汗。
  这一刻,他好象才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原来做一个皇帝,要花费那么多的心思去权衡,去掌握臣子,甚至连身边的朋友挨板子他也拦阻不得,因为朋友是他的臣子,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他的帝位,朋友必须受这份苦。
  这就是皇帝么?罡风凛冽的高处。谁与皇帝一起受这份寒冷?
  朱元璋看着失魂落魄的孙儿,心中满是怜爱,唏嘘道:“孙儿啊,玉不雕琢,不成大器,人不熬炼,不可大用,你要记住,朋友之义,比起江山社稷,委实太微不足道了,朕今日只是责他十记廷杖,他日若是要你为了维护江山社稷而让他去殉国身死呢?你如何取舍?”
  “我……我……”朱允炆讷讷不能言。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笑容满是落寞:“现在你知道,为何从古至今的帝王,都被称为孤家寡人了吧?帝王为了江山,可以牺牲一切,家人,亲情,朋友,妻妾,这些东西,帝王随时可以将他们拿出来牺牲,所以帝王不能太看重他们,否则痛苦的必然是自己。”
  朱允炆神色怔忪,神情恍惚,皇祖父说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残酷的现实是如此的血淋淋,一旦剥开看到狰狞的本质,他感到有些犯恶心。
  “……皇祖父,孙儿去看看萧凡。”朱允炆说完掉头便往外跑去。
  哪怕不能阻止萧凡挨廷杖,至少也该在他身边陪着他,什么帝王之道,什么先抑后扬,他不想去管,朋友就是朋友。朋友受苦,他应该陪着,就这么简单!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消失的背影,慨然摇了摇头,喃喃叹道:“还是太心软啊!跟他父亲一样,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
  朱允炆跑出去不久,六部尚书,侍郎,还有九卿全部聚于武英殿,众人面面相觑,纷纷在心里猜测着皇上召集他们来的目的,到底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当着六部九卿官员的面宣布?
  见人来齐了,朱元璋从椅子上起身,挺直了背脊,缓缓扫视着群臣,威严的目光掠过众人的头顶,群臣感到一股莫大的压力,情不自禁的低下头,不敢与他直视。
  “众爱卿都来齐了,朕今日要宣布一件事情,自太孙遇刺那天起,朕便打定了主意,这件事情必须要做,不得不做……”
  群臣闻言心中一沉,宽敞的大殿内鸦雀无声。
  朱元璋双目如电,盯着大臣们,声音渐渐变得冷冽,他一字一句缓缓道:“你们都听着,朕决定,重开锦——衣——卫!”
  “扑通!”
  黄子澄当先跪了下来,大声抗道:“陛下!此乃暴政,不可再复!臣期期不敢奉诏,求陛下收回成命!”
  ※※※
  萧凡已被押至午门,锦衣亲军磨磨蹭蹭的一直没有动手行刑,因为皇太孙吩咐过,他若未来,便不准动手,所以亲军们没人敢擅自行刑。
  萧凡觉得自己挺冤的,只不过教太孙玩了几把麻将而已,有这么严重吗?以前拍太孙的脑门朱元璋也没把自己怎样啊,这皇家的规矩真是很莫名其妙……
  这时远远从宫里跑出一道人影,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亲军侍卫,近了一看,果然是朱允炆,萧凡见他满脸颓丧之色,心中顿时暗暗叹气,得了,这顿打还得挨。
  朱允炆走近后,行刑的锦衣亲军朝他行礼,他摆了摆手,叹气道:“萧侍读,我对不起你,皇祖父他……还是不肯收回成命,他说要你对皇家生出敬畏之心,就必须揍你一顿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