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精校)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566

  这时,一名锦衣校尉匆匆走来,抱拳道:“千户大人,宫中无人值守,御马监宁公公请您过去谈一谈驻防之事。”
  秦堪淡淡点头,与李士实拱手告辞后,缓缓朝皇宫走去。
  李士实不放心,追在秦堪身后大声提醒道:“今晚亥时,京师朝阳门内,王爷和李某等候秦大人的好消息。”
  “知道了知道了。”秦堪很敷衍地挥挥手。
  ※※※
  东宫。
  太子与宁王朱宸濠的叙话很快结束,当宦官入银安殿禀报说,谢迁大学士请太子移驾春坊时,朱厚照的神情愈发苦涩。
  大学士们很执拗,哪怕陛下病危之时,他们也从不间断太子的学业,反而有点变本加厉,强塞硬灌的味道。
  弘治帝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太子即将登基,大学士们很清楚,待到太子登基以后,再想督促他读书,恐怕难比登天了。
  朱宸濠显然也不打算跟大学士们照面,三位大学士的正直名声天下皆知,朱宸濠心里有鬼,道与魔是不能相见的。
  朱厚照匆匆跟宁王打了声招呼,便直奔春坊而去,朱宸濠面带微笑,缓缓走出银安殿。
  英明睿智勤政的弘治快死了,未来大明江山之主是个荒唐昏庸的屁孩子,这对朱宸濠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一个只爱玩乐什么事都不懂的孩子,有何资格当这锦绣江山之主?风水轮流转,皇帝轮流做,燕王一脉坐了百余年龙椅,现在也该轮到宁王一脉了。
  银安殿外,刘瑾和谷大用手执拂尘,正指挥着东宫的小宦官们修剪花园内的枝叶,见朱宸濠走来,刘瑾和谷大用急忙躬身退到一边,给他让开了一条道。
  朱宸濠目光一闪,却站住了脚,打量着刘瑾和谷大用,瞧了半晌,忽然笑了,指着二人道:“可是太子身边伴驾的刘公公和谷公公?”
  刘瑾和谷大用微微吃惊,虽然侍候太子十余年,但他们敢肯定,宁王从未见过他们,为何一见面便能认出他们?
  “正是,奴婢拜见宁王殿下。”刘瑾和谷大用躬身道。
  朱宸濠虚手一扶,笑道:“二位公公不必多礼,太子喜玩乐,二位公公服侍太子必然辛劳,有劳二位了,本王入京身无长物,给二位公公随手带了一些南昌的土产,望二位欣然笑纳……”
  说着朱宸濠环视周围,发现没人注意后,从衣袖中掏出两张似乎早已备好的礼单递给刘瑾和谷大用。
  二人眼中喜色一闪,动作熟练地用两只手指一勾一缩,礼单便不着痕迹地塞入了自己的衣袖中。
  “多谢王爷厚赐,奴婢感激不尽,王爷但有吩咐,奴婢无敢不从。”
  朱宸濠哈哈一笑,神态亲热地上前握住了二人的手,手上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加重了几分力道。
  “二位公公言重了,本王最喜交朋友,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咱们常来常往,莫要生疏才是。”
  ※※※
  走出东宫的朱宸濠心情很不错,每当自己落下一子,他便有一种越来越浓烈的欣喜,因为每落一子便代表着自己离京师皇廷内的那张龙椅又近了一步,为了这张龙椅,宁王一脉已卧薪尝胆百余年了,朱宸濠有着强烈的信心,他相信这个目标在他这一代宁王的雄韬伟略下一定能实现。
  李士实恭敬地等在东宫外,见朱宸濠出来,李士实拱手笑道:“王爷,事成矣,姓秦的千户答应了,今晚便将陈清元送到朝阳门。”
  朱宸濠笑得愈发开心:“这秦堪是个不可小视的人物,今晚本王要亲自结识一下。”
  ※※※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但京师的夜仍旧冰冷彻骨。
  朝阳门外的甬道阴影处,朱宸濠和李士实就这样静静地负手而立,目光有些呆滞地看着前门大街,街上一片漆黑空荡,连个鬼影子都不见。
  一阵寒风吹来,朱宸濠和李士实在呼啸声中同时打了个哆嗦,然后又同时使劲吸溜了一下夺腔而出的清鼻涕……
  嗤——
  静谧的夜里,更夫的梆子声连敲四下,天色已四更。
  良久,朱宸濠带着浓重的鼻音道:“士实啊,你跟秦堪约的什么时辰?”
  “……亥时。”
  “钱财已送到他府上了?”
  “已送。”
  “言语中可有得罪他?”
  “没有啊……”
  “他既拿了钱财,为何爽约?”
  李士实带着几分哭腔道:“门下委实不知啊……他说他的人品值得相信的,谁知道他竟是这号人呢?”
  朱宸濠脸颊狠狠抽搐几下,仰头望着夜空稀疏的星辰,又使劲吸溜了一下鼻涕,无限幽怨道:“这人……不讲究。”
第207章
大行在即
  拿人钱财是必须的,与人消灾看心情。
  “人品”这个东西其实非常的虚无缥缈,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秦堪的人品介乎二者之间,而且转换频繁,有时候连他自己也搞不清人品在还是不在。
  宁王与秦堪不熟,不熟难免上当,刚嘲笑完朱厚照的单纯,转过身便被某个人品陷入低谷的家伙摆了一道,其实也很符合佛家的因果之说。
  秦堪敢向老天爷发毒誓,真不是故意放宁王的鸽子,委实是忘记了,毕竟秦千户很忙的。
  愤怒的宁王在驿馆内摔杯子砸碟子,大骂肉包子打狗之时,秦堪正在忙着宫中调配锦衣卫。
  弘治帝已罢朝半个月了,诸大臣忧心皇帝身体的同时,更忧心国事政务荒废,文华殿内各京师大臣疏奏,各地方官府的奏本,以及来自大明四面八方的戍边总督,巡抚,总兵官等人的军报已在三位大学士的案头堆积如山。
  土司造反,流民暴动,涝旱蝗雪灾,黄河决口要修堤,边军打仗要银子,各式各样的要求已令三位大学士焦头烂额,最为难的却是司礼监,因为司礼监代皇帝掌奏本批红权,这“批红”二字却不能乱批,平日皇帝能理政时,无论大小事情,萧敬陈宽王岳等人都是先向皇帝一件一件地陈述,然后等候皇帝的旨意,秉笔太监再在奏本上批复同意还是驳回,弘治一朝时太监的权力并没有明朝中后期那么大,有一个英明且勤政的皇帝,下面的太监是不敢随便做主的。
  如今皇帝病倒,大学士将批过蓝的奏本送进司礼监,可难坏了萧敬陈宽等人,一堆奏本翻过来覆过去的琢磨,也不知哪本该批同意,哪本该驳回。
  朝廷的政务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数日后,弘治帝病情仍不见起色,几名科道御史联名上疏内阁,请求太子殿下坐殿听政监国,内阁三学士商议许久,都觉得此议可行,无论太子多么年幼单纯,该面对的时候必须得面对,大明天下已不止是一人之天下,大明朝堂迫切需要一根主心骨。
  而当三位大学士一齐向朱厚照请求坐殿监国时,却被朱厚照坚决拒绝了。
  监国等于新君的实习期,但太子只想当太子,不想当皇帝,皇帝永远是父皇的。
  刘健三人苦劝不得,只好怏怏作罢。在春坊里,三位大学士是朱厚照的老师,他们可以训斥,可以责骂,但在大明朝堂上,朱厚照是君,他们是臣,他们无法以老师的身份强迫太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不是为臣之道。
  ※※※
  日子过得很快,朝堂大臣们的目光纷纷注视着大明皇宫的时候,弘治十八年四月底子时,弘治帝朱祐樘夜起吐血不止,随即昏迷。
  太医们使尽解数,却也只能保住皇帝气息尚存。
  朱厚照跪在弘治帝面前泣不成声,太医院的太医们已被他骂了无数次“无能”“废物”,不论骂多少遍,弘治帝仍旧没能醒来。
  “药医不死病”,这是秦堪曾经劝慰朱厚照的一句话,然而以朱厚照的年龄,怎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还是个孩子,孩子的世界是完美无瑕的,父皇永远不死,太子永远躲在父皇的羽翼下快乐无忧地生活,这是朱厚照一直期待的生活,他一直觉得这种生活可以延续到他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现实终究是公平的,它狠狠地扇了这个孩子一耳光,告诉他现实是多么的残酷,朱厚照生平第一次被现实打懵了。
  ※※※
  随着弘治帝的昏迷,朝堂愈发混乱,而宫中的戒备也愈发森严。
  朱厚照越来越憔悴了,神情枯槁落魄,像一具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每天呆呆地坐在乾清宫弘治帝的榻前,出神地注视着这位宠爱他包容他的父皇,脸上的泪痕没干过。
  秦堪站在殿外看着朱厚照失神的模样,不知暗暗叹了多少回气,却始终没有上前劝慰。
  有些事情是男人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比如生老病死。
  殿中的朱厚照忽然使劲一抹眼泪,仿佛想起了什么,站起身便朝外冲去,无数宫人太监吓坏了,一窝蜂似的跟在朱厚照身后,人人神情惶然惊惧。
  大明皇帝已倒下了,太子可不能再出事,否则这大明的天下可危险了。
  朱厚照没理会太监和禁宫武士们焦急的呼喊,径自一头冲进了御膳房,将里面的御厨一脚踹出,最后狠狠关上了门,一群太监在门外纷纷跪倒。
  一直跟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和谷大用急坏了,御膳房外焦急地团团转时,刘瑾忽然眼睛一亮,他看到了秦堪。
  “秦千户,您和殿下交情最深,快进去劝劝殿下吧,他……唉,殿下没事儿又跑到御膳房来做什么呀!”
  秦堪叹了口气,朝刘瑾等人点点头之后,轻轻地推开了御膳房的门。
  “都给本宫滚出去!”
  门刚打开,便传来朱厚照暴怒的吼声。
  猛地抬头,却见秦堪静静地站在门口,温和地注视着他,恬静的目光仿佛洒进阴暗角落里的一丝暖阳。
  眼睛通红的朱厚照一怔,暴怒的情绪渐渐平复了。
  枯槁的嘴角一瘪,朱厚照呜咽出声:“秦堪……我,好难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