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精校)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566

  秦堪大拇指指向自己胸口,笑道:“当然由我教。”
  ※※※
  刘瑾上位,风光一时无两,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秦堪避开了风头正盛的刘瑾,远离了朝堂争斗,一门心思地练兵,朝堂里的事情他不闻不问,仿佛自我发配一般,把自己边缘化了。
  “本”与“末”,秦堪心中早已衡量清楚。
  对他来说,五百名少年才是他的“本”,而朝堂上那些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之类乱七八糟的事是“末”,要改变这个时代,不是朝堂上斗垮某个人或者某个势力便能办到的,大明的问题出在根子上,根除这些问题,首先手里要掌握足够的实力。
  连着几天的时间,秦堪请了造作局的官员和工匠,依照脑海里残留的些许前世的记忆,跟工匠们讨论燧发枪和后装枪的研制可能性,朝堂里却忽然传出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刘瑾花言巧语蛊惑朱厚照,拿死去的王岳做文章,说王岳作乱宫闱,其所领的东厂之内不知还藏着多少同党,这些同党在经历了那一夜秦堪的大杀特杀之后,必然对朝廷心怀嫉恨,只是表面不敢显露而已,总而言之,东厂已不可信任,于是刘瑾建议复开成化年时的西厂,由西厂监督纠察锦衣卫和东厂,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乱子消弭于无形。
  朱厚照虽是单纯少年,但对“皇权”二字毕竟也看得很重,听刘瑾字字句句分析得在情在理,思索一番后点头答应了。
  消息经宫中锦衣卫眼线紧急传递到秦堪耳里,秦堪当时便呆住了。
  锦衣卫和东厂本已如狼似虎,若再多一个西厂,这天下会变成怎样?更何况刘瑾已摆明了态度,直截了当地说了,西厂对锦衣卫和东厂有“监督纠察”之权,意思便是西厂稳稳压了锦衣卫和东厂一头,从此锦衣卫和东厂头上便多了一道紧箍咒,刘瑾动动嘴皮子念念经,秦堪和东厂厂公戴义便会很头疼。
  连秦堪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刘瑾这一招很高明,一不争二不抢,直接凭空造出一个上级衙门,毫无任何征兆地制约了秦堪和戴义的权力。
  ※※※
  秦府内院书房里,前来拜会的东厂厂公戴义正在大发脾气,当然,脾气不是冲着秦堪去的。
  “刘瑾那老阉货好阴险!秦帅和杂家从没得罪过他,他发什么疯非要弄个西厂出来?”
  最初的惊愕过后,秦堪反倒不急了,此刻坐在长长的书案后捧着茶盏,一双眼睛盯着手里那只出自景德镇官窑的秘色青瓷,盯得很专注,仿佛盏沿边忽然长出了一朵花儿似的。
  戴义吼了半晌,却没收到意料中的效果,扭头一看,却见秦堪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戴义一怔,然后苦着脸道:“秦帅,您的涵养功夫真到家了,刘瑾如此胡作非为,您就不生气吗?”
  秦堪慢悠悠道:“生气有用吗?刘瑾其势已成,无法改变事实了,在咱们大明朝里,只要得到皇帝陛下的宠信,势力要有多大便有多大,刘瑾只要牢牢把握住陛下的心思,他的势力就只会越来越壮大,这是一定的。”
  戴义急了,本身他入司礼监当秉笔太监是由秦堪推荐的,对刘瑾来说,他戴义是异己,是要打击排挤的目标人物,如今东厂再被刘瑾掐住了脖子,往后这憋屈的日子过下去,反倒不如当初的司礼监随堂太监那般惬意呢。
  “秦帅,咱们也不能眼睁睁瞧着刘瑾那阉货爬到咱们头上去呀……若说陛下面前的宠信,秦帅你哪里差刘瑾半分?刘瑾再得宠信,也不过是天家的家奴,可您却不一样,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是实实在在把您当手足兄弟呀……”
  秦堪似笑非笑道:“戴公公的意思莫非要我在陛下面前和刘瑾争宠?”
  戴义陪笑道:“秦帅为人低调老实,太过忠厚了,奴婢这不是为您鸣不平吗?您呀,该争的时候还得争。”
  秦堪笑了笑,摇头道:“说我低调我承认,说我忠厚老实未免有骂人之嫌了……且不说争宠这种事做出来多难看,一旦争起来了,陛下夹在中间左右不是,心里难免有看法,所以呀,刘瑾要开西厂只能由他开,这事儿咱们拦不住了,现在再横加阻拦只能弄巧成拙,讨不到好处的。”
  戴义见秦堪不打算插手的态度,不由有些失望,神情怔忪了一会儿,忽然咬牙道:“这刘瑾我也不是没听说过他,若说他多精明多善谋略,简直是放屁,可他怎么就忽然想出这么绝的法子了呢?难道人一掌了权,蠢人都变聪明了?”
  秦堪笑道:“蠢人能不能变聪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一掌了权,自然有聪明人肯为其驱使效力……”
  戴义一惊:“秦帅的意思是说,刘瑾招揽到高人了?”
  秦堪冷冷一笑,道:“亏你是东厂厂公,难道你手下的番子没打听出来吗?吏部侍郎焦芳已投靠了刘瑾,开西厂的损主意,十有八九是他出的。”
第269章
刘瑾亮刀
  戴义听到秦堪这句话,不由睁大了眼睛。
  他刚当上司礼监秉笔和东厂厂督,这些日子忙着接管权力,忙着拉拢属下,朱厚照将批红权交给了司礼监,内阁送来的票拟皆决于此,司礼监如今权势熏天,作为司礼监仅次于掌印的秉笔太监,戴义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至于刘瑾,他除了逢迎应付,倒真没怎么注意过刘瑾的动作。
  当然,能进司礼监的都不是蠢货,听到焦芳投靠刘瑾的消息后,戴义脸色渐渐变得更难看了。
  “秦帅,焦芳投靠刘瑾,刘瑾不可能不给他好处,秦帅可知刘瑾打算给他多少?吏部尚书还是内阁大学士?”
  秦堪淡淡道:“人往高处走,我大明素有吏部天官不入阁的规矩,焦老大人七十多岁,上进心还是很强烈的,一个吏部尚书怎么满足得了他?”
  戴义叹道:“执掌内廷已然令他权势熏天了,如今多了一个内阁大学士在外廷与他遥相呼应,这大明的朝堂岂不是快姓刘了?以后杂家这日子可……”
  秦堪笑道:“戴公公且宽心,再怎么权势滔天,朝堂之上,刘公公终究只能站着的。”
  顿了顿,秦堪接着道:“刘瑾复开西厂,用不着等咱们出头拦阻,朝堂的大臣们恐怕已在金殿上骂刘瑾十八代祖宗了,等着吧,又有热闹看了。”
  戴义眼露期待之色,急切道:“大臣们闹起来后,西厂是不是可以不开了?”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刘瑾初掌大权,有陛下的信任,内阁又有焦芳与他沆瀣一气,怎会将那些闹事的大臣放在眼里?西厂复开已成定局矣。”
  ※※※
  秦堪对复开西厂的态度表现得很平静,穿越者扇过蝴蝶翅膀,但有些东西终究扇不走,比如复开西厂,便是正德朝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刘瑾只不过把时间提前了而已,哪怕过几天刘瑾忽然说要开个内厂,秦堪也丝毫不会意外了,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阉一旦掌握了内廷话语权,他的野心如同种在温室土壤里的种子,渐渐开始生根,萌芽,长势喜人。
  当然,复开西厂也给秦堪敲了一记警钟,从这个事情上,秦堪已察觉到刘瑾对他有了防备心,甚至嫉恨和敌视。一山不容二虎,同样的道理,皇帝的宠信也只有那么多,只能完全给一个人,多一个人分享便多一分威胁。
  ※※※
  朝堂又开始不平静了,因为宫里忽然传出来两道旨意。
  其一,晋原吏部左侍郎焦芳为武英殿大学士,晋原春坊大学士,詹事府少詹事杨廷和为文渊阁大学士,二人同入内阁。其二,上纳刘瑾之议,复开西厂。
  晋两位大臣入内阁倒在众臣意料之中,刘健和谢迁致仕后内阁空虚,只剩李东阳一人苦苦支撑。为平衡内外廷权力,分担繁琐政务国事,补充两位大学士正是应有之义。只是焦芳在朝中人缘颇差,旨意上把焦芳晋入内阁,多少引起了一些大臣们的不满,但总体来说还算能够接受。
  第二道旨意却在朝堂里翻起了惊涛骇浪。
  复开西厂?
  满朝谁不知道西厂的名声多么狼藉恶毒,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沉迷道家丹术,整日后宫炼丹求仙,内有万贵妃弄权,权阉汪直一手遮天,汪直所领西厂对大臣动辄下狱杀戮,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几乎重现了洪武时期的混乱景象,大臣们性命朝不保夕,无数忠臣死于西厂刑具之下。
  如今复开西厂,同样是皇帝不理政事,同样是权阉一手遮天,与成化年间的政治局面何其相似。
  刘瑾难道想效法汪直,将朝堂大臣们当成待宰杀的鸡一般,想杀谁便杀谁吗?
  大臣们如同被点燃了引线的火药桶似的,彻底爆发了。
  朱厚照浑然不觉开个西厂的后果多么严重,轻飘飘下了个圣旨便躲在宫里乐滋滋地驯虎熬鹰斗狗耍蛐蛐儿去了,却不知圣旨下达的当日,整个朝堂闹翻了天。
  秦堪没猜错,开西厂已严重触犯了文官集团的底线,这事用不着他和戴义出头阻拦,文官们会跟刘瑾拼命。
  六部尚书和侍郎们愤怒了,六科十三道的御史和给事中们愤怒了,雪片般的参劾奏本飞向内阁,飞向司礼监,唯独飞不到朱厚照的案头,奏本到司礼监便打止了,刘瑾已将参劾奏本全部截留下来。
  不仅京师,包括南京六部和都察院,以及各地知府巡抚总督等等也都上了奏本,刘瑾彻底激起了天下人的公愤。
  天下官吏愤怒,刘瑾也愤怒了。
  执掌司礼监后的第一个举动便招来如此多的谩骂指责,堂堂大明内相难道是纸糊泥塑不成?
  太监胯下虽少了一道荤菜,可他却不是吃素的。
  面对大臣们的责难,刘瑾决定以硬碰硬,他要用皇帝的宠信和内阁焦芳的支持为筹码,称量一下大臣们的分量。
  于是数日之后,在朝堂铺天盖地的责骂声中,京师西城一座名叫“灵济宫”的道观前,沉寂了数十年之久的原西厂厂址悄然开始大兴土木,西厂照常筹建,并广招军户和良家子弟,甚至街头城镇泼皮无赖入厂为番子。
  与此同时,数百骑快马飞驰出京南下,他们奉了刘瑾的命令,捉拿责骂刘瑾最激烈最难听的南京户部主事戴铣,南京户部给事中艾洪,南京都察院监察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名官员。
  大明舞台上粉墨登场未久的刘瑾,终于第一次向官员们亮出了屠刀。
  ※※※
  刘瑾再怎么挥舞屠刀也不关秦堪的事,这件事摆明了是个麻烦,而且是个超级大麻烦,秦堪讨厌麻烦,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况且在秦堪的心里,文官集团这帮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刘瑾与文官们的冲突看在秦堪眼里等同于狗咬狗的性质,秦堪没忘记文官们对他通常也没什么好脸色的。
  秦堪的心眼真的不大,可以说很小,没有亲手对文官们挥舞屠刀已经称得上“温润如玉”了,当然,如果心眼儿更小的刘公公想拿文官们开刀,秦堪表示喜闻乐见。
  ※※※
  刘瑾的乱劈风刀法摆出了架势,秦堪视若不见,他在专心练兵。对他来说,这五百名少年才是他未来最坚实的班底。
  一个白手起家的人,起家之后绝不会再让自己手无寸铁的。
  朱厚照下了旨,将五百名少年纳入锦衣卫,不归兵部管辖,兵部刘大夏和户部韩文两位尚书很不满,联名向朱厚照上了奏本表示反对,结果朱厚照理都懒得理,那道奏本不知被扔进火盆点了还是扔进笼子被老虎撕了,奏本如同石沉大海没了动静。
  刘大夏和韩文暴跳如雷,于是上奏继续参劾,结果朱厚照充分体现了一位昏君该有的所有素质。不论上多少奏本,朱厚照一概不理,刘大夏和韩文终于死心了,无可奈何地看着秦堪在城外农庄整出一块平地,建了一排平房,五百人的练兵营地悄然而生。
  营地中央,叶近泉身穿皮甲,挥舞着鞭子,颇具女王风范地吓唬着正在训练的少年们。
  经过这些日子大鱼大肉的食补,少年们枯槁的身板终于恢复了强壮,脸色也恢复了红润,秦堪对少年们的伙食毫不吝啬,只要求训练必须刻苦,为了激励他们,他甚至实行了末位受罚制,谁当天的训练科目落到倒数五名便没有晚饭,饿到天亮。
  这个损主意顿时激发了少年们一颗蓬勃的想吃晚饭的心,他们千辛万苦挤进这个营地就是为了能吃饱饭,谁也不会跟自己的肚皮过不去,于是训练起来人人拼命,绝无偷懒耍滑的现象。
  叶近泉对营地中央一些奇怪的训练工具很不解,平衡木,铁丝网,攀爬墙,负重背包……这些出自现代的新奇玩意儿完全颠覆了叶近泉的练兵理念。
  好几次提出疑问,秦堪只笑而不答,不是故作高深,而是连他自己也无法说出缘故,毕竟他肚里的军事理论只有半桶水晃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纯粹照猫画虎而已,后来叶近泉亲自试了一下这些训练工具后,终于恍然大悟,一迭声地称赞秦堪为练兵奇才。
  心虚的秦堪一度以为叶近泉拐着弯儿骂他,但见叶近泉夸他的语气比前世的房产中介还诚恳,遂悻悻放弃了报复他的念头。
  ※※※
  今日没有训练科目,秦堪亲自来到营地,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两门佛朗机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