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精校)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566

  杨一清被定罪的消息传出来后满朝大哗,大臣们惊怒交加,这刘瑾愈发张狂了,连三边总制杨大人这样的忠直之臣竟也说杀便杀,天理公道何在?朗朗乾坤难道真变成了阉人的天下?
  满朝惊怒之时,有一道焦急的身影为杨一清上下奔走。
  这道焦急的身影并不是秦堪,而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
  确认消息的第二天,李东阳再次登了刘瑾的门,结果再次悻悻而返。
  显然刘瑾这回铁了心要置杨一清于死地,当初杨一清很不给面子地拒绝了刘公公的招揽,这倒罢了,居然还狠狠挖苦讽刺了他,刘公公心眼并不大,况且性别也很模糊,也不知是不是对杨一清有了一种“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情怀,反正这回一定要弄死杨一清,内阁大学士说情也不买账。
  李东阳急了,无论公义还是私交,他都不能坐视杨一清被斩首,然而事情似乎已成了定局,刘瑾决定的事从无更改,若说推行那个所谓的新政刘瑾干得拖泥带水,但在杀人这方面刘瑾却从来都是干脆果决,效率奇高。
  刘瑾决定要杀的人没人能救,然而……
  焦急的李东阳浑身一激灵,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脑海里。
  别人或许救不了,他难道不能救吗?
  ※※※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初上。
  一乘官轿悄然无息地停在山阴侯府门口,轿旁一位老仆拿着名帖递给了侯府的门房。
  后院的秦堪接到名帖,眉头不由深深皱了起来。
  “李东阳来找我干嘛?”秦堪喃喃自语。
  朝堂上下,被秦堪坑过的大臣不知凡几,连王爷也在秦堪手下吃过大亏,可若说秦堪对谁最忌惮,唯李东阳莫属。
  这只老狐狸好像是他的克星,不论他怎样的阴谋诡计,落在李东阳眼里却是一览无遗,老狐狸手里仿佛有一面照妖镜,照得秦堪无所遁形,所以现在秦堪对他尽量能躲则躲,委实对他有几分惧意。
  不过人家既然都已主动找上门,再躲就不合适了,秦堪只好迎出门外,亲自将李东阳请进前堂。
  李东阳很和蔼,轻拈长须微笑的样子有种道骨仙风般的飘逸感,其实秦堪也很希望老家伙早日位列仙班,别老留在人间妨碍他坑人,一脸洞悉了然的表情非常惹人讨厌。
  丫鬟奉上茶水,李东阳端起来轻啜一口,然后笑道:“老夫听说,山阴侯从天津归京后似乎很少回北镇抚司署理公务?”
  秦堪拱拱手,笑道:“下官休产假,实在无暇他顾。”
  李东阳愕然:“产假?”
  “家里夫人快临盆了,下官想多陪陪她,也想亲眼看孩子出世。”说起这个,秦堪脸上难得露出一抹温情。
  李东阳沉默半晌,忽然一叹:“为人夫比为官好了千百倍,如能倒过来,实为天下之幸……”
  秦堪脸色有点发绿了,老家伙今晚这是上门寻衅吗?
  “不知李老大人今晚亲自莅临寒舍,是为了……”秦堪决定直奔主题,不想跟他绕圈子了。
  李东阳笑道:“自然有事找你。”
  秦堪眉尖一拧,语气有点不满了:“李老大人,朝中同僚们谁家倒了霉你可别怪到我头上,最近除了杀了西厂几百个人放火烧了几栋房子以外,我已经非常安分守己了……”
第457章
营救交易
  从内心来说,李东阳其实是很欣赏秦堪的。
  当初那个刚来京师便被东厂惦记,千人围攻仍岿然不动,明明身陷绝境却出人意料地反击回去,派人放火烧了李东阳家的房子栽赃给东厂,把皇帝和内阁都强行拉入这局棋里,令当时的王岳吃了一记闷亏。
  李东阳当时便对这个年轻人无比欣赏,除了烧他房子这一点令他不太愉悦外,这个年轻人化险为夷的急智委实令人赞叹。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并没错,短短两年时间,秦堪不仅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而且还位封国侯。
  国侯啊,他这个历经四朝的老臣为大明呕心沥血一生,老了也没得到半个爵位,而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竟已是世袭国侯,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将来位封国公甚至封王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对这个年轻人欣赏归欣赏,李东阳也不是全盘接受的,比如这个年轻人的一张嘴,有时候就很讨厌,简直人见人憎。
  李东阳故作镇定地捋着长须,微微颤抖的手却彻底出卖了他想抽秦堪的想法。
  面对内阁大学士,秦堪一点也不惧怕,反倒是两眼含笑地注视着他,不卑不亢。
  秦堪知道李东阳上门来找他是为了什么,以李东阳的身份,今日居然屈尊亲自登门,想必不会是特意来祝贺秦堪快当爹了。
  “西涯先生对下官有提携爱护之恩,有何吩咐不妨直言便是。”
  李东阳眼中光芒一闪,笑道:“山阴侯言重了,老夫怎敢妄言‘吩咐’二字,今晚登门,老夫确有要事相求。”
  秦堪赶紧道:“先生请讲,下官能力所及一定尽力。”
  李东阳笑容一滞,恨恨白了秦堪一眼。
  小狐狸说话奸猾似鬼,话也不说满,只说“能力所及”,给自己留了好大的余地,恐怕今日所求不会那么顺利。
  暗叹一声,李东阳面容一肃,压低了声音道:“山阴侯可知三边总制杨一清被刘瑾拿入诏狱?”
  秦堪平静道:“下官这几日虽没去北镇抚司,京中消息倒也略知一二。”
  李东阳叹道:“杨一清是位忠直之臣,实可称我大明的砥柱……”
  “杨大人陕西兴马政,三边修长城,实乃我大明治世名臣,下官曾经在辽东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对杨大人也是非常钦佩的。”
  李东阳点点头,叹道:“山阴侯可知,三日后西厂便要将杨一清斩首弃市了?”
  “知道。”
  李东阳猛地坐直了身子,颌下长须无风自动,面容浮上一层正义的光辉,沉声道:“山阴侯难道眼睁睁坐视阉贼残害忠良吗?”
  秦堪也坐直了身子,肃然道:“当然不能!我会帮老大人画个圈圈……”
  “画……圈圈?”
  “对,诅咒刘瑾断子绝孙。”
  李东阳正义的面庞顿时泛起一道淡淡的绿光,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瞬间耷拉下来,没精打采道:“这个不用你诅咒,刘瑾早已不负众望断子绝孙了……”
  秦堪一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表情:“我们可以接着诅咒他下辈子……”
  李东阳摆摆手,目光注视秦堪,良久,苦笑道:“你这小狐狸,老夫就知道这招对你没用,你是个正邪不分的性子,没有好处想必打动不了你。”
  秦堪展颜笑了,拱手道:“既然西涯先生摆出了正义的面孔,下官怎能不配合一下呢?”
  李东阳叹道:“老夫算是拿你没办法了,说吧,怎样的条件你才肯救杨一清?”
  秦堪感到淡淡的惊喜。
  李东阳的这个条件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本来当西厂传出三日后问斩杨一清的消息,秦堪便打算出手了,这位大明的治世名臣不可能眼睁睁看他死在刘瑾刀下,秦堪与刘瑾斗了这许多回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若他出手救人,虽无把握一定能让杨一清无罪释放,却可令刘瑾产生顾忌,不敢再对杨一清下刀。
  然而秦堪却没想到,李东阳居然这么沉不住气今晚找上门来了,内阁大学士亲自上门送给他一根竹杠,请他不要怜惜使劲敲,秦堪若不敲狠一点未免太不尊重老人家了……
  虽然敲竹杠敲定了,但秦堪倒也没有直奔主题,尽量让自己的吃相文雅一点。
  “下官很奇怪,西涯先生为何对杨一清之事如此卖力奔走?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这事确实奇怪,不可否认杨一清是名臣,但李东阳营救他的态度似乎过于急切,满朝上下愤慨者有,求情者有,但像李东阳这样为杨一清四处奔走,甚至不惜内阁大学士的脸面,大晚上亲自登他这个后辈的门请求帮忙,这一点实在令人很不解,将心比心,如果秦堪某天这么急切救一个人,除非这个人欠了秦堪很多钱,绝对不能让他死……
  李东阳无奈地一叹,道:“山阴侯或许不知,杨一清……是老夫的师弟。”
  秦堪有些惊愕地瞧着他,今日他才知道,李东阳和杨一清竟有这层关系。
  李东阳苦笑道:“老夫曾在大儒太朴先生门下专研学问,师尊太朴先生名讳上黎下淳,是天顺元年丁丑科的状元,学问非常高深,老夫在恩师门下苦学多年,四十年前,那时才十五岁的杨一清也投到恩师门下,我和他便成了师兄弟,只是老夫为内阁重臣,而杨一清又是手握三镇兵马的外官,这层关系委实不宜宣扬,这些年过去,老夫入阁位极人臣,而他也成了世人景仰的三边总制,有匡扶社稷之能,扪心自省,也算对得起当年恩师的教诲了……”
  秦堪恍然,他终于明白为何李东阳不遗余力营救杨一清了,如今这年代非常注重亲戚,老乡以及师门关系,有时候师徒或师兄弟的关系甚至远超过有血缘的亲人,比如杨廷和这人,既古板又固执,朱厚照再怎么不喜欢他,却也得老老实实叫一声“杨先生”,刘瑾找个由头把杨廷和贬到南京,人还在路上,刘瑾就被暴怒的朱厚照用茶盏砸破了头,严厉勒令把杨先生追回来并向他赔礼道歉,这就是师门关系的威力。
  这样说来,李东阳如此急切营救杨一清就说得通了,师兄弟关系等同于亲兄弟。
  兄弟之情令人感动,然而该提的条件却一样也不能少。
  秦堪沉吟片刻,道:“西涯先生,欲救杨大人,只能请刘瑾刀下留人,但是刘瑾似乎非要置杨大人于死地,这件事情不好办呀……”
  李东阳哼道:“好办老夫还用得着登你家的门吗?如今刘瑾独霸朝堂,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满朝上下谁人不惧?只有你这后生小子不怕刘瑾,你来我往斗了许多回合丝毫不落下风,当世能救杨一清者,舍你其谁?”
  “刘瑾很凶的……”秦堪弱弱推辞。
  李东阳似笑非笑:“你也不算斯文吧?小子倒拿捏起来了,直说吧,你要什么。”
  秦堪笑道:“既然西涯先生开口了,下官怎能不为杨大人两肋插刀,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下官这里也有件难事,正好西涯先生可以帮我两肋插刀……”
  “你说。”
  “下官想请西涯先生在内阁发起一次廷议……”
  “廷议什么?”
  秦堪正色道:“迁北直隶流民入天津,落户籍,分田地,扩城墙,建府衙,繁荣天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