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精校)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66

  “秦贤弟慢走……”唐寅叫住了秦堪。
  秦堪扭头盯着唐寅,如果他还计较二十两银子的事,秦堪决定把他彻底忽悠成疯子。
  幸好唐寅喝醉以后的记忆力跟鱼差不多,只有七秒,刚才银子的事恐怕早忘光了。
  “秦贤弟,愚兄今日才知道,原来你被革了功名却是为了一名女子,愚兄当真佩服得紧。”唐寅摇摇晃晃朝秦堪作揖。
  秦堪眼一亮,这段记忆一片空白,他正烦恼着呢,想不到唐寅居然知道。
  “唐兄如何得知?”
  “颦翠馆的消红妹妹告诉我的……”
  颦翠馆大概是青楼的名字吧,消红妹妹就是坐台小姐?
  “烦唐兄细细告之。”
  “消红妹妹说,数月之前,一个姓秦的秀才在颦翠馆驻足频繁,与她们馆里一位名叫金柳的清倌人情意渐浓,可惜前任知府公子佟应龙横刀夺爱,非要为金柳梳妆,欲纳其为妾,金柳不从,适时秦秀才恰在颦翠馆,于是二人打了起来,秦秀才不知抄了个什么东西打在佟应龙的胸口,打得他吐了血,于是秀才功名被革,佟知府本欲将其缉拿入狱,幸好多位同窗联名保他,金柳也在知府家门前长跪求情,佟知府怕犯众怒,这才让秦秀才赔钱了事,后来金柳怕再给秦秀才惹祸,事后自赎其身,匆匆离开了绍兴,不知所踪……”
  秦堪目瞪口呆:“……”
  唐寅看着他的目光明显有了几分崇拜:“但为红颜故,不惜犯权贵,秦贤弟才是真正风流阵里的急先锋呀,愚兄反落下乘矣,惭愧。”
  秦堪尴尬得额头冒汗。
  身体的前任主人居然还有如此狗血如此悲情的往事……
  秦堪在考虑要不要学林黛玉那样掏块洁白的手帕出来,朝上面吐几口黑血,渲染一下此刻哀伤的气氛……
  唐寅感叹道:“世人皆以狎妓为风流乐事,谁知她们也是沦落风尘的可怜人,都说妓家偏喜才华出众的男子,其实此言大谬,相比之下,她们更喜重情重义之人,红拂夜奔,绿珠坠楼,她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情义’二字而已,所谓才华,不过只是一件装饰外表的华丽外衣罢了……”
  盯着秦堪,唐寅羡慕得眼都红了:“秦贤弟,你在颦翠馆的名气可比愚兄高多了,你为金柳冲冠一怒,至今被她们引为世间第一重情伟男子,那些姑娘们都盼着你去,人人欲自荐枕席呢……”
  秦堪顿时一阵惊喜:“也就是说,可以白吃白喝白睡?”
  “呃,当然。”
  “有嫖资吗?”秦堪目光灼灼。
  “呃,你不用付嫖资的……”
  “她们会付我嫖资么?”
  唐寅眼角抽抽:“大概……也许……会吧。”
  秦堪仰头沉吟:“……倒不失为一条财路,可惜有点不要脸。”
  拍了拍唐寅的肩,秦堪一脸天人交战的纠结模样,语气凝重道:“容我再考虑考虑……”
第043章
厂卫之争
  秦堪最后还是忍痛断了这条财路。
  有时候实在很痛恨自己的脸皮太薄,其实如果跟唐伯虎学学,每次进了青楼吃了喝了睡了,有意或无意没发现姑娘们偷偷给他塞的银子,灌个晕乎乎的回来睡一觉,第二天酒醒什么都不记得,权当银子是自己路上捡的,不伤自尊也无损廉耻,下次又一副高傲天鹅的模样出现在青楼里……
  很可惜,秦堪太腼腆了……也不知谁给他下的这个定义。
  至于那个名叫金柳的清倌人,不知去了何处,从唐寅的述说里,他觉得这是个好姑娘,为了他而在知府门前长跪不起,这份情意可谓深厚,尽管以前那个秦堪的灵魂消失了,将来若有机会遇见她,必要给她一番厚报才是。
  日子仍旧平淡的过着,挺好的,不缺钱不少吃穿,虽无功名官禄,却也活得自在逍遥,一介平民自有平民的乐趣。
  不幸的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天,杜嫣那小八婆刑满释放了。
  当初杜家女抗婚一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人们遗忘,大约杜宏也觉得风声过去了,整日把宝贝女儿关在房里他也颇为不忍,于是把她放了出来,嘴上严令不准离开知府衙门内院,可杜嫣怎会听?老爹一转身她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出来。
  当杜嫣兴冲冲一脚踹开秦堪房门的时候,秦堪知道,自己的苦日子来了……
  “刑满释放了?”
  “嗯!”杜嫣兴奋地点头。
  “在里面有没有好好改造?”
  “有!”
  “放出来了,快乐吗?”
  “快乐!”
  “你快乐就是我快乐……没事你先回去,我得工作赚钱。”
  杜嫣羞红着脸,掏出一个精致的小钱袋递给他:“咱们刚认识的时候你的钱袋不是被人偷了吗?我关在家里这些天给你绣了个钱袋,你……莫嫌弃。”
  秦堪接过一看,大笑起来:“怎么绣了两只肥鸭子?咦?其中一只鸭子长着三条腿,它爹娘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妹吗?”
  乐极生悲,下一瞬间秦堪便被杜嫣单手举到了半空中。
  “是鸳鸯戏水,不是肥鸭子!混蛋,你故意的?”杜嫣露出了狰狞面目。
  ※※※
  京师皇宫,文华殿东暖阁。
  弘治皇帝处理国政的地方不拘泥于御书房,偶尔也会在文华殿坐一坐,只因内阁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大学士年已老迈,为了照顾老臣,弘治经常亲自来文华殿,凡处理政务,总与三位大学士商量议论之后,再做决定。
  君圣臣贤,大明弘治中兴必然有它的道理。
  此时弘治皇帝面色平静地坐在东暖阁的御座上翻看奏本,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却恭恭敬敬站在弘治皇帝身侧陪侍。
  牟斌是锦衣卫指挥使,虽掌管宫中卫仪,但也不必随侍帝侧的,随侍的事一般由内廷太监负责。
  只不过牟斌当官多年,极有眼色,一旦有机会面君之后,等闲不会轻易离去。
  牟斌有牟斌的心事,弘治帝登基以来,虽对厂卫信任不减,却也深知厂卫之祸,故而有意无意的压制厂卫的权力,不使其疯长蔓延,祸及天下。
  更重要的是,弘治帝深知权力平衡之道,于是原本还算井水不犯河水的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年不知不觉明争暗斗起来,东厂厂公王岳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虽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二人相见恨不得掐死对方,弘治皇帝居中而坐,对厂卫之间的斗争仿若不见,似乎更乐见其成,皇帝的态度也直接造成了厂卫的斗争越来越厉害。
  双方不相上下时,争的便只有圣宠了。
  在这一点上,东厂显然占了优势,因为东厂是太监班底,太监日日夜夜陪侍在皇帝身边,论远近亲疏,弘治皇帝的感情无疑偏向太监多一些。
  这便是牟斌经常有事没事随侍在弘治皇帝身边的主要原因,通俗点说,他想让天子多见见他,让天子心理上对他形成一种“身边人”的定位,如此一来,厂卫之争,牟斌也不至于落了下风。
  这实在是个很无奈很消极的办法,牟斌却不得不为。
  文华殿很静,只听到刘健大学士压抑着的咳嗽声。
  春日寒气犹深,刘健身子染了风寒,这几日不见大好,弘治帝派了四五次太医府上瞧病,开了好几个方子,刘健的病仍不见起色。
  “咦?这道奏本……”刘健眉头皱了起来,思索半晌,觉得做不了决定,遂起身走进殿旁的暖阁,将奏本递给弘治帝。
  “陛下,这道奏本老臣不敢擅专,请陛下先过目再做计较。”
  谢迁和李东阳两位大学士好奇地抬起头,看向天子手中的奏本。
  弘治帝翻开,一行行仔细看了起来。
  “呵呵,借贷记账法?这东西可靠么?能推行天下?”弘治帝笑了笑,并未下定论。
  刘健拱手道:“南京户部尚书秦纮奏本上说,他用此法测试过户部账簿,发现比现用的流水记账法高明许多,账目里钱粮万物来往皆明了清晰,何处亏空,何人经手,收支所费几何,一眼分明,秦尚书乃稳重老臣,他既开了口,想必不会差的,否则他也不敢贸然上奏,徒扰圣听。”
  “既然这个记账法如此高明,莫如先在某个县试用一两年,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推行天下,刘先生意下如何?”弘治帝性格很谨慎,不会胡乱决定一件关系大明赋税钱粮的大事。
  刘健摇摇头,苦笑道:“陛下,此法不可行,至少这几年不可行,甚至连某县试用也不行……”
  弘治帝一愣:“为何?”
  不用刘健回答,弘治帝立马明白了原因。
  这大明的官场,贪官太多了,谁会答应用这种近乎完全透明的记账法,来断了这些贪官的财路呢?
  记账法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人啊。贪官是杀不尽的,可天子却需要他们来帮自己治理国家。
  弘治帝神色郁结地叹了口气,目光低垂,看着奏本上一个陌生的名字。
  “可惜了这位名叫秦堪的书生,明明心怀报国忠君之志,志高却不可遂,生不逢时也。”弘治帝说着,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人才生不逢时是谁的责任?
  除了他这个大明皇帝,还会是谁的责任?
  弘治帝痛苦的不是秦堪的际遇,他痛苦的是大明这中兴的表象下,处处隐藏着的危机。
  听着弘治帝对秦堪这位陌生书生的评语,一旁默不出声的牟斌眼中露出了光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