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精校)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566

第566章
我必取之
  秦堪没想到朱厚照竟如此执拗,明知大臣们强烈反对晋他的爵位,朱厚照仍一意孤行发下圣旨,而且是单方面发下圣旨,根本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
  大明自仁宣以后臣权渐重,君权很大程度上被限制,永乐皇帝独创内阁大学士制,其本意是为了分担繁重的政务,由于永乐皇帝经常出征漠北,朝中政务便交给内阁大学士打理,那时大学士还只是雏形,顶多相当于首长秘书的角色,皇帝说一句,大学士写一句,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
  政局永远跟皇帝的性格有关,永乐皇帝雄才伟略,能驾驭住大学士,所以那时的大学士只是低眉顺目的小秘书,没有任何决策权。但是永乐以后的皇帝却没有他那么英明强势,于是大学士们的权力便悄然滋长,不可抑制。臣权疯长后宣宗皇帝被逼急了,又没魄力单挑满殿文臣,于是太监这个群体正式被宣宗皇帝捧出来,内阁和司礼监分庭抗礼,互相制衡。
  简单的说,内阁制这东西不可否认是个好东西,不过站在皇家的立场上来说,内阁制就是永乐皇帝坑孙子的产物,这一坑便坑了两百年,长眠寝陵的他永远不会知道,因为他独创的内阁制,他的子孙后代当皇帝都当得没滋没味,以至于后代出了许多诸如朱厚照这样的顽童皇帝,数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木匠皇帝等等旷古奇葩。
  九泉之下的永乐皇帝有没有在夜深人静之时狂扇自己耳光,不可考……
  君权被限制的最大恶果便是,圣旨不再是大臣们必须遵从的皇帝旨令,它若没有经过内阁和通政司的同意,圣旨便只是一张废纸,令不能出宫门,内阁有权力将不合臣意的圣旨封还。
  而今日朱厚照却干了一件很出格的事,他下的晋秦堪国公的圣旨根本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便直接由小宦官来府上宣念出来。
  爵位很正式,“宁国公”,正德登基以来封的第一个国公,随同圣旨一起来的,居然还有正式的册封金册,钦赐铁券以及全副的国公仪仗,朱厚照好人做到底,甚至还送了一辆四马并辕的车驾,正式得不能再正式。皇恩浩荡得不能再荡……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道圣旨根本就是非法的产物,它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便发出来,根本就是无效的,金册铁券仪仗这些东西再富丽堂皇,满朝文武不承认它。秦堪难道敢大明大亮顶着国公的头衔招摇过市?
  送走了宣旨的小宦官,秦堪神情没有半分喜悦,反而非常沉重。
  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小昏君,无意中又给他惹了一次祸,宣旨的消息瞒不住人,估计这会儿整个京师都知道了,好吧,眼看京师又被他掀起一场滔天巨浪。
  秦堪清楚事情的严重性,但侯府的家人并不知道,听说宫里的宦官来宣旨,家里老爷晋爵为国公,张管家二话不说,当即喜气洋洋地命家仆点起了炮仗,又风风火火地叫人去城里请工匠,把侯府的牌匾改成国公府。
  杜嫣和金柳也凑过来,一脸喜气地展开圣旨左瞧右瞧,怜月怜星两姐妹围在旁边欢喜得蹦蹦跳跳,小秦乐被金柳抱在怀里,好奇地看着面前这张明黄色的诱人东西,口中咿咿呀呀,胖乎乎的小手抓上去,一口便咬在圣旨上,估摸着味道很不错,小秦乐咬着咬着咯咯笑了。
  秦堪苦笑。
  好吧,这国公的爵位看来不争不行了,不为别的原因,一个男人不能让家人失望,秦堪希望自己在家人眼里永远是能撑起一片天的参天大树,只会越长越高,能撑起的天空越来越大,谁若想把他这棵大树锯短一截,秦堪不介意杀他全家。
  ※※※
  非法的圣旨果然出事了。
  宣旨的宦官离开秦府不到一个时辰,京师的大臣们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是对臣权的挑衅!
  尽管有些大逆不道,但所有大臣心里第一时间冒出的仍是这个念头。
  大明的臣子很多时候不像臣子,只要将孔孟二字挂在嘴上,他们比皇帝更强势,更蛮横,真正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有的国事政务都由大臣们办了,内阁,都察院,大理寺,六部,地方官府……成熟的机构和制度一直是大明有条不紊运转的动力,这些动力里面似乎没有皇帝什么事,如同数十年后的万历皇帝,当他想出来管点事情时,首辅张居正说:“陛下还是在宫里多多宠幸妃子,多生几位皇子,天下事有我们臣子帮你管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居然是当朝首辅说出来的,万历皇帝没杀张居正说明他是一个仁慈到极致的好人。
  皇帝该干什么?他应该老实待在深宫里,每天上朝时在金殿上方的龙椅上晃一晃,当臣子们禀奏各种国事时,皇帝应该将头一偏,和颜悦色地问道:“内阁几位先生怎么看?”,接下来皇帝退朝回到深宫,找一位瞧得顺眼的妃子行云布雨,恩赐甘霖,至于皇帝兴致来了想发个什么圣旨封赏一下什么人,可以,但是必须内阁点头,内阁不点头,这道圣旨便是无效的乱命,谁都不会承认。
  雪片般的参劾奏疏飞进了豹房,飞进了司礼监。
  奏疏有个共同点,上面没一句好话。
  皇帝未经内阁私发圣旨,这是很严重的政治事件,当然,皇帝不是不能发圣旨,但是也得看是什么事。宫闱中对太监的委派,对妃子的册封或处置,对大臣的褒赏等等,这些都可以,但晋封国公是大事,绝不是皇帝一个人能说了算的,私发圣旨不是小事,绝不能让皇帝养成这种习惯,必须要及时将这种苗头彻底扼杀在摇篮中。
  群情沸腾了,愤怒了。朱厚照这一道圣旨不仅仅是私封国公这么简单,它是在撼动大臣们的利益,说得更严重一点,它对百多年来的君臣共治格局发出了挑战。
  大明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它是君臣的天下,大家都有份,不能由你一人说了算!
  以当今天子胡闹的尿性,上疏抗议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大臣们三三两两集结于豹房门前,跪地哭号悲呼先帝魂兮归来,愤怒值高一点的索性连老朱家的祖宗都搬出来,太祖永乐什么的一通乱叫,统统的魂兮归来,弄得豹房门前如同过清明节似的,丝毫也不想想太祖和永乐若真魂兮归来,发现大臣们如此欺负老朱家的子孙,以二位的爆脾气不知会屠灭多少大臣的九族。
  ……
  伪国公秦堪来到豹房门前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
  无数哭号的大臣跪在紧闭的门前,眼尖的大臣见秦堪来了,纷纷一愣,接着许多大臣原地蹦了起来,指着秦堪大骂不休。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佞臣不得好死!”
  “谗言媚色,祸国误君,黄口小儿有何资格位封国公!”
  “姓秦的,汝欲做第二个刘瑾乎?”
  秦堪冷着脸从大臣们中间走过,对所有人的谩骂指责置若罔闻,虽然面无表情,但他心中却渐渐升起一团怒火。
  一直走到豹房门前,豹房从不对秦堪设防,大汉将军早早打开了门恭请他进去。
  秦堪走到门口忽然转过身,朝谩骂不休的大臣们笑着拱了拱手。
  “诸位大人辛苦了,本来我想对大家解释几句,甚至准备拿‘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过现在我改了主意……”
  秦堪嘴角的笑容渐渐泛冷:“……宁国公之爵,我必取之!”
  ※※※
  朱厚照在豹房的主殿内跳脚大骂,地上碎了一地的瓷片,显然情绪非常激动。
  “朕还是皇帝吗?朕还是皇帝吗?给大臣封个爵都不行,说什么朕恩宠过甚,独幸佞臣,简直是放屁!秦堪为社稷立下的功劳难道还不足以封国公吗?这些逆臣自私之极,他们得不到的爵位,拼了命也不让别人得到,处处与朕为难,教朕如何指望与这些逆臣共治天下!”
  朱厚照像一只受伤的疯兽,在殿中喘着粗气来回急速踱步。
  司礼监掌印张永,东厂厂督戴义,西厂厂督谷大用三人战战兢兢跪在殿内,不顾膝盖被碎瓷片刺出了血,频频劝朱厚照息雷霆之怒。
  见秦堪不紧不慢走进殿,朱厚照怒道:“秦堪你来得正好,去派人把大臣们全都抓起来送进诏狱,不,不用送进诏狱,全部砍头!朕见到他们就生气,索性杀了干净!”
  秦堪愣了一下,拱了拱手:“臣遵旨。”
  说完秦堪转身便走,殿内众人也愣了,朱厚照再在气头上还是有几分理智的,见秦堪真有出去大杀特杀的架势,朱厚照急了。
  “哎,回来回来……做人有必要那么冲动吗?啊?有必要吗?”
第567章
自挖墙脚
  朱厚照终究不是暴君,干不出暴君的事,君臣权力的此消彼长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性格,反过来说,如果朱厚照是非常强势而且杀人不眨眼的暴君的话,相信他的任何决定敢反对他的人一定不多,昔年太祖和永乐皇帝雄才大略,手握屠刀一次又一次的清洗朝堂,那时哪个大臣敢置疑或反对两位皇帝的意志?
  “不能杀啊,祖宗基业还需要他们帮朕打理……”朱厚照无比颓然地垂着头。
  秦堪叹道:“陛下为何不经内阁和通政司便突然发下圣旨?”
  朱厚照道:“朕还不是被这帮老家伙气糊涂了,朝会之后朕回到豹房,越想越觉得心里不舒坦,你说,这大明江山还是朕的江山吗?朕做什么决定还得先看大臣的脸色,若是错误的决定也就罢了,你为朕立下那么多功劳,封个国公怎么就不行了?古往今来哪个皇帝当得如朕这般憋屈?”
  “陛下,古往今来,越是英明的君主活得越憋屈,唐宗宋祖哪个不英明?他们被臣下指责诘问时照样不能动怒,相反还得陪着笑脸向臣子承认错误,以后绝不再犯,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害怕诤臣魏征指责,竟活活将自己心爱的鸟儿捂在怀中捂死了……”
  朱厚照心情好了一些:“如此说来,越憋屈就越说明朕是个英明君主?”
  秦堪脸颊微微一抽,这话不但说得没有自知之明,而且很不要脸,这小昏君跟“英明”二字有半文钱关系吗?
  “臣只是想告诉陛下,想要做英明君主,首先要受得住气,当然,受气不是成为英明君主的唯一条件,能受气的君主不一定都是英明的。”
  朱厚照指了指殿门外,道:“现在豹房外跪了一百多名大臣,事情已到这个地步了,秦堪,朕不能退步,否则颜面何存,你得想个办法帮朕把这事解决了。”
  朱厚照重重道:“总之,宁国公必须要封,而这些大臣也必须要给朕退步,这盆水朕既然已泼出去了,就不打算再收回来!”
  秦堪苦着脸叹气。
  话说得很豪迈,无形中一股王霸之气充斥殿内,真正是横扫六合的帝王之威,只是小昏君这番话的本质含义却不大厚道,换个说法,他惹下的祸,却必须要秦堪帮他善后。
  朱厚照期待地盯着他:“秦堪,你一定有办法的,对吧?你的损主意一向很多,这次必不会让朕失望。”
  秦堪叹道:“臣最近每日三省吾身,已然无限接近正人君子了,而且道德感空前强烈,久已不出损人主意矣……”
  “少来!”朱厚照指着他,气笑了:“你若是正人君子,岂不成了我大明旷古空前的大灾难?你还是省省,老老实实帮朕毁人不倦吧。……对了,你今日来豹房做什么?”
  秦堪拱拱手,道:“臣今日来是为了拉陛下入伙的……”
  “入什么伙?”
  秦堪笑道:“臣有罪,臣与一些勋贵出资准备打造一支商船队伍,与海外朝鲜,日本,琉球等国私相贸易,互通有无……”
  朱厚照愣了一下,道:“这……这岂不是违了祖宗成法?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便下过旨意,片板不准下海……”
  “陛下,你可知今日所谓的‘片板不准下海’早已成了一句空话虚话,如今浙商闽商们花大笔银子勾结朝中大臣,权钱相授之下,大明海防线对他们形同虚设,一支支船队毫无顾忌地出海贸易,赚来的银子由官员占了大头,商人占了小头,早在宪宗成化年间便有忠直官员请求开海禁,然而却被满朝大臣以死相胁阻止,何也?这些大臣难道真为了维护祖宗成法而奋不顾生死吗?”
  秦堪盯着朱厚照,一字一字道:“错了!只因大明的海禁政策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大明禁海,他们才可利用手中的特权私下与诸国交易,所以尽管咱们大明名义上封锁了海岸线,但京师市面上日本的倭刀,朝鲜的丹参高丽瓷,琉球的肉挂香料等等琳琅满目的异国货物层出不穷,陛下若不信,亲自去西市上看看便知,臣试问,若咱们大明果真与邻海诸国断绝贸易往来,这些货物是如何出现的?”
  朱厚照呆住了,秦堪的话他根本不必去查验,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喜欢经常乔装成平民满京师四处溜达,秦堪所说的异国货物他甚至自己都掏钱买过,只是他从来没细想为何大明的市面上为何会出现这些东西,今日秦堪算是终于捅开了这层薄薄的纸。
  “你的意思是说……”
  “是的,陛下,祖宗成法已成了一纸空文,百年前森严的大明海岸线已成了那些商人和大臣们的私家花园,他们大把大把赚着银子,将陛下的墙角挖得七零八落,却在朝堂上口口声声要求陛下做个仁义道德之君……”
  “这群王八蛋,欺人太甚!”朱厚照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该杀!这些人该杀!秦堪,马上给朕查,查出一个杀一个!还有戴义和谷大用,你们的东厂西厂也给朕查!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斯文败类,比唐寅更不是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